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在线阅读 - 第801章 堂议

第801章 堂议

    持“朝参”由皇帝亲自主持,是小范围的。原本是百官进入皇帝的办公大厅参拜皇帝的一种形式,古装影视剧中常出现的“朝参”实是一种御前会议或内阁会议,有点类似于今常委会议,时间不长,但相对频繁。到了唐代,“朝参”变成了“常参”,每日或隔日举行,成了制度化,以后演变成了早朝。

    “集议”则由“三公”们或地位相当于“三公”的大臣主持,皇帝一般不参加。集议实际上是应皇帝的要求或同意才开的,其规模可大可小,参会者的范围比朝参复杂。集议通过的议案都是要认真执行的,与今代表大会的功能有点接近。唐代政事堂号令四方,其发出的帖子被称为堂帖,直到宋朝初年,当时堂帖还被认为势力比敕命还重。

    到了宋代皇权日重。政令的出台,一般是宰相先就政务提出一种设想和建议,写一条陈。呈送给皇帝,由皇帝决定。这被称为“面取进止”。但后来皇帝下诏,中书政事堂不得出堂帖。再往后又决定一切政令都得要依照敕令行事,中书政事堂按照皇帝的意见拟定诏书,从此宋代的政令诏书的决定权不再属于宰相而是完全归于皇帝了。

    当前两位丞相受命召开堂议,议定组成审判班子明审威胜军都统秦林锋贪赃枉法一案,但几次集议都未能形成决议。久拖不决之下,主持朝政的陆秀夫也十分上火,可今天文天祥一番话让他明白了,原来有人明着是为难自己,实则是与小皇帝较劲儿,把自己夹在了中间。可他也明白既然文天祥明挑了,那么自己就必须做出决定。

    陆秀夫有些想不明白像陈宜中这样的官场老手为何看不清形势,如今早已不是十年前,其可以一手遮天,将皇帝和满朝文武都不放在眼中的时候了。而其也不想想早在多年前小皇帝尚未登基,势力羸弱之事,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都不敢踏上琼州岛一步。

    十年后的小皇帝早已‘监国’多年,麾下良臣、谋士如云,将兵数十万,其威望无人能出左右。别说其是在又太后懿旨,众臣拥戴之下继位的,当下就是像唐太宗那样得位不正,弑兄杀弟得来的皇位谁又能撼动。而其在军中的地位更为稳固,马鞭所指众军无不向前,就说驻守临安的倪亮若是知晓得有人不利于皇帝,只怕连陛下的眼色都不用,就能亲手将他们都剁了。

    再说陈宜中当政之时,为了能独揽大权驱逐忠良,任用私人搞得行朝上下上下离心,屡战屡败,连连失地,最后只能行朝海上。可到了最为紧要的关头,其却弃国弃君一走了之,所为令上下不齿。两厢对比,陆秀夫心中已有计较,无论于公于私都要站在皇帝这一边。

    宋朝政府虽然施行三省六部制度,但是几经改革部门逐渐被精简,在孝宗乾道八年,改左、右仆射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左、右丞相,参知政事照旧。除去中书令、侍中、尚书令的虚称。门下并入中书,称中书门下。左右宰相主中书事,兼尚书省之长,六部直属于宰相,尚书省之制已废于无形,实际上这也是三省合一。从此左右宰相成为全国最高的行政长官,尚书省只掌握六部,奉命执行政务。

    赵昺当政依旧照此实施,仍以左、右相、知枢密院使,御史中丞和六部主官为宰执,集议也就是这些人参加。而说话间,各路大神都陆续到达,济济一堂按序落座。但人们今日却发现了有些不同,在政事堂值守的居然是御前护军都统倪亮,其全副武装肃立在门前,有明眼人看出他腰里挎的正是缴自张弘范的那口刀。

    “诸位同僚,本相与右相已经议过,三堂会审定于五日之后,台谏邓中丞、刑部邓尚书及大理寺垄寺监主审此案。”陆秀夫没有像此前那样问众人的意见,而是直言了当地道。

    “左相,吾认为不妥。”工部尚书魏天中言道。

    “魏尚书以为何处不妥?”文天祥沉声问道。

    “右相,秦林锋在闽广……”

    “是罪将秦林锋,魏尚书要注意言辞!”不等魏天中说出来,便被文天祥将话打断。

    “右相说的是,但秦林锋尚未进行三堂会审,更未定罪,如何称罪将呢?”魏天中起身施礼称是,转而却分辨道。

    “罪将秦林锋侵吞军饷、枉法贪污查有实据,已经陛下钦定。魏尚书如此说,是要违抗圣意吗?”文天祥板起脸来斥责道。

    “既然已经陛下钦定,又何必经三堂会审,岂不是欲盖弥彰!”魏天中却不买账,厉声反斥道。

    “本相只言证据确凿,并未言其该如何定罪,三堂会审乃是审定论罪,何来欺瞒?”文天祥愠怒道。

    “哼,据下官所知此案乃是右相主持审断,当然会有此言,审与不审又有何区别!”魏天中冷哼一声道。

    “你在影射本相枉法妄判不成!”文天祥岂是眼里揉沙子的人,如何听不出其言语中的讥讽之意,大怒道。

    “言者自明,又何必惺惺作态!”魏天中也是豁出去了,怒视其道。

    “呵呵,魏尚书既然怀疑本相有私,又为何反对三堂会审,难道邓中丞、邓尚书和龚寺监皆与本相有私!”文天祥坐下喝了口茶笑着反问道。

    “这……吾并无此意!”魏天中原本想激怒文天祥,进而再找茬干扰会审之事,却没想到被其带坑里去了,本想在强辩几句,可猛然感到脖颈子发凉,偷眼看看门口的倪亮,其手握刀柄正向这边张望,吭哧了两声改口道。

    “魏尚书既然不反对会审之事,诸位同僚可还有异议?”陆秀夫本来对两人争论还很担心,恐他们又将堂议给搅了,没想到文天祥也有演戏的天分,三言两语把魏天中给唬了,迫使其同意会审之事。

    “陆相,下官要弹劾魏尚书,其目无上官,藐视圣上,应送有司论罪!”没想到江璆站起身来向上施礼道。

    “吾愿与江尚书联署上奏!”礼部尚书徐宗仁也站起身冲江璆拱拱手道。

    “吾亦愿意与江尚书联署上奏!”吏部尚书陈仲微也颤颤巍巍的站起身干咳两声道。

    “诸位同僚何至于此,魏尚书并无此意,只是一时心急口误而已,又何必惊扰陛下。”眼见事情不妙,户部尚书姚良臣急忙起身向几人拱手笑道笑道。

    “是啊,是啊,是吾一时情急失言了,绝无对陛下、右相不敬之意,还望勿怪。再者陛下有佯,又何必让陛下为此等小事烦心!”魏天中此时正尴尬异常,进退不得,见有人打圆场赶紧就坡下驴向众人施礼赔笑道。

    “魏尚书以后还要谨言慎行,否则绝不会如今日这般轻巧。”江璆抬手回礼冷冷地说道。

    “江尚书教训的是,吾定会以此为戒!”魏天中老脸通红,挤出点儿笑容施礼道。

    “既然无人反对。陆相,那么三日后便三堂会审威胜军案吧!”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张世杰转向陆秀夫道。

    “好,三日后在刑部大堂开审,诸位同僚都可前往观审!”陆秀夫冲张世杰微微点点,扭脸言道

    “下官等遵命!”邓光荐、龚行卿和邓文原起身齐齐施礼道。

    “今日吾有一事与诸位相商,不知可否?”这时姚良臣起身言道。

    “姚尚书有事尽管畅言!”陆秀夫看向文天祥,其会意的微不可查地点点头,他笑笑说道。

    “陆相,下官以为陛下抱病多时,久不归京,而当下江南刚复事务繁杂,使得许多政务难以及时处置。因而下官以为应尽早迎回太后主持政事,以免有所贻误。”姚良臣看看众人,向上施礼道。

    “陛下有旨将政务托于两位宰相,军务托于张枢帅,急务送于御前,而太后远在琼州万里迢迢,岂是能说来便来的!”邓光荐摆摆手道。

    “邓中丞,吾以为姚尚书言之有理,陛下有佯已经月余,太医院多次遣名医探病至今无法痊愈。若有不测,陛下又未大婚,没有后嗣,岂不国中无主,还是早请太后到京中主持大局,以防不测。”魏天中反驳道。

    “吾也正是忧心此事,若陛下仍然不能痊愈,怕也难以再主持国事,立嗣之事便不能不议!”姚良臣慷慨激昂地道。

    “吾自陛下有佯,心中便存有疑惑,今日是不吐不快!”魏天中也再次起身高声道。

    “魏尚书有何疑惑?”文天祥皱皱眉沉声道。

    “邓中丞,陛下自从称病驻跸芜湖,谁又曾面见请安?吾担心的是陛下已无力处理政务,有人矫诏代行国事,还请清查此事!”魏天中没有理会文天祥,而是转向邓光荐道。

    众人的眼睛一下都集中到邓光荐身上。宋朝可以说是历代最重台谏的一个王朝,甚至“以立国之纪纲”寄于台谏,君主与宰相颁行的诏书、法令,台谏有权追缴回来。与其他王朝的监察系统相比,宋代台谏的权力更大,可以“风闻言事”,即使弹劾出错,也不用负责任。

    其次是政府与台谏的分立。宋人经常将“执政”与“台谏”对举,可以看出他们有着非常明确的分权意识:“天下之事,一切委之执政”;“一旦谏官列其罪,御史数其失,虽元老名儒上所眷礼者,亦称病而赐罢”;君主则居于超然地位。

    同时宋代台谏的独立性也更强,汉唐时,台谏只是宰相的属官,而宋代的台谏系统与政府系统则是平行结构,不归宰相统率。因此台谏对宰相领导的政府构成了强有力的制衡。苏轼曾言:台谏许以风闻,而无官长。风采所系,不问尊卑。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

    因此按照惯例,宰相一旦受到台谏弹劾,即应暂停职权,“待罪”家中,等候裁决。而裁决的结果,很可能是宰相辞职。如今皇帝和天后都不在,能够制约两位宰相的只有邓光荐了,其一句话就可以让他们停职、待罪,也可以让事情出现转机。

    “吾以为谈论立嗣之事尚早,但是可以先请太后归京。陆相、文相以为如何?”邓光荐沉吟片刻道。

    “邓中丞言之有理,待太后归京后再议立储之事!”陆秀夫听了似乎屈服啦,想想言道。

    “迎太后归京乃是大事,吾以为应遣使告知陛下御准,方可实施。”文天祥插言道。

    “嗯,正是。”邓光荐言道,“既然魏尚书一直担忧陛下病情,就烦劳去一趟吧!”

    “这……如今江南初复,各处都需整修,只新筑城池就有百座之多,下官实在是脱不开身!”魏天中听了却是一怔,又赶紧解释推脱道。

    “那……”

    “户部事情更多,当下丈量田亩,促农播种,整修水利,还要筹措粮饷,吾忙得是难以脱身!”看到邓光荐瞄向自己,姚良臣不等其问,便抢先推辞道。

    “姚尚书以为谁去比较妥当呢?”邓光荐心中好笑,他作为小皇帝师傅自然是心腹,两人间信笺往来不断,早已洞悉一切。而他们两人接连推脱,正表明其心虚,担心一去便被扣下,也可加他们对小皇帝是多么的忌惮。

    “这……下官以为倪都统前去芜湖面圣。”姚良臣看看堂上的众人,除了魏天中竟然再找不出与自己同心之人,当看到站在堂下值守的倪亮时眼睛一亮道。他打算的很好,倪亮统领御前护军镇守京畿可以说是他们行事最大的障碍之一,且其对小皇帝忠心耿耿,想要收买绝无可能。不若将其调离,而其一向憨直,有什么都挂在脸上,小皇帝是否有事,从其脸上就能看得出来。

    “倪都统前去面圣,意下如何?”邓光荐将倪亮召到堂上问道。

    “先生,陛下临行前令我替他看家,谁若是有不轨之事,便可先宰了他再奏!”倪亮摇摇头道。其言虽很平和,可有人却感到冷风嗖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