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北洋新军阀在线阅读 - 第六节留学

第六节留学

    李鸿章去世前给慈禧上了最后的一道折子:伏念臣受知最早,荣恩最深。每念时局艰危,不敢自称衰痛。如今銮驾未归,根本之际,处处可虞。窃念多难兴邦,殷忧启圣。臣敢请太后皇上举行新政,再图自强。直隶乃诸疆之本,北洋乃臣所手创,臣荐袁世凯正是接任臣职。另有大才陆兴中,用之可兴邦,议和之事,多有助益。臣特举荐于太后,忘太后用之。臣在九泉,庶无遗憾。

    1902年1月20清朝回到北京的朝会。慈禧在朝会处理朝政完朝政就说:“你们谁听说过陆振华,陆兴中呀!”

    大臣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知道都不知道是谁。这时慈禧有说道:“李中堂临终前向哀家推荐了两个人,一个就是袁世凯另一个陆振华,还说其人有大才是宰辅之才。这都回鸾了,怎没就没见过这个人了?奕你是跟着李中堂一起在北京参与议和,你说说这个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竟能让李中堂如此称道。”

    庆亲王奕站出来说道:“启禀太后:臣确实知道此人,庚子年议和可以说此人居首功。当时列强只是给了我们一个条约让我们签字就行,根本不和我们谈。臣愚钝毫无办法。李中堂刚到北京,也无法让诸国放弃惩办首犯。陆振华就和李中堂一起从英国公使开始,然后德国,美国,法国最后是本,他们逐一拜访利用诸国的矛盾才签订了和约。当时为了使诸国放弃将太后列为战犯,他问诸国公使:你等既要与我大清议和,那么就必须将太后排除在战犯名单之外,因为太后就是代表我大清朝,如果太后有罪就是要我大清朝全体国民与诸国血战到底。我大清用四万万五千万子民。二十条人命换一条,我们也可以将诸国年青一代人全部埋葬在大清。你要是不信,你明天就去城门口看看大清有多少青壮。结果德国元帅瓦希德果然派人去看过后,就放弃了对太后的追究和割地的要求。同时他与各国公使唇枪舌剑将赔款从10亿两降到4亿5千万两,再到后来的2亿2千5百万两。签完合约后,李中堂说能有此和约兴中当居首功。陆兴中言个人再强国家弱还是不行。所以去年和约一签订他就去德国留学去了。言强权大过公理,我等当为国铸造坚强之后盾不再重演庚子之祸。”

    “哦!要是如此。此人真是大才。传旨陆振华议和有功,赏黄马褂,双眼花翎,授予直隶提督衔,待学成归国另行任用。”慈禧说道。

    “太后英明!”

    “恭喜太后,国家又获栋梁之才。”

    “……”

    就这样陆振华这个当事人不在的况下被清朝授予了二品顶戴。陆振华后来才知道的,每个月有些饷银。同时也让他的名字被袁世凯给记下了,后来陆振华归国后被袁世凯处处刁难想收复使其为自己所用,但是陆振华跟袁世凯虚与委蛇直到他死也未能让陆振华变成他的人。

    1901年9月底陆振华带李鸿章的给的两万两银子和大牛等人一起去了欧洲德国,路上陆振华帮助他们取大名。大牛姓周就叫周力,二狗兄弟两就叫王强和王盛,海娃就叫周涛。一路上陆振华就交他们学习德语和识字。陆振华还将《拿破仑传》和《林肯传》等德文版全部抄好了,《大国崛起》英文版正在删减中。

    1901年11月初陆振华到达德国柏林,经过考试陆振华于第二年1903年1月初进入德国德累斯顿步兵学校学习。由于陆振华没能经过基础的军事训练所以陆振华的五人先被安排到德国的军营进行了一年的军事训练。这一年的军事训练使得陆振华由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变成了一名真正的军人。一年后陆振华五人达到德累斯顿步兵学校进行系统学习。陆振华知道这些是将来保命和实现自己理想的有力保证,所以学习认真,同时也督促周立和王强他们的学习。陆振华他们学习成绩优异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称赞。

    1903年10月陆振华以优异的成绩在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毕业后就马上考入德国柏林军事学校。19世纪初期,拿破仑的法**队采用了新的军事体制,使武装起来的法国农民成为欧洲武装力量的核心,这对当时腐朽的普鲁士军制和军事教育影响很大。1810年,终于在柏林成立了普军第一所培养高级参谋人员的军官学校,这也开创了世界先例。它的名称为:德**事学院,第一任校长是格哈德冯沙恩霍斯特将军。著名军事家克劳塞维茨曾在该校任校长达12年,并写出举世闻名的《战争论》。1859年,该校更名为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停办,1935年恢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又被取消。1957年4月1,在原军事学院、海军学院、空军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建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任务是培养和轮训三军高级参谋人员和中级指挥官。

    在其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先后诞生了西方军事理论鼻祖克劳塞维茨,闪击战基础理论奠基者老毛奇,“施利芬计划”的制订者施利芬,总体战理论的创始人鲁登道夫,闪击战理论家古德里安,无限制潜艇战理论创始人邓尼茨。这些人对德国的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引发了当时军事理论的革命。

    全院分3个系组织教学,即基本系、参谋系、军种司令部专业系。完成前一系的学习才能进入下一个系的学习,这与其它国家军队截然不同。实际上,一名德军参谋人员经过这里学习后,真正完全成为一名联合参谋,而不仅仅是兵种和军种参谋。因此,学员的训练也分三个阶段进行,即基础科目训练阶段、应用科目训练阶段、专职参谋业务训练阶段。

    学院的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师资队伍素质较高。联邦德**队一贯注重军官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军官团精神,虽然二次世界大战后受到批判,但这种传统的影响却根深蒂固。而一战和二战中享誉世界的德**官团就是这样形成的。因此,德军院校教育的过程中认识,学员的素质得益于教官的影响,教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质量。从这一点出发,指挥学院十分重视教官的选择。教官由军事教官和地方教师两部分组成。军事教官必须经过精心挑选,业务素质十分突出;地方教师则是经过正规教育的专业人才。这两点保证了教官队伍的基本素质。除此之外,所有的教官在上岗前必须还要经过德军专门的师资培训机构的培训。

    其次,注重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学员在完成基础科目训练后,必须在各级司令部机关实习一年,而且才能回到学院继续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这个特点就决定了德军的参谋人员具备较强的参谋业务素质。另外,军种的参谋人员的基础训练结束后,还要结合训练和演习参加本军种的军事实践活动。德**校特别是高级军官学校的实践超过可课时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很多学员常时间呆在军队里,只有考试和重大事才返回学校。

    最后,学院本具备强大的培训能力。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的训练时间采取浮动制,设置的原则就是根据需要灵活确定,因此,学院根据不同训练类型确定相应的训练时间。这样的学制cāo)作,可以无形中增强培训的能力,提高培训的“真质量”,因此,指挥学院每年大约有上万名学员毕业,而众所周知,联邦德军参谋队伍是世界一流的。

    德国柏林军事学校虽然历经浮沉,但无论怎么看,它都是德军军官的培训中心,虽然它名义上仅仅是一所指挥学院,培养的多是参谋人员,但从它的学生们的发展况来看,它无愧于德**队的传统。从铁血宰相俾斯麦时代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今天,这所学院对德国的尚武精神和进取精神影响很大。如果我们翻看一下《战争论》、《施利芬计划》、《总体战》以及《坦克,前进》这些书,我们就可以想象到这所学院对德国民族的深刻影响。

    1907年2月陆振华就完成了《新武器下的的步兵进攻和防守》这篇论文,论文在柏林军事学校引起了各位教官的注意。毕业演习中陆振华利用战壕、铁丝网和机枪构成了纵深防御体系,再加上大量炮兵的支援和水泥构建的永备工事,陆振华以一个师的兵力面对四个步兵师的进攻丝毫不落下风,这件事在军校引起了轰动。最后终于在德国总参谋部的干预下被锁如了机要室,同时所有知人都被下了封口令。很快陆振华的名声在德国的军部高层就变成了名人,很快就拿到了毕业文凭,同时还获得德国陆军少校军衔。

    新人新书各位读者有意见,请多多谅解。保证以后会逐步改进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