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老人家
“嗯,我知道了。”说完,秦墨头也不回的就往前跑。 全速跑的秦墨,不一会就到了走廊的转角,想了想,回过头看向仍在漫步走路的两人,道:“云云,别忘了帮我留饭!” “少爷……”云云瘪着小嘴,语气中微微带有哭腔。 “好啦,他都已经走了。别忘了给他留饭就行。”编号27笑着拍了拍云云的后背,看着秦墨消失的转角,心中感慨万千。 “谢谢……”云云感受到编号27的好意,轻声说道。 “呵呵,回去吧。”编号27最后拍了她一下,走向前方。 云云看着编号27的背影,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她很明确的知道自己没有见过编号27,不过单纯的她并没有多想。 “发生什么事了!?” 秦墨门还没推开,就焦急的问道。 反倒是宋士名,悠哉悠哉的喝着茶水,看着手中的报告书,平淡的说道:“你来了。” “到底是什么事!?” 秦墨见他如此淡定,虽然感觉上可能事情并不是和他想象的一样,但还是放不下心。 “表姐已经找到了两位老人家,现在随时可以和我们通话。”宋士名放下报纸,拿着手中的遥控器,对着投影屏幕一摁。 屏幕上显示出的连线中,让秦墨定下心来。事情,并没有和他想的一般发生,那是最好的。 呼叫了大概有十几秒钟的时间,终于连线成功。 “可以了?”画面尚未跳转,唐紫的声音就从会议室两边的音响中传出。 “嗯,说吧。”宋士名对着投影屏幕下方的摄像头点点头,之所以如此大费周章,就是要让两位老人家相信三人的措辞。光是唐紫一个人,两位老人家恐怕没有那么容易相信。毕竟尘封这么久的事情,突然被翻出来,换谁都会产生疑虑。 宋士名派去保护唐紫的一排士兵,除了一人扛着摄影机外,其余人都在屏幕上出现的小屋周围放风。 从唐紫离开,到这儿只花了不到一个下午的时间。 主要是因为这段期间内,宋士名去找了自己的爷爷,又核对了一遍地址后才得知,两位老人家每年都会在两个祖地之间换着住,而现在是下半年,按照当年他们和宋士名爷爷说的,应该是在太婆的老家,而这个地址也只有宋士贤一个人知道。 而宋士名在得知这消息的第一时间,就通知了唐紫,让她改航线。 在飞起重新起飞后,唐紫的目的地也就变成了三安市,一座距离秦墨老家京华市很近的海滨城市。 当唐紫抵达后,宋士名又将详细地址告诉了她。也就是唐紫面前的这座小屋。 小屋盖在葱葱茏茏的树林中,树林的一头是悬崖,悬崖的下面,就是大海。景色十分宜人。 小屋的面积不大,一间屋、一层楼,带上木篱笆围起来的院子,也就一百多个平的样子。 唐紫穿过用木棍捆起来的拱门,敲响小屋上面的木门。 “谁啊?” 屋内,传来老太太和善的声音。 “太婆,我是您的曾孙女,唐紫!”唐紫在门外大声道。 “小紫蝶!?”老太太的语气十分惊讶。 秦墨隔着屏幕,都能听到屋内传来的脚步声。 “吱~” 木门被打开,一位佝偻白发的老太太出现在所有人的视线内。 在此之前,秦墨一直都觉得,老太太应该会和他外公一样,修真练气,但看老太太的样子,和普通老人没有区别,身上也没有修真者的感觉。 “太婆!” 唐紫长这么大,也就见过太公太婆一次,还是在小时候。现在再次重逢,让她眼眶有些湿润,赶紧上前搀扶。 “唉,好好好。”老太太脸上露出开怀的笑容,不断抚摸着唐紫的小手。至于,抱着摄像机的士兵,就这样被遗忘了。 “跟进去啊,还等什么呢!”宋士名大喊道。对于这个木愣愣的士兵很不满意。 “哦……哦!”士兵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跟上唐紫。 根据摄影机里传来的画面,屋内的摆设十分简朴,两把上了年头的太师椅,一张小桌子,两个小木凳,一个米缸。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秦墨根本无法将这些东西联系到一对曾身居高位的夫妇身上。 或许也正是这样的简朴,谛造了后辈们的繁荣。 “嗯?小紫蝶怎么来了?” 唐紫被老太太拉进一个房间内,摄影师还没跟进,就录到了中气十足的声音。
“太公。”唐紫乖巧的声音传来。 士兵先前怕惊扰到老人家不敢走快,现在屋子里头都聊起来了,他干净三步并一步走,怕宋士名怪罪他 “这位是?” 士兵刚跨进门槛,屋内一位持笔黑发老人就看过来。 “太公,这一次我来,其实是有事找你们。”唐紫开口道。 “什么事?”老人挑了挑眉头,很是意外。 “这个……要不您两位先出来,让宋士名跟你们讲?”唐紫建议道。 “也好。”老人点点头,放下手中毛笔,眼神时刻留意着摄像头。 他这样的警觉,让抱着摄像头的士兵肃然起敬,将军不愧是将军!即使年岁增长,仍不减当年英姿。 就当他这样想着,士兵又一次慢了一拍。唐紫三人都走出门外了,他还留在小屋的门口。 “李三小!你不想干了是不是!不行换人!”宋士名咆哮道。 “是!首长!” 画面一抖,李三小快步跟上去。 来到屋外,唐紫已经命人开始搭帷幕,好让秦墨和宋士名不再被“囚禁”于9寸的小屏幕里。 训练有素的士兵搭帷幕的效率很高,途中老人来了兴致,还找回了当年的感觉,雷厉风行的指挥起来。 “那边那个裤链子没拉好的臭小子!把你的竹子再插深一点!说你呢!看什么看,赶紧插!” “还有那个谁!放什么风!赶紧过来帮忙!” “你!没错!就是你!布都皱了!还不去铺铺平!” …… 就这样,在老人的指挥下,原定需要十分钟才能拉好的帷幕,不到五分钟就完成了。而且质量出奇的高。 至于为什么这么说,在士兵搭完准备撤的时候,那个刚把裤链子拉上的士兵不小心绊了一跤,整个人都装竹子架上了,竹子仍然屹立不倒。 “还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宋士名敬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