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闯王李自成新传在线阅读 - 第九卷帝国第十三章人的需求

第九卷帝国第十三章人的需求

    到了后期,土地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大多数人只能靠给人做佃户过活,受着双重压迫,丰年也要挖野菜树叶充饥,一遇灾年连野菜树叶这些东西也没有吃的时候,便揭竿而起,刚刚过去的大明正是活生生的例子。

    以前的王朝都用土地来束缚农民,认为只要人员流动便是大乱,这种情况到了大明用到了极致,朱元璋明了路引,若无功名的人员远离所居地百里之外都需当地衙门给证明,若无路引或与之不符者,是要依律治罪。

    路引的明,并不能保障一个王朝的一直延续下去,到了明末,照样是天下大乱,眼下李鸿基要让宋应星研究耕田播种收割的机器,无疑会大大加快土地的兼并,以前数百数的王朝说不定数十年就要演一遍,难怪宋献策说得如此严重。

    没有见到工业化,他们当然不会想到工业化后的社会分工会有多少,如果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人永远束缚在土地上,这个社会就永远不会有进步。

    爱卿多虑了。李鸿基只能耐心的解释道:没有土地的农民完全可以做其他事情,从西安到商洛的铁路花了十万人两年的时间,朕以后要在全国铺上铁路,那得有多少个十万人花上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时间,如果大家都只能一年四季呆在田里,朕到哪里找这么多人修铁路。何况南方虽然地少人多,但看看朝庭地西北,东北。那里有多少人一人分上一千亩地也是绰绰有余,如果没有机器,那些地方又怎能展。有了机器。一人耕上数百亩地口不出数年,整个东西北都会成为朝庭的粮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朕又会怕什么天下大乱。

    皇帝的话顿时让不少人面色和缓下来,宋献策脸上显现出一种苦恼地情形。皇帝的话不无道理,但他却不可能放下自己的担心。

    李鸿基拍了拍宋献策地肩膀:爱卿可以慢慢想,反正这些东西要研究出来也不是一年二年地事,到时完全可以先在北方试用。若真会生爱卿所说地事,再停下来就是。

    宋献策心中苦笑,如果让人尝到了这种机器的甜头,又岂是说停就停的,无奈他此时脑中已是糊涂,反来覆去考虑皇帝刚才所说是否可行,越想越觉得自己想不通,只能无奈点头。

    宋献策还是劝道:皇上,微臣才智有限,不能推出以后的情景,不过,此物关系太过重大,还没有研究之前还请皇上千万下令保密,否则臣怕引起民间的动荡。

    宋应星松了一口气,刚才他差点被宋献策的话吓死,连忙也劝道:侍中大人所说有理,臣也认为暂时保密为好。

    李鸿基没有回答,反而向袁宗第询问道:袁爱卿,你告诉朕,工部在陕西现在有多少人做工

    袁宗第算了一下道:回皇上,工部在陕西共有钢铁厂纺织厂棉衣厂医药厂采石厂兵器厂火药厂等总共七百五十一家,使用人员三十一万有余,如果包括各个矿井人员和筑路人员则过七十万人有余,另外工部在其他各省也6续建起了工场,各省加起来估计总共不不下一百万人。

    李鸿基嘿嘿一笑:宋爱卿,你听听,陕西目前就有七十余万人做工过活,如果包括他地家属那就要达数百万人,朕以后要大修铁路,筑路人员恐怕就不下百万,加上那些钢铁厂纺织厂棉衣厂采石厂火药厂扩建所需的人力,更是数倍于此,有多少失地的农民都可以找到工作,何况铁路一通,能产生多少个职位,宋爱卿可否算清

    宋献策摇了摇头,心中一片茫然,自己身为侍中,执掌着相当于前朝内阁的大权,自以为精研治国之术,没想到今天皇帝提出来地问题一个也没有弄懂。

    其他人更是听得云里雾里,李鸿基当然不奢望他们一次就能听懂,只是他们能够不反对就行了:所以各位爱卿完全不用担心什么此物一出,天下大乱。有了此物天下只能越来越稳定。

    高立功却根本没有宋献策那么多的顾忌,整个北方可耕之地不下亿亩,缺少的就是人,如果靠人去开垦,数百年也开垦不出来,有了机器,北方只要百万人,耕种的田地就能过全国,对皇帝的话大为赞同:万岁所说在理,北方可是极需人口。他又补充一句,当然机器更需要。

    高立功的话让众人都笑了起来,一扫大家刚才的忧虑,而高杰李万成等人更是想到了其他方面,有了粮食,有了充足的人口,当然可以大量征兵,到时嫌地方小,打出去就是,反正天下除了中原,还有那么多的地方。

    李鸿基等大家笑完,才道:当然,侍中大人和宋院长所说也不无道理,此物没出来之前该保密还是要保密,今天所说之事,大家不可胡乱泄密,以免惹起不必要的麻烦。

    众人都是一凛:臣等遵旨。

    参观完宋应星那里,皇帝又带着一行人到其他各个研究所参观,勉励了众人一番,在上午就结束了对商洛的参观,到了下午三时左右,皇帝和一众大臣就要乘火车返回西安。

    李鸿基在离开商洛之前,下达了对商洛研究人员的封赏,孙元化作为商洛科学院的院长,唐军中的每一样研究几乎都付出了他的心力,这次又研出了火车,功不可没,皇帝下令封为宜君侯,封地四万五千顷,年俸九千银元。和马维兴并列,仅在周凤梧之下。

    若是没有参观完商洛。没有乘坐过火车,皇帝直接对孙元化如此封赏,肯定会有许多人不服。此时众人听到孙元化封侯,更多地只是流露出羡慕之色。却无一人反对。

    孙元化一直呆在实验室里,他还让王夫之安排人员对非实验室的人员一律挡驾。传旨的侍卫都差点进不去。好在王夫之安排地人员不敢真得阻挡钦差。

    圣旨才到孙元化手中,孙元化接到皇帝的封赏显得颇为扭捏,推迟了几下才接受下来。

    孙元化之后就是宋应星,宋应星封为延川侯,封地四万顷,年俸九千银元。方以智被封为韩城伯,封地三万顷,年俸八千银元,孙幼蘩封为诚意伯。封地三万顷,年俸八千银元。

    以下商洛科学院中还有封赏为子爵男爵的共有十余人,孙和鼎和孙和京两人也分别封了爵位,一下子孙家成为大唐爵位最多之人,如果连袁宗第也算上,共有一侯二伯三男爵。

    方以智才知道皇帝对他所说地让他风风光光回家是何意,原来竟然是封他为伯爵,要是大明还在,他用尽一生精力也未必能够封为伯爵,能衣锦还乡是每个人地平生所愿,刹那间,方以智对皇帝地关心也有几分感动。

    封赏完毕,李鸿基就带着一行人上了火车,众人是第二次坐火车,没有了第一次的兴奋和好奇,上了火车就坐了下来,彼此谈笑着这两日在商洛的见闻,火车在天黑前刚好平稳的回到了西安。

    第二天,皇帝就打周凤梧顾君恩洪承畴等没有跟随皇帝一起到商洛的重臣乘火车到商洛考察。等周凤梧他们回来后,李鸿基将周凤梧顾君恩宋献策三人召集起来,含笑的问着他们三人:诸位爱卿都到商洛看过,不过各位有何感想。

    三人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周凤梧先言道:回皇上,臣等大开眼界,许多事物都是闻所未闻。不过

    李鸿基见周凤梧吞吞吐吐,奇道:不过什么有卿有话请讲。

    周凤梧道:臣也说不上,只是感觉日后真如皇上所说地展,民心将会大变,先贤所说的民各安其命将不再出现,反而是人人陷入追求金钱财富之中不可自拨。

    李鸿基默然,社会的展肯定会打破百姓纯朴的思想,象以前地鸡犬相闻,老死不往来的情况不会再有。

    宋献策也道:商洛的各种研究,想的都是如何用机器代替人力,若是一一实现,臣怕以后百姓再也不用做事即可坐亨其成,人若得闲,则容易胡思乱想,人心思变,朝庭再难予教化。

    子曰有教无类,又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但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教育从来就是贵族的专利,所谓上品无寒门,而隋开科举之后,寒门子弟才有挤身于朝堂之列的机会,却远没有达到有教无类。

    而下一句更是被窜改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明显和孔子的思想相驳,却被后世的朝庭奉为金科玉律,天子牧民,即然是放牧,自然不用告之羊群太多东西。

    而一旦火车通向全国,机器大量应用,土地再也不是百姓的束缚,朝庭要想轻易控制百姓的思想就成为不现实之事。

    正是有上面的考虑,眼前的三个重臣非但没有李鸿基所预料的信心百倍,反而是显得忧心仲仲,李鸿基却清楚,以后的展是不可逆转,自己如果要阻止那就只能落在别人后面,落后就要挨打,那反过来说是不是先进就可以打别人。

    李鸿基自嘲着笑了起来,三人都愣了一下,顾君恩开口道:皇上为何笑

    李鸿基道:三位爱卿可知道人有五种需求

    三人同时摇头,李鸿基将后世马斯洛提出了箸名的五种需求理论提出来:第一种先是生存需求,活着就是生存,人活著,需要呼吸吃饭生育看听以及感觉,第二种就是安全需求,百姓希望自己不受威胁不被伤害,只要朝庭能满足这两种需求,一个王朝就能延续下去,这两种需求称为基本需求。

    周凤梧宋献策顾君恩听是缓缓点头,这两种需求简单易懂,换而言之就是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没有兵荒马乱,吏治能够清明,作威作福之人能够受到朝庭律法的惩罚。

    能满足这些要求当然是一个朝庭能够长治久安的保证,这两种要求恐怕只要在盛世才可得到,没想到只是最基本的需求,而后面还有三种之多。

    三人都急盼着皇帝往下说,李鸿基不负所望:第三种就是社交需求,人人都要有交往,要有自己的圈子,夫妻朋友同僚都是社交需求的体现。

    这种需求也好理解,周凤梧追问道:万岁,那第四种呢。

    第四种就是尊重需求,被他人尊重,人往高处走,水往低走流,没有人不希望自己被人尊重。

    第五种就是自我实现需求,做自己想要做的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为千古美谈,就是体现了第四和第五种需求。

    听完皇帝所讲的人的五种需求,三人心头若有所悟,周凤梧问道:皇上圣明,自古人心皆然,只是皇上所说的五种需求和商洛的各种机器研和何关朕

    其余二人也目光炯炯的看着皇帝,李鸿基点头:当然有关联,你们说说,有哪一个王朝能够一直满足百姓的前两个需求而灭亡的。

    中国历代改朝换代除了宋,那一代不是伴随着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宋不亡于农民起义,却亡于外族入侵,自然也没有满足人们的安全需求,三人想了想,都是摇头。

    宋献策道:臣明白了,有了火车,有了大炮,我朝可以打造出强大,快的军队,有了各种农机,可以使百姓轻易吃上饱饭,满足百姓的前二个基本需求。

    李鸿基点头:这还不够,人的是向前的,满足了前面二个需求,朕还需要满足百姓后面的三个需求,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人人都能做自己想做之事,朕不期望大唐能够千秋万代,只希望大唐尽可能长时间的延续下来,当然后面的三个需求一时难予做到,可能也永远做不到,但我们要知道努力的方向,才不会茫然无措。

    说到激动处,李鸿基不由站了起来:这将是一个全新的世代,三位爱卿可愿助朕一臂之力。

    愿为万岁效死。周凤梧三人对视了一眼,伏地而跪,这已远远过圣人描给的大同世界,若真能如此,他们也必能清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