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闯王李自成新传在线阅读 - 第八卷一统中原第四十五章合流(下)

第八卷一统中原第四十五章合流(下)

    李鸿基在开封大会诸将,准备商讨南下事宜时,南方诸省已生了变化,南明的朝廷终于立了起来。

    周龙,郑鸿逵退入直隶后,两人的大军马上接管了扬州,南京,常州的城防,在两人的大军压迫下,南京的百官纷纷作出了选择,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年号弘光。

    周,郑两家因有拥立大功,福建巡抚郑芝龙,广东巡抚周若军两人分别被封为南安伯,南山伯,朝政却由马士英,阮大诚,何腾蛟,钱谦益等人把持。

    不过,这个朝庭虽然成立了,但内部本身就是矛盾重重,掌握军队的周,郑两家为了海上的利益,经常有磨擦,此时因为唐军的压力暂时联后起来,也是面和心不和,朝政更是分成数派,马士英,阮大诚为了打压东林党人,大势起用以前的阉党余孽,被南京的百姓痛骂为jian党。

    而钱谦益,高弘图等人号称清流,为了争权夺利也不甘示弱,组织东林党人和马士英等人针锋相对,凡是马士英等人同意的就反对,凡是马土英等人反对的就同意,不过,由于马士英,阮大诚名声太差,钱谦益,高弘图等人反而得到百姓的认同,被视为忠贞之士。

    张献忠部众号称百万,进入直隶后,又一直增扩部队,将江西直隶两省控制之地的青壮抽调一空,军队不事生产,巨大的消耗全部压在只剩老弱病残地民众身上。

    江西。

    直隶虽然是鱼米之乡,但也架不住这样竭泽而渔,两省的百姓已苦不堪言。他们的最后一颗粮食都被张献忠搜刮做军粮。昔日江南之地,成了一片饿俘。

    张献忠和唐军因直隶交恶后,再也买不到兵器。他地一百万大军许多都是以木棍。菜刀作武器。这样的军队莫说与唐军交手,就是明军来了,也是一冲就垮。

    大昌军上下都是忧心仲仲,徐以显向张献忠进言道:万岁,我军人马太多,又良莠不齐。许多都是空耗军粮,不如精减人马。

    张献忠面对唐军的即将南下,唯恐兵力不够,哪会裁减兵马。张献忠不是笨蛋,唐军虽然宣称伐明,但大昌军为了直隶已和唐军地关系搞僵,若有机会,唐军绝对会顺手灭了他,就是两家关系没有搞僵,唐军灭掉了残明,也不会放过大昌军。

    张献忠一口回绝:我大昌不到两省之地,拥有六十七万大军,朕何尝不知不可持久,可是若不扩军,如何抵挡唐军

    潘独鳌虽然和徐以显一直争权夺力,张献忠做了皇帝,徐以显封为左丞相,潘独鳌封为右丞相,对徐以显位在他之上一直不服,此时也不得不劝说张献忠:万岁,空有人多,若是无粮,军心必乱,前明空有数百万大军,京师被唐军一日攻破,万岁不可不察。

    张献忠见自己地左右军丞相都如此说,不由迟疑:两位爱卿,如果裁减部队,我军以留多少不宜。

    徐以显伸出了二根手根,张献忠摇头:太少,不顶事。

    徐以显加了一根指头,张献忠还是摇头,徐以显道:万岁,我军以一省来地,养军三十万已是极限,再多亦无用。

    张献忠眼一亮:老徐,不若我军不用裁减,先攻南京如何

    徐以显大惊:万岁不可,唐军独强,我朝和弘光都弱,我军若伐明,不久都要被唐军所灭。

    唇亡齿寒地道理张献忠还是懂得,不然他也不会只攻直隶向唐军投诚之地,见徐以显否决,张献忠默然不语

    徐以显明白张献忠的意思,他心中还有个想法,怕直提出来会让张献忠生气,拐弯抹角的道:万岁,现在我军与新立的弘光朝,还有唐军鼎足而立,唐军就是当初三国的曹cao,而我军犹如孙权,弘光朝犹如刘各下面徐以显却不说了。

    张献忠虽然读书少,但三国演义这本书他却不但听过评书,还让人给他读过数遍,听到徐以显的话,张献忠皱了一下眉:你让朕和和弘光朝联合,就是朕有意,弘光小朝庭也不一定会乐意。

    徐以显道:未必不能,弘光朝也不是傻子,他们现在正是需要外援地时候,若万岁愿意去掉尊号,改称王爷,此事十九可成。

    潘独鳌大吃一惊,没想到徐以显如此大胆,他大喝一声:万岁,徐以显竟让万岁去尊号,实属大逆不道,请万岁治他不敬之罪。

    张献忠却不在意:什么大逆不道,老徐这是为我好,你呀,才能是有的,就是太小心眼。

    潘独鳌被张献忠说得面红耳赤,只得不言,张献忠拍了拍徐以显的肩膀:好,这劳什子皇帝也没什么好当的,换成王爷也好,与弘光朝地联系就由你来负责。

    徐以显有了张献忠的肯,不敢怠慢,马上派出使者出仿刚成立不久的弘光朝,张献忠也在大力裁减军中的老弱,才能让他的军队继续支持下来。

    眼下朝庭刚立,面对唐皇随时可能下来的五十万大军,是守是留,朝中却不能拿出一个方案来,马士英,阮大诚没有信心能守住南京,想让皇帝先撤到浙江,只是马士英的这个奏章一出,钱谦益,高弘图马上反对,饥笑马士英胆小如鼠,何腾蛟,堵胤锡等人也不同意还没与唐军接战就撤走,群起反对。

    朱由崧对马士英的想法倒是支持,在南京太不安全了,北有唐军,西有大昌军,若能到达浙江,他这个天子还有得做,浙江守不住,再退福建就是,若福建丢了,还有广东,广西等地可以去,哪里都比留在南京安全。

    朱由崧在洛阳时只知吃喝玩乐,此时依靠血缘关系,被众人硬架上了皇帝宝座,却毫无主见,他虽然同意马士英的主张,架不住满朝文武气势汹汹,只得同意留在南京。

    恰好此时徐以显派人过来,说大昌军有意归顺朝庭,共抗唐军,何腾蛟等人得知消息大喜过望,对徐以显的使者热情招待,并向弘光帝汇报。

    张献忠派出的使者以张文江为,张文江在利川投靠张献忠后,颇有有几分才干,得到了张献忠的赏识,张献忠称帝后,让张文江作了大昌国的兵部尚书,不过,说是兵部尚书,却没有什么兵权,大昌国的兵权都掌握在张献忠的五个义子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刘国能手中。不然,也不会派他到南京来。

    如果不是唐军攻下京师,俘虏了崇祯,明朝的官员恨张献忠远大于恨唐军,毕竟他们落到唐军手里不一定有性命之忧,如果落入到张献忠手里,你就是想投降,他看不顺眼也是白搭,落入张献忠手里的明朝官员和壕绅动不动就被抄家灭门。

    张文江的到来,让弘光朝的官员心中涌起百般滋味,毫无疑问没有官员会对张献忠的大昌军有好感,只是现在朝庭的危机迫在眉睫,马士英和高弘图等人在这件事上保持了一致,对张文江的到来都表示了欢迎。

    张献忠能够自去帝号对弘光朝来说,当然是一件喜事,只是要封张献忠为王,弘光朝的臣子却产生了分歧。

    异王不封王,这是大明朝的铁律,大明开国之时,尚且没有封异姓王,何况现在,而且张献忠只是一个反贼,虽然大家对张献忠能够主动投靠朝庭持欢迎态度,但并不妨碍钱谦益等清流大谈祖宗法度,反对封张献忠为王。

    马士英虽然对所谓地清流恨得牙根痒。只是对方抓住了祖宗法度这一条,让马士英也无法反驳,此事只好僵持下来。

    泥菩萨也有火气。张献忠为了不单独面对唐军的打击可以去尊号,不做皇帝,当年在重庆的一战。张献忠还记忆犹新。自己最精锐地亲卫营差点全军覆灭。知道自己的军力和唐军相差太远,若他坚持做皇帝,弘光朝不可能接受与他联合共抗唐军。

    可是张献忠得知弘光朝连一个王爷的虚衔也不肯给时,顿时勃然大怒,将面前看得到地东西摔了一地:格老子,欺人大甚。老子就不信唐军会先攻老子地军队,老徐,你去将张文江招回,没得丢老子地脸。

    张献忠虽然做了皇帝。平时也会称孤道寡,一旦起火来,满口顿时全是粗语,见张献忠怒气冲天,大昌朝的一班文武谁也不敢相劝。

    徐以显连忙道:万岁息怒,何必为那目光短浅之辈生气,万岁即愿去皇帝尊号,何不再退一步。

    张献忠眯着眼睛,从盛怒中醒了过来,他从一个待斩的军士,只因相貌奇特才留住了命,到今天转战中原一大半之地,自己称王称帝,虽然也爱慕虚名,骨子里到底是一个重实利之人,若能挡住唐军,过后依然可以称帝,挡不住则恐怕留一命而不得:算了,老子不和那帮蠢蛋计较,告诉张文江,若不封王,可以封公。

    得到张献忠退让的消息,整个弘光朝喜气洋洋,大家仿佛打了一下胜仗,钱谦益等人更是名利双收,毕竟他们即坚持了传统,又得到了一个强助,朱由崧大笔一挥,封张献忠为大昌公,两家共抗唐军。

    唐军的情部报早已将此事传给了李鸿基,事情如此变化,拉张献忠打残明这条路就行不通了,接下来就是先打一方,还是两方一起打的问题。

    唐军地将领对张献忠突然之间投靠残明,都气愤不已,张献忠的义军受过唐军多次帮助,此举纯粹是忘恩负义,李过,田见秀等人纷纷要求同时对残明和张献忠一起攻击,以唐军的实力,即使同时进攻两方,也是绰绰有余。

    而左良玉,吴三桂一班降军则提议先进攻弘光朝,大明到底是正统,实力又比张献忠大,若是两家同时进攻,让弘光朝有机会重新整合,这股力量也不能小视,两家虽然联合,但若唐军不执意要两家同时攻,谁也不认为张献忠会真心真意的替明军效力,对张献忠只要出兵牵制即可。

    众人各有各地理,唯独少有人提议先打张献忠,只是宋献策微笑不语。

    李鸿基看着他道:爱卿似乎另有看法

    宋献策道:回禀万岁,臣提议先攻张贼。

    李鸿基大感兴趣:何也

    宋献策道:禀万岁,臣浏览过从南京传回来的所有情报,此次两家联合,完全是张贼一手促成,若是我军进攻残明,张献忠必会出力,相反,若是我军进攻张贼,弘光朝只会袖手旁观,若万岁愿意派人与弘光朝讲和,让他们出力一起进攻张贼也未必不可能。

    没想到宋献策还有如此一个思路,与弘光朝讲和,有可能么,弘光朝的君臣会相信唐军有讲和的诚意么。

    众人纷纷反驳宋献策,李鸿基却知大有可能:既然如此,宋爱卿认为可派何人前往南京。

    宋献策道:皇上身边的杜公公能言会道,和南京马士英早有交情,可担当此任。

    李鸿基听得失笑,太监在李鸿基身边无用,若是派去做使者却往往有奇效,就是无效,被人杀了也不可惜,宋献策完全是本着废物利用的原则:爱卿所言有理,那就让杜郧走一场吧。

    众人虽然怀疑此举有无用处,但让一个太监出使也无足轻重,都默然不语。

    李鸿基看到从南京,南昌两地传回来的情报,其实已有意先打张献忠,此时张献忠完全是穷兵赎武,若不先击溃张献忠,昔日的鱼米之乡有可能变成一片死地,而弘光朝上下本身不能齐心,在唐军压力下,勉强凑合在一起,若唐军突然之间转攻张献忠,说不定弘光朝下面的矛盾马上就会爆,收拾了张献忠,再灭弘光朝反而更易。

    先打张献忠还有一个好处,江西其实将福建,广东,浙江等地与唐军隔开,若是没有攻下江西,唐军要攻弘光朝,只有从直隶,浙江,福建,广东,一省一省攻过去,费时费力,若是攻下了江西,唐军可以随意攻击弘光朝剩下的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