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我能听到中药心声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五十三章 打张院长的主意

第一百五十三章 打张院长的主意

    陆轩熬着药,对此充耳不闻。

    不过,他不说话,一旁的黄北山却是提及了他:“张大院长,你也别自作多情,就是你想拜师学艺,咱们小陆还不见得就会收你这个学生呢,还真以为我们上赶着求伱不成?”

    说完,又补了一句:“小陆,你说是吧?”

    陆轩回头笑了笑。

    虽然刚刚跟张吉惟发生了一些不愉快,但黄北山这老一辈之间的玩笑话,他这个小辈还是不要参与的好。

    黄北山也知道陆轩不会应这话,没好气的看向张吉惟:“爱学不学。”

    “不过,张大院长,我说真的,你这天赋不学中医真的有点浪费了,当年你要学中医的话,这个时候少说也是省中医院的院长了,国家级名中医唾手可得,甚至进保委都有可能,不像我,进保委还差了一些,不过小陆以后应该可以。”

    “你说真的?”张吉惟稍稍认真了一些。

    黄北山翻了翻白眼:“废话,这种事情我还能骗你不成?你若是不信,大可问小陆,我会忽悠你,小陆总不至于忽悠你吧?”

    张吉惟下意识的将目光投射到了陆轩身上,可一想到之前发生的一些不愉快,神色又有些尴尬。

    他跟黄北山这些人,虽然闹腾的厉害,不过毕竟也是老熟人了,没一会就能收了火气。

    可陆轩这边,今天第一次见,就红了脸,此刻哪里还好意思开口。

    就算开口了,人家也不见得就会理会他。

    到那时候,可就尴尬了。

    特别是黄北山和张景才都在,他多少还是要点老脸的。

    “能从字里行间看出少吃饭就能减阴的,即便是中医里也不多,老黄说的没错,张院长天赋的确很高,不过这也仅仅只是冰山一角,能不能行还得以观全貌才行。”陆轩一脸认真地解释道。

    虽说刚刚跟张吉惟闹了红脸,可陆轩也想了想,张吉惟真要拜师学艺的话,他还真不想拒绝。

    将中医发扬光大不是靠自己一个人就能做到的,需要一群志同道合的战友,还得让更多地人去认识中医,接触中医,甚至学习中医。

    放着市一院院长张吉惟不收,的确有些暴殄天物。

    将西医中医化,也许会起到不错的影响。

    不过,张吉惟显然没想到,看起来挺单纯,一脸无害的陆轩竟然也会跟黄北山一样,将主意打到了他身上。

    此刻,见陆轩也承认了自己的天赋,张吉惟显然也有些心动。

    虽然说他嘴上说着瞧不起中医的话,可传承了几千年还能依旧屹立不倒的中医,若是没有三板斧,也活不到现在。

    而且,欧美日韩等国越来越重视中医,这也是无法否认的事实。

    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中医理念的确比西医要先进不少,现如今,对待恶性肿瘤,西医其实已经在往中医理念靠拢,知道单纯靠切割,放化疗根本起不到效果,只会让癌细胞扩散的愈发厉害,导致最后无药可治。

    即便是张吉惟不想承认,可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

    而且,黄北山提到的保委,进入者,十有八九都是中医,西医数量极少,从这点来说,足以说明中医在高层眼里有多重要。

    当然,张吉惟也没想这么远,毕竟他现在年纪也不小了,想在中医领域走到能够进保委的程度,基本上也没可能,除非他能有陆轩这样的天赋。

    可就算不为了这些,为了自己,多学一点总没坏处。

    活到老学到老。

    以后年纪大了,退休了,没准还能跟黄北山这些人一样,去联南中医会馆坐坐诊什么的,有事没事给家人健康保驾护航。

    这就不是西医能做到的了,中医才是这方面的专家。

    但在这个年纪自学,好像多少有点不太现实。

    中医很多理念,想要研究通透,不是一时半会就行的。

    再加上他又是市一院的院长,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研究。

    这个时候,若是有一名老师,学习起来自然是事半功倍。

    可让他一个西医的院长,而且还是市一院的院长,跑去跟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学中医,心里多少有点膈应。

    当然,这还不是关键。

    最关键的是,他得做好被其他人口诛笔伐的心理准备。

    一想到自己可能被成千上万的西医唾弃,张吉惟就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

    拜师学艺的打算瞬间全无。

    暂时还不是时候,除非他愿意放弃现在市一院院长的身份。

    这个时候就不用想了。

    市一院院长的位置它不香吗?

    学什么中医?

    以后退休了一样学。

    一念及此,张吉惟面色无比的坚定:“我还是守着我那一亩三分地吧,不然哪天被你老黄给卖了,可能还在给你数钱呢。”

    张吉惟的选择让黄北山一阵叹息,他其实已经猜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了。

    一个西医的院长,跑去舔中医,这必定会引发一场热议,到那时候,张吉惟还能不能在院长这个位置上坐下去可就不好说了。

    除非张吉惟愿意放弃现在的地位,可张吉惟会愿意放弃院长的身份跑去当一个学生?

    别说是张吉惟了,就算是他黄北山,一样也做不到。

    见忽悠不到张吉惟,黄北山顿时兴趣全无。

    倒是张吉惟,虽然没想着拜师学艺,可对陆轩开的药方却是好奇心满满:“小陆医生,我见你要自己煎药,是不是这大剂量的附子在煎药上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这个问题,不止张吉惟好奇,就连黄北山和张景才二人也忍不住投来了好奇的目光。

    两人都非火神一派,辨证治病的过程中,用到附子的可能性很小很小,甚至于这些年看过的患者里,都没出现过需要用到附子的。

    即便是有,也是在药典的安全用量范围内,跟火神派的疯狂完全没得比。

    而且,即便是再疯狂,没办法精准把握其药性的情况下,两人怕是也不敢乱用附子。

    见三人都看向自己,陆轩想了想道:“附子生品与炮制品适应证与疗效有很大差别,明·李时珍总结出附子“生用则发散,熟用则峻补”的规律,得到许多医家的推崇。

    生附子通过炮制,使毒性降低,安全性增强,便于内服,并且利于储存。

    而附子的炮制方法自汉代演变至今约有70余种,由汉代至唐代,附子的炮制均以火炮法为主,至宋代发展到用液体辅料制及药汁制,明代以后仍沿用古法但以蒸煮等湿法为主。

    因“炮”法的火候和时间不易掌握,影响疗效,近代几乎已被浸漂法和湿热法代替。

    现代附子处方用药的炮制品主要有黑顺片、白附片、黄附片等。

    对附子的炮制,最精通的还得是火神派,火神派医家十分重视附子的炮制问题。”

    听到这话,黄北山几人倒也丝毫不意外。

    毕竟附子这药,本身就火神派用的最多,而且每每用到都是大剂量的附子,如果不懂得炮制方法,不去重视如何最大可能保住效果的情况下去除毒性,那么大剂量的附子,别说一个人了,就是一头大象都能毒的站不起来。

    火神派重视附子炮制,这是毋庸置疑的,不然他们也不敢这么大剂量的用附子治病。

    “其实,现在很多炮制附子的方法都是有问题的。”

    陆轩丢出了一句让几人都好奇不已的话。

    黄北山更是听闻之后追问道:“怎么讲?”

    “现在的炮制,因为利益的驱使,炮制的时候并未按照古法去做。”

    陆轩解释道:“的确,这样做是为了更加安全一些,可炮制附子时胆巴水放得过重,而浸泡时间又达不到古法的规定,也并未在长流水里面冲洗。

    所以现在很多地方炮制的附子问题都很严重,最严重的还是胆巴水性大寒,是纯阴之物。附子属于纯阳之物,胆巴水又是纯阴之物,胆水太重,很难让大剂量的附子起到质变质变的作用,甚至很可能会因为胆巴水太重而往其他方面产生质变。”

    众人一听,好像是这么一个道理,纷纷点头。

    本来用附子是想扶阳,最后纯阴的胆巴水倒把病人的阳给伤掉了。

    这时候,附子的毒性倒是没了,可大剂量附子能够起到的作用也有限了,最后患者可能还会说医者的不是,觉得医者是庸医误人,甚至害人。

    明明是药不行,医者何其无辜?

    黄北山接着这个话题说道:“《思考中医》这本书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

    “我看过一点,当时联南中医会馆这边正好采购了,我拿回去看了几次。”张景才点点头道。

    陆轩则是摇了摇头,别说看过了,这还是他第一次听说。

    不过,从书名他倒是能判断出来,这应该不是古书,而是现代某位中医杏林圣手的著作。

    这类书就多了,从近现代到现代,中医大拿层出不穷,不少大佬都有著作。

    一方面,可以让自己对中医的理解得到传承,另一方面,著作的同时也会让医者本身的名气大涨。

    陆轩没看过,黄北山倒是不意外,现在著作那么多,看过者寥寥可数,倒是古代的医书,只要学中医的,即便是不记得其中的内容,但大多也翻看过几次。

    “我记得《思考中医》里就有谈到附子炮制,不过里面将的主要倒是与附子炮制没有什么关系,而是以炮制复制引出中医和中药的关系。”

    黄北山继续说道:“中医和中药不能分家,因为中药的发现者其实是医生,中医治病和药材的关系非常重要,一个好的医生甚至从采药、进药、用药都要监督,因为中医的质量标准实在复杂,不能像西医那样完全交给药商。

    中医和西医,可以说完全是两条道上跑的车,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西医是医和药可以分家,研究药物的专搞研究,制造药物的只管制造,临床医生只管用药,制药与用药都服从各自的技术标准体系。

    而中医的医和药则是一体的,中医的药物作用不但可以由医生去应用也可以由医生去发现,药物的应用也是因人而异的。

    这话我觉得很有道理,以前的中医和中药,的确是不分家的,药物的炮制都是医者亲自来,即便是忙,那也会由学生弟子代为检查炮制,自己则保证最后的质量就行。

    可就现在而言,中医与中药想要做到不分家,除非自己开设医馆,不然公立医院或者医疗机构,药材基本上都是招投标,药物的好坏实在很难确定。

    像我们,坐诊了几十年,怕是连中药房都没去过几次,药也没看过,质量如何更是无从谈起。”

    说到这里,黄北山也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自己开医馆恐怕也很难保证。”

    一直不曾说话的张景才,少见的开了口:“还是那句话,好的药材都被出口了,留下来的本就是次一级的药材,即便是选取其中质量较高的,那治疗的成本相对也就上去了,就算你按照进价给患者,也不会低,但那样医馆就不赚钱,反而会一直处于亏钱状态,短时间还没什么,可一旦时间长了,有几个人亏的起?

    即便是这样,恐怕也会有患者说你开的药价格高,比医院贵多了,毕竟患者可不会去管你采购的药是不是质量更好的,他只知道,同样的药材,你价格更高。

    这样一来,你还敢采购高质量的药材吗?

    除非你家有一座金矿,不然开医馆也不现实。”

    话糙理不糙,残酷是残酷了点,可这就是事实。

    归根结底,现在跟古代社会现状完全不同。

    “好了,不说这个了,还是先听听小陆对附子去毒炮制这块吧。”黄北山伸手打断了众人的思考。

    “这些事情,我们谈的再多也没用,不改变最根本的问题,中药的效果一时半会也提不上来,与其我们在这里烦恼这些,倒不如好好想想,如何用最差的药,取到想要的效果才是正事。”

    张景才点点头,不再多说。

    而陆轩,则是接着炮制附子的话题继续说道:“附子去毒并非只有炮制一途,附子与其他药物配伍运用亦可减毒增效,合理配伍不但可以降低附子的毒性,还可以提高疗效或扩大其治疗范围,使之更能适应复杂病证的需要。

    对于附子配伍减毒的记载,《神农本草经集注》中便提到过“俗方每用附子,皆须甘草、人参、生姜相配者,正制其毒故也。”

    而在《伤寒杂病论》中附子亦多配伍生姜、甘草、人参或干姜、大黄等药物,如张仲景的四逆汤、干姜附子汤,干姜、附子配伍来用,不仅增强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的作用,而且可降低附子毒性。

    像李老先生,凡是用到附子时,必加两倍量之炙甘草。

    什么意思?

    其实就是但凡药方中用到的附子超过30g时,不论原方有无,皆加炙甘草60g,这就是两倍量炙甘草,这样做不仅有效监制,而且毒性去了还不会让附子的药性不减,取到最佳的疗效。”

    “除了炮制和配伍其他药物之外,应该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去除附子毒性吧?”张吉惟好奇的问道。

    主要是他刚刚看到陆轩并未对附子进行炮制,也不知道陆轩用的附子是不是已经炮制过的,为了那位的安全,不得不多问一句。

    不然到时候陆轩跟他们聊天聊嗨了,忘了附子这茬怎么办?

    当然,不止如此,张吉惟本身也对去附子毒性也有些好奇。

    他虽然知道附子有毒,可毕竟不是中医,了解的并不多。

    “当然。”

    陆轩看了张吉惟一眼,道:“还有就算久煎去毒,附子毒性的大小与煎煮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煎煮时间不足与煎煮方法不当已被公认为附子中毒的原因之一,久煎法也是如今附子在中医临床运用中降低其毒性的主要手段。

    张仲景之四逆汤、通脉四逆汤方后皆云:“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

    像火神派几位名医,凡是附子用量超过规定用量时,煎煮时间往往都会超过两个小时,而且还会与干姜、甘草等药物配伍使用减其毒性。”

    “那岂不是说,这药最少也得煎煮两个小时?”张吉惟抬手指了指陆轩跟前的煎药罐。

    “附子用量超过规定近十倍,两个小时是最起码的,若是时间还来得及,煎熬三个小时最为安全,不过一般来说,水开两个小时足以将附子的毒性去的差不多,一般也不会出现中毒现象。”陆轩解释道。

    “两个小时,不知道那位能不能熬的到药物煎好。”张吉惟脸上有些担心。

    “张院长不用担心,别说两个小时了,再三四个小时应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陆轩安抚道。

    季欢是他亲手救治的,能熬多久,他心里多少有个数,别说三四个小时了,不出意外,五六个小时都行,只是这话不好跟张吉惟直说罢了。

    不过,听到这话的张吉惟倒是微微松了口气,随后拿出手机给郑先觉发了一条信息:“密切注意一下那位的身体情况,还有,现在时间也不早了,找人给今天过来会诊的人没人订一份饭菜,再送四份到中药房这边来,事情紧急归紧急,总不能让大家饿着肚子救人。”

    “好的,我马上让人安排。”

    郑先觉发了一条信息过来,然后又道:“院长,我看这位的情况挺不错的,真不送省里?”

    “你去说?”张吉惟直接回了一句,让郑先觉也不敢再说了。

    他去说,人家认识他吗?

    到时候来一句“你是谁”,那可就尴尬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