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盘点十大名医,长寿的秘诀(十一)
书迷正在阅读:吞噬古帝女主、玉柱无删减完整版、骗了康熙无错版、骗了康熙女主、司夜云轩辕靖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骗了康熙类似小说、苏辰骆天妃全集小说阅读免费、玉柱全文免费、玉柱全文阅读、苏辰骆天妃全文免费阅读小说
金陵城的宫城内,传来一阵阵的喧哗声。 听说,陛下直接被仙画给气昏过去了。 太医瑟瑟发抖,从太医院赶过去的时候腿发软,差点摔倒了地上。 不怪他害怕,朱标死的时候,朱元璋可是将给朱标治病的医生们全都砍了,说他们是庸医。1这陛下现在要是有什么三长两短,他估计也活不成了。不仅活不成,家人说不定还要给自己陪葬。 太医一脸悲愤,心中满是绝望。他恨恨的想,这次的事情要是安全过去了,自己就辞官,一定要辞 官! 回乡开个小医馆不好么?最起码不用担心随时有掉脑袋的风险。 这破太医谁爱当谁当去! 他抬头看了看仙画,对逍遥自在,对皇室不搭不理的皇甫谧、孙思邈等人羡慕不已。还是前辈们有远见。 而收到的消息的燕王朱棣和秦王朱横等都纷纷的赶到了宫中。这要是太子刚死,父皇又挂了,这场面可就刺激大发了。 一时之间,金陵城中风雨飘摇。 好在,太医在给朱元璋把脉之后,松了一口气,宣布:“陛下不过是气急攻心,一时闭过了气,稍后自然会醒来。" 一众人等这才放下了心——真放心还是假放心那就不得而知了。此乃后话。 【除了呼吁要呵护妇女儿童之外,孙思邈还是一个动物权利保护者。】【他从来不用动物入药。】2苍老的声音传来: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呼!”3 【中医现在被人诟病和攻击的一条就是涉及到很多珍稀动物作为药材,在古代的时候这不是个什么事儿,但是文明是在不断的向前发展的,在现在就的确是被大家的价值观所不能接受。】 ·… 明朝的李时珍咯噔了一声。 他写的《本草纲目》里关于动物入药的条目可是多得很。看起来,后世似乎也遵循着和孙思邈相仿的意见。那自己写下的这些条目到底还要不要保留...李时珍陷入到了纠结之中。 【不讨论这些是与非,只是想说由这件事可以看出来,在孙思邈的眼中,所有的生命不论性别,不论种族都是一样 的。他的确是身体力行,言行一致的践行了他“大医精诚”里提出来的“医德”之论。】 【就像他为何要将自己的医书命名为《千金要方》,不是因为他觉得里面的药方价值千金,而是因为他觉得人命贵重,重若千金!】 老年孙思邈提起笔,在自己的医稿上郑重的写下《千金要方》几个字。并且留下一行小字:“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4 孙思邈在看着天幕上的自己写下那行字的时候,自己也情不自禁的跟着念了出来。转身对弟子道:“这句话,你要谨记。”弟子肃然:"谨遵师嘱。" 而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医者或是在心中默念,或是跟着诵读,不同的口音,不同的声量,却仿佛汇成了洪流。 就连不少的读书人,文士和良臣,也似乎从“人命千金重”的形容里感受到了那一份沉甸甸。 【当然了,除了医德之外,孙思邈的医术和成就同样是他被后世称为“药王”的原因。】 【《千金方》里,他留下了治大脖子病的方法。】 【大脖子病在咱们建国初期的时候还很是常见的,本质是因为缺碘,后来咱们推广碘盐之后这病就很少见了。可孙思邈在唐朝的时候就知道用海藻这类含碘丰富的食物来给缺碘患上大脖子病的山区百姓治疗。】 【他还会用动物的肝脏来治疗夜盲症,用谷糠、麦麸皮来治疗脚气。这些治疗方法都是他的首创。】 长安城豪华的宅邸内。 身着富贵绫罗的中年病患看着仆人端过来的一碗糙米粥,有些惊讶,向在旁边等候的孙思邈确认:"孙道长,果真只要喝点糙米粥就可以治好我的病?" "还需要用谷糠和麦麸皮,还有褚树皮煎水来喝。"孙思邈补充道。 见他不信,老想着要让自己给他开一点人参呐之类的贵重药材,孙思邈便细细解释:“你府中和你有同样病症的是你的书童,我问过厨房,厨子说你喜□粮,谷和麦都要用石磨碾过好几遍才入口。你的书童和你的饮食类似。我还去长安城中和你有同样病症的府邸里问过,他们也有一样的习惯。" 中年病患大惊失色:"这病还是□□粮白面给吃出来的?" 孙思邈一 笑,"任何好东西,吃太多都容易过犹不及。总之,你先喝上半个月的粗粮粥,我们再看。" 十天之后,中年病患只觉得自己的脚舒适许多,浮肿消失了,整个人似乎也有了些力气。 喜得他对着孙思邈不断作揖:“孙道长果真神医!” 孙思邈不用开什么特殊的药,只是一点粗粮粥就治好了多位达官贵人的病一事也在长安城中传开了,孙思邈再次享誉长安! "不愧是孙仙长,就是厉害。"这是对孙思邈极为骄傲的大唐百姓们。"能用食物就能平息病情,我不如他。"这是看了后大为叹服的张仲景。 向来谦虚的他已经将自己用娇耳来为贫苦百姓祛寒治病的事情忘到了脑后,此时只恨不能与孙思邈生于同一个年代,这样就可以互相切磋。 这也是因为张仲景与孙思邈同样将重心放在内科上,比起之前提到的医生们,他对孙思邈反倒要更为熟悉更亲切。 张仲景想不到的是,在孙思邈写下《千金要方》之后,正是因为拜读了他的《伤寒杂病论》,惊为天人,有了颇多新的感悟,于是又写下了《千金翼方》,意思是如虎添翼。 这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时空交集。 【不用吃药,更不用吃贵药。】 【这可把老百姓们高兴坏了,孙思邈的名气呢也就一下子誉满京城。】 【现在咱们都知道,夜盲症是因为缺乏维生素a,而肝脏类食物正好富含维生素a;而脚气病是因为缺乏维生素b,粗粮糙米里面正好富含维生素b。】 天幕上出现一张图表。 这张图表将缺乏主要几种维生素容易引起的疾病,以及哪一些食物里面含有这些维生素都详细的列了出来。 很多疾病的名称很多和古时候的用语是不同的,即便是大夫们也都看得懵懵懂懂。维生素是什么,他们也不懂,只是强行记住了这个名词。 但出现在上面的食物名称还附有图画,这就很容易看懂了。 一些小郎中们记录得尤其勤快。 /> "原来夜盲症要多吃肝脏,红薯……"小郎中感慨道,"如果不是仙画,这些知识可没人教你。"他之前是药铺的伙计,后来给药铺里的坐堂大夫当了徒弟。 但他的师父也只是把他当成了不要钱的伙计,平时吆喝来吆喝去,很少教他正儿八经的医术,生怕他学会了之后和自己抢生意。他现在会的这几招都是自己平时偷学来的。 后来,就索性自己出来当了游方郎中。 他的家人有些担心:"可是仙画现在都把这些方子给公开了,还能有人找你去看病吗?" "您放心吧,这天底下的人那么多,不是人人都能记得这些知识的。"小郎中是个聪明人,不然他也不能偷学到一些真正的医术。 他啧啧两声,看着仙画笑了起来,然后又面无表情,带着某种复杂的意味:“真大方啊!” 不像他的那位师父。 而在西汉。 少年霍去病念念有词:“夜盲症……动物肝脏……” 他兴奋的用银枪往地上一砸:"我明白了!" 他经常随舅父卫青去军营,对士兵们都非常了解。很多将士的确是到了晚上,光线开始变暗,他们就看不太清楚东西了,说眼前模模糊糊只有影子。 原来这就是夜盲症! 舅父曾经说过,行军的时候,一到晚上就必须安营扎寨不能再往前走,除非点亮火把。就是因为军中很多士兵都无法夜行。 那是不是只要多吃些动物肝脏之类的东西就可以改善这种状况? 那连夜奔袭匈奴也将不是梦! 霍去病决定等舅舅回来后就和他提一下这件事情。 别的他不管,到时候他的亲卫和手下将士一定要改善伙食,不能让夜盲症影响到他的军事安排。 【但是在一千多年前,在没有生物化学的古代,孙思邈就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总结出这样非常具有现代医学意识的方子,不愧被誉为"药王"的人!这认知,绝了!】 【可惜的是,在唐之后的朝代,也没有人把这些治疗方案联系起来进行系统化的深入研究。这又和咱们之前讲到的,古代科学思维为什么发展 不起来有关系了。】 【一步差,步步差!】 【我们在讲秦朝的时候,讲了“疠”,这是秦朝就已经可以诊断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但当时没有什么有效的治疗手段,只是拉去隔离,然后一杀了事,就很简单粗暴。】 【而孙思邈,专门对麻风病进行了研究,并且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 【麻风病现在很少见了,很多人都不清楚是个什么样的病,它的致死率不算很高,比不上天花鼠疫什么的,但是它的症状非常的奇特,有着“非人化”的效果,比如"须眉脱落、关节僵硬、鼻梁塌陷、四肢畸残”,看上去和恐怖片似的。得了麻风病的人就算是不死,也会被周围人排挤歧视。】 一群人聚集在一户宅子的门口。 群情汹涌。 "你家娃儿就是得了麻风病,你还不把他交出来,是要害得我们所有人都一起陪葬吗?" “就是!谁不知道麻风病是会传染的?快交出来!不然我们就报官了,连你们一家都一起抓进去关起来!” 那家人苦苦哀求,想让他们再宽限几天的时间。 "我们会找大夫来还孩子看看,说不定有救呢?" 人群中冷哼一声,喊了出来:“哪个大夫会冒着危险来看麻风病!你们别挣扎了,赶紧把人送走!" 里长站了出来: "给你们两个选择。一个是把他送到疠人坊去,一个是把他流放到海里,自生自灭随他去了。"那家人知道势不可阻,痛不欲生,商量半刻之后选择把孩子流放到海上。 一艘小船,带着衣服,载着惊慌失措一直在哭泣的年轻病患,慢慢的被推到了海里面。 家里的母亲忍受不了,挣脱开旁人的禁锢跑了过去,哭得撕心裂肺:“你好好的在船上待着,等再过两天,娘再给你送衣服鞋袜来!" 回答她的唯有海浪的声音。 "是疠!" 麻风病一出来,咸阳宫中都开始骚动了。 > 但是疠,他们却是见识过的,而且很有发言权。想到感染到了麻风病的人之后会变成的恐怖模样,一些士卿甚至忍不住打了个寒蝉。 夏无且却眼睛一亮:"可有治愈疠之方法?" 赢政淡淡道:“世人言秦律严苛,迁疠所过于残暴无道。但朕观之后的朝代,似乎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这疠人坊恐怕也和迁疠所类似吧?" 唐朝。 李世民正在向李治解释:"自隋以来,就开设了疠人坊,收容患了疠病,也就是麻风病的百姓。但是这疠人坊和秦朝的迁疠所还是不同的。毕竟,他们是送进去后直接水淹土埋,未免过于残暴。" 而大唐的疠人坊还是能保证生存下来的。 李治好奇的问:"那为何这位母亲却不选择让自己的儿子去疠人坊?"他见仙画里的那些伶人穿的都是类似大唐的服饰。李世民语塞。 长孙后柔声道:“进了疠人坊,以后就不允许探视也不允许出来,身为母亲自然会担心。不如独自生活在海上,或许还可以时不时的送点吃食衣物照顾一下。" 她很能理解仙画中那家人的选择。 李世民又道:"疠人坊却也不是什么好去处。具体情况你可以自行去调阅相关卷宗。" 如果不是实在没有办法,没人想要去疠人坊。送到那里的病患,从来没有活着出来的。冷酷一点讲,朝廷设立这个场所,不过是为了把染疠的病患圈在一起等死罢了。 他纵使是仁厚主君,但在面对这件事上也没有办法。没有大夫愿意前去为这些染疠之人治病,也治不好。难道这些年孙道长在民间竟然医治好了疠病?李世民心下惊疑,对接下来的内容更加期待起来。 · 【大家都学过初唐四杰,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其中,卢照邻写下“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的名句。但是写出这样浪漫诗句的诗人,自己却因为患上了麻风病,不得不辞官,隐居太白山。】 【他和孙思邈成为了邻居,并且拜孙思邈为师。但终究因为病痛折磨,不堪忍受,投江自杀。】 【孙思邈深受触动,再加上在民间行医的时候看过太多被麻风病折磨的百姓。于是,他在 远离人间的深山里开辟了隔离所,然后收治了六七百个病人,并且从不畏惧自己也会感染麻风病的风险,和他们同吃同睡。】 苍老的声音响起: “余以贞观年中,将一病士入山…”5 患了麻风病的病患,将头脸包起来,不敢让人看到自己的真容,也不敢走官道接近人群。跋山涉水之后,终于找到了在深山之中孙思邈设立用来医治疠病的场所。这时候,这处场所已经有了一些规模。 数间竹屋立于山间,炊烟四起,空气中飘荡着浓重的药味。 “孙道长!”那病患见到孙思邈之后直接跪了下来,“听说您这儿可以收容医治染疠之人,不知是否为真?" 孙思邈看看他,叹口气:"的确为真,起来吧,把头脸露出来,让我先看看你的情况。" 病患不敢:"道长就不怕自己染病吗?" 孙思邈一笑,挥手指向身后的竹屋和出入其中的病患:“若是害怕,我为何要建起这偌大的医治之所?你若想在这里住下,首先要做的,就是信任我。" "你们将性命托付于我,我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病患趴在地上嚎啕大哭:"不管能不能治愈,道长恩德,永世难忘!"画面隐去,苍老的旁白声又响起: “予尝手疗六百余人,瘥者十分有一,莫不——亲自抚养,所以深细谙委之……”6《千金要方》一书中“恶疾大风”卷的内容以文字的形式出现在了天幕上。 夏无且不顾始皇帝在侧,往前面疾步走了一段,只恨不得离仙画再近一点,将孙思邈治病的手段看得更清楚一些。 "治愈的人十分有一!"他激动的转向赢政,甚至忘了礼仪,"假若为真,这已经堪称神迹!"王翦在旁皱眉:“十个里面只能治愈一个,这并不算高吧?” 夏无且苦笑:"将军,你可知现在的染疠之人,只能在迁疠所中等死?或土埋,或水灭。从迁疠所成立以来,进去的不知凡几,即使十个里面只能治愈一个,也是很了不得的事情了。" 扶苏点头:"的确,他们每一个都是我大秦子民。" 李 斯忽然道:“可是,咱们的医工,可能像这孙思邈一般,做到和病患同吃住?”他这话一说出来,所有人都沉默了,包括夏无且。嬴政看了看众人,淡淡道:"之后再议。说不定仙画对于疠病,也有不同的见解。" 唐朝。 孙思邈叹息,原来如此!他现在还没有专门针对染疠之人来做研究。 但未来自己的这个做法倒是可以参考,而且这次去长安,说不定他还能争取到更多的人力物力支持! 孙思邈打包行李的动作又快上了几分。 哪里像个七八十岁的老人? 【虽然只有十分之一被治愈,但是在当时已经称得上是奇迹!甚至在之后的朝代,也没能再复制这样的奇迹。】 【一直到了现代,麻风病的治疗才有了飞速进展。】 【1875年,挪威医生汉森发现了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而1938年,医学界发现麻风杆菌是由近距离的飞沫和密切接触进行传播,1940年,治疗麻风病的药物氨苯砜横空出世。】 【由此,麻风病才逐渐的在人类族群之中慢慢销声匿迹。】 【就像是孙思邈作为历史上第一个治愈了麻风病的医生,同时也在呼吁要重视妇女的健康与看病权一样,就像是历史对他的奇妙回应,咱们国家在消灭麻风病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正是一位女医生!】 【李桓英医生!】 【李医生原本是世卫组织的官员和专家,在国外拿着高薪,但是六十年代的时候,她毅然决定要回国发展,报效祖国。】 【之后她一直从事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然后第一次接触到了麻风病。】年轻的李桓英随着传染病研究所的同事一起去乡下查看情况。 到一处村子前,同事将自己全身上下裹得紧紧的,只露出了两只眼睛。她提醒李桓英:"这村里面可全都是麻风病患者,你要做好防护措施,千万不要接近他们。" 李桓英啼笑皆非,只戴了口罩:“麻风杆菌也没那么可怕,它的传染性其实不算强,只要做到戴好口罩勤洗手,进出换衣服,完全是可以防护的。”7 但同事不信,去到了麻风村里面之后离病人远远的,连发药都是拿小木棍拨了过去。 戴好口罩勤洗手! 孙思邈的弟子嘀咕道:"原来这东西叫做口罩。" 之前仙画中后世的医生出现的时候就闪过了几个戴口罩的画面,他现在才懂是什么意思。孙思邈赞叹:"飞沫……掩住口鼻,的确有效。" 飞沫不难理解,偶尔遇到几个情绪激动之人,那唾液沫子都能直接飞到脸上。有了这东西,倒是省掉很多诸如此类的烦恼。 原来那“麻风杆菌”是通过这个传播。 他也得找村中的绣娘做一批出来才行。 他心中一动,同样是病菌,不知道之前的鼠疫和天花,口罩是不是也能发挥作用? 而秦朝,被李斯问住了的夏无且松了一口气,觉得仙画简直就是自己的救星。 "若是能有适当的防护,我相信医工们还是愿意的。"他认真的回李斯。 大不了,也学另外一位医生,将自己全身上下都包起来嘛。 【在麻风病的特效药问世后,李医生为咱们国家争取到了世卫组织的免费试点资格,可以率先拿到药物。她带着这些药物,亲自去了麻风病最严重的西双版纳,在那里和病人同吃同住,一住就是几个月。】 年老的李医生接受记者的访问,提及到这一段往事,不由得笑了起来: "你就是个医生,下去你不要表现出你很特殊,很高贵的样子,你高贵你在家里自己高贵去。"9 原本是留洋归来,世卫官员,但此刻的她看上去却十分接地气。 【在李桓英医生的努力下,经过长达10年的跟踪监测,咱们国内这些使用联合用药后的患者,复 发率仅为0.03%,远远低于世卫组织规定的1%的标准。】 【1994年,基于她的这份数据,世界卫生组织开始在全世界推广这个治疗方案。】 夏无且和孙思邈在不同的时空,同一时间叹了口气。身边人都知道他们为何叹气。 后世的治疗方法如此有效,但是他们却根本学不了,没法学! 仙画中闪过的那个药物,根本不是草药,而是诞生于那些奇怪的透明的瓶瓶罐罐里。他们就算是想要抄也抄不来! 因为根本看不 懂是如何操作的。 汉武帝刘彻在听了被召来的太医解释后,也才明白过来。 他忽然想起之前后世女子感慨的那句"一步错,步步错”还有她之前也曾经说过的“现代科学里面,一环套一环,所有的学科都是有着紧密联系的”。 刘彻之前不以为意,现在才真正的若有所思。 就算是他只想要制出火药来对付匈奴,只想要达到后世的亩产,但如果没有其他方面的帮助,或许也无法成功。 刘彻一时之间觉得,这事情实在太麻烦,不如躺平。 当仙画不存在,继续顺着历史的路子走,将匈奴赶出中原,继续当自己武功卓著的汉武帝不好吗?省得一会儿操心这个,一会儿操心那个。 当然,人头税还是别加了,容易被天下人骂。 骂一骂还好,现在他们是真敢造反。 但这个念头刚在心里露头,就被刘彻自个儿给摁下去了。他一直觉得,为什么自己父亲的朝代,祖父的朝代没有仙画?偏偏就选中了他? 肯定是因为他是特别的啊! 他是被上天选中的,上天正是让他好好的看看仙画,然后当个“千古一帝”,这是上天赋予他的使命! 他不折腾个几回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上天? 刘猪猪心里跑题已经跑到八百里外了.. 【孙思邈和李桓英,隔着遥远的时空,却都做到了“大医精诚”,纵然人类的天空经常被疫病、战争的黑暗所遮蔽,但人性的光芒永远如群星一般照耀着夜空。】 天幕上。 仙风道骨的孙思邈在左上角,仔细的观看染疠病患的情况。 而右下角,戴着口罩的李桓英正在西双版纳的村民里亲切的询问着他们的病情。路小柒用了特效将两个人的画面融合在一起。倒真是有些“穿越千年,遥相呼应”的意思。 “惭愧!惭愧!"有不少大夫摇头道,一脸愧色,“和他们比起来,我实在是不配这个‘医’字。" 或许之前学医只是为了能有一口饭吃,但心中未尝没有闪过要济世救人的想法。只是世事蹉跎,难免会迷花了眼,看不到初心。 仙画的这一番操作,倒是将一些大夫眼中的迷障吹走,唤起了几分 初学医之时的热忱。有人在为病患出诊的时候更加用心;有人不再拒绝贫家的延邀;有人设置了每月一日的义诊; 也有人偷偷的将自家药铺的价格往下调了调。这些都是后续的意外之喜,不足——道来。 【除了这些光环之外,孙思邈身上还有一个历史谜团,那就是他到底活了多少岁?】天幕前的观众,无论是百姓还是达官贵人,迅速的抬起头来。 这个事情,大家都很感兴趣! 孙思邈的弟子忽然问他:"师父,您今年到底多少岁了?" 他拜师的时候,师父就是这副须发皆白的样子,这么些年过去了,还是这副样子。孙思邈一笑,诙谐的眨了眨眼睛:"你猜?"弟子:.... 【历史上有四五种说法,最长的是142岁,最短的是101岁,反正没有低于100岁的。他的出生之年不确定,但是卒年是有记录的,死于唐高宗永淳元年。】8 【生生的熬走了李世民,还差点就熬走了他儿子。】【现在史学界比较倾向于孙思邈只活了101岁。】 … 赢政很想再把自己面前的那张案几给掀了。 忍不住在心里咆哮:什么叫做只! 活了101岁还是“只”! 这让一路虔诚,求仙问药,最后还早死的他情何以堪?! 和他有同样心思的还有刘彻,差点要不顾帝王的威仪对仙画翻个白眼。只有李世民,忧愁的看着李治。 儿啊!你怎么也没活久一点时间啊!长孙后更是要掉下泪来。 倒是李治,安慰父母道:"父皇,母后,是孙道长实在是太能活了!" 谁也不知道孙道长到底是活了多少岁,万一真是活了一百三,一百四,那也就是说他还能有几十年可以活,现在没什么可担心的。 他担心的,反倒是李世民和长孙后的身体啊!太极宫中的一家人,都陷入到沉默与忧愁之中。 【大家都很好奇他的长寿秘诀,难道真的和炼丹有关系?】 【当然没关系,但是!和他的医术肯定是有关系的。现在经常有一些对百岁老人进行的官方研究,得出的结论就是,长寿与否,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也有很大的关系。 这方面的原因占到了8%。】 【越是发达地区医疗条件越好,寿命自然也会更长。比如日本、瑞士、香港,他们的平均年龄可以达到八十多岁。】 路小柒放出来一张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寿命排行表格。 前十名,基本都是等发达国家与地区。 医疗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的国家无一上榜! 【就好像咱们建国初期,平均寿命是35岁,而现在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78.2岁!】【这和医疗水平的上升,经济发达对医疗的投入增大肯定是有关系的。】 【所以大家看到之前咱们的那些名医们,虽然不是个个都活到了百岁,但是在古代来说也都算是长寿。】 天幕上,后世女子的语调是轻描淡写的,似乎平均年龄八十多岁并不是什么太了不得的事情。但古人们却受到了大刺激! 每个人都只能活到八十岁是什么概念?!——如果路小柒能听到他们的讨论,肯定会激动的解释,平均预期年龄并不是指每个人真的都能活到八十岁啊! 大误! 但在平均年龄可能只有三十岁左右的古代,八十岁真的属于要仰望的程度。“八十啊!”嬴政酸溜溜的道。 他要是能活到八十,何必去寻仙问药呢? 即使是宋朝,在赵匡胤的年代,医疗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八十岁的老者都是非常少见的。 他对身边近臣说道:“昔日,唐高宗曾大赦天下老人,百岁以上者扳授下州刺史,九十以上者板授上州司马,八十以上板授县令。这要是按照后世之人的年龄来,恐怕这县令要满天下了!" 虽然是笑着说的,但酸气四溢。 "陛下,还是要大力的发展医疗才行啊!"近臣上谏道。 这长寿可是关乎到所有人的福祉。这样的上疏绝对不会有什么人会坚决反对。赵匡胤重重点头:"爱卿说得对!"他现在可惜命得很。 【而另外几个因素,遗传基因占15%、社会因素占10%、气候条件占7%,剩下的百分之六十就是吃得好不好,心态好不好之类的因素了,就像是想得开乐观的总是比悲观主义者要活得久。】 【这里不多说。】 />虽然所有人都在心里暗自咆哮,甚至有的人还急得喊了出来:"你再多说一点啊!"但是仙画显然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总之,希望up主的观众们都像孙思邈孙药王一样,长命百岁!】 【好了,我们的视频暂时就到这里,一个礼拜后,再来揭晓《华夏古代十大名医榜》的剩下四位,顺便聊一聊现代医学,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