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驿唐在线阅读 - 第九三章 杨文干是干啥的?

第九三章 杨文干是干啥的?

    颉利接到阿史那思摩的回禀立刻下令撤军,然后派遣阿史那思摩与突利、李世民商谈签订盟约之事。

    他们如何签订盟约暂且不谈。且说柴绍这边。突厥入侵柴绍接到李渊的旨意,于七月十二日率右骁卫万人火速前往歧州坐镇。七月十五日柴绍率军到达歧州,立刻下令城外百姓就近入城躲避突厥人,同时整顿军务招募民夫加强城防严防突厥袭扰。李潜被柴绍临时任命为旅率,带两百府兵为斥候,四处探出突厥人的动向兼清扫小股突厥贼寇。

    李潜对突厥人侵扰中原杀掠百姓的行为恨之入骨。这次有机会上阵杀敌自然十分卖力。从七月十五开始,他便带着两百府兵飞驰在歧州的每个角落,如警惕的猎犬一般用尽一切手段捕捉敌人的踪迹。若发现突厥大股军队则立即回报柴绍做好防备,发现小股贼寇则直接歼灭绝不手软。一个半月下来他率的一旅累计歼灭小股突厥贼寇近两百人。

    进入八月歧州的气候大变,连日阴雨道路泥泞,突厥人被大雨所困停止袭扰。八月十日日,李潜接到军令率部撤回歧州城。

    回到歧州李潜安顿好府兵,顾不得更换干净衣衫,草草擦拭了头脸便匆匆去见柴绍。来到正厅,见厅门紧闭门口有亲兵把守。李潜上前轻声问了问当值的亲兵,得知李五郎、何七、柴勇等将领人悉数在里面商议军情。

    李潜现在不过是个旅率自然没资格进去参与,更不方便贸然入内,所以他只得在外等候。时值仲秋且连日阴雨,天气已经很凉了,加上李潜的衣服多处湿透,站了片刻便觉得冷,忍不住打了两个喷嚏。

    里面的柴绍听到动静立刻问道:“外面是谁?”

    李潜赶紧回道:“卑职李潜奉命来到。”

    柴绍听了道:“你先去喝碗姜汤暖暖身子,换身干爽衣衫再来。”

    李潜应下,赶紧去换了衣衫喝了碗热腾腾的姜汤,感觉舒服了许多才重返正厅。

    李潜还未到正厅,正巧遇到商议完军情刚从里面出来的李五郎等人,他立刻上前拜见。

    李五郎看到李潜,笑道:“老弟,听说你这次斩获不少。”

    李潜笑道:“小打小闹而已,才不到两百个。”

    何七听了笑道:“哟嗬,胃口不小啊,怎么,想把突厥人都吃掉才满意?”

    李潜笑道:“小弟是有此心无此力啊。那么多突厥人小弟就是杀到手软也杀不完。”

    何七与李五郎还想再逗李潜几句。柴勇见状道:“好了,你们别捉弄他了。李潜赶紧进去吧,国公正等着你呢。”

    李潜辞别众人,进了大厅看到柴绍正盯着几案上的地图看的出神。李潜立刻上前拜见。

    柴绍抬起头挥手屏退左右,对李潜道:“长安发生的事你听说了吗?”

    李潜摇头道:“卑职最近一直忙于察探敌情,长安发生的事卑职还未听说。”

    柴绍示意他坐下,然后道:“咱们离开不久长安便发生了杨文干谋反一事,震动朝野。”

    李潜听了诧异。杨文干是谁?怎么没听说过?通过史书李潜看到过不少谋反案,其中有真谋反也有被逼谋反,还有被冤枉谋反。虽然这些案子中有真有假有冤有不冤,但只要牵扯到谋反这个罪名,几乎可以断定当事人九死一生。这杨文干籍籍无名之辈,想来也不是什么大角色,只是柴绍为何说他谋反会震动朝野?

    柴绍见他诧异便解释道:“杨文干是东宫的老人,后来外放庆州都督。六月时,陛下到仁智宫(长安以北宜君县)避暑,秦王、齐王两位殿下随侍太子留守长安。不久东宫郎将尔朱焕和校尉桥公山向陛下密报,太子暗通庆州都督杨文干正筹集军械谋反。陛下大怒,命人以其他理由召李建成往仁智宫见驾。”

    李潜闻之大惊,暗忖,谋反的竟然是太子!这太不可思议了吧?李建成的脑袋被驴踢了还是怎的?

    柴绍没理会李潜的惊讶,继续道:“太子已得知缘故,孤身前往仁寿宫请罪。他一见陛下倒地便拜以头撞地,几乎昏厥。陛下盛怒难平把太子拘押起来。同时陛下令司农卿宇文颖到庆州传杨文干觐见。六月二十四日,杨文干得知此事后却随即起兵谋反。陛下闻之大怒,一面遣人讨伐一面召秦王商议对策。秦王以为杨文干不过是跳梁小丑,只需一员大将率军即可平定叛乱。陛下却坚持让秦王亲自征剿,并许诺得胜还朝后,废太子改立秦王。”

    李潜听了暗忖,若真是若此,后来李世民何须搞什么玄武门之变?

    柴绍又道:“见陛下如此说秦王便率兵出征。孰料,讨伐的大军还没到,七月初五,杨文干的叛军已溃乱,杨文干被部下斩杀。后来在齐王和封侍中的力谏下陛下原谅了太子,命他仍回长安留守。不久太子中允王珪、太子左卫率韦挺,以及天策府兵曹参军杜淹全部流放嶲州。”

    李潜听了一头雾水。这事怎么听着乱七八糟的,究竟是怎么回事?

    柴绍喝了口茶水继续道:“此后突厥大肆侵扰中原,上个月二十一日,陛下命秦王和齐王率军迎敌。前日报来的军情说,秦王和齐王在豳州五陇坂逼退颉利和突利大军,颉利和突利答应和谈。”

    李潜听到这个消息暗暗觉得失望。怎么老是与突厥人和谈?难道就不能狠狠打它一下让它知道大唐的厉害?

    柴绍道:“不过陛下以为突厥人不会那么老实的和谈,肯定还有小动作。况且颉利名为突厥大汗,却也未必能完全约束住突厥各部,定会有不从其令的部族趁机劫掠,想趁着和谈未成之前再捞一笔。所以陛下命柴某加强防备,适当时可自行出击。”

    李潜听了暗暗诧异。这种边打边谈的策略他早在前世就听过,而且那次大战还是边打边谈的典型案例,也是打出中国人威风的重要一战。当年志愿军在三八线的英勇顽强令李潜佩服的五体投地。他没想到此时竟然也会出现这种局面。

    李潜点点头道:“国公放心,卑职现在就去察探敌情,狠狠打突厥贼子一下让他们长长记性。”

    柴绍道:“不着急。你先好好休息两天后日再去。”

    李潜拜别柴绍回到住处。牛弼还在当值,房间里静悄悄的。李潜就趁这个难得的清静坐在榻上仔细思忖柴绍讲给自己听的那些话究竟是什么用意。

    在李潜前世的记忆中,柴绍在唐初诸将里属于默默无闻的一个。前世的李潜甚至以为柴绍能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沾了他驸马身份的光。来到这个世界,通过这么长时间的接触,李潜发现自己低估了柴绍。柴绍的才能其实非常出众,他之所以没有取得象李靖、李世绩那样的战功,是因为驸马身份限制了他。自古皇亲国戚功劳过大都会被猜忌,柴绍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一向不主动请缨。不过凡他所参与的战役都是胜多败少。

    除了军事上的才能柴绍的政治智慧也不容小觑。平阳昭公主死后柴绍空有个驸马名份。按说人走茶凉,柴绍应该不被重视才是。可事实上李渊对柴绍颇为重视。歧州地处要地乃是长安的屏障,李渊让柴绍担任歧州刺史,足以说明他对柴绍的信任。而且柴绍与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始终保持着相对密切的关系(是与李建成不是与李元吉,李元吉是疯狗一个)。从这两点来上看,柴绍的政治智慧的确不俗。

    基于这些理由,李潜深信柴绍对他所说的那些事肯定有原因。可柴绍究竟要说的是什么呢?或者他想借这件事传达什么呢?

    想知道柴绍的的意图,就必须彻底搞明白这些事是怎么回事。李潜在脑海里仔细梳理了一遍柴绍所讲的杨文干谋反案。这一梳理李潜发现了几个疑点。

    第一,李建成本身就已是太子,只要李渊百年之后皇位就是他的,他为何会谋反?历史上不是没有太子谋反案件。不过很多都是被冤枉的。即便真谋反,也是因为地位不保或者太子的身体条件差,等不及了才铤而走险。目前来看,在杨文干谋反案发生之前,李渊并没有更换太子的明确迹象。李建成也正值青年身体强壮,他完全等的起,没必要急不可耐的谋反上位。

    第二,若要谋反最重要的是控制陛下和文武百官。杨文干谋反案发生时,李渊已经去了仁寿宫并不在长安,而且许多高官要员随行侍奉。李建成在长安谋反有什么用?自立第二中央?简直是笑话。李渊还在而且牢牢控制了政局,他只需几道旨意即可派大军包围长安。李建成凭借长安一座孤城如何能成功?即便杨文干起兵呼应,他能控制的也只有一州之地,怎能扛得住李渊控制的几十万大军?

    第三,李建成去了仁寿宫被李渊拘禁,李渊派人去叫杨文干,杨文干得知李建成被抓后为什么会起兵造反?按说李建成虽被拘禁但李渊没杀他,说明李渊心有疑惑,杨文干若真心为李建成着想应该立刻来见李渊。可他没这样做,反而接到消息直接起兵造反,他这不是置李建成于死地吗?他还是李建成的死党吗?若不是死党为何李建成会勾结他谋反?

    第四,事后李渊为何会原谅了李建成,却将太子中允王珪、太子左卫率韦挺,以及天策府兵曹参军杜淹全部流放嶲州?王珪、韦挺是李建成的人,李建成谋反案若是属实,他们肯定得杀头,为何只判了个流放?还有杜淹,他明明是李世民的心腹为何也被流放?

    第五,李渊派李世民去平定杨文干时曾承诺,回来让他当太子,虽然李世民大军刚出发没多久杨文干就死于内乱,但李渊为何没依照承诺让李世民当太子?俗话说的好,君无戏言,纵然李世民没来得及平叛但李渊为何会出尔反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