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文科大唐在线阅读 - 第九十五章 演说家(上)

第九十五章 演说家(上)

    时不凡成功的维护了长孙无忌的面子,让长孙无忌也都有几分感激了。长孙无忌非常清楚自己是什么“货色”,长孙无忌知道自己其实没有多少本事,自从跟着李世民以来其实都是依靠着跟着一个好老板混,这样才跟着做顺风船来获得了目前的荣华富贵。而长孙无忌如果要说在开国之前有什么功劳,那完全是扯淡。因为长孙无忌在具体业务能力方面确实查了一些,他能做到的也就是秉承李世民的意思来做事,完全是按部就班,按照李世民的安排和暗示而已。可是如果让他去具体负责某一个事情,确实不太合适。

    不过时不凡很好的安排他一个职位,这样督察各部门的职责,这样他也都可以有了一个面子,维护了他这个面子。而且这个督办的职责确实非常是和他,不但李世民可以信任,并且身份远近也都合适。不至于像是那些宦官地位太低,完全是狐假虎威,被人看不起。而且距离李世民身份也都非常亲近,可以获得李世民的信任,这样他也都是一个合适的岗位了。

    “皇上,既然这样,那让时不凡去负责发动发动百姓来替朝廷做事好了。让时不凡去发动百姓,我想以时校书郎的大才,那一定可以办成的。”长孙无忌说道。

    既然时不凡能帮助他一下,那他也都不介意投桃报李,毕竟他们之间其实没有什么核心利益上的冲突,自然不会担心时不凡和他抢饭吃。不过,他自然愿意帮助一下时不凡,算是投桃报李了。

    “好,既然这样,那动员百姓的事情,也就交给时不凡你了!”李世民说道。

    “臣领命!”时不凡说道。

    时不凡离开了宫殿,他已经知道应该怎么动员百姓了。目前这个时代,百姓其实文化水平并不高,如果按照一般的方法来动员,那是南辕北辙。而这个时代只要解决了那些有文化的士绅阶层,那自然可以把那些百姓动员起来。虽然时不凡对于这种士绅控制百姓而百姓神人身依附于士绅的情况非常不满,可是现实情况就是如此,时不凡不得不暂时妥协。虽然以后还改变,可是目前还是要适应他的。实力不足的时候,适应规则,实力中等时候利用规则,可是势力强大时候却可以践踏规则,目前自己还是要适应规则的时候,自然不能够随便破坏。

    国子监,孔颖达跟时不凡见面了。

    “时不凡,你认为这次突厥人入侵,我们大唐会如何?”孔颖达问道。

    时不凡回答:“亡国不至于,毕竟皇帝他们也都是一代名将,都不是傻子,自然知道目前的局势。突厥人不可能在中原带着太久,不然他们可是在给中原所有人上眼药,到时候恐怕他们会麻烦很大。他们不过是想要来碰碰运气,如果能够有机会,那也就不客气。可是没有机会,那自然也就是捞一笔就走,没有别的想法。不过,关键是我们朝廷不能打,一旦打了之后那我大唐危险了。到时候,天下大乱了!”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孔颖达说了这么一句。

    “没有想到,我这首长短句,居然被孔学士听到了?”时不凡反问。

    这个百姓苦的说法,其实是当时时不凡劝降薛万彻时候说的,不过没有想到却开始流传了,还流传到了孔颖达这里。而诗词在唐朝这个“词”被称呼为“长短句”,所以入乡随俗也就是称之为长短句了。

    “呵呵,这个长短句倒也是说出了事实。兴亡,百姓都苦啊!天下百姓什么时候能够真正的遇到一个明主,然后真正的过上好日子。也许,有些君王是明主,可是他的后代……哎!”孔颖达苦笑。

    不过时不凡却肯定的说:“幸福是自己争取的,不是别人施舍的。靠明主来施舍,不如靠着自己努力去争取。如果自己的所谓幸福都掌握在别人手里,那这样是真正的幸福吗?如果连自己的幸福都不能够做主,那什么时候才能够为自己做主?靠着别人,远不如靠着自己努力。”

    “这个,你这话有些不太好评判!”孔颖达有些不知道如何评判,因为这个古代的宣传都是讲究百姓的美好生活是君王恩赐的,可是时不凡却这样说这个幸福生活是自己争取的,这样颇为有些介乎于合适和不合适之间,这样确实有些不太好评判。

    “好了,我不说这个话题了,目前突厥人即将大兵压境,光靠尉迟恭的数千骑兵也许只能够挫败一下突厥人的威风。不可能阻挡突厥人,突厥人大兵压境,我们目前最重要是长安城内部的人心。人心不能散,一旦人心散了,那才是最可怕的。突厥人目前不过是癣疥之疾,我害怕有人在趁机暗中做一些小动作,这个才是最可怕的。每当动荡时候,都会有一些谣言什么的,我害怕有些人不甘寂寞,打算在这个时候浑水摸鱼。尤其是这个混乱的时候,让长安百姓一条心,这样可是最重要的。而长安百姓毕竟是文化比较低,完全是人云亦云。所以我们必须要把这个长安城内有文化的人的心都给拉过来,这样我们至少把绝大部分有文化的人都给拉过来,不让他们作壁上观,这样我们才能够安稳。”

    “而我们长安有文化的人心中的圣地,都是在国子监,所以我希望孔学士能够帮我一下!”

    时不凡的话,让孔颖达也都摇头说:“恐怕很难,在长安的国子监的几所学院的学子,他们来源复杂,我也都没有那么大面子让他们听我的。尤其是我没有办法一个个说服他们,这种事情老夫不太擅长,所以恐怕是爱莫能助了!”

    “这样吧,孔学士,你以国子监博士的身份,然后号召长安的学子都到这个国子监里面,然后我要进行一次演说,你看如何?”时不凡说。

    孔颖达反问:“演说,是什么东西?”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时不凡回答。

    很快,在国子监的教育机器之下,整个长安的文人也都被召集到了这个国子监。不过现在很多文人也都是忧心忡忡,他们其实一个个都是脸色非常的紧张,尤其是面对突厥人十几万大军即将大兵压境,这样的情况下谁不紧张?这些文人一个个手无缚鸡之力,让他们去和突厥人作战,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可是时不凡想要让发动百姓,没有他们的帮助是做不到的。尤其是有文化的人影响力可是巨大的,在民间几乎是舆论喉舌,所以如果绕过了他们是事倍功半。

    不过想要让这帮文人的热血鼓励起来,这样简直是太难了。绝大部分文人本来也就缺乏勇气,缺乏拼命反抗的精神。当一个君王如果要杀死某一个文人的时候,他们也许会自己给自己安慰,说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有些军阀如果皇帝要杀死他们的时候,也许他们会马上出来拼命。如果是一个文人,他也许不会造反,他们要么选择引颈受戮,要么选择自尽。

    选择自杀,并不代表他们是坚强,并不代表他们是真正的“无所畏惧”。很多时候,选择自杀,那是懦夫的表现。真正的勇气,是敢于和敌人拼命。时不凡非常看不上那些在敌人入侵的时候,选择自杀的那种人,甚至全家自杀。这种全家自杀,被很多人认为是忠臣,认为是对国家忠诚,是殉国的表现。可是时不凡却看不起他们,因为他们骨子里面是一个懦夫。

    既然你连死都不怕,既然迟早都要死,那你为什么不敢去和敌人拼命?难道自己自杀是死,死在敌人手里,那也是死。都是死,那为什么会不敢去拼命?他们宁可选择自杀,不敢去和敌人拼命,那说明他们根本没有太多反抗精神。很多文人的反抗精神都是严重缺乏的,敢于自杀去不甘于去拼命,这种是不折不扣的懦夫。因为他们骨子里面却没有多少热血。甚至很多古代王朝对于那些国破家亡的时候使劲宣传那些自杀殉国的,而不是宣传那些抗击敌人被杀死的人?这里面就是足以说明古代王朝希望百姓都是懦夫,都是宁可选择自杀也都不愿意去反抗的懦夫。其是反抗而被杀和自己自杀,虽然都是死亡。可是反抗被杀,按说明充满了反抗精神。可是如果是自己自杀,那说明他是一个懦夫,宁可死亡也都不选择反抗的懦夫。

    所以时不凡看到了这些下面那些文人,一个个眼睛里面感觉惊恐,不太安定的样子,时不凡对于这些文人也都无话可说。古代的文人,没有几个坚强的。他们被杀死,还会为自己找出了一个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借口,好像为自己被杀找到了借口,这样好像是美化自己,不过这个却足以说明他们其实很多人都是懦夫而已,宁可被杀却不敢反抗,反而还自我安慰说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这样也就是古代封建王朝宁可褒奖那些自杀的,也都不愿意褒奖那些反抗的人。

    “各位,今天我来这里向大家发表演说,是因为我们大唐,我们华夏,我们已经来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就在不久之前,突厥人入侵了我们大唐。他们没有任何的声明,没有任何的告知,他们就这么带着十几万突厥骑兵冲入了我们大唐境内,用他们的马刀和铁蹄,践踏和杀戮我们大唐的百姓。而就在短短的不过数年之前,突厥人还跟我们说他们突厥和我们大唐是兄弟之邦,是盟友。可是现在,他们就这么不顾他们信誓旦旦所说,根本不顾他们过去那义正言辞铿锵有力的话语还萦绕在我们大唐衮衮诸公的耳朵里面。他们也就当做好像没有说过一样,带着十几万铁骑,没有任何的通告,没有任何的警示,没有任何的理由也就这么冲进了我大唐。”

    “突厥人的可汗颉利是一个十恶不赦,杀人如麻,无恶不作,欲壑难填的恶魔。而突厥人毫无礼义廉耻,和我们中原历史上的匈奴人,乌桓人,鲜卑人,乌桓人没有人任何的区别。他们以抢掠为生,他们靠着抢夺和杀戮我们中原汉人为生。当他们弱小的时候,选择对我们摇尾乞怜。可是当我们中原陷入衰落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的过来反咬一口。他们毫无礼义廉耻,在他们的心里面,根本没有‘仁义礼智信’这几个字。在他们眼里,‘仁义礼智信’远不如一斤粮食,一头牛,一个女人。”

    “在他们眼里,我们汉人不过是两脚羊,他们饿了之后把我们当做牛羊,杀了之后吃rou。而我们的女人,不过是他们泄欲的工具,和用来补充粮食不足的东西。甚至,他们拿着我们的生命来取乐,对于他们来说,那我们的生命只是他们用来取乐的一个玩具而已。”

    当时不凡用这个沉闷的声音来演说的时候,哪怕很多文人也都开始脸色漆黑。因为时不凡这个演说实在是太沉闷了,太过于压抑了。而他们都从时不凡所说的话,听出来了这些胡人一个个杀戮汉人,甚至把汉人当做了奴隶,甚至当做了食物,还有当做了泄欲的工具。而且,对于他们来说,汉人的生命,不过是一个用来取乐道具而已。他们的生命只不过是能够让那些胡人来换取一时片刻的欢乐。

    而这些文人也都心里面压抑着怒火,因为古代文人都知道,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活轻于鸿毛。人人都希望自己死亡重于泰山,尤其是那些有文化的文人。可是,如果当自己的生命廉价到只是能供那些胡人换来一时的欢乐,自己的死亡只是为了换取一丝丝的欢乐,这样甚至简直是比鸿毛都轻。所以,他们心里面的怒火被点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