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有勇有谋
.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皮特只能从影响最小的地方着手。 拿到第四十七集团军在向平壤挺进的情报后,皮特给东线的韩军安排了任务:尽快发动试探性的进攻,争取拖住志愿军的主力集团军。 这道命令,有点含糊不清。 虽然皮特直接给第九装甲师下达了命令,而且调动了其他韩军,但是在进攻目的上,皮特没有说明白,即到底是拖住第六十五集团军、还是拖住第三十九集团军,以及得争取多少时间。 皮特也没办法,因为韩军确实没什么好指望的。 到十五日,东线四十万韩军中,没有一支部队具备了相应的进攻能力,第九装甲师连元气都没有恢复。 当时,为了让第九装甲师尽快恢复战斗力,韩军想尽了办法。 在美国提供的军事援助到位之前,韩军甚至把一些封存了十几年的m60主战坦克送到前线。 这些坦克能否作战,肯定是个问题。 只是,在东线除了第九装甲师,还有一支韩军的王牌部队,即第七装甲旅。 在韩军中,第七装甲旅非常特殊,因为这是唯一以俄制装备为主的装甲部队,也是韩军的假想敌部队。 前苏联解体前,欠下韩国巨额债务。俄罗斯独立之后,为了偿还债务,向韩国出售了大批武器装备,其中就有两百辆t-80系列主战坦克。拿到这些俄制装备后,韩国组建了第七装甲旅。 在之前的战斗中,第七装甲旅的作用并不大。 不是该旅不能打,而是没有合适的战场。 虽然以第七装甲旅的实力,担任前锋突击任务绰绰有余,对付人民军-72主战坦克,而在外形上,t-80与t-72的差别并不大,没有达到可以让e-8c、以及其他侦察机分辨的地步。如果让第七装甲旅充当突击部队,敌我识别肯定是个大问题。 此外,弹药补给也是个问题。 在过去十多年里,第七装甲旅一直是韩军的假想敌部队,参加了韩军的所有演习,还经常与美军进行实战对抗演练,弹药与零备件的消耗量非常惊人。战争爆发前,韩国储备的俄制弹药并不多,而俄罗斯早已宣布保持中立,不向交战双方出售军火,志愿军获得的战斗机都是通过中国政府购买的。为了让第七装甲旅保持战斗力,韩国想了不少办法,比如从乌克兰购买了一批零备件,让美国从伊拉克与印度获得了一些弹药。即便如此,第七装甲师的战备率仍然不高。 过去两个多月里,第七装甲师一直在后方“打酱油”。 如果不是兵力吃紧,东线需要由韩军独担重任,韩军也不会把第七装甲旅派上去。 只是,第七装甲旅的战斗力绝对不可小觑。 在韩军的所有主力部队中,只有第七装甲旅保持整编状态,没有战斗损失。 如果韩军要在东线发起进攻,第七装甲旅绝对是突击主力。 至少,在电磁战的影响下,联军很难进行空中打击,敌我识别的问题不再突出,而第七装甲旅的主战装备并不差。 只是,正在打进攻念头的不止有联军。 黄峙博的命令已经下达,魏成龙觉得完全可以“自由行动”了。 反正第六十五集团军的首要任务是稳住东部战线,抵挡韩军的反击,而最有效的防御方式就是进攻。 在他看来,与其等到韩军打上门来,还不如主动找上门去。 让韩军被迫进行防御,元山自然不会受到威胁。 打定主意后,魏成龙就开始行动。 让部队提前一个小时吃了午饭后,魏成龙下达了进攻命令,让第六十五集团军的三个营率先开出驻地,沿着海岸线向高城挺进。 此时,韩军的第七装甲旅也正在为出发做准备。 可以说,魏成龙非常大胆,甚至有点冒失。 当时,美军的第71特混舰队还在日本海上活动,只是受到潜艇威胁,没有靠近朝鲜半岛,而是在郁陵岛南面,靠近日本领海的海域活动。如果不是护航力量有限,美军很有可能分出部分巡洋舰与驱逐舰,专门执行近距离火力支援任务。 第六十五集团军在突击的时候,唯一的对空保护伞就是电磁武器。 这种防空手段能够避免部队遭到近距离空中打击,却无法有效对付遮断轰炸,准确的说是用防区外弹药进行的远程空中打击。 只不过,在电磁战的环境下,联军远程空中打击的效率非常低。 当时,联军已经找到了一些对付电磁战的办法,其中就包括一种使用惯性导航系统的远程弹药。 从原理上讲,对付电磁武器的办法并不难。 将电子设备制于完全封闭的金属容器内,就能免受电磁波影响,也就不会被电磁武器摧毁。 只是在具体实施的时候,难度非常大。 电子设备的主要用途,就是提高部队的战场感知能力,因此需要接收与发送信息。如果完全隔离,成为封闭系统,电子设备的作用就非常有限了。比如在战斗机上,可以对控制系统进行电磁屏蔽,却无法对雷达、红外探测设备、gps导航设备、战术数据链等等电子设备进行全面屏蔽。 在弹药上,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 如果完全使用惯性制导系统的话,弹药就不需要获取外界的电磁信息,也就能够对控制系统做全面电磁屏蔽,让控制弹药的电子设备免受影响。 更重要的是,联军手里有现成的弹药,改装非常简单。 jdam制导炸弹就有惯性导航系统,能在gps失灵之后,由惯性导航系统控制。联军要做的,只是拆除炸弹上的gps制导系统,然后对炸弹做全屏蔽处理,把制导系统的电子设备安放在一个能够屏蔽所有电磁波的容器内,最后由一套机械装置控制气动面,控制炸弹的飞行弹道。 只是,惯性导航系统也不是万能的。 在没有中途修正的情况下,最好的惯性导航系统的精度在万分之零点五左右,即每飞行一万米,圆规偏差零点五米。用在炸弹上的惯性导航系统非常小,精度不会很高,偏差一般在千分之一左右,即每飞行一公里,圆规偏差一米。为了确保载机安全,炸弹的投掷距离一般在五十公里以上,如果安装了火箭助推发动机与滑翔弹翼,投掷距离还能提高到一百公里以上。以五十公里为准,炸弹的偏差高达五十米,而实际作战中,因为用于制导的卫星地图也存在误差,所以偏差往往在八十米以上。
如此巨大的偏差,已经算不上是精确制导武器了。 过于巨大的偏差,让联军不得不放弃近距离空中支援,只能用惯性制导炸弹对付战线后方的志愿军。 为了抵消偏差带来的影响,联军采用了两个办法:一是提高投弹量,即向轰炸目标同时投掷多枚炸弹;二是大量使用子母弹,提高炸弹的杀伤范围。 必须承认,联军确实做了努力,在尽可能的利用空中优势。 第六十五集团军在这个时候发起进攻,承担了很大的风险。万幸的是,联军的重心在西线战场上。 两个小时后,联军才发现第六十五集团军的先头部队正在向高城挺进。 此时,第七装甲旅已经集结完毕。 虽然韩军在第一时间呼叫了空中支援,但是联军正在组织空中力量打击第四十七集团军与第五十四集团军,根本没办法为韩军提供有效的空中支援。 下午三点半左右,联军对第六十五集团军的先头部队进行了第一次轰炸。 规模并不大,只有十二架韩军的f-15k,投下了四十八枚两千磅级jdam炸弹。 因为志愿军的kj-2000及时发现了这支战斗机群,所以在炸弹落下前,第六十五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及时疏散。 这轮轰炸,只让第六十五集团军的耽搁了一个小时,没有造成多大损伤。 只是,魏成龙没有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轰炸结束后,他就让工程兵搭设了上百个假目标,然后用汽油点燃,在假目标附近丢下了一些回收的炮弹弹壳,伪装成被摧毁的主战装备。为了做得更像一些,魏成龙还让医疗兵在前线进行了一次“战地急救训练”,调动几百名官兵扮演伤员,还让随同行动的人民军组织起上千民力,帮助运送“伤员”。 这一招,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当时,联军认为第六十五集团军在轰炸中遭到重创,先头部队已经丧失突击能力,继续向高城挺进的只是一支装甲侦察部队。事实上,在轰炸结束后,首先南下的,确实是魏成龙派出去的装甲侦察部队,兵力只有一个装甲营。 更重要的是,这个判断,让韩军认为反击的机会已经成熟了。 下午五点,第七装甲旅从高城开拔。 傍晚,双方在高城北面大约二十五公里处遭遇。 因为第七装甲旅全体出动,规模比一个装甲营多得多,所以魏成龙没有让装甲侦察部队硬拼,而是让其边打边撤,把韩军引过来。 到这个时候,韩军怎么也想不到,他们面对的,不是一个营,而是一个集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