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回到汉朝当诸侯在线阅读 - 第一一三章 纸张的名字

第一一三章 纸张的名字

    一座府院中,张掌柜带着张和的那个竹筒,面见了张承。“公子、有一客商带了新的纸张,你看~”

    “哦?”听说是纸张,张承便感兴趣地接了过来,文人墨客么,多是喜爱这等事物的。

    将竹筒的纸拿出,张承细细抚摸了下,恩、手感还不错,看这颜色倒也光亮,只是不知这韧度~说实在的,那左伯纸其实还有些易碎,写的字并不能让张承感到尽兴,但也比竹简好多了。用力拉扯了一下那青翠的纸。“咦?”这些张承兴趣来了。刚才的力度他心里知道,要是左伯纸,恐怕也该开裂了。

    只见他匆匆地回到书房,拿起大笔,蘸了墨水,就要写点什么。

    “恩、有了。”张承在纸面上,写下了个大大的韧字。“好、好好!”

    看着尽兴地写下的大字,张承一连说出了三个好字。心满意足地放下了笔,拿起纸张观摩了会,这才出的门。

    而地上四处丢的纸团,昭示着某人方才练习了多少张字帖。

    “张贵、这纸有多少?”一连满足的张承,在厅堂中询问着张掌柜道。

    “两百石。”张掌柜如实禀告道。

    “多少?”张承大惊失色地差点蹦了起来。

    “两百石。”张掌柜也学着张和的动作,伸出了食指与中指。

    “此话当真?”张承狂喜,他想到的不是能赚多少钱,而是“这下可算能痛痛快快地练习书法了!呵呵。”

    “恩、”张掌柜再次点了点头。

    “快!统统买回来!”张承兴奋地交代张掌柜,随着招呼府里的管家去取五十金,让张掌柜带去。

    想了想,又改变主意来,打发张贵去带那客商见见面。“这样的好纸,可得打听清楚了。”张承的聪慧,并不弱于常人,想来以张昭的智谋,与良好的家世,培养自个儿子,自然不会太差。

    “哦?贵东家要见我?”文萃斋内,张和听了张掌柜的话,多少有些意外。不过也没什么好惊讶的,便随着张掌柜前往了张府。

    如同大家族的宅院一般,张府坐落在与县衙相近的片区,四周都是豪门。张和等人下了马车,在张贵的带领下,入得张府内。这马车却是管家吩咐的,毕竟张府要见的客人,可不能是贩夫走卒之流。

    张和的衣着还算光鲜,一身的锦服多少衬托出良好的家世来。加上常年久居上位的习惯,令人不敢轻视。领着张和十数人进了府,随从们自有偏厅招待,张和与陆瑁便进了大厅。张承早已等候多时了。

    “少爷,这位便是那客商。”张掌柜一旁介绍道。

    “江陵商人张贾,见过公子。”张和对张承行礼道。在古代,身份代表着礼仪。

    “好说、张贾,听说你带来了两百石好纸,不知这纸是何人所造?还有多少?”张承想知道的是,以后还能不能再弄到这些纸。当下开口便问。

    “这纸却是从汉中那边进的货,据说是长安的某一名士想出来的,公子若要的话,在下再跑一趟就是了。

    “哦~却是有些可惜了,这么好的纸,竟然无名。”也不知张承怎么想的,竟然为此而惋惜来。

    “不然、这纸名为宣纸,因其与青天白云相似,故而得此名。”张和忽然想捉弄这呆子一下,竟灵机一动,编了这么个由头来。

    “哦?叫宣纸么?苍穹之下为一日,果真贴切的很,想来那位文友定然是博学多才的。”张承听后,竟然就信了。这让张和都不知道评价这些士子了。

    张承回过神后,便问张和:“听你之言,你多久才能再送这宣纸来曲阿?”

    张和想了一下:“少则一个月,多则两月。咱这跑船的,有时为了别的货物,总要耽搁些时间的。”

    “恩、”张承点了点头,表示理解:“下次来、能有多少?”

    “不知公子您想定多少?”身份低下的人,自然是站着的,主人家没有示意入座,张和也只有与陆瑁一同站着。一旁的管家也一样。

    “若是可以,最少五百石吧,当然,越多越好。”到底是财大气粗,张承张口就定了五百石的量。对此张和倒是心里有准备,面上也没什么异样。倒是陆瑁心里感到突突的跳,“往返曲阿一趟,就能弄到五十金,这钱也太好赚了吧?”

    “不过、有点我是要定下来的。”张承扫了二人一眼,将自己的要求说了出来:“这纸卖给了我,在扬州就不能再卖与第二家了。”说完,眼睛定定地盯着张和,等待着张和的表态来。

    “只要价钱合理,这个自然不在话下!”张和朗朗应答道。其实对于独家代理,他早有料到,也是打算这么做的,不然每日为找买主就够头疼的了。

    “价钱就定左伯纸的价,如何?虽说这纸比左伯纸好上些,可人们已经习惯了一张一枚五铢钱了。再更改可是卖不动的哟。”张承眨眨眼睛,故作镇定地对张和说来,说这话时,他的心里可是直跳个不停。生怕张和有所察觉。难怪谋士多短命,想想经常要动脑,自然的身体不太好了。

    张和早就猜出张承的如意算盘,也不戳穿,毕竟双赢才是大家好嘛。笑了笑:“好!就按公子说的价。”

    该说的也说完了,是时候告辞了。想想人家身份尊贵,能与张和这般经商之人和颜悦色的,已经是折节相交了。与张承商定了竹青纸的交易。也就没什么可谈的了。倒是张和随口询问想弄些海盐来贩卖。张承却表示无能为力。张家的盐货都已经定了人的了。张和也只能令想办法了。

    出了张府,张和与张掌柜前去了码头,随同带去了府里的家丁与十数辆马车,来到停留在码头的梅兰号等三艘船上,张和让人将二百石纸抬下船来。当面数清,接过二十个金饼,悄悄地递给了张掌柜两块,喜得张掌柜不动声色地四周望了望。这才与张和告辞来。

    “张老爷、回见了哎。”

    “不忙、张掌柜,你要是帮忙买些低价的盐来,这好处,少不了你的。”张和快速地拦住张掌柜,悄声道。

    张掌柜却有些为难来:“公子也是知道的,张家的盐都已经包给熟客了,却是没办法给你了。不过么~这盐价也是不固定的,要是多人买,它价格就贵些,少了就降价的。不如公子自己开个货栈,见价格低时就买进,等您的船队再来时,也能囤积不少了。”

    “这样么~行、那你忙吧。回见”张和听了便有了计较,送张掌柜走后,自己再次来到西市来。看到西市主要以盐铁为主,分别走访了几家铺子,价格大多都差不多,也就不再犹豫,以二千钱一石的价格买下了两千石,花去400金,装船走人了。

    古代的船大小是以丈为计量单位,但为方便区分,所以采用容量来定。一个人占的船重为两石,加上吃用的粮食,张和的两百号人加食物,便占去六百石船重。

    再装上两千石海盐,船队仅余两百石空位了。还有那留下的五十石青纸。船队算是满载着货物,驶出了曲阿港。下一站的港湾,是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