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高太尉新传在线阅读 - 第二部 经略 第十卷 慧出西方 第十六章 苏元老愿附骥尾

第二部 经略 第十卷 慧出西方 第十六章 苏元老愿附骥尾

    就在朝中风云变幻之际一个消息骤然传入了所有人耳中蔡王赵似薨

    那些对朝政不熟悉的年轻官员当然不知道这个消息代表着什么但是曾经从绍圣元符年间走过来的老臣心中都清楚随着蔡王赵似的薨逝一个曾经辉煌一时的集团再也不复崛起之机。

    当高俅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第一反应却是联想到章惇的死讯。去年十一月舒州团练副使湖州安置章惇卒。章惇有四个儿子全都是进士及第但却没有一个官居显要。而他身死之日一群姬妾却为了争金帛而闹得不可开交乃至于章惇死后在床上停尸数日竟被老鼠吃了一个手指头。曾经贵极一时的宰相却落得这样一个死法如何能不教人感同身受

    当初力挺赵似的梁从政已经死了蓝从熙也干脆借了守陵的机会不再回来章惇死了蔡王赵似死了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夺位往事就这样湮没在了历史之中恐怕知情者都会讳莫如深三缄其口。只是他日赵佶要立储的时候不知道还会不会来这么一遭

    他正在书桌前想得出神却突然听见一阵敲门声紧接着只听门外有人低声禀报道:相爷苏公子来见

    让他进来吧

    自从前几日礼部奏名的进士名单公布之后高俅便知道苏元老一定会登门拜访。大宋学子千千万万能够过五关斩六将成为进士的却名额有限。虽说比唐朝每科几十人已经大有增加但是。数千人云集京城待考考中的数百人无疑仍旧是幸运儿。否则像苏过这样继承了苏轼衣钵地人又怎么会没考中进士

    拜见相公苏元老一进门便弯腰行礼。尽管一向沉静淡薄但是。一朝得中进士他的脸上还是多了几分喜色。我听说相公不日便要下江南他日临行之际我不便相送所以此次特来拜会。也想听听相公的教诲。

    宋制相次相副相枢相乃至使相俱可当相公之称因此蔡京高俅尽管不在中枢旁人却依旧恭敬有加。此时他连忙起身扶起了苏元老欣慰地点了点头道:子廷此番高中进士正可告慰老师在天之灵就是子由大人知道了也必定会为之欣喜。

    苏元老谦逊了几句。然后便顺口问起了另一件事。照例地琼林赐宴之后他便听到有官员提起此番要重新挑选官员前去江南任职还听说是高俅的建议。因此他疑惑之下便想前来问个究竟。按照惯例进士出身地官员往往都是先授虚职待到吏部考核之后方才选派到各官任上此次江南一下子便要几十个进士。这无疑是大大破例他这个一向不喜欢走门路的人也不免为之愕然所以想要前来问一个究竟。

    原来子廷是为了这件事而来。高俅闻言莞尔他和苏元老虽然没有深谈过几次但亦觉得此子的政见和苏氏兄弟很有共通之处所以当然知道对方担心的是什么。你可是认为倘若以一批不懂民政的官员前去江南上任恐怕会坏了膏腴之地

    不错。苏元老毫不避讳略略欠身道江南乃是税赋重地民风却较河北京东京畿更为柔婉一些若不能在其他地方加以磨练我恐怕新进士上任不仅于民无利反而有害。旧制进士登科最多只授县尉职此番我听说居然要越职授县令恐怕

    这话子廷你是听谁说地高俅脸色倏然一正人也严肃了下来。须知事情的始末除了赵佶知道之外他就只和蔡京赵挺之通了气。

    根据赵挺之当日回京面圣时的做法不见得会对京党赶尽杀绝也正是因为朝局还能够保持稳定他才会亲自领衔准备再改税法谁知道短短时间竟会传出这样的流言。一朝算错满盘皆输难道他还是漏了某个重要人物么

    这是新科进士中间正在传的。苏元老见高俅脸色不对顿时醒悟到事情恐怕还别有内情连忙解释道大家都在说相公怕是别有深意所以有不少人都愿意跟着相公去江南只不过中间有多少是秉承报国之志而去的就不得而知了。

    高俅闻言稍稍放心了一些但仍是追问道:此话只在新科进士中间流传么

    我是听别的进士说的因为还未正式授官所以大家还有些懵懂。不过听说已经有不少进士被达官显贵或是殷实人家挑中了人多嘴杂下很多消息便是这么流传出来的。

    若是换作平常兴许高俅还会取笑一番这种抢女婿的行为但现如今他却不敢小觑其中关键。事情展到如今地地步明眼人都能够看出赵佶根本就不是心甘情愿地罢斥他和蔡京而这个时候若是还兴风作浪无疑是在和天子官家过不去。而倘若真的是自己那个条陈走漏了风声那么事情就很可虑了。毕竟那个条陈虽然写得还比较粗陋但是在厘定田亩改革税法之外还涉及到了好几条与之相关的政策。

    子廷我不妨实话对你说此次我虽然有意调新科进士下江南却不是为了让他们直接做官地。高俅终于定下了心见苏元老面色一愕他便反问道圣上推崇王荆公以子廷看来王荆公当日的变法究竟是利民还是利国

    苏元老顿时愣了但只怔了一会儿他便坦然答道:相公恕我直言王荆公当日推行免役青苗市易诸法小民不见其利反见其害而朝廷却从中取利巨大所以说当初韩相公等人才会一力反对。

    你说的是当初神宗皇帝之所以会竭力支持王荆公变法只不过是为了国库已经空了。而自熙丰之后国库确实较以往充盈不少但百姓却为之怨声载道原因在何不过是因为朝廷从百姓的口袋中掏出钱放到了自己地国库中高俅越说越觉得心情激荡忍不住站了起来遥想太祖开国之初每年岁收数百万贯还能有所盈余如今却岁收五六千万贯仍不能填补亏空这其中一是冗官所致其二则是因为冗兵所致

    苏元老此时方才如梦初醒他咬了咬牙突然站起身问道:那么相公可是希望借此裁撤冗官

    说是裁撤却也未必我只是不希望朝廷有那么多寄禄的闲官其实高俅心中还有一个隐衷没有说出来。大乱之后必有大治这是中原数千年来的至理名言。如今因为他的来到不再有花石纲不再有蔡京专权不再有阉宦横行女真的起事也提早了数年所以说大乱的隐患已经消除了大半。但是这也同样带来了问题官僚地主看不到盛世之下的其他隐患这几年里没有内乱谁能担保今后几十年乃至百年间仍然能够太太平平而那些拿着俸禄不干事的官员未必就不想干事只要给他们机会也许就能够打开一条路子。

    相公倘若可以请在此次下江南的名单里算我一个苏元老掂量许久终于下了决心我愿意附骥于相公麾下为民做些实事还请相公体谅我一片诚心

    哈哈哈哈你就算不愿我也要算你一个高俅伸手拍了拍苏元老的肩膀突然涌起了一个古怪的念头我倒有一件事忘记问了你说有达官贵人在新科进士中间挑女婿怎么没有人选中你以子廷的品貌才学理当是第一流的人选才对

    苏元老顿时来了个大红脸他怎么都没想到刚刚还在说正事的高俅竟会突然问这么一个促狭的问题。大宋进士的晚婚大概也是历朝历代之最一旦登科之后的诸多好处往往胜于那个进士虚名。在没有高门大阀存在的情况下进士就成了权贵和殷实人家择婿的最好选择。所以有时甚至有四十多岁的新科进士娶一个年方二八美娇娘老夫少妻其乐融融。

    尴尬了好一阵他才嗫嚅道:曾经有几家找上门来投帖甚至还有上门说媒的我都让苏桥拒绝了。

    这下换成高俅真正奇怪了:咦人说成家立业你如今既然已经立业为何仍不思成家

    见高俅一再追问苏元老只得一五一十地道:先父在世的时候曾经给我定下过亲事只是我后来父母双亡家境孤贫所以对方也就再未提起过。如今我既然中了进士便应该履行旧约娶亲怎敢轻易毁弃当年之约。

    这年轻人还真是守约的典范高俅心中暗自嗟叹对于苏门的家风又有了更深的见识。不以贫贱时受到的屈辱为耻反而仍然愿意履行旧约这样的人到哪里找去可惜自己家的侄女女儿都未曾到年纪否则若是招了这么一个女婿也就不用cao心再有什么变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