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心之如莲在线阅读 - 第233章 解空性破文人迷思

第233章 解空性破文人迷思

    那严老听闻,便凝神思索了片刻,方道:“鄙人认为,所谓‘诸法空性’,即是说色法、行法皆是空性。也就是说诸法的本质就是空性,正所谓‘四大皆空’,虽然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所接触到的这个世界充满了各种形色,可这些形色之法最终也都会归于空灭,包括我们的这个生命。故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谓‘悟空性’也就是悟到‘诸法无常’的真相,如果真正悟到‘无常’,心便不再执着於烦恼,这才是佛说的‘解脱’。正所谓‘心外无法’,释迦牟尼佛亦说无一法可说,无一法可得,所以心的解脱,才是真正的涅槃寂静。”

    说毕,他便定定的看着骅幼慈,眼神中却藏了某种渴望。骅幼慈心下微微一颤,微笑着又轻啜了一口茶,放下茶杯,思索片刻,方抬头迎视着他的目光,柔声道:“严老,在您跟前,我是晚辈,若论学问文才,跟您比,我差的不止十万八千里。按说,我真不敢在您老面前露怯。不过,这半年来,我从我的上师那里,确实学到了许多有教导口诀的佛法密义。但是,因为自己的根基浅薄,智慧力有限,真不敢说自己的理解会不会有偏差。所以,我对您刚才所说的,虽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却也真是不敢妄言……”

    话音未落,却见严老笑着摆了摆手,道:“唉,你怎么忽然变得这么谨慎?我说了,咱们今天不过就是朋友之间的闲谈,何必在意这么多对与错的?既然你从你上师那里获得了教导,分享一二又有何妨?难不成你们还有保密一说?”

    骅幼慈暗暗一笑,便道:“那倒不是,佛法的智慧本就是传得越广越好。只是我对上师的法理解得还不够透彻,若是传递出一些错误的信息,恐怕误导了大家,所以比较谨慎。不过,既然严老这么说了,那我也只能说略微分享一些自己学习上师法的心得体悟,却绝不敢说是究竟正确的,仅供大家研讨和参考。”

    严老笑道:“你请说,我们愿闻其详!”

    这时,方听骅幼慈道:“刚才严老您说:‘诸法空性’,不然也!诸法不是空性,而是‘诸法性空’,或者说‘诸法缘起性空无自性’。那么性空与空性又有何差异呢?所谓‘性空’,是指‘诸法自性为空’,也就是说‘没有主宰’的意思。‘性空’的空不是说空空没有的那个空;也不是现在暂时存在,将来归于空灭的那个‘空’;而是一切法皆是缘起幻化而存在,故说‘有’,但是并非‘实有’,且‘当体即空’,这个空乃‘自性空’。所以,一切诸法的本性乃‘无自性’,即没有主宰的意思。所以,若以《智慧彼岸经》即《心经》所阐释的‘应成中观’的宗义立场来说,悟空性的正见应该要离开四边的邪见,所谓离四边的邪见即是说,一切诸法,不是自生、不是他生、不是二生,不是无因生。故说‘诸法缘起性空无自性’,这才是诸法的本性,而不是空性。”

    严老专注的听着她的一字一句,便问道:“那什么是‘空性’?”

    骅幼慈沉吟片刻,方道:“空性乃是常法,诸法却不一定是常法。因为,比如杯子、桌子、我们的这个色身等等,这些都是‘无常的法’,所谓无常,即‘刹那刹那变’故称为‘无常’,是有生灭的法。所谓常法,是指具有恒常不变性的法。比如虚空,就是常法。因为虚空是不会刹那刹那变的,而是一种恒常不变的存在。但是,虽然虚空和空性皆是属于常法,然而虚空是属于俗谛的法,是世间法;空性则是胜谛,是出世间的法。”

    严老又问:“何谓俗谛?何谓胜谛?”骅幼慈道:“空性是胜谛,空性以外的皆是俗谛。”说完,便停了下来,静静的望着他,却见他皱着眉头思索了片刻,复又问道:“那依你这么说,‘无常’与‘空性’根本不是一回事儿喽?”

    骅幼慈点头道:“是的,这就是现在佛教界所普遍存在的认知错误,认为观察到那个无常,就是见到空性了,若是这样的知见,接下来的修持必然就会进入更大的误区。因为既然诸法是无常,但又不能不承认那个缘起,比如这个杯子,现在是存在的,你不能否定它,因为明明就看到缘起。但是又说它将来碎掉了一定会归空,便以为这个‘将来归空’就是无常,而这个无常就是空性。结果就把所有的法全部推给下一刹那去‘空’,认为说反正将来全部会‘空掉’,到最后全部都要毁灭的,现在执着也没用,那就放下吧。实际就是建立在没有希望上面。修持的时候就去观那个‘空’,还会说不是空空没有的空,说那是顽空,要把那个顽空也空掉,可弄到最后,不还是顽空吗?”

    严老紧缩着眉头,抱着手思索良久,却听他道:“那你说说,这个‘空性’到底要怎么悟?”

    骅幼慈道:“以《心经》所阐释的应成中观的宗义立场来说,悟诸法缘起性空无自性,当出世间的时候,这个‘无自性’就是空性的境。这样的‘空性’是在胜者的自续中才会出现的。凡夫的境中是不可能见到‘空性’的。若见到空性,那就是见道位以上的胜者了,就已经解脱这个生死,而不是凡夫了。若是修大乘显教,见到位的胜者就已经是登地的菩萨了,得到‘如意身’,可以在一个弹指的瞬间化出千百亿化身来普度十方一切众生,还可以同时在报身佛的国土听佛宣法。所以现在很多人自称‘开悟’,‘明心见性’等等,皆可知乃自欺欺人而已,实在是因为没有空性的正知见的缘故,连什么是‘空性’都没搞清楚,又怎么可能悟到‘空性’呢?更不可能‘见性’,因为一旦见到空性,就已经得到‘菩萨’的果位了。比对我刚才所说的‘菩萨’的境界,就可以知道自己到底是凡夫还是菩萨了!且别说千百亿化身了,就是连这个生与死都无法自主,又何谈解脱呢?”

    骅幼慈停了下来,细细的观察着严老的反应,却见他眉头深锁,似乎一直在苦苦思索着她的话。过了许久,方听骅幼慈继续道:“所以‘四法印’乃是说‘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有漏皆苦,涅槃寂静’。所谓‘诸法无我’,这个‘无我’即没有主宰的意思。故《心经》所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乃是以色法表征俗谛的法,以空性表征胜谛的法。即是说色法也无自性,空性也无自性,乃至于一切诸法皆是缘起性空无自性,故说‘法性一味’、‘色空不二’是这个意思。而不是说色法就等于空性。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绝不可仅从字面上理解,认为色法也是空性,空性也是色法。因为色法乃俗谛的法,且是无常的法;空性乃胜谛,且是常法,二者怎么可能混为一谈呢?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乃是强调‘色空不二’、‘胜俗不可分别’的要旨。因为不论是俗谛还是胜谛,皆是缘起性空无自性。由此推衍,受、想、行、识,乃至一切诸法也皆是如此!这才是法性真相!”

    说罢,骅幼慈静静的看着严老,只见他眉头深锁,不禁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过了良久方轻轻点头道:“嗯……有点儿意思!说实话,你这样的解释,我参究佛法空性的智慧这么多年,也拜会高僧大德无数,确实从未听闻。这些,都是你的上师教给你的?”

    骅幼慈微笑道:“是的。所以,我们依尊上师在传法的时候就经常提到‘依显而说密,依密而说显,显密圆融’的道理。意思是说,佛经中所记录的文字背后,一字一句皆是蕴涵了诸佛之甚深密义的。佛的密义别说是以我们这样的凡夫的境界,就算是十地菩萨的境界,离成佛仅有一步之遥,他也猜不到。所以,我们就必须透过有清净传承的具量上师,以‘教导与口诀’来清楚明朗的进行讲解。所谓‘教导与口诀’,乃是从释迦牟尼佛传承下来,由历代的传承祖师口口相传而来的。就好比是开启三藏十二部经智慧藏的‘密钥’,若没有这个‘密钥’,我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真正明白这些经典到底在讲什么的。

    显教的教理一定要圆融通达,就好比地基,有了坚实的基础才可能出现密法,这就是‘依显而说密’,如果前面没有,就不可能会有后面。所以在显教的时候,密法是秘而不宣的,故说‘依密而说显’。而在密法的时候,因为所度化的对象根基成熟之故,则是要将密义显化来清楚明白的讲解,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修得到佛的。如果真如现在某些所谓‘禅宗’所说,什么都是‘不可说不可说,妙不可言’,那佛法就真的变成玄之又玄的玄学了,那我们修佛又有什么希望呢?就算有希望,那种希望也就好比是我们去买彩票撞大运,幻想着有一天会不会刚巧中个头彩?若真是这样的话,修这个佛又有什么道理呢?跟修外道又有什么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