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宦海风流在线阅读 - 人物篇 第十二章

人物篇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二十七、

    韦求德的解释表面上看似乎有些不通。但实质和高爽摸索出来的为官之道差不多,就是要高爽尸位素餐,一切唯天子之命是从。

    这高爽就有疑问了,因为他前次出任宰相,就是因为不管事、无功无过,结果被肃宗认为是庸碌无能,惨遭罢相,如果这一次还用同样的手段迎奉皇帝,恐怕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

    但是韦求德不同意高爽的观点,他认为,肃宗即位时,百废待兴,天子既要对付于、崔两位重臣,又面临着振兴国柞的压力,所以他必须任用一批有魄力、能做事的宰相来辅助自己,而高爽当时的无所建树,自然不被肃宗欣赏。

    可是,现在的情况已经大大不同,经过武澄宇、曹斐等人的改革,国家已经有了很大的起色,肃宗的威望也已达到极点。皇帝现在已经不需要再竖立像武澄宇那样的权臣来干扰自己的权利和意志,他需要的反而正是如高爽这样能投君所好、迎合上意,又不至于形成尾大不掉之势的官员。

    韦求德的话,可算是摸到了肃宗的心里去了,果然,高爽这一次出任宰相后,虽然依旧庸庸碌碌,没有做出什么大的政绩,但是他一直安安稳稳、无惊无险地当宰相当到肃宗驾崩,依然圣恩不衰,又被肃宗遗诏任命为“顾命大臣”,辅助幼帝秉政。

    韦求德有这样的见识,真是一个有心计之人,无怪乎后来青云直上,年纪轻轻就做了尚书右仆射这样的高官。

    慧帝即位后,高爽成了顾命大臣,责任重大,可是他依旧坚持自己的为官处世原则,就是以柔胜柔,以柔胜刚。遇事少说话,不发表自己的主张,尽量逢迎别人,但心中有一个主意其坚如铁、历久不变,永不吃亏就是其目的。

    所以可以说他是无所作为,也可以说他是只为自己的地位,只为自己的荣华富贵而行事。

    高爽一生少与人争斗,本书情节中他只有两次争执。

    一次是肃宗刚刚驾崩。朝廷商议他的丧礼该如何进行。

    原文:天子的驾崩是国丧,古代传下来的礼法要求臣下服“斩衰”三年,这是古代五种丧服制中最长的一种,子服父丧,就必须遵照这一礼制,三年之内不应考、不做官、不婚娶。不过,这对于国家显然是不适合的,假如朝廷在那么久的时间里无所事事,天下还不知要乱成什么样子。

    礼法无非是治天下务须以孝为根本的意思,因此为达到目的,从权变通就是无可非议的了。这种做法似乎是从仁孝的汉文帝开始的,他把三年的时间缩为短短的三十六日,大周自女皇以来,都是遵照此制行事。先帝的遗诏更是效法列祖的宽仁厚爱,要求“天下吏人,三日释服”,也就是说,只须服丧三日,然后国家一切事务就照常运行。本来这并无可置否,但是在治丧期间却为此闹出了一场风波,起因来自一位德高望重的三朝元老:高爽。

    “尚书左仆射”高爽数年前就出任过一期宰相。或许是出于对先帝的爱戴,或许是出于其他一些原因,坚持大臣也要同嗣君一样服丧二十七天。为了证明言出由衷,他在守灵时动不动就放声大哭,弄得其他人十分尴尬。

    这一天,高爽照例又悲从中来不能自已,哭得趴在了地上,随从只好走上前去把他扶起。“中书舍人”杨钜对这种矫情实在是不能容忍,大步走出行列。

    杨钜指着高爽对众臣道:“臣哭君前,要人扶起,天下有如此的礼法吗!”

    高爽万万没有料到平日和自己井水不犯的中书舍人会说出这样的话,一时语塞,气得脸色通红,心中愤怒,更加坚定了自己为君尽孝的念头。

    于是,当朝中群臣召开会议讨论丧礼问题时,高爽的机会来了,他引经据典,振振有辞:“汉文帝从权,也要三十六日;先唐高宗之丧期,始服二十七日,本朝也按此例。先帝遗诏虽然说三日释服,但为人臣子,但克尽孝道,所以老夫认为:臣子应同太子一样守丧二十七日。”

    高爽是顾命七大臣之一,现在幼帝还小,顾命大臣自然权责更重,他的话虽然很多人不赞同,但也不好出言驳斥。

    而“中书舍人”杨钜却似乎和这老头较上劲了。不依不让道:“先帝遗诏‘天下吏人,三日释服’,并无朝臣庶人之分,更无内外有别之意。三天就是三天。除天子外皆应释服。”

    高爽气愤,抓住遗诏中的“吏人”字眼道:“吏乃官员所自行任命者,与公卿百僚岂可等同!”官指官员,吏指胥吏,也就是普通办事人员,这是当时的一种普遍称呼。

    杨钜力辩道:“中‘委之三吏’就是指三公,难道历史上常称的‘循吏’、‘良吏’,也是胥徒之辈不成?!”

    高爽说不过“牙尖嘴利”的杨钜,只能表忠诚道:“礼制无非人情。当今公卿大臣,无不备受皇恩,若与百姓同制,于礼何安?”

    杨钜也拿出杀手锏:“如此则置先帝遗诏于何地?遗诏可改,孰不可改?”

    两人相互力争,辞色凌厉,吵得不可开交。左仆射高爽刚刚被先帝委以重任,尤其不能忍受中书舍人这种强硬的挑战自己威信的态度,而杨钜誓死捍卫自己的“言论权”,也摆明不能赞同高爽的顽固。

    余下朝臣表情不一,心中各有思虑,除高爽外。其他六位顾命大臣:“中书令”窦刚在念宗临朝时便为第一宰相,位高权重,如其开口,必能平息干戈,但杨钜乃是窦刚女婿,如果赞同杨钜之意,别人会说其徇私护短;如果赞同高爽,贬斥女婿,自己的权威必会受到打击,以后还何以服众?

    其余几位:除了还远在北疆的兵部尚书加“同平章事”武元宗外,都是老谋沉稳之徒。在此政治动荡之际,不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能看得窦刚和高爽拼个两败俱伤,或许还会有人高兴。

    既然旁外众人都没有化干戈为玉帛的想法,高爽和杨钜的争吵自然不可能有结果,会议结束后高爽立即上表皇太后,认为“中书舍人”杨钜率情变礼,轻改国典,有悖于臣子之道,请求给予贬职潮州刺史的处分。

    礼仪是不可偏废的,否则就失去了立国的基础,能否极尽礼事,也是衡量小太子可否担当国家重任,成为新一代天子的重要标准。礼法在理论上既是一种不可轻改的制度,便往往成为政治斗争中的一个微妙的工具,谁能善于利用,谁就能取得想当然的胜利。

    杨钜为国事不避嫌疑而勇于谏言,却无奈碰上了高爽这个守旧的老顽固,这种事情闹到台面上,吃亏的当然只可能是年轻气盛的杨钜。

    太后接到高爽无疑是过分渲染的奏章时很生气:这个杨钜生为人臣,岂可如此轻论礼制!不过,太后虽然认为高爽的忠诚可嘉,但也觉得为国家大计着想,援用先朝从权的旧例还是必须的,再者杨钜又是窦刚的女婿,不看僧面看佛面,以后自己这孤儿寡母还要依仗人家出力辅助,不能一下得罪死了。

    因而最后的朝议是:贬杨钜为潮州刺史的处分有点过重了,于是御旨将他贬为洛阳少尹,而丧礼依照二十七日旧制施行,另外又参考了窦刚等老臣的意见后,否定了高爽提出的为先帝举丧取消今科新官员授职的建议,等到丧礼完毕,马上责令吏部尽快完成官员选授工作。……

    ……

    另一次是京兆尹令狐楚无意中得罪了高爽,于是他借宰相被刺案将令狐楚害死。

    原文:此时。长安城的“京兆尹”是令狐楚,此人做事比较保守,从来不喜欢冒风险,说难听点就是胆小怕事。令狐楚一看这件案子中,可能牵涉到当朝宰相高爽,因此不敢做主,马上屁颠颠地前往高府请示宰相公该如何处理。

    高爽是三朝老臣,平时也以这个自居为荣,最是爱面子,听到那个自己连长相都回忆不起来的“亲戚”将自己牵扯进来,觉得很愤怒,于是生气地对令狐楚说:你只要秉公处理便可,其他的不必顾忌。

    令狐楚却会错了意,以为高爽动怒是因为感觉权威受到了损害,至于宰相话里的意思,也不难理解,秉公秉公,这个案子里的唯一受害人就是那位亲戚,既然要秉公处理,当然就是帮冤者伸冤,将作恶者绳之于法了。

    于是,令狐楚回到“京兆府”后,接下了这件诉状,并知会了吏部和御史台,请他们协助办案,将“疑犯”太谷县令向廷贵缉拿进京,自己择日将审理此案。

    令狐楚处理完这些事后,自我感觉非常良好,觉得这次帮助了宰相的亲戚,或许可能巴结上高爽这位顾命大臣,因此到处对人吹嘘说在这件案子中,宰相高爽是如何如何对自己说一定要秉公办案,自己是如何如何敬佩高相公的公正和不徇私情。

    令狐楚在那儿“自得其乐”,却不知高爽已经快气炸肚皮,他对这个将自己牵扯进案件中更深的傻蛋官员,简直可说是已经出离愤怒,心中暗暗决定寻找机会,打击令狐楚。……

    ……宰相在光天化日下被刺,牵连最广的,还是负责京城治安的“京兆府”和刺杀案发生所在地万年县衙的官吏们。

    “京兆尹”令狐楚以严重失责之罪被下狱,“尚书左仆射”高爽还记得当年的一点小矛盾,于是又翻出了令狐楚以前犯过的一些错误,对天子添油加醋一番。

    慧帝一下便听到了令狐楚这么多问题,觉得这个人实在可恶到极点,让这样的人担任长安本地最高长官,实在是将朝廷的中枢置于了非常危险之地,幸好这次刺客的目标是宰相,要是自己,又会如何呢?想想一阵后怕,小孩子的善恶之念又是非常重,便给令狐楚赏赐了一杯毒酒,让他自行了断。……

    ……

    高爽一生遇难不死,仕宦五十年,享尽人间荣华富贵,无论是政变、刺杀、政治倾轧,都伤不到这个老头丝毫,似乎,除了他稳如泰山的政治手腕外,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那就是运气。

    相传他未成仕时,就曾赋诗一首以表心志:“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终因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

    他认为吉人自有天相,那么任凭乾坤转换,只要识时务不乱方寸,便可以处处通津坦程。

    高爽名言:难得糊涂啊!

    二十八、

    丘度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人,有人认为他弹劾jian邪、按狱清慎、明察秋毫,是古代非常难得的以法治国的政治家,但更多的人却对他非议批评,认为丘度是一个手段残忍、构陷无辜的酷吏。

    丘度是福州人,于泰丰八年781年中了进士。当时福州还从没有过中进士的人。这丘度少小贫穷,却极喜读书。当地因为从前没有出过考取过功名的人,加之地僻人蛮,乡里的村民都笑话他,根本不相信他也能金榜题名,登上天子堂。

    丘度不服气,自己写下一首明志:

    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柴门半掩寂无人,惟有白云相伴宿。春日溪头垂钓归,花笑莺啼芳草绿。猿鹤寥寥愁转深,携琴独理仙家曲。曲中哀怨谁知妙?家贫耽学人争笑。君不见苏秦与韩信,独步谁知是英俊?一朝得遇圣明君,腰间各佩黄金印。男儿立志须稽古,莫厌灯前读书苦。自古公侯未遇时,萧条长闭山中户。

    诗中,丘度不厌“灯前读书苦”,决心也要腰间配印,搏取公侯。

    但是,在当时权贵士族们以世交、同乡、同窗、同榜相互勾连的情况下,丘度一个来自福州并无亲故的毛头小伙子,恐怕很难有晋升的机会,所以他连续两年参加吏部诠试,但最后也只放了个御史台知杂事的小官。

    按大周的职官制度,这种刚入流品的官员,大概就是一年给七十石米这样的待遇。七十石米如果折合现价,也就是1万元左右,年收入才1万元,对于身为“中央级”的官员来说,确实也不高。再加上“长安米贵”,丘度当时可谓是事业生活两不得意。

    干了一段时间,丘度的事业有了转机。肃宗新皇即位,大赦天下,诏令在京官员,每人升一级官品。

    于是,丘度的官秩刚刚够当年御史台提拔年轻官员的指标,大宗元年底,他被任命为河东道监察御史从事,跟随御史罗宗阳前往河东巡察州县。

    在河东道,年轻气盛的丘度干出了一些瞩目的成绩,比如惩治鱼rou乡里的豪强贾虎、贾彪等人,他又弹劾了不法官员沈从山,上司罗宗阳想要包庇沈从山,结果也被他参劾一本。他这种油盐不进、谁的账都不买的脾性,倒是震慑住了不少人,不过别人不是怕他,而是觉得和这种拼命三郎般的人正面硬碰不合算,因此,丘度虽然业绩沛然,可是老上不升去,明显就是有人暗中给他使绊子。

    大宗三年,丘度终于调回了长安,帮助他的人是肃宗的哥哥—温王武承吉。不过温王不是因为欣赏他嫉恶如仇、明察秋毫的本色,而是喜爱他的文才。

    丘度是进士出身,在他没有出仕之前,是一位才学兼备的青年诗人,写过很多学术著作。在诗歌创作上,他和那些同时期的宫廷诗人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他的诗有一种严峻的气势、铮然的风骨,完全不同于当时占据统治地位的宫廷派艳丽奢华之诗。

    温王武承吉是肃宗同父异母的哥哥,但是两人自小就很合得来,对比自己的亲哥哥相王武承裔,肃宗更信任这位兄长,因此温王在朝政上拥有一定发言权,他有能力带给怀才不遇的丘度以荣华富贵。

    回京后,丘度成为温王宅中座上嘉宾,时常出入王府,王爷对他也相当好——“待之如师友”。

    可是丘度的性格注定了他不合群,他很快又得罪了这位大恩主。

    温王把皇位让了出去,专心于吃喝玩乐。他有家ji数十人,都是绝色女子。其中有一个原是温王府边卖大饼的人的妻子,长得“纤白明晰”,温王一见就爱,于是多给她老公钱将她纳入府中,宠爱有加。

    在一次众宾云集的宴会上,温王问她:“你现在富贵荣华,可以说是要什么有什么,你还想不想你那做大饼的老公?”

    此女默然不语。温王有些生气,让人召她的大饼老公来相见。这个女子注视无语,双泪垂颊,若不胜情。

    当时王府中座客数十人,皆当时文士,无不凄然,温王命赋诗,众人皆是歌颂赞美之意,不敢得罪王爷。唯有丘度敢说真话,做了一首五言诗,劝诫温王应成人之美,将女子交还给她的丈夫。

    温王大怒,明确地表示:放过女人可以,但丘度必须典身为奴,做王府的奴役。问丘度可愿意。

    丘度毫不犹豫,慨声让温王传笔墨,他愿当场写下卖身契。

    他的豪气和拔刀相助不畏权势的勇气,说服了温王,温王当即哈哈一笑,表示刚才的话纯粹是玩笑之言,于是当场将女人还给饼师,成就了一段佳话。

    不知温王确实是心胸博大,还是故作宽容,不久后,他将这件事讲给了肃宗,并极力向皇帝推荐丘度的才能。

    肃宗当时,可能已经有了铲除武澄宇集团的念头,正需要有魄力担当此事的干才,而丘度的勇敢正合他意。

    更可能的是,温王就是偷偷为皇帝物色打手的主持者,因此他才能成功推荐丘度上位。

    没过多久,小官丘度就飞黄腾达起来,他被天子任命为殿中侍御史,纠举弹劾百僚,纠正官员之罪恶。

    认真说来,其实侍御史的官秩并不高,但是这个职务历来很重要,他不仅担当着监察弹劾朝官的任务,很多时候他还主审制狱即皇帝亲自命令办理的案子。

    很显然,肃宗让丘度担当侍御史,目的并不单纯,他早就在谋划怎么惩办武澄宇及其同党。

    还有一件事,也说明肃宗除武党的深谋远虑。但是这件事历来被当做笑话看待,很少有人能看出肃宗的机心。

    大概是泰丰四年正月的某日,肃宗召集大臣们饮宴,皇帝突然对丘度说:“闻卿久无伉俪,朕甚忧之。今夕岁除,为卿成礼。”

    听说皇帝亲自关心自己的生活问题,丘度大喜过望。不一会儿,一群太监、宫女提着灯笼、步障、金缕罗扇出来了,扇后有一人穿着礼服,戴着花钗,肃宗命她坐在丘度对面。

    当时新娘是不兴顶盖头的,而是以扇遮面。丘度心里当时那个激动啊,以为这个女子不是公主也得是金枝玉叶的皇亲,不然为什么皇帝亲自主婚。

    肃宗命丘度咏“却扇诗”数首大周婚礼中,新郎要咏“催妆诗”和“却扇诗”,然后新娘才拿开扇子,露出芳容,丘度好歹也是科甲出身,这点事是难不倒他的,然而,千呼万唤始出来,出来一个老太太。当扇子拿开后,丘度才发现,这个“新娘”居然是个六十七岁的老太婆。

    丘度大惊之下,面色惶然,不知所措,这还亏得他意志坚强,一般人早就晕倒了。

    肃宗、武澄宇等人却大笑。原来这老太婆是曹斐的乳母,肃宗当场封她为“莒国夫人”。事已至此,丘度也无法可想,坚持不要这个老婆这可是名符其实的“老婆”,不免有抗旨不遵之罪,只好捏着鼻子笑纳。

    丘度后来也想明白了,坏事也能变好事,老婆子虽丑,但毕竟是曹宰相的乳母,又是皇帝亲自赐婚,对自己的政治前途是有好处的。

    这是丘度自嘲时,对外人说的话。

    其实丘度是个聪明人,他不久就认识到这是肃宗对自己忠心的试探。不能否认,肃宗是个严厉而猜疑心极重的人,如果丘度连娶老婆这样的人生大事都能任天子胡来,那么这个人对自己的忠诚应该是可以相信的。

    后来,倒武战役正式发起后,丘度又明白了肃宗指婚的另一层深意:他娶了曹斐的乳母后,无形中成了武、曹派系中人,虽然丘度并没有真的和他们狼狈为jian,但确实减轻了他们对自己的提防之心,因此,丘度后来才能顺利地暗中搜罗了许多证据,发起对武澄宇的致命一击。

    武澄宇及曹斐倒台后,丘度也做得真绝,他当即挥刀将自己家里那个丑老太婆的人头砍了下来,献给肃宗,以表示自己的绝对忠心。想来皇帝给他指配的这个丑老太婆也将他恶心得够劲了,现在武曹一除,他可算解放了。

    除武党后,丘度凭借浑身是胆谁的账都不卖的弹参詈毁、诬谮诋毁功夫,或者说是肃宗的刻意“栽培”、“提拔”,先为御史中丞,后又迁刑部尚书,最后,更是得到了“御史大夫”这样的高位,但是,同时他也树敌太多,可以说朝中几乎没有一个官员喜欢他这个“毒舌酷吏”。

    这种四面八方都是敌人的状况,注定了丘度之势不会长久。肃宗死后,年幼的慧帝保不了他,也不想保他,结果丘度后来受“韩一良行贿案”牵连,身贬崖州,走到半路时被杀。

    应该说,年轻时候的丘度无疑是有着正义正直的品德,有锐气,敢说真话,但后来身居高位后,他排挤同僚、诬害大臣,当然,其中有很多是因为皇帝的授意他不得不为,可是丘度为了谋夺权利,也做了不少栽赃嫁祸的好事,受他直接间接诬害的官员不计其数,在士大夫群体中的名声很坏,这就注定了他不能得善终。

    丘度名言:后悔啊,节妇白头失守,不如老ji从良。尽在中文网更多:

    看书累了吗?来7432小游戏休闲放松一下吧!网址:.

    重要声明:“"所有的文字、目录、评论、图片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阅读更多最新章节请返回,支持宦海风流请到各大书店或网店购买阅读。

    Copyright2008-2009AllRightsReserved黑龙

    ★★★★如果觉得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