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膏肓
书迷正在阅读:降好感才有奖励的恋爱太难了、在柯学世界做幕后黑手真的好难、摊牌了,京圈权臣都是我的学生!、彼岸、画斜红、等一人归、四岁小萌宝,吃穷地府后被赶到人间当团宠、诸界彼岸、我的魂兽可以吞天啃地、林记者,房费请AA
一支万人的队伍蜿蜒走在回军的路上。 可是与来时的不同,这支红色长蛇般队伍,再也没有来时的那种势如破竹,气势汹汹的感觉。 此刻的他们,反而更像是一头迟暮的雄狮,苟延残喘,毫无生机。 在和姜维会面之后,刘谕和姜维就撤去了雍城之围,而后当天就率领大军,朝南方撤退。 刘谕刚刚从杜家坞堡返回,却又要奔波。 一万大军出征,却是徒劳无功,士气低落可想而知。 倒是刘谕率领的两千将士,士气反而稍微高些,这是因为刘谕在走之前,犒赏大军,这才让大军的士气反而有所上涨。 来时姜维带领大军不到两天就赶到了雍城,而返回北原,却用了三天方才堪堪赶到。 好在半途的时候,收到了诸葛丞相已经清醒的消息,让姜维和刘谕精神都是一振。 不可否认,诸葛亮才是蜀汉大军的精神支柱。 若是诸葛亮真的一声不吭,撒手人寰,只怕蜀汉大军顷刻间就有颠覆的局势。 好在诸葛亮醒了过来,但是据使者交代,诸葛亮的身体很差,不知道能撑到什么时候。 对于姜维和刘谕的回军,诸葛亮也没有表达异议,看样子诸葛亮已经是在做撤军的打算了。 刚刚赶回北原蜀军营寨,刘谕就感觉到大营中气氛的异常,好似暴风雨前的平静,十分的压抑,苍凉。 而后,刘谕和姜维就被传令兵传唤,让他们前往诸葛亮营帐内议事。 不敢耽搁,刘谕和姜维将兵权交接,随后刘谕又安顿了杜家父子之后,才大步前往诸葛亮营帐方向。 诸葛亮的大帐之外,已经聚集了繁多的蜀军将领。 王平,廖化,张嶷,马忠,张翼等俱在,但是却没有看到魏延和姜维。 不过姜维应该是已经进入大帐之中,被诸葛亮面授机宜。 可是魏延没有出现,那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刘谕到了帐外之后,显得十分不合群。 毕竟这些将领都是跟随诸葛亮的老部下,而刘谕是刚刚冒头的年轻人,跟他们根本就没有共同话题。 而且在场的各位,最低的张嶷那也是杂号将军的存在,可以说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比刘谕的官职要高。 刘谕甚至还是魏延部曲将出身,这更让众将敬而远之。 因为此时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诸葛亮身体很可能就要崩溃了,紧随而来的就是杨仪和魏延之争。 他们一个是征北大将军,一个丞相军务长史,谁输谁赢不好说,但是现在诸葛亮好似更看重杨仪一些。 魏延到现在都没有回来,就是明证。 刘谕心中思绪万千,也没有心思跟这些人交谈,只是站在这些人身后,静静的等着诸葛亮的召见。 随着时间的推移,姜维很快就从大帐中退了出来,看到刘谕之后,微微点头示意,随后就打马出了大营,好似要去准备什么东西。 而后,越来越多的将领被诸葛亮召进大帐之中,而姜维从诸葛亮营帐中离开之后。 刘谕是最后一个被诸葛亮召进大营的,当刘谕再次看到诸葛亮的时候,简直认不出眼前这人就是之前那个俊逸飘然的诸葛丞相。 只见现在的诸葛亮,面色蜡黄,形容枯槁,嘴唇发白,头发竟然一夜白头,再无之前的那种花白之色。 种种迹象表明,诸葛连此时已经是油尽灯枯,只怕用不了多久,就会撒手人寰。 “德兴啊,你回来了?” 听到动静,诸葛亮微垂的眼睑缓缓抬起,见到是刘谕,脸上露出一个十分憔悴的笑容,看的刘谕心中一颤。 记得前世曾经看过这么一个问题,历史的遗憾是什么? 有人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秋风五丈原。 但是当这种事情,活生生的发生在刘谕面前,让刘谕这个八尺男儿瞬间红了眼眶,眼泪在眼眶中不断滚动。 “丞相,您...太累了!!” 刘谕说完,就单膝跪下,低着头,不敢仰头,是怕眼中的泪水被诸葛亮看到。 诸葛亮自然能感受到刘谕的情绪,可是即便是面对死亡,诸葛亮的脸上仍旧是挂着淡淡的微笑,说道: “还真让德兴说中了,我这不争气的身体,看样子是撑不回去了。” “往后的事情,就要交给你们了。” “将你唤来,是有一件要事交代于你。” 刘谕却是不愿意见到诸葛亮就这样死去,摇头哽咽的说道: “丞相,不会的,您一定不会有事的。” “丞相您精通奇门遁甲之术,有种续命之法,叫七星祈禳之法,丞相何不用此法延寿?” 诸葛亮听到刘谕的话后,暗淡的眼神猛然一亮,说道: “德兴也知其法?” “听说过一二。” 刘谕当然不知,只是上辈子三国演义上所说,只是不知道真假。 不过不管如何,刘谕也希望诸葛亮能试一试,他实在不想看到诸葛亮就这样死在自己面前。 “我素知此法,但是此法却是与天争命,逆天而行,不知天意如何?” “既然如此,请丞相速速使用此法延寿。” “我已令伯约下去安排,若是成功,我可延寿一纪。” 诸葛亮面色平淡,好似在说一个别人的事情,与自己无关。 “到时,你可在帐外陪同伯约一起,为我护法。” “诺!” 刘谕心想,这一次他绝对不能让魏延踏灭主灯,到时候务必要让诸葛亮延寿成功。 但是刘谕转念一想,若是诸葛亮延寿成功,他还会撤军吗? 若是蜀军不撤军,那他不就死定了? 一时之间,刘谕陷入了纠结当中。 诸葛亮的声音却是再次在大帐之中响起,说道: “若是我真不在了,希望你能规劝好文长,不要和威公交恶。” “到时候我会把兵权交给威公,你务必要阻止文长,不可使他一时冲动,害了我大汉十万大军。” 刘谕心中一惊,没想到诸葛亮最终还是相信了杨仪。 不过想想也正常,毕竟杨仪是文官,在军中并没有魏延得军心。 如果交给杨仪,他只能按照诸葛亮的吩咐,缓缓撤回蜀中,即便他有什么心思,一个文官长史,也驾驭不了这么多的骄兵悍将。 但是魏延不一样,作为如今资格最老,权势最重的将军,如果他获取兵权,一旦有了异心,这蜀汉还有谁能制他? 更何况,魏延一心北伐,如果诸葛亮病逝,孙权退兵的情况下,还要坚持北伐,那简直就是给司马懿送人头。 魏延怎么也不可能是司马懿的对手,更不用说司马懿背后的曹叡朝廷。 无论哪种原因,诸葛亮都不会把大军交给魏延,杨仪是诸葛亮最佳的选择。 而刘谕则是诸葛亮给魏延留下的一线生机,若是刘谕能劝得住魏延,则魏延还有生路。 若是劝不动魏延,则魏延就是自找死路,当然刘谕大概率也会跟着魏延一起,被杨仪所杀。 想明白前因后果,刘谕缓缓拜下,朝诸葛亮说道: “卑职遵命。” 见到刘谕这么慎重,诸葛亮欣慰的点了点头,随后继续问道: “我听闻,你从雍城带回来一个少年?” “这名少年有什么特殊之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