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重铸清华在线阅读 - 三十三、天津条约(三)

三十三、天津条约(三)

    清朝北方缺粮,每年约三四百万石漕粮,经大运河至天津再进北京。太平军占领南京、镇江等地后,运河漕运被切断。南方的漕粮便在每年初夏,由上海海运,经大沽再入天津。大沽一带还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产盐区,盐税属清朝的大宗收入,从经济上看,大沽口的地位也很重要。

    天津卫,大沽口。

    熙攘的道路上,行人们川流不息,路两边的商贩们卖力地叫卖着自己的商品,这自从明成祖朱棣从此处南渡发起靖难之役,得胜回北京之后,志得意满改此地为“天津”,意指“天子之渡”,如今漕运更是自天津入北京,市面上越发的热闹起来。

    远处传来了当当当拖得长长的净街锣,行人们都知道是官老爷来了,这里到底不比京师的严肃,大家只是闪到一边,小贩们也收拾了下货物,闪出一道可够通行的通道来。

    先是两名鸣锣的士卒,后面跟上了两排持刀的卫士,如此过去之后,又有一对对的号牌,第一对写着是“进士”,第二对写着是“翰林”,有人窃窃私语:“哟,原来还是一位翰林老爷,”第三对的号牌出来之后,窃窃私语停了下来,街面上鸦雀无声,更多的人低头下来表示恭敬,这第三对号牌上赫然写的是“直隶总督”!

    首善之地的大吏,驻扎在保定的直隶总督谭老爷!

    如此几对对牌过去之后,一个绿泥的八人大轿极稳地往前行去,官威如此,轿子里的谭廷襄却没有丝毫笑意,他在为自己接到的新差事而烦心,天子在下给自己诏书里说的最清楚,自己该怎么办,清清楚楚的,按照皇帝的意思散漫做去便是,可是。谭廷襄微微摇头,又轻声叹了一下,没有这么简单的事儿啊。

    皇帝下的诏书里面意思说的非常清楚,对俄“表示和好”;对美“设法羁縻”。尽量安抚;对法国则晓以利害,进行劝告;而对英国则要严词诘责。

    美俄两国也就罢了,可这英法两国,可是军舰炮队开到大沽口了!若不是忌惮着僧格林沁未雨绸缪新修筑的炮台,这会子估计已经在天津城里喝茶了。还要晓之以理。这不是对着老虎念经,还要老虎吃素嘛。

    正是郁结之际,轿子停了下来,轿子外的亲兵声音响起,“大人,僧王的营帐到了。”

    谭廷襄跺了跺云板,轿子平稳地放了下来,亲随翻开轿帘,穿着仙鹤补服的谭廷襄弯腰走了出来,抬头尚不及看看天色。边上的亲随连忙悄声说道,“僧王亲自迎出来了。”

    谭廷襄看见辕门前站着一些人,为首的正是穿着四团龙补服的“湍多巴图鲁”博多勒噶台亲王僧格林沁,僧格林沁一甩马蹄袖,正欲跪下,嘴里的“恭请圣安”已经说出了一半,谭廷襄一个箭步上前,以一个文官不应该有的矫健身姿扶住了半蹲的僧格林沁,“僧王这样作甚,下官岂能受僧王如此大礼!”

    僧格林沁有些摸不著头脑。却也趁势站了起来,身后的一些准备推金山倒玉柱的武将有些把持不住,跌坐在了地上。

    场面微微有些尴尬,谭廷襄迅速地在僧格林沁耳边说了一句话。趁着僧格林沁有些惊愕的时候,谭廷襄对着僧格林沁一个廷参——亲王可是超品,贵为一品的总督也要对着亲王行礼。僧格林沁扶起了谭廷襄,两个人把手进了营帐。

    两排武将跟着僧格林沁和谭廷襄进了帅帐,戈什哈送上了茶水,僧格林沁只拿眼瞧着这位身领皇命而来的直隶总督。谭廷襄双眼半闭,对着杯中的雨前龙井似乎分外受用,一直夸着“僧王这营中的龙井味道实在是好,下官回去的时候定然要带上一些尝尝。”

    僧格林沁一挥手,帐中的武官起身退下,待到帐中只有自己和谭廷襄两人,僧格林沁这才无奈地说道:“谭大人,本帅这里的龙井算不得什么好货色,这会子没外人,有什么话您就直说吧?”

    谭廷襄这才放下了刚才视如珍宝的茶杯,脸上浮起了一丝苦笑,对着僧格林沁拱手,“僧王,想必你是要皇上下的宣召诏书了?”

    “正是,如今正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僧格林沁点头,随即看了谭廷襄脸上的苦笑加深,心里微微思索,想到一件不可思议之事,惊地再也坐不住,刷地站了起来,石青色龙补服下面的褚黄色吉服露出了半幅,“难道,”纵使僧格林沁久经沙场,泰山崩于面前不改色的他,此时也忍不住心中巨跳,“难道皇上没有下诏宣战?!?!?!?!?”

    谭廷襄点点头,无奈地摊手,方才在说茶汤好时候的闲情逸致已经消失无踪,“还不仅仅没有宣战,连下官也不是钦差。”谭廷襄是老刑部出身,最重法理,“所以岂敢受僧王大礼?”

    僧格林沁点点头,随即又摇头,“可总督大人,若无钦差之名,如何能和洋人商议。”

    “正是此理,若是下定决心和洋人一决雌雄,下官的这差事只是虚与委蛇,这钦差的头衔有没有倒是无妨,”谭廷襄自从众将退出之后,脸色的苦笑就没有停下过,“可是如今中枢混沌,是战是和还未统一,整日里在皇上面前吵吵嚷嚷,皇上也难下决心,”谭廷襄说的含糊,僧格林沁却是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的很,这话里的意思还不是那个万乘之主还没下定决心嘛。

    作为将领,僧格林沁的态度自然是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哼,洋人无礼,攻占了广州不说,还一路耀武扬威,北上至大沽口,洋人若是不想在中国拿点什么去,怎么肯甘心不远万里来中国?”

    这实在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葩,从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再到打败胜保所部,最后到兵临大沽口,英法两国对着中国已经宣战半年左右,可是咸丰皇帝想着布武天下,打败外敌;又想着用钱,或者用那些根本不存在的天朝上国的威严让敌人退却,但是又不想着整顿军备,所以一直未对着英法两国宣战,未能统一天下军民之心,对了,也未用经济之策进行惩罚,这结果么,自然是呵呵了。

    “我也正是此意,”谭廷襄也是主战分子,“旧岁夷人进犯广州,下官就上奏请关闭关口,停止对外国之贸易,可皇上回了一个‘海运在途,激之生变,虚声无实益,不允。’”

    “谭总督接下来意欲本王如何?”僧格林沁探问谭廷襄的意思,这接了皇帝旨意要来灭火的直隶总督总不会真的是来自己帐中喝茶的。

    “虽无旨意,这是下官自己所请,”谭廷襄站了起来,脸上的苦笑一扫而空,坚定之色浮现了出来,谭廷襄站了起来,走到僧格林沁的面前,一甩马蹄袖,大礼拜下,“请僧王整顿武备,加筑炮台,若事有不谐,不至于手足无措,有机会便可克敌制胜!”

    室内只听得谭廷襄发出的金石之声,僧格林沁站了起来,却是没去扶跪在尘土中的谭廷襄,背着手抬头望着自己的帐顶,“总督大人,这可不是皇上的意思。”皇上的意思是让僧格林沁准备妥当,做好防御。

    “这是下官的意思!”谭廷襄伏在地上,大声地说道,“国运艰难,下官思来想去也是无法,若是不能先发制人,那总不能束手就擒!若是英法两国敢来攻大沽口,也不能让敌国轻易得手!”

    “好!”僧格林沁转身扶起谭廷襄,“总督大人一心为国,本王岂能不跟随其后?请大人放心,有本王在一日,必定不能让洋人攻下大沽口!”

    PS:李伯元记道:主持戊戌六君子之狱的赵舒翘深恨洋务,有如仇敌。一次与幕友闲谈,幕友谈及“檀香山”三字,赵问:“山在何处?”幕友将愚就愚,打着官腔说:“这山在西藏,为着西藏人好佛,这山上净长檀香,给人家敬佛。”赵舒翘无言以对。还有一个笑话流传很广,载于多种笔记:欧洲国家到广州要求通商,一位满洲大员一本正经地说:“葡萄有牙,西班也有牙,世界上哪有这么多国家?这不是洋鬼子提出来吓唬咱们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