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化工大唐在线阅读 - 第二十九章 金点子(上)

第二十九章 金点子(上)

    “请问晚荣兄,您打算在什么地方出售呢?”吴兢性子直爽,直截了当的问。

    对这事陈晚荣有自己的计划,道:“我是想先去宁县看看,然后再去长安试试。”

    吴兢摇头给陈晚荣分析起来道:“晚荣兄,恕我直言,我以为宁县大可不必去,直接去长安就是了。以晚荣兄目前的情况来说,香皂这东西应该直接卖给主顾,而不是卖给商人。象晚荣兄这种情况,那些商人还有不压价的道理?要真是这样的话,晚荣兄岂不是费力多而收入少了?”

    现代社会好技术没有卖到好价钱的事情比比皆是,原因就在于商人有钱而开发技术的人没钱,急需钱不得不低价出售。那些商人只需要转个手,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比开发技术的赚到的多得多,吴兢这话真是说到点子上了,陈晚荣打从心里佩服出来,请教道:“还请吴先生出一善策。”

    “晚荣兄言重了,只是一点看法,供晚荣兄斟酌,不敢言善策。”吴兢还是那般彬彬有礼,接着往下说道:“依我之见,晚荣兄就三月三去长安出售,肯定能卖到好价钱。”

    三月三不就一个踏春的日子吗?这有什么特别的呢?陈晚荣对唐朝的社会习俗还不够熟悉,不知道三月三上巳节是唐朝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唐朝三百年历史上,上巳节可以推迟举行就是不能取消。

    只听黄伯鸣击掌赞好道:“吴兄,你这主意可高明呢。三月三上巳节那是何等的热闹,长安城里城外都是人,人山人海,游人士子、高官显爵、富商巨贾云集,晚荣兄这香皂若是出现在长安,必将引起轰动,成为长安一景。”

    上巳节陈晚荣听说过,就是不知道对唐人的重要性有多大,一听这话立时明白自己差点错失良机,后悔不已,正要向吴兢道谢,吴兢已经接过话头道:“黄兄言过了。上巳节这天,游人士子踏春于渭水之滨,吟诗作赋,诗酒唱和,很是热闹。但还不是最热闹的去处,最热闹的地方是曲江之滨。

    “每到上巳节,曲江之滨人满为患,平时不相见者,此地皆相逢,不仅士子游人、富商巨贾、大唐朝臣会去,就连皇上也会去。皇上已经下旨,上巳节晚上要在曲江之滨赐宴群臣,有百戏助兴,是以今年的曲江会比以往热闹得多。晚荣兄,您上巳节这天就去曲江之滨,租一个店铺,摆上您的香皂,不出半天就会卖光。”

    上巳节起源于先秦,三月三这天人们去水边祈福,称为“祓禊”。长安滨临渭水,每到上巳节,渭水之滨就会人流汇集,人们争相祈福,热闹非凡。渭水离长安较远,再者其风景没有曲江美丽,是以渭水虽是长安的主要水道却没有曲江更吸引人。

    曲江之所以叫作曲江,是因为水流屈曲而得名,风景绝佳之地,是踏春赏景的好去处。到了开元年间引黄渠水,再修以亭台楼榭,筑以复道,使得曲江修竹青青,春花千树,碧波潋滟,相当于现代的“风景区”。上自皇帝下至寻常百姓无不不游览,成一时之盛。

    杜甫在《丽人行》里赞曲江三月三日之盛“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就连权倾天下的杨国忠之妹都来了,可以想见这里的热闹。

    现在的曲江虽然还没有开元年间的风景优美,还没有那般繁华,但已经是游人云集之处了。就是平时,来这里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更别说是在上巳节这天,还有皇帝赐宴之盛事,上巳节这天曲江的盛况不是亲见真难相信了。

    云集在这里的有钱人何止千万之数,陈晚荣真要是在这里租下一间店铺出售香皂的话,以陈晚荣的精明,再配合现代销售技巧,不赚得盆满钵满就不是陈晚荣了。

    有了好产品就得推销,要想推销就得找到好时机、好地段,吴兢把这些推销的要素全部考虑进去了,让人不得不服气!

    这是个金点子,陈晚荣很是兴奋,冲吴兢一抱拳:“谢吴先生赐教。若不闻吴先生高论,我就错失良机了!”

    吴兢回礼笑道:“晚荣兄言重了,我说说而已,晚荣兄不必往心里去。”吴兢略一谦逊,接着往下说道:“晚荣兄,我以为若是能改进两方面的话,香皂会更加受欢迎。”

    “还请吴先生赐教。”陈晚荣知道他这种大学问家不会乱说话,他说有问题肯定有问题,忙请教起来。

    拿起一块香皂在鼻端嗅嗅,吴兢这才道:“以我之见,晚荣兄这香皂只有一种松香味,有点单一,应该有更多的香味。人之不同,喜欢的香味也不同,有人爱玫瑰,有人喜牡丹,有人好松香,还请晚荣兄三思。”

    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陈晚荣并非没有想到,只是没有更好的解决之道。从花中提炼香水的方法陈晚荣是知道的,只是现在是二月份,在哪里去找花?即使找到了,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做,而松香在市面上随处可见,陈晚荣就买来起香味,这是不得已的办法。

    要是换个人听了这话肯定会傻眼,陈晚荣的反应快,念头一转心想吴兢这样的大学问家也许有办法解决,忙讨教起来:“请问吴先生,可有解决之道?”

    “若是晚荣兄信得过的话,我这里有几种香料的配制方法,供您参考,只怕不入晚荣兄的法眼。晚荣兄,请借笔墨一用。”吴兢欣然应允。

    这话对陈晚荣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喜悦不禁,忙应道:“吴先生请稍等,我这就给您准备。”

    陈再荣甩一下句:“哥,我去。”飞也似的冲进屋了,等他出来时,手里多了一叠纸、一支笔、一个砚台和一锭墨。

    把东西往桌子上一放,陈再荣撸起袖子,开始研墨了。

    研好墨,吴兢提笔在手,饱醮浓墨,左手按在纸上,悬腕挥毫,一挥而就。放下笔,吴兢笑道:“晚荣兄,您请过目。”

    陈晚荣定睛一瞧,只见纸上写得密密麻麻,“梅花香:沉香七两、栈香五两、鸡舌香四两、檀香二两、麝香二两、藿香六钱、零陵香四钱、甲香二钱、龙脑香少许,捣成细末,炼密和匀,密藏之,至味如梅花用之。”

    隔了两行,又写的是“花蕊香:沉香三两、栈香三两,檀香一两、乳香一两、龙脑半钱、甲香一两、麝香一钱,除龙脑外捣末入炭皮末、朴硝各一钱,生蜜拌匀,入瓷盒重汤煮十数沸,取出窨七日,味自成。”

    居然是香料配方,接着往下看,竟是有九种之多。陈晚荣想过增加香味的问题,在目前的条件下使用香料是最好的办法。不过自己不知道配方,想配又配不来,去买又太贵,还真把陈晚荣难住了。

    没想到吴兢居然毫无保留的把香料配方给了陈晚荣,陈晚荣惊喜无已,脑袋里热烘烘的,一儿劲的在心里大喊“这是雪中送炭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