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好莱坞之王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五十一章 得意的美国人,尴尬的英国人

第一百五十一章 得意的美国人,尴尬的英国人

    第一百五十一章得意的美国人,尴尬的英国人

    阿德里安说得没错,媒体之所以会变得如此平静,就是在等待上映。/电影的预告片早在拿到3000万北美票房的时候就在各大电视台播出了,有意识的是播出之后无论美国媒体还是英国媒体,都仿佛对其视而不见的没有做出任何评论,对比下的探戈片段播出引来的争吵,真是件有意思的事情。

    对于这些人的想法,阿德里安多少猜到了一点,预告片剪辑得很不错,虽然只有短短的2分钟时间,但展现出来的人物和环境以及故事脉络,和原版小说比起来非常符合,所以他们感到了很为难。

    美国媒体为难的是,预告片和原版小说是如此的契合,万一上映的电影却很糟糕的话,现在叫好无疑自打耳光,预告片出色而正片一塌糊涂的电影多得数不胜数。

    而英国媒体为难的则是,那个美国小子该不会真的制作出一部完美的维多利亚时代风格的电影吧?虽然预告片不同于正片,但谁又知道最终结果会怎样呢?

    更重要的是,因为几个月前对阿德里安抨击而引起的争论,以及发展到现在在上针锋相对,两国媒体甚至评论家不约而同的想要在上面分个胜负。虽然这种局面是由太多的巧合而造成,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起的起因就在于阿德里安想要把搬上大银幕。

    因为上面种种原因,加上电影上映的日期已经定在了12月10日,所以两边都很干脆的从感恩节开始在这上面保持了沉默,再次不约而同的静待正片上映。

    能让两国媒体为一部电影如此默契,在好莱坞也算是头一个了吧?阿德里安难免在心里如此想到。不过得意归得意却没有忘形,所以他也保持着平静,在10日之前决口不提,甚至连首映式都否决了。就凭两国媒体的关注程度,宣传已经足够到位,而且这不是以票房为主的商业电影,营销手段用多了很有可能起到画蛇添足的作用。

    于是,就在一片显得诡异的平静中,时间走到了1992年12月10日。

    如同一样低调的在全美600家院线上映了,虽然20世纪福克斯作为发行方想了很多办法,但毕竟是文艺剧情类的小众电影,院线老板不可能一开始就划出如此多的电影院。

    但是,让无数伸长脖子等着看好戏人跌破眼镜的是,即使电影很小众即使只有600家电影院放映,可周末票房却依然拿到第一周的总票房更是达到1000万居然在大片云集的圣诞档期抢下了北美票房排行榜第十的位置

    这个数据对一些大片来说或许不怎么够看,但就小众的文艺电影而言已经是相当的惊人了。不过,会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上帝要人们去电影看这部电影,从观看过后的影迷的感受就可以知道原因。

    “我一直对阿德里安的电影充满了兴趣,他是个天才,他总能讲出许多有趣的故事,但太让我失望,平淡无味,既没有漏*点也没有起伏,结尾的时候稍微好一点,但完全不符合逻辑,早知如此我是不会来看的。”一个影迷在接受采访时如此说道。

    “汉尼拔教授和奇才导演的合作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这是让我进电影院的最主要的原因。可结果相当的失望,我完全不知道阿德里安为什么会讲这样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汉尼拔教授也完全失去了应有的风采,太让人失望了”这是一个中途退场的影迷的感受。

    当然,也有叫好的人,波士顿的一名哈佛大学得讲师就认为阿德里安做得很好:“他完全把握住了小说想要表现的东西,将这部电影制作得宛如艺术品一般的精美,我想天堂里的福斯特应该很高兴看到阿德里安改编的这部。”

    可惜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绝大多数人都表示对电影非常失望,原因归结为一点就是:剧情温吞如水,基本上没什么能吸引人的起伏。像第二个影迷那样,看了三分之二就退场的在各个州都大有人在,于是难免有人调侃阿德里安在透支自己的声誉。

    然而,即使这样,在第二周周末的时候,的本周总票房依然稳当当的拿了1000万两周总和就是2000万美元,基本上收回成本已经不成问题了。

    这又是个让人目瞪口呆的结果,但要仔细思考的话也不奇怪,首先是,因为第一周大好的开局让院线增加到了1000家;其次,阿德里安从90年到现在累积起来的声望,以及那么多让人惊讶的光环——三年内将欧洲三大电影节参加了个遍,不仅都有斩获还拿到了金棕榈大奖,最后还是奥斯卡最年轻的最佳导演提名——让那些影迷就算听闻有多么平淡,依然会忍不住心生好奇的去观摩。

    当然,除此了以上两点外,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媒体和评论家的评论。

    和大多数抱怨连连的影迷们相反,美国媒体这次基本上是一边倒的夸赞和吹捧,上映多少还有10%到20%的评论家对其提出过批评,但现在,这个比例已经缩小到了1%,也就是说差不多99%的评论家都对持肯定态度。当然,那些向来喜欢唱反调又或者以哗众取宠为卖点的小报不在其中。

    “这是一部相当精致的作品,阿德里安牢牢的抓住了福斯特在小说中想要表达出来的情绪,并将其完美的转化成了图像和声音。是的,这部电影的情节很平淡很无趣,也没有那种能充分调动观众情绪的地方,但正是这种平淡才是小说和电影的真谛,只有在这种平淡当中我们才能看到这部电影真正想说的那些,压看]书~就来。o抑的、沉重的、充满着隔阂的东西谁也没有想到阿德里安真的能将成功的搬上屏幕,那些曾经嘲笑和质疑他的人这个时候都可以闭上自己的嘴巴了。”

    ——凯文詹姆斯

    “坦率的说,我从未想过这样一部精致的充满着原汁原味的维多利亚风格的电影会出自一名美国导演之手,从到现在阿德里安总能让人感到惊喜。和福斯特的其他小说不同,爱情在中仅仅只是点缀,更多的还是在讨论着人生、社会和阶级,亨利不是个好人也不算是坏人,他对玛格丽特的追求是真的,他对前情人的冷酷也是真的,他看不起穷人,认为穷人就是穷人。而玛格丽塔则是温婉的含蓄的,始终在尽力的疏导着这尴尬的关系。

    三位主要演员的演技都相当出色,安东尼的出色的发挥让他和去年的汉尼拔教授完全联系不起来;而艾玛汤普森饰演的玛格丽特虽然相比小说稍微活泼了一点,但无损她的演技,她是这部电影中最棒的演员。凯特贝金赛尔同样将敏感而热情的海伦诠释得很深刻,不过有时候用力过猛显得有些刻意,不如安东尼和艾玛娴熟。

    总之,阿德里安再次给了我一个惊喜,真以往以后还能有这样的惊喜。”

    ——著名影评人罗杰艾伯特

    总之,美国主流媒体上一片赞誉之声,很多人都在字里行间隐晦的宣称这是美国导演的一次胜利,罗杰艾伯特更是毫不吝啬的对竖起了他那闻名遐迩的大拇指。联系的想想美国人对英国人的那种矛盾的感觉,真是非常的有趣。

    那么,英国媒体对上映的又有怎样的反应呢?虽然英国和美国的上映时间是一致的,但所有媒体和评论家在上映后三天内都一致的保持着沉默。因为,他们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这就像当初他们抨击阿德里安执导时,美国媒体顾左右而言它的情况那样。不过那时美国媒体多少还能东拉西扯的说些别的,而此刻的英国媒体却根本不知道要怎么开口才好。

    夸赞?那就变相等于在自打自耳光,半年前的那些报道很多人都还历历在目呢;挑刺?别开玩笑了,虽然每部电影都不会尽善尽美,想要挑刺的话还是有办法的,可别忘了现在有多少国家的眼睛在盯着英国人。

    法国的一个当初关注过抨击事件的评论家在特意跑到伦敦看过之后,回巴黎在专栏上对电影大肆称赞了一番,甚至宣称如果这部电影在5月份也参加了戛纳电影节的话,那么将会是金棕榈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

    这样的评价顿时勾起了很多法国人的好奇心,毕竟阿德里安本来就以拿到了金棕榈,不少评论家以及一些以“艺术”自居的导演也纷纷到伦敦观看这部电影。

    面对这种情况,如果要挑刺的话必须小心谨慎,否则被抓住把柄只会徒增笑料。本来就被那个美国小子扇了一记重重的耳光了,难道现在自己扇自己的时候也要用那么大的劲吗?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