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列强路在线阅读 - 第七十三节 丰收

第七十三节 丰收

    金秋的九月,湘赣边境的枪声刚刚平静,汉军境内迎来了一次丰收,难得今年老天开眼,江西、淅江、江南省,汉军所占之地大部分地风调雨顺,庄稼长势自然良好。.

    江南以水稻种植为主,到了九月时,一眼望去,整个田野全是沉甸甸压弯了腰的稻穗。

    轻轻抚摸着金灿灿的稻穗,不少老农眼中都含着泪花,不用等收害完毕,他们已经可以预见到农田的产量,每亩地几乎都达到最好年份之时。

    今年汉军免了漕粮,又不用交火耗,虽然正税和以前一样,可是已经大大减轻,交完粮后自家还能留下不少,除了留够自家所需的粮食外,还可以卖掉一此。

    卖粮后做什么,或许可以给自己的婆娘买上几尺花布,上次给婆娘做新衣时不记得是哪一年了,四年前,还是五前年?老大也不小了,十八岁的小伙子,趁着手头宽裕一点,该给他说一房媳妇…………

    要说,还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好,以前就是有好年景,交完了各种粮,落到自己手里也不会有多少,除了地主老财谁还有粮卖,自己吃都不够,如今自己也能卖粮了。

    普通农民如此幢憬,汉军对于今年粮食的丰收也极为重视,王韶亲自带人到各个县乡巡视,并发布汉王令,要求各级官员组织好百姓的秋收工作,务必使得粮食做到颗粒归仓。

    农业是一切的基础,汉军重视商业,工业的发展,却并不等于不重视农业,无论什么时候粮食都是一个政权的根基,若是没有足够的粮食,商业也好,工业也好,都是无根之萍。

    除了这些,汉王还下令要做好秋税入库工作,严禁大户逃避赋税也严禁税吏以种种借口对农民进行盘录。

    苏南这些汉军占领较早之地,税吏都经过一番清理整顿,以往那些漏习难改的税吏都被清退,王韶并不怎么担心,他担心的是江西、淅江那些新占之地由于汉军人手不够,留用大量日吏,这些日吏没有经过清查难免留下诸多恶习,如果他们上下其手,盘录百姓,汉军减免的各项杂税就成为有名无实,不但败坏汉军声誉,甚至会侵毁根基。.

    为此王韶下令从军中抽掉了近万官兵,分赴各县,对这次秋税入库进行监督,这番举猎取得了效果,共有上千名税吏在检查中被发现问题他们或与县令勾结多征税,然后层层平分,或是欺瞒上层,利用汉军新任命的县令不熟悉政务机会征税自肥。

    满清落后的税收体质,使得中央定下来的税收到了下面被层层加码,根据估侧,民众实际负担是中央收上来的税赋四至六倍左右庚子事变后至满清灭亡的短短十一年,满清财政收入一下子从不足亿两增长到三亿多两固然有生产发展,银两贬值的原因,最大的原因还是为了赔款,不得不进行的税收改革,这一改,财政收入增长了三倍,其间漏洞有多大,可想而知。

    对满清来讲,这种漏洞习以为常,反正大家一起发财,苦的只是普通百姓,汉军对于这种现象却采取了零容忍态度,被抓获的上千名税吏,连同与他们一起勾结的上司、乡伸,在证据确凿之后,全部处于斩刑。

    一次杀千人,除了战场再也难见,一时之间,淅江、江西两省人头滚滚,幸运逃过一劫的官员和税吏都噤若寒蝉,再也不敢心存侥幸之心,开始兢兢业业做事。

    到了十月份,汉军秋税已经全部入库,这次不但是百姓丰收的一年,汉军的税赋也获得了大丰收,其中江西入库四百五十万石、淅江入库三百万石,苏南半省之地入库四百万石,三省合计,秋税一项汉军入库一千一百五万石。加上夏粮有近五百余万石,二顶合计,汉军今年田赋上升到近一千六百五十万石。

    以二省半地,田赋一项就达到一千六百五十万石,如果是被满清官员听到,肯定会认为汉军横征暴敛,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汉军每占领一地,都进行了重新丈量土地,此时各处耕地基本都已经开发出来,江西耕地达到四千余万亩,淅江少一点,二千六百万亩,江南半省之地也达一千三百多万亩,汉军境内的耕地已经达到了八千万亩,平均每亩赋税在二斗左右。

    这是总税,除此之外,农民不用再交什么其他杂税,南方一些肥田亩产达到四石、五石,瘦田也有二石以上的产量,平均产量可以过三石,每亩只需交纳两斗赋税,自然不算高,许多农民都是欢天喜地的交税,交完之后剩下的粮食就全归自己所有。

    当然,这是自耕农,如果是佃农,生活肯定要苦得多,他们除了税,还要交租,这个租比税还要高许多,不过,没有其他乱七八糟的杂税后,日子也要好过一点。

    秋粮的入库,汉军上下都喜气洋洋,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不然,没有粮食,再多的钱也无用。

    一个成年人每年大约要消耗四石粮左右,军队消耗更大,五石足够,一千六百五十万石粮食,够三百余万人一年所需。汉军经过再次扩充,人数也不过十万,加上警察,教师、官吏等,也不超过二十万人,收上来的这些粮食如果全部留着,足够汉军十五年所用。

    不过这点粮食放在全国来说却是杯水车薪,四万万人,一千来万石粮,搁在每人头上不过二三升,就在今年的七月,黄河在丰北厅工西坝决定,整个河口宽达三十余丈,汹涌的河水从黄河咆哮而出,一下淹没了无数家园和良田,致使数十万人受灾。

    而清廷正忙于与太平军和汉军作战,根本无意也无力救灾,这次水灾,使得苏北、鲁南饿殍载地,尸骸遍野,不少人纷纷向苏南逃荒,这才没有饿死。

    此时的黄河正值灾难频繁之时,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再过几年,黄河将会经历近代最后一次改道,夺大清河入海,黄河入海口由黄海改为渤海,这样的灾难将远胜于以前任何一次决口,造成的难民不是几十万,而是数以百万计。

    因此汉军虽然粮多,却没有卖粮,反而开始有意的屯积粮食,王韶知道,现在不借着眼下所占之地富裕之机屯积粮食,等到以后地盘扩大,境内流民四起时,想屯粮食也没有地方屯。

    汉军这种做法,使得境内的粮食并没有因为丰收而价格下跌,农民手中开始有了点余钱,带动了布料,白糖、农具、副食等产品的消费,又使得商税大增。

    十月份,宝山第一造船厂传出喜讯,排水量达一千二百吨的海级铁甲舰下水,这艘铁甲舰的下水,使得汉军造船技术又上升了一个台级。

    这艘铁甲舰被取名为海蛟一号,中间多了一个蛟字,不再直接以海一,海二这样的数字命名,以后的海级铁甲舰将会越来越大,除了海蛟还会有海龙、海王、海皇…………对铁甲舰命名。

    海蛟一号上装载有十二门大炮,其中四门相当于洋人的八英寸口径,八门相当于六英寸口径的火炮,这样的火力虽然比不上马修佩里舰队中的两艘大船,可是对付两艘护卫舰却是绰绰有余。

    除了船厂外,钢铁厂也传来了好消息,经过第一钢铁厂工匠门日夜钻研,他们发明了一种新的炼钢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炼钢的效率是以前的数十倍,一直因忧汉军的钢材产量不足得到了突破。

    这种新型的炼钢方法就是将生铁放入转炉中,然后吹入高压的空气,生铁里面的各种残渣会很快折出,这种方法同时也有一名英国人发明,他的名字叫贝塞麦,后来将这种练钢方法称为贝氏转炉炼钢法。

    贝氏转炉炼钢法直到一百多年之后还运用,只是将空气换成了纯氧,本质却是一样,采用这种方法后,铁与钢之间的这道瓶颈顿时打破,汉军每月的钢材产量将会由三百吨提升十几倍,变成四五千吨。

    钢厂产量的提高,最高兴的就是两家造船厂,他们再也不用为每月仅有的二百吨钢材如何分配而发愁了,而是转化为每月如何消化掉近千吨钢材而烦忧,不过这种烦忧相对于以前,那绝对是幸福的烦忧。

    除了造船厂受益外,机器厂、枪炮厂也是大受鼓舞,机器厂也是用钢大户,以前钢铁厂产钢不足时,机器厂不得不采用熟铁铸铁,如今都可以换成钢材。

    在德国人的协助下,汉军一家年产五千支德雷泽步枪的兵工厂已经建设完毕,加上汉军自己改建的兵工厂,明年兵工厂的步枪产量将达到二万支的规模,除了步枪,还有大炮,炮弹、手雷,这些加起来,消耗的钢材也不小。

    海蛟一号下水后,汉军的水师已经有四艘铁甲舰,总吨位达三千吨,这个实力对付洋人远远不足,对付清军水师却绰绰有余,不能让水师无所事事的待着,王韶顿时将目光放在了台湾。

    第一更,月票,推荐都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