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旷世奇才
“亮,不知诸位大人前来有失远迎,还望恕罪!”走出来的少年拱手说道,面对眼前的大人物,显得谦恭有礼,脸上波澜不惊,好似他面对的只是一群普通平民百姓而已。 少年行完礼之后,刚刚想抬起头来,他的手却被另外一只大手有力的抓住了。 “你,你叫诸葛亮。”陈起语气有些激动地问道。 诸葛亮不知陈起这样问到底是何意,但是想到他刚才已经说出自己的名字是亮,再加上他们诸葛姓氏,想猜出他的名字叫诸葛亮,也不是什么难事,只是,诸葛亮不知为什么,陈起看到他这么激动。 不解归不解,诸葛亮还是依然有礼地回答道:“在下正是诸葛亮,敢问大人尊姓大名?” “你真是诸葛亮,字孔明?”陈起的语气越激动,这搞得他后面的一干大臣都摸不着头脑,在张纮他们看来,眼前的不就是一个小屁孩儿吗,用得着陈起这么激动吗,莫非是陈起失散多年的兄弟? 诸葛亮脸色有些涨红了,不知道该如何回答陈起的问题。 陈起看见诸葛亮的模样,这才现他的手似乎力道有些大了,诸葛亮就是一个文人,并且现在还没成年,所以感觉到痛也是很自然的。 陈起有些不好意思地收回了手,讪讪的笑了笑道:“孔明,我乃征北将军陈起,此次前来吊唁你家父亲。” 诸葛亮听见眼前的人居然就是征北将军陈起,虽然心中诧异无比,但脸上依然波澜不惊。 “原来是陈将军,昔日家父在衙门为官之时,就对陈将军颁布的一系列政策赞不绝口,如今陈将军肯为家父亲自来吊唁,相信家父的在天之灵一定会感激涕零。”说完诸葛亮往门口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陈起点了点头,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他刚才叫眼前的诸葛亮叫孔明,而诸葛亮对陈起的称呼并没有反驳,那说明诸葛亮已经默认了他的表字正是孔明,照这么一说,估计眼前的这个诸葛亮,十有八九就是历史上的诸葛亮了,不过诸葛亮为何会出现在琅琊郡,这让陈起有些不解,不过陈起还是没有问出口,跟着诸葛亮一起走进了大厅。 陈起在诸葛亮父亲诸葛圭的牌匾前,上了三炷香,行了三大礼,算是对诸葛圭的尊敬,随后陈起又将目光看向诸葛亮,问道:“孔明,你家中为何只有你一人?” 诸葛亮叹了一口气,随后说道:“母亲早早过世,大哥外出游学尚且未归,三弟早年就跟随叔父离去,估计现在还不知父亲去世的消息,所以家中现在只剩亮一人。” 陈起估摸着诸葛亮口中的大哥和三弟,应该就是指的诸葛瑾和诸葛均了。 “孔明,那你今后有何打算?”陈起问道。 “家父过世,我应该在此守孝三年,如今已过去了一年半,但是父亲留下的家产已经快要见底,所以估计再过一年半,我就要去南阳投奔我的叔父!” 陈起恨不得现在就狠狠的来个击掌,眼前的诸葛亮,正是历史上辅佐刘备三分天下的诸葛亮,这一点已经确定无疑了,没想到陈起的这次无意之举,居然挖出了一个旷世奇才。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的老家的确是琅琊郡阳都县,但因为诸葛亮的父亲早早去世,而诸葛亮尚且年幼,因而失去了生活的依靠,所以不得不在守孝三年完成之后,去南阳投奔他的叔父诸葛玄。因此才有了诸葛亮躬耕于南阳一幕。 “令尊为阳都县的展作出了贡献,乃是我陈家的功臣,对于他的后代,我又怎会坐视不管,孔明,我看不如这样,我今日就命人送来一些钱财,供你维持生计所用,守孝完毕之后,你就继续继承你父亲的官职,如何?”诸葛亮是个大才,绝不能让其落入他人之手,所以陈起立刻向诸葛亮抛出了橄榄枝,想方设法的都要把诸葛亮留在徐州。 “亮才疏学浅,无法担当大任,有愧将军厚爱了。” 这让陈起心中有些着急了,莫不是诸葛亮就像历史上的三顾茅庐一样,让陈起三次来邀请他。 不过诸葛亮现在说到底也只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真的就老成到了这种地步吗?
陈起观察诸葛亮的神色,现诸葛亮的神色并没有任何作假,仿佛是真的认为自己才能过于浅薄,所以不愿意接受陈起给予的官职。 想到这里陈起恍然大悟,就算历史上的诸葛亮再怎么厉害,但那也是他成年之后的事了,现在诸葛亮才这个年纪,估计还没有接受名师教导,所以诸葛亮自称能力不足,倒也合情合理。 “卢植大人乃朝廷尚书,德高望重,深通治国之道,精于兵法谋略,我看你不如拜卢植大人为师,这样既能一边学习,也可以一边锻炼自己的能力,更不用你跋山涉水地去投奔你南阳的叔父了,不知你们二位意下如何?” 陈起说的二位无非就是只诸葛亮和卢植,在东汉末年这个年代,讲究的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所以拜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要卢植亲口答应才行。 卢植之前就对诸葛亮这个少年很感兴趣,一直在盯着诸葛亮不断打量,现在听到陈起这话,连忙上前一步,对陈起拱手说道:“主公,我观察诸葛亮,天资聪颖,成熟稳重,只要稍加磨练,将来必可成大才,能收下他这种弟子,我卢植也是三生有幸!” 陈起心中早已笑开了花,既然卢植都这么说了,那肯定不会再有什么问题了。 果然,在诸葛亮听到眼前的中年人就是名满天下的卢植之时,心中当然是激动不已,要知道,卢植在三国年代,又有名望,又有才学,就是挂一个他徒弟的名头,整个人的地位都会水涨船高,就像刘备公孙瓒一样,这两人估计也就受到卢植府上听了几节课,都自称是卢植的的弟子。 “呵呵,这样最好了,对了,孔明,你可以给你的大哥和三弟写信,告诉他们你现在在徐州为官,让他们随时可以来投奔于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