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光熹帝国在线阅读 - 第二十七章 谋除十常侍

第二十七章 谋除十常侍

    六月,河间郡驿亭,大雨。

    董太后神情萎靡的跪在了草榻上。

    此处好像似曾相识,二十年前自己似乎也在这样一间驿亭里休息,等待着自己的儿子皇帝刘宏接自己入宫。只是那时她华服金舆,气派堂皇,如今却身着麻衣,由一辆破旧的马车凄凉凉的送到了这里。

    仿佛要与她的落败相应,这驿亭也不似二十年前那样繁荣。外面风雨如注,冷风从破窗裂墙间灌入,随意堆在堂内的稻草被风卷起,忽而又落下。

    董太后不知道,这小小驿亭的破败正是整个大汉社会的缩影。而造成这种衰败的罪魁祸首正是她卖官鬻爵,荒yin无道的儿子,汉灵帝刘宏。而她也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正是她鼓励汉灵帝刘宏卖官鬻爵,并为此出谋划策,造成了帝国贪官污吏横行,民不聊生的后果。

    天理昭彰,报应不爽。此刻终于应到了她的身上。

    外面有军士进来,奉上酒食,说是大将军何进所赠。

    久经宫廷争斗的董太后怎会不知这是什么意思,冷笑着看军士们将酒食放在面前,然后站成一排,各个用着冷漠的眼光等着董太后饮下鸩酒自裁。

    虽然惊讶于何进的胆大,竟敢弑杀国母,但自从自己的侄子董重死后,董太后就知道自己的结局也不会善了。

    此时情景,她也早有准备。

    董太后平静的举起了盛满酒的耳杯,冷眼扫视了一圈围在眼前无动于衷的军士,口中说道:“何氏兄妹心狠歹毒,鸩杀国母,天理难容!他日必遭同样恶报!”

    言毕,董太后将耳杯里的酒一饮而尽。顷刻毒发,尸身栽倒于地。

    董太后身死,早有人快马报于何进。

    除掉了一个心腹大患,何进自然心里仿佛撂下了一块大石头。与朝堂三公合议,尊谥董太后为孝仁皇太后,葬于河间慎陵。

    刘辩此时只是一个傀儡皇帝,和董太后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感情,对于何进阴狠的政治手段可以说完全无感。只是后来听说刘协在宫里大哭了几场之后,倒生了些内疚之情,少不得嘱咐万年公主多加劝慰。

    同月,朝堂议定将汉灵帝刘宏葬于文陵,并给他上了一个谥号曰灵,取乱而不损之意,全称就是大汉孝灵皇帝。

    汉灵帝刘宏将国家折腾的满目苍夷,却没有成为亡国之君,倒也确实当得起这乱而不损的恶谥。

    先皇出殡,送葬的队伍自然极近壮观奢华。刘辩作为新君也是必须要到场的。

    看着周围大臣装出一付如丧考妣的撕心裂肺的哭喊,刘辩自然也要表现的悲痛欲绝,在灵帝的棺木前呼天抢地,几次欲用头去撞灵帝的棺木,表现出一付欲随先帝而去的纯孝模样。

    唬的袁隗卢植等大臣纷纷抢上去拉住刘辩,在众臣的劝说下刘辩才止住悲伤,命人将灵帝的棺木送入陵墓。

    作为位比三公的大将军何进并没有来参加汉灵帝的葬礼,本意想过来的他在袁绍的劝说下才称病不出。如今新君刚立,洛阳的局势并不是很稳。袁绍劝他不要轻易出入宫省,毕竟像这种参加别人的葬礼,结果给了政敌可乘之机,变成了自己的葬礼的事情历史上比比皆是。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怕死的何进自然不会冒这个险。只是想不到这也成了别人攻击他的口实,不几日京城便流传开何进鸩杀国母,不敬先帝的流言,暗指何进欲要谋朝篡位,是乱汉的王莽之流。

    何进听到后异常愤怒,谋朝篡位自己不但没那野心,更没那能力,结果白担了一个虚名。此时一直想对付十常侍的袁绍趁机在旁边烧了一把火。

    “大将军,如今外面流言四起,皆是张让等十常侍所为。以前窦武想要诛除宦官,结果事有不密,反倒被宦官所戮。如今大将军贵为皇亲,手握兵马,士卒效力,又有大臣的支持,正是铲除jian宦的天赐良机。大将军应该就此为天下除jian,以流芳千古。”

    何进本来就受着朝臣士大夫们的逼迫,要求他除掉十常侍。只是由于何太后不同意,认为何氏一门出身寒微,当初没有宦官帮忙,也不会有今天的富贵。何进本身也由于在除掉蹇硕时,十常侍倒戈一击,算是对自己的投诚,对十常侍也没有那么的厌恶。

    所以对于除掉十常侍何进一直都一议再议,犹豫不决。如今听到了袁绍的鼓动,他也害怕会落得窦武的下场,便下定决心,准备入宫面见何太后,面奏诛除宦官之事。

    谁知张让等人在何进身边广布耳目,得知这个消息,急忙以重金相贿何苗,央告何苗为其在太后面前求情。

    何苗于是先一步入宫对何太后说道:“大将军辅佐新帝,却不行仁政,专事杀伐,有擅权而弱社稷之嫌。”

    何太后听何苗所说自然疑虑起来。虽然何进是她的哥哥,可是比起儿子来却也差远了。最近她也听到了外面关于何进图谋不轨的风言风语,虽然她也知不可尽信,但若外戚权利过大无人制约,对自己儿子的统治也是一种威胁。

    过了一会儿,何进进宫向她陈说诛除宦官事宜。心中疑惑的何太后否决了何进的提议,说:“宦官统领禁宫内省乃是祖制,不可轻废。今先帝驾崩不久,没有内省宦官通传内外,难道你让我一个妇道人家成天的去抛头露面?”

    何进本是一个少谋寡断之人,见何太后态度坚决,只好诺诺称是。其实他本身对诛除宦官也没什么信心,毕竟宦官经营内省皇宫数十年,根深蒂固。何进不认为能在一朝一夕见彻底解决的。

    及何进回到大将军府,众多朝臣、谋士都聚在府中等候消息。何进向他们言太后不允,自己也无可奈何。众人听闻或摇头叹息或心急如焚。

    这时,同样焦急的袁绍又献一计,说:“大将军可密诏四方猛将及天下豪杰,打着清君侧的名号进兵京师,造成不诛宦官则天下大乱的景象,以此来胁迫太后同意我等行事。”

    这个计策完全就是一个昏招,但是何进却把它当成了绝世妙计。

    不过在何进身边还算是有明白人,他的主薄陈琳就谏言道:“国家大事怎么能光靠那些阴谋手段?大将军身为皇戚,手握重兵,诛除jian宦易如反掌。如今大将军反倒要借助外人之手,授人与柄,功必不成,恐徒增乱数。”

    何进不听陈琳劝告,反倒讥讽他说:“孔璋之说实乃懦夫之言。

    于是派人星夜赶往各地,密诏河东太守董卓、并州刺史丁原、东郡太守桥瑁等以“逐君侧之恶”,“收让军,以清jian秽”等名义带兵逼宫。

    四方兵起,天下震动,各种流言蜚语充斥京师。先是董卓部屯驻关中之地,上表何太后要剪除jian佞,并州刺史丁原派兵火烧了孟津县,火光冲天,连京师内也能看到那漫天的烟尘。

    何进又以袁绍为司隶校尉,假节,从事郎王允为河南尹,专事查办宦官。此时董卓部已昼夜行军,马上要逼近平乐观。

    何太后此时才感到害怕,知道再包庇十常侍等人就要惹出大祸。只好下令驱逐宫内宦官,只留与何进相好者作为通传内外之人,留守宫中。又命十常侍等前往何进处谢罪,听候处置。

    终于赢了。

    看着跪在身旁瑟瑟发抖的十常侍等宦官,何进耐心品尝着胜利的快感。如今自己已掌握内外大权,无人可以制衡,大汉帝国即将要迎来自己的时代。

    面对着十常侍等的哭诉与求饶,何进只是冷冷的说:“天下之人,无人不想要你等性命,如今外军将至,你等还不赶快离开京师,永不回朝!”

    被何进训斥一番后,十常侍等惶惶离开。虽然手中的权利没有了,但是何进至少没有要他们的性命。一个个本要带着搜刮来的家产离京,却没想到何进虽然放过了他们,并不代表清流士大夫们会让他们安然离开。

    多年来十常侍害死了多少忠义正直之士,与朝臣士大夫们之间的仇恨基本无法化解。如今他们已经失势,这些大臣们怎么放过痛打落水狗的机会。

    其中,士大夫们的代表袁绍就向何进进言,要他趁此机会斩杀十常侍,斩草除根。可是何进此时已觉得胜券在握,况且十常侍等宦官也数次帮过自己,没必要斩尽杀绝,所以拒绝了袁绍的提议。

    袁绍见何进断然拒绝,不甘心的他偷偷以何进的名义写信给各个州郡,命他们逮捕十常侍的家人与亲信。谁知道此举将十常侍彻底逼上了同归于尽的绝路。

    得知亲属入狱的十常侍,聚在一起商议对策。深知末日将近的他们各个都哭丧着脸,脾气火爆的段珪见大家都愁云惨淡的默不作声,大声叫道:“何进缉拿我等家人门徒,分明是想将我等斩尽杀绝,大家倒是想想办法啊!”

    众人无计,只是又多了一片唉声叹气。段珪大急,正要吵嚷间,赵忠挥手叫他莫要急躁。

    赵忠目视张让,说出了一番杀气腾腾的话:“如今何进不与我等活路,我等只好与其鱼死网破。张公向来是我等之主,此事便有张公定夺。”

    张让心中也早有杀何进之心,只是一直犹豫不定。今见赵忠提了出来,再看其他人皆各个坚定的点头表示同意,便下定而来决心。段珪更是大叫着要带人冲入大将军府斩杀何进。

    张让自然不会像段珪那样做出那种没智商的事,而是使人近何太后身旁求情说,自己等人屡受皇恩,心怀感念,在离京之前想要再入宫面见太后与皇帝,以解离别之情。并说“若能得见天颜,后退就沟壑,死不恨矣”。

    何太后被十常侍说的感动,想念宦官昔日好处,便召张让等人入宫相见。

    张让等得以再次入宫,在宫内召集亲信兵马,并假称太后召见,命何进入宫嘉德殿议事,准备在何进入宫后将其擒杀。

    大汉帝国历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嘉德殿事件”,终于正式拉开了帷幕。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