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之朔风疾在线阅读 - 第131节 布局

第131节 布局

    随着阿敏弃守永平,金军占据的关内四城全部失守,五月中末金军取道建昌营的冷口关退出边墙,至此明金双方又恢复到原有态势,但大明朝廷集全国之力,却无力御敌于边墙之外,放纵金军在关内肆虐长达六个月,大明京畿乃至山海关、永平府各州县一片糜烂,大量人口、财物被掠,大片田地荒芜,大明颓势已尽显无疑。

    山海关的帅府内,以兵部尚书衔督理各路勤王军、大明内阁大学士孙承宗认真地伏案看着公文,天气热起来了,他不时拿手巾擦一下额头的汗水,顺带揉揉眼睛,过了一会儿,他推开了这叠公文,倚着靠背闭上了眼睛,六十七八的人了,身体和精力都大不如前。

    “老大人,兵部这次又有何见教?”坐在下手边一个五十上下的老者轻声问道。

    “兵部发文向本官询问辽事如何筹划,这次梁廷栋不敢自作主张了,不过他还是在叫穷,这‘地无险要则弃,兵不堪战则裁’,‘蓟镇扼守中枢,远胜宁锦,守宁锦而蓟镇更必守’的话是什么意思?”孙承宗很不满意地把公文向老者一推,有点生气地说,“梁廷栋不懂辽事,他嘴上不说,大概心里却在骂本官主张的山海关、宁锦修城筑堡、整顿军备是徒耗钱粮。”

    “梁廷栋当过分巡口北道,遵化巡抚王元雅在遵化自缢后,又身兼遵化巡抚一职,他熟悉蓟镇、宣府一线的军备,京畿附近的边墙防御确实不堪一击呀,这次建夷自蓟镇中协破关而入,难免下一次也如法炮制,朝廷不能不有所防范,我在户部干过,朝廷的钱粮实在是捉襟见肘,如今又有西北民变,朝廷用度只会更吃紧,梁廷栋是被钱愁慌了,想求您让他一点。”老者看完了公文,沉思一会儿说道,老者名叫鹿善继、字伯顺,直隶定兴人氏,万历年萨尔浒兵败,辽东形势危急,身为户部主事的鹿善继做主把从广东运往京师内承运库的金花银扣下来输往辽东救急,此事轰动朝野,他也因胆大包天敢动神宗皇帝的私房钱而名噪一时,鹿善继为人忠直仗义,孙承宗出外领兵,他即抛官不做,舍命相随,孙承宗对他也十分倚重。

    “辽事的根本还在辽西,辽西防务不仅不能松手,还必须增强,我打算上奏朝廷,调前锋总兵祖大寿移镇锦州,监督修造大凌河城堡,把我大明的刀锋指到建夷的眼皮底下,只有这样才能把建夷牵制在辽东,梁廷栋不明白这个,他想守蓟镇,那么宣府、大同守不守,数千里的边墙,要投入多少官兵、钱粮才能守住。”孙承宗不屑地说道。

    “老大人,万万不可,袁督师在任时已抢修两次大凌河,花费钱粮无数,但皆遭败绩,修好的城堡也被建夷拆毁,如今建奴实力更为强悍,只怕依旧徒劳未果,不如省下些钱粮用于稳固京畿。”另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急忙劝阻,此人孙元化、字初阳,松江府川沙人氏,举人出身但不喜功名,师从同乡徐光启研习西学,尤善火器之术,被孙承宗从兵部招致帐下赞画军务。

    “伯顺、初阳,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大明每年征辽饷五百余万两,以致于民怨沸腾,一旦辽西有失,朝廷如何向天下人交待,皇上会杀人的!况且辽西养辽兵十万、辽民五十万,一旦辽西不守,不只是失地千里,数十万辽兵、辽民又如何安抚?那时大明的灾祸就来了,我们现在硬着头皮也得以守为进,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孙承宗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又说道,“梁廷栋自以为聪明,打起了裁撤东江镇的主意,结果如何?南海口兵变把止生也给连累进去了,那个刘兴治也借机杀了陈继盛,东江镇反而成了我们的麻烦。”

    大堂内的人沉默了,鹿善继、孙元化两人都当过兵部职方司郎中,又在军中赞画军务,对兵事绝不陌生,孙承宗所言的南海口兵变发生在四月,兵部尚书梁廷栋鉴于遵永大战造成朝廷粮饷紧缺,而东江镇自毛文龙被杀后又无所作为,请旨裁撤东江镇,打算把东江镇的军民迁往宁锦,原在孙承宗帐下赞画军务的茅元仪(字止生)被委以副将,恰好带水师巡弋辽东沿海,接到旨意后赶往皮岛督办裁撤。

    袁崇焕上任蓟辽督师之初即对东江镇进行了八个月的封锁,毛文龙死后粮饷也是时断时续,士兵拖家带口日子过得很苦,茅元仪督办此事也简单粗暴,逼士兵立即迁往宁锦,士兵们觉得以后的生活更没着落了,一时间人心浮动。皮岛是刘兴祚兄弟的老窝,刘兴祚留下刘兴治等人就是要守住这块地盘,刘兴治不想走,就暗中鼓动士兵抵制撤镇,南海口兵营士兵发动兵变扣押了茅元仪,后经东江东协副将陈继盛出面,给士兵发了一些粮食、布匹后才把兵变压下去,救出了茅元仪,不过陈继盛又趁机打起了刘兴治的主意,向朝廷官员报告刘兴治暗通金国、煽动兵变。

    东江西协与东协矛盾极深,刘兴祚带着他的兄弟们伙同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以后又企图收拾陈继盛、沈世魁、孔友德等毛文龙一手提拔的旧将,这个仇早就结下了,刘氏兄弟的家眷在皇太极手中,对金国心存忌惮,与金国也确实有书信往来,陈继盛抓住这个把柄告他们谋反,刘兴治也被逼急了,来了个先下手为强,带领西协的夷兵袭杀了陈继盛及明国属官十余人,皮岛一时处于火拼的边缘,孙承宗对东江镇也是鞭长莫及,只得派出副将周郁文赶到皮岛安抚刘兴治,这才勉强维持住东江镇的局面,但这能维持多久,谁也说不清楚。

    鹿善继沉思一会儿开口说道:“如今看来,辽西其实和东江的情况一样,根本动不得,只能咬牙向前走了,而且守登莱也必守东江,大人若能选一良将出镇东江,利用建夷弃守沿海的机会,带兵上岸筑城坚守。如此一来,东江镇海陆互为依托,又有登莱镇的支援,必定稳如泰山,则建夷必寝食不安矣,东江镇用好了就能牵制住部分建夷精锐,有利于辽西大凌河的修筑。”

    “伯顺良谋也,本官打算重新占据旅顺,以皮岛与旅顺互为犄角,威胁建夷的辽南各州,再以登莱援助东江,并以水师控制辽东沿海,如此东江镇又是一盘活棋了,”孙承宗点头笑了一下,又转脸对孙元化说道,“本官打算上奏朝廷把你派去作登莱巡抚,辖登莱、东江两镇,再把黄龙派去充东江总兵,他是你带出来的人,铳炮之术皆是你传授的,一定会对你言听计从,初阳意下如何啊?”

    “多谢老大人栽培!”孙元化有些激动了,从一个举人出身的兵部郎官成为督抚大员是何等不易,老大人居然让他一步就实现了。

    “这也是初阳在军中多年积攒军功所致,朝廷理应量才录用,登莱巡抚兼理登莱、东江两镇,还要为辽西筹送粮饷、制作火器,这都是要紧的事,老大人给你的担子可不轻啊!”鹿善继笑着说道。

    孙承宗点头道:“茅止生也是本官推荐的,可惜他少年成名、年轻气盛,又没在军中历练过,本官经不住他一再请求就把他放出去了,这次出了南海口兵变的事,他的失职之罪免不了了,是本官害了他呀!初阳出外做官,切切记住万事勿骄勿躁!”

    “下官记住了。”孙元化认真地答道,茅元仪以前也和他在一起赞画军务,这个年轻人出身浙江归安官宦世家,少有才名却无心科举,好兵事、杂学,曾编录《武备志》一书,在士林中有知兵的美名,颇有点狂傲之气,一直缠着孙承宗派他出去带兵,结果一出去就栽了个大跟斗,孙承宗显然希望他接受茅元仪这个教训。

    “那个刘兴祚怎么办?他到山海关三天了,老大人是否见见他?”孙元化又想到了一件要紧事,刘兴祚到了山海关求见孙承宗,但孙承宗对南海口兵变一事正在气恼,下令将刘兴祚软禁在馆驿中不许外出走动,孙元化见孙承宗还在犹豫,忍不住又说道:“老大人,刘兴祚在关内血战数月,青山之役以及收复遵化、迁安和永平,他也是有功的,此人文武兼备是个人才,理应得到朝廷重用,至于刘兴治在皮岛的所作所为他不可能知道,南海口兵变和陈继盛被杀也怪不到他头上,下官见过他了,他此行只是为辞官而来,而且打算去皮岛把他的东江西协撤了,带他的那些兄弟辞官归隐,绝无其他意思。”

    孙承宗心里暗自叹息,初阳处处都好,就是太天真了,容易相信别人,刘兴祚当然是个人才了,但这个人心机太深,又与建酋千丝万缕,这样的人如何能轻易相信,他微微摇头说道:“此人自幼跟随老建酋与我大明为敌,虽然良心未泯愤然反正,但本官总有点看不透此人,此次他立了大功本应欣然接受朝廷的封赏,却突然跑来辞官,其居心难测不可不防啊!”

    “老大人多虑了,刘兴祚如今与建酋已是死敌,都恨不得置对方于死地,下官问过他了,他只是觉得我们都不信任他,从袁督师开始就把他闲置在一边无所事事,所以他想到大同边外的靖虏副将那里大干一场,要与建奴拼个你死我活,下官也想过了,刘兴祚熟悉辽东夷情又善用夷人,登莱正缺这样的人,不如让他随下官到登莱效力。”孙元化很想为自己拉点人才,继续劝孙承宗。

    鹿善继这时插话道:“这个靖虏副将本是王象乾老大人推荐的边外悍将,制插汉也颇有功绩,本次遵永大战收复遵化、迁安和永平三城名为刘之纶、张春所为,实为这位靖虏副将之功,其人也是建奴的死敌,以后说不定还能帮我们的忙,刘兴祚想投到靖虏副将那里就让他走吧。”

    “这个靖虏副将究竟是何人,居然伙同刘之纶、张春抢了本官的风头,祖大寿他们提起这个人就恨。”孙承宗说道。

    “靖虏副将在遵化、永平一带打过几仗,颇有些斩获,而且他带的大同夷兵军纪严明,百姓交口称赞,祖大寿他们没机会进到永平城,自然心里愤恨,不过这样更好,老百姓免除了一场兵灾。”鹿善继是北直隶定兴人,对李榆很有些好感。

    “这个靖虏副将功劳不小,可也杀了不少三屯营的官兵,连山东参将也打了,胆子倒够大!据说朝廷正为这事头疼呢。”孙承宗苦笑着说道,他在军中久了,对此事也能猜出个八九分。

    “该杀,我大明官兵祸害百姓不亚于建奴,也确实该有人出来治治这帮烂兵了,听说刘之纶自辩称他们杀的是白莲教匪,朝廷有个台阶下,想必也不好太为难他们了。”鹿善继想到祸害家乡百姓的烂兵被打得落花流水心里就感到高兴。

    孙承宗也笑了笑,又对孙元化说道:“初阳,刘兴祚绝不能用,这个人有手段,也许是个后患,他想辞官那就让他走,但皮岛绝对不能放他去,你也不能带他到登莱,让他写封信给刘兴治,告诉刘兴治他们趁早滚蛋,本官还没忘了他们作乱的事。”

    鹿善继突然想到一件事,又对孙承宗说道:“老大人,元素的事怎么办,他这个蓟辽督师下到狱中已经快半年了,我们是不是该为他说句话?请求皇上从宽发落。”

    “不行,我们一句话都不能说,元素的事已经不是他自己的事了,而是事关朝中权柄之争,没人真的想他死,他的生死只能由朝中党争态势来决定,我们为他说话只能加剧朝局的混乱,不但帮不上他,反而会把我们自己搭进去,”孙承宗果断说道,接着又忍不住骂起来去年才死的王象乾,“元素好糊涂,一定是王象乾这老家伙给他灌了迷魂汤,元素也不想想,王象乾身为五朝元老虽然天天叫着主抚,却从不敢越雷池一步,他袁崇焕有何声望,竟然狂妄大胆如此之极,他这是自取其祸,本官都恨不得参他一本。”

    鹿善继、孙元化不开口了,他们都曾在袁崇焕帐下赞画军务,对故人还是有感情的,但孙承宗的话更理智,袁崇焕闯的祸只能自己背,谁也帮不上他。

    夜晚,孙元化到了刘兴祚住的馆驿,刘兴祚已经知道了弟弟刘兴治的事,不过他也不害怕,刘兴治的事跟他一点瓜葛也没有,估计朝廷也拿他没办法,顶多革职了事,那样更好,他本来就打算辞官的。

    孙元化把孙承宗的意思告诉刘兴祚,很抱歉地说:“刘副将,边外太苦了,你去丰州之地有的是罪受,我还能帮你什么?”

    “大人已经帮我不少了,从宁远到山海关,也只有大人把我刘兴祚当自己人看,大人的恩德我记住了,明天我就动身找我小兄弟,也许他还在遵化。”刘兴祚感激地对孙元化说道。

    “可惜了你这一身的才干,我本想带你带登莱大展手脚,老大人却不同意,也只好作罢了,不过你熟知用兵之法,又对建奴了如指掌,我很想听听你对辽西、登莱的意见”孙元化很惋惜地说道。

    “修筑大凌河之策肯定是错的,老大人要以大凌河威胁金军,这点建酋心知肚明,肯定会出兵争夺大凌河,那时明军救不救大凌河,若救金军则有了围点打援的机会,明军有能力打胜野战吗?若不救大凌河则成了孤城,明军能守多久?修筑旅顺倒是个办法,旅顺依山傍海易守难攻,又可以海为路、进退有据,辽东海岸太长,金军根本顾不过来,明军有把握在旅顺站住脚。”刘兴祚侃侃而谈,孙元化听着陷入思考之中。

    “大人若要在登莱有所作为就必须有一支强兵,关内明军战力太弱,短期内不堪大用,只有从东江抽调精锐了,我的东江西协夷兵太多,大人无法指挥,我写信叫兴治把人带到丰州,他要是不听话也就由得他吧,东协是毛文龙的旧部,和我们西协有怨,但确实比关内的兵强悍,毛文龙旧将沈世魁、孔友德、耿仲明等人也俱是悍将,他们多是矿徒、农夫出身,毛文龙死后受了不少苦,大人如能施以恩惠,必能对大人感恩戴德,大人可以用他们组成一支强军。”

    孙元化高兴地说道:“刘副将言之有理,我到登莱就从东江调一批强兵悍将,再打造些火器,不出一年就能练出一支强军。”

    “大人待人宽厚,自然能使他们俯首听命,不过关内人瞧不起我们辽人,而辽人也性情率直不忍屈辱,只怕大人也要吩咐手下小心安抚,以免惹出事端。”

    孙元化点头称是,两人谈了很久才分手,孙元化临走时握着刘兴祚的手说道:“刘参将,我送你的《天主实义》是由西教利玛窦所著,我恩师礼部侍郎徐光启大人所译,你一定要细细读,我知道你心里很苦,但你必须学会承受,要坚信天主会帮助你,好好活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