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迁都
陈起6续的找诸葛亮法正等人会谈,在最终定下的结果之后,陈起往徐州了一封信件,这封信件正式给他父亲陈珪的。 陈珪虽如今已经不在管事,但陈起依然敬重他,而且如今陈起所要做的乃是一件大事,那就是迁都。 中国古代能被称为迁都的,必是君王将自己的都迁移,每一次迁都,总伴随着浩浩荡荡的人力财力物力。 广陵虽是陈起的出生地,也是陈起白手起家的地方,陈起大可将之重修一遍作为都城,但不得不说的是,广陵的位置偏中部,而中国古代时期还是以北方人口居多,直到后来,人们慢慢迁移,才打破了这个平衡。 但这也是经过几百年几千年的演变而形成的,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的事,所以陈起再三考虑下,还是决定将都城定在北方的城市,毕竟有人口才有经济。 再者,广陵地域太狭小,虽说经过陈起以前的一番修整,不论是交通还是经济,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但比起邺城来说,还是小巫见大巫,没有可比性。所以最终邺城成为了陈起的都城。 对于陈起的这条建议,陈珪欣然应允,他现在已经不再管事,因为陈珪已经觉得他有些跟不上两个儿子的脚步,如今天下是年轻人的,就让他们去闹腾吧,陈珪相信自己的儿子,不论是陈起还是陈登,将来定会有一番大作为!陈珪的这个想法,或许在陈起登上泰山的那一年,就已注定了。 如今冀州与徐州的道路已打通,无论是水路还是6路,都已被陈起的铁蹄所至,所以陈珪,陈登等一干人等,一路上并没有遇到什么过多的阻拦,两个月后,终于顺利的抵达了邺城。 不过到现在陈起还不准备马上称王,而是将其之前所想好的一切,诏告于天下。 三省六部制,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这三个省部,将会形成这个国家的高层。 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策。 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 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布君王的诏令。 另外在三省下设立,吏部户部礼部兵部邢部工部,六大部门,此乃都城的行政机构,管理着天下的大小事物。 其中尚书省的最高长官,负责掌管国家重要政令,这个不仅仅需要能力,更需要德高望重,最终陈起将这个位置选定的卢植。 卢植以前在汉朝时便是尚书,并且德高望重,名满天下。让他来担当这个职务,陈起信得过。 中书令需要草拟诏令,这个绝不能草草了事,必须找一个谨慎之人,陈起最终决定是诸葛亮。 虽说诸葛亮年纪尚轻,或许有很多人不服,但陈起最终力排众议,一手将其年纪尚轻的诸葛亮提拔为朝堂三巨头,因为陈起相信历史上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绝不是后人说说而已。 门下省的侍中令,这是由陈起的大哥陈登出任,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是最后一道门槛,能担任此职务之人,必须对陈起忠心耿耿,本来大家都各有猜测,只是陈起最终出乎意料地选择了陈登。 至于说六部的尚书,工部尚书已经任命正是马均,户部尚书陈群,吏部尚书程昱,兵部尚书法正,礼部尚书也需要一个德高望重。懂得礼法之人前来当,在陈起手下的这些人才中,虽说懂得礼法的人并不少,比如说像张纮程昱等。都能算得上是精通,但是他们的名望都不够。最终,陈起想起了一个人,那便是前北海太守孔融。
孔融是孔子的后代,精通儒家之学,礼仪之道更是精通无比,所以陈起将他重新请出声来,让他教导天下,学习礼仪,毕竟儒家的那些礼仪道德,算得上是相当文明的。 至于说刑部尚书,陈起则又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居然任命中书令的诸葛亮,暂时担任刑部尚书。 刑部掌管天下法,陈起曾与诸葛亮密谈过,诸葛亮不仅精通兵法,其余最喜爱的便是黄老之术和法家之学,几百年前的大秦帝国,法治天下。打造出了泱泱大秦,所以陈起一直深信不疑,法骨儒皮,是国家强大的根本。 诸葛亮的法家之道,虽然不可与商鞅的法家之论相提并论,但一样是讲得头头是道,如今陈起对于刑部尚书也没合适的人选,只能让诸葛亮暂时代替,将各种法令推广,让天下所有人皆是有法可依。 这一切安排妥当,陈起本可顺利称王,然而一件事的到来,让陈起决定暂缓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