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将红旗插遍废土在线阅读 - 第101章 看望老沃伦

第101章 看望老沃伦

    谁都知道,在唐三寨里李红旗虽然名为七当家,但实际上,唐三寨并不能控制得了李红旗。

    他是个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自由人。在唐三寨里,所有人见到他都得尊称他一声先生,因为他们心知肚明唐三寨与李红旗是平等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

    这也就是李红旗为什么一直得不到实际权力的原因,不过正好他也对唐三寨这千八百人,有些类似宗族的权力没有什么兴趣。但是作为从旧时代摸爬滚打过来的人物,他还是多少知道些分寸,清楚在寨子里有些人的面子是要给的。

    雷小子这个人办事有些毛躁,探查任务是洛萨安排他去办的。他即便跟自己再熟,按道理一回来也不应该先来向自己禀明什么情况,而是应该去向洛萨述职。

    不过还算好,毕竟雷歌和李红旗的关系路人皆知。李红旗救过雷歌两口子的命,来唐三寨之前他们就是一个小团队的人,来之后李红旗更是几乎天天去人家家里蹭饭,好的和一家人似的。

    但这件事如果换成唐三寨里其它的人就有些麻烦了,明明自己没有什么小团体,但人家这么一搞,自己反而有些说不清楚。

    所以他得知了情况后,并没有先急着去见老沃伦,反而是先去向洛萨禀明情况,这让洛萨感到很欣慰。

    一时感到很欣慰的洛萨拉着李红旗说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废话,顺便再留李红旗和雷歌喝了一肚子大麦茶后,才肯放他们走。

    至于请他去接见一下依格拉村的村长,洛萨表示丝毫没有兴趣和必要:“就请七当家替我们看望一下这位老人吧。”

    走出洛萨家后,雷歌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他家的大门:“这个大当家的眼窝子真浅,居然看不到老沃伦的价值。”

    “所以唐三寨背靠这么大的城市废墟,几十年依然还是一个小寨子。”李红旗稍稍整理了一下自己一身的行头,他去面见洛萨时都没有这么做过,然后才对雷歌一点头,“走,我们现在就去替他看看这位依格拉村的村长先生。”

    老沃伦呆在雷歌和艾莲娜的房间中,早就坐的很百无聊赖。但是他自知深处红匪的老巢,根本不敢乱说乱动,只敢用眼角偷瞄窗户外的景色。

    当时窗外的景色正是黄昏,女人们扎着围裙上街驱赶自家玩疯了的孩子们回去吃饭,男人们则纷纷扛着工具,和伙伴们在嬉笑中收工归来。

    一时间整条的中央大街上,变得熙熙攘攘起来。但是在这忙碌吵嚷中,却又透着几分温馨,直把老沃伦看得深陷进去不可自拔。

    直到艾莲娜扎着围裙推他出来吃饭的时候,老沃伦还没有从窗外的画面中醒过来。

    然而此时,已经入夜,窗外的人群早已散去,换成了两排楼上,各家明亮安详的灯火。

    “我们寨子的生活习惯,村长先生似乎不是很适应?”在雷歌家饭桌上说话的是一个看起来比较稳重的青年。

    这个人当然是李红旗,他一看到老沃伦这幅表情,便明白了这个废土人已经被眼前这幅安宁祥和的画面所征服。

    这正是他所要的。

    虽然唐三寨的现代化,远远不及他在末世前看到的任何一个城市居民区。但幸福这种感觉,是要看对比的。对比来说,唐三寨再差也比依格拉村强的太多。

    雷歌放下手中的红薯面窝头,对老沃伦用废土通用语介绍起李红旗:“这位是我们唐三寨的当家李先生。当家这个词是东方语,翻译成废土通用语的意思是一个势力的负责人,有些类似于领导、城主、帮派老大。”

    “城主!”老沃伦本以为李红旗不过是个唐三寨里的普通人,地位应该大致和雷歌相当,这样两人才有可能亲热的勾肩搭背,完全没想到李红旗居然是唐三寨里的大佬。

    “我在寨子里排行老七,是所有当家里面最小的一个。我和雷小子两口子关系好,是因为我们一起患难过,一起打败了追剿我们的钢铁城a级战斗小组。”李红旗清楚老沃伦不可能知道a级战斗小组有多强,所以他也没有在这个话题上多费口舌。

    反而他尽可能的拉起了家常,从收成到选育种子到如何沤粪,李红旗几乎无所不知。

    这让老沃伦一时和李红旗有些相谈甚欢的感觉,恨不得早几十年就遇到李红旗,听到他的这些高论,那他们村的玉米产量起码能翻一倍。

    李红旗突然露出这一手,不单老沃伦很震惊,雷歌更震惊。雷歌自付自己大概是唐三寨里和李红旗关系最亲密的朋友,却不知道李红旗居然是个农业专家。

    雷歌忍不住开口问道:“你们末世前的社会学家,居然还懂得农家的活计?”

    李红旗则微微一笑:“这你就有所不知了,我上高中的时候,我们学校有专门的农场,开设专门的学农课程。这个学农课的室内部分大致涵盖了很多生物学知识,而且每个学期都要拿出一个周去农场,作为实践学习农业技术。还有每年收麦子的时候,学校也会动员全校师生下乡村和老农民们一起干活。”

    李红旗说的并不假,他是2o世纪5o年代末出生的人,七十年代上的中学。那个时候学生的课程与后时代,有着很大的区别。

    那个时期,语文、历史、地理和体育、音乐这些课程内容有所调整,但是框架大致和今天没多大分别。

    然而学校的理科部分,则全部改了名字。

    学校也开设数、理、化、生,只不过它们的名字叫做。这样做的原因是学校培育的目标并非知识分子,而是工农业生产当中的劳动者。

    既然培养的是劳动者,自然劳动课不能少。

    当时的劳动课分为三个方向,学军,学工,学农。每个课程都有实践部分,作为学生都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全天候参与到军训、工厂生产、农场劳动中去。最后,老师会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评分。

    :。:

    :,,gegegeng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