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列强路在线阅读 - 第三十八节麟桂的选择

第三十八节麟桂的选择

    上海道台正式官职为分巡苏松太兵备道,因驻地在上海县并兼理江海关,又简称为上海道、沪道、江海关道,其管辖面积远大于上海,包括苏州、松江都是其管辖范围。

    接到两江总督公文,此时的上海道台麟桂左右为难,所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咸龄只因为一封书信得罪洋人,最终落得一个丢官去职,而吴健彰虽然办好了青浦教案,而且精通夷语,只是因为妄想以夷制夷,得罪法国人,也没能扶正。

    前两任道台都落得如此下场,因此麟桂在上海道台任上一直小心翼翼,不敢轻易得罪洋人。

    英国人要扩大租界面积,麟桂准了,去年美国人要和英国人利益均沾,在虹口设立租界,麟桂准了,就在这个月,法国人同样要设租界,麟桂还是准了……

    正是在麟桂短短一年多上海道任上,上海租界面积由英国人最初的八百多亩,扩大到仅英国人就有三千多亩,加上美、法两国,租界面积总共已达五千多亩,租界由一国扩大到三国,面积扩大六七倍。

    虽然麟桂也看继昌隆缫丝厂不顺眼,但继昌隆缫丝厂建在租界,又是和平洋行的产业,麟桂只得捏着鼻子认了下来,如今两江总督府的公文下来,麟桂却不能再装聋作哑。

    麟桂把自己的幕僚召聚起来询问对策,一名幕僚道:“大人,此事难办,若至之不理,总督必不干休,若按总督府令谕行事,必会激起中外矛盾,难!难!难!”

    那名幕僚一连说了三个难字,麟桂没好气的瞪了幕僚一眼,若此事不难,自己还需要如此伤神吗。

    半响,才有一个幕僚提出意见:“大人,洋人看重条约,此事是继昌隆缫丝厂违反条约在先,不如先期发文责问,看看洋人如何回应再说。”

    “好吧,也只能如此了。”

    阿礼国收到麟桂发来的责问涵时,正和几名英国商人在谈话,其中包括怡和洋行的达拉斯,宝顺洋行比尔等人。他只是简单的将信涵看了看,轻蔑的道:“回信告诉上海道官员,说继昌隆是我国正规公司,绝无违反条约之举。”

    “是,先生。”副领事罗伯孙应道。

    听到继昌隆三个字,达拉斯竖起了耳朵,对于这个继昌隆,达拉斯绝无好感,达拉斯不由问道:“领事先生,不知什么事?”

    阿礼国不在意的将信交给达拉斯,道:“你自己看看吧。”

    达拉斯接过信,快速浏览了一遍,心中暗喜,道:“领事先生,不知你是否清楚,继昌隆其实并非我们大英帝国的企业?”

    “哦,有这等事,我没记错的话,继昌隆是隶属于和平洋行,虽然管理继昌隆的都是清国人,又如何能说不是大英帝国的产业。”

    “领事先生,我们都被人欺骗了,和平洋行表面上是大英帝国产业,事实上却是一名清国人所有,这名清国人自称从欧洲返回,非常了解欧洲事务,他还以火月之名,在报纸上刊登了一系列关于欧洲的文章,其中对大英帝国并不如何尊敬。”

    阿礼国皱了皱眉头:“不管如何,即使继昌隆只是表面为大英帝国所有,大英帝国也不能让其任由清国官员勒索,否则会激起这些清国官员反抗我们的勇气,就如同广州一样。”

    与英国人在上海的顺利相比,广州虽然一直是开放口岸,英国人却受到了重大挫折,由于广州居民的抵制,虽然条约签订了七年,英国人至今不能入城,以至前年英国人不得不出动军队,又重新攻陷虎门,珠江等地的重要炮台,双方拖拖拉拉又扯了两年,现在依然没有结果。

    “领事先生,既然如此,我们更不能让清国人抓到把柄,清国人非常狡猾,和平洋行既然暗中为清国人所有,焉知这不是清国人的诡计,故意以继昌隆缫丝厂引诱大英帝国破坏条约,引起纠纷,学广州一样,在上海也把我们驱赶出去。”

    “绝不可能,这些清国官员还没有这个胆子。”阿礼国摇了摇头道。

    “虽然这个可能并不大,只是我们何必为了一个清国人而冒险。”达拉斯道。

    “好吧,达拉斯,我被你说服了,你说该如何回复清国官员的来信。”

    “很简单,领事大人只要回复清国官员,大英帝国尊重与清国的条约即可。”

    阿礼国想了想,此举确实没有什么不妥,对罗伯孙道:“就如此处理吧。”

    接到阿礼国的回信,麟桂急不可耐的打开,见上面只有简短的一句话,向旁边幕僚问道:“洋人这是什么意思。”

    几名幕僚也面面相觑,英国人的回答模凌两可,即可以看成英国人否认继昌隆违反了中英两国之间的条约,也可以说英国不干涉清廷对违反条约的继昌隆采取处罚。

    “大人,这是好事啊,既然英国人的回复如此模凌两可,那么说明英国人也有顾虑,不会对继昌隆太过包庇,如果大人能够对继昌隆采取行动,那么肯定会取得效果,到时不论是对两江总督,还是朝廷都有一个交待。”

    麟桂心中还是犹豫不决,前面两任下场都摆在那里,万一激起洋人强烈反弹怎么办?

    经过第一次鸦片战争,在面对洋人时,朝中大臣分成了两种心态,一种是自高自大,他们依然认为大清是****上国,洋人只是暂时占了一点上风,只要君贤臣明,一定可以把洋人重新赶出去,一种则是极度自卑,对洋人害怕万分,凡是涉及到洋人之事,能推就推,恨不得可以学驼鸟一样,只要将头埋进沙子里,所有危险就可以过去。

    偏偏这两种心态有时还集中在一种人身上,这导致在和洋人的交往中,朝廷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时而亢奋万分,时而又委曲求全,使得下面官员无所适应。

    正是这种矛盾的心态,使得广州和上海两地对待洋人的态度截然不同,广州拒不履行洋人进城条约,上海则一让再让,任由洋人对租界扩张。

    如今两江总督的公文一下,上海也要保持对洋人的强硬,麟桂若是遵循,短期可能得到上司嘉奖,洋人若稍有反弹,很可能他头上的乌纱帽就要被摘了。

    想来想去,麟桂还是无法对两江总督的公文无视,道:“好,明天先出动人马,先将继昌隆缫丝厂查封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