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国家崛起在线阅读 - 第四十六章 瞭望台行动(2)

第四十六章 瞭望台行动(2)

    为了达到战役的突然性,D军将选择一个无人地带抢滩登陆,然后再迅速夺取文茨皮尔斯。所以,真正对D军的登陆行动构成威胁的是S联空军。

    D军此次登陆作战由第1集团军司令莫德尔上将统一指挥,接到任务的莫德尔上将也是首先想到D国唯一的一支陆战部队——第1陆战师,该部本来是为执行‘海狮’计划(登陆Y国本土)而组建的,现在一直在F国海岸训练,现在已基本完成训练。

    莫德尔上将不担心兵力的问题,他指挥的第一集团军就有约13万人,摆在莫德尔上将面前的最大问题除了运输能力外,还有就是如何保密了。很显然,如果让S军获悉计划而提前做好准备的话,D军是没有任何取胜的机会的。

    对于D军来说,战役的突然性才是取胜的关键。只是,这么大的行动要做到保密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几乎是不可能的,如部队的大规模调动、物资的调运、船只的调集等等,所有这些信息都很容易让对方察觉将会发生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根据情报部门掌握的资料看,此次行动确实隐瞒不住Y国人,谍报局长卡尔藤布隆建议采取欺骗手段来拖延时间,并为此制定了相应的计划。

    为了配合东线的登陆行动,部署在西线的第11集团军和第8装甲军开始往F国海岸佯动,进行大规模的渡海演习。更重要的是,位于北海的黑尔戈兰岛突然加强了1个战斗机大队和1个俯冲轰炸机大队,而且驻防该岛的第3yu雷艇支队还优先得到了补充,使得该支队达到了24艘yu雷艇的满编,潜艇也频繁的出现在Y国东南部的北海海域,而且多次接近Y国的海岸线抵近观察,所有这一切行动,都制造出意图对Y国本土发起登陆作战的假象。

    以上这些消息很快就被Y国人知悉,并从各种情报分析中得出了结论,‘海狮’计划就要实施了。

    得到‘海狮’计划就要实施的消息后,丘吉尔尽管不太相信,但空军司令道丁将军提醒说:“也许D国人想尽快结束西线的战事,而且他们的空军力量正在不断加强”。

    无论此时对Y国发起登陆作战被认为是多么不可思议的,甚至是疯狂的,但这种可能性依然存在,而且‘超极机密’再次及时提供的准确有关情报也表明,D军确实正在准备一场大规模的渡海作战。出于稳妥起见,丘吉尔下令东南沿海一带的部队加强戒备,并把消息通报给S联。

    其实S联也有自己的情报来源,‘十人小组’就曾多次提供了重要的情报。

    ‘十人小组’是一个S联情报部门在D军内部发展的间谍组织,其实早在36年就已秘密开展工作了,主要是策反那些反战的军官,对象全部都是上校及其以上的军官,策反成功后,其主要任务就是利用自身职务之便,及时向S联提供情报。到了大战爆发后,该组织发展到了刚好有10个人,于是,就把这个组织叫做‘十人小组’。

    根据‘十人小组’提供的情报,在与Y国人送来的情报作对比后,斯大林相信D军的异动是即将进攻Y国本土。实际上斯大林还乐于看到D军把更多的力量用于西线,这样就可减轻S军的压力。

    只是,Y、S两国都判断错了D军进攻方向。

    这样,D军利用上述这些措施,成功的掩护了真正的行动,执行‘瞭望台’计划的登陆作战部队的调动和物资调运都很顺利地完成了。

    为了继续掩盖真正的作战目的,D军极度重视保密工作。特别是作为首批登陆部队的第1陆战师,因为是D国唯一的一支陆战部队,所以这支部队就成了敌人重点侦测的对象,该师的一切动向都受到了敌人的严密监视。

    可以说,要想完全避开敌人的耳目是几乎不可能的,在第1陆战师的周围,谁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F国抵抗组织的成员在秘密监视着,任何人员和物资的调动都被一一记录并传递到了Y国。

    对于这些情况,D国谍报局是清楚的,但是却无法一网打尽这些间谍,只要还有一个漏网之鱼,对于D军的行动都是危险的。

    由于时间紧迫,第1陆战师必须要尽快登船。就在这时,乌姆巴赫师长建议用偷梁换柱的办法来调动部队。

    8月19日,第1陆战师的陆战1团和师属侦察营假借‘奉命’前往F国西南部的科唐坦半岛参加渡海演习,入夜后,该部官兵‘秘密’地离开驻地前往阿拉斯,随后登上K19专列开赴演习区。

    在同一天,驻卡昂的第231步兵师接到了立刻前往鲁贝换防的命令,其下属第690步兵团作为先头部队也于8月19日的夜间急匆匆地登上K216专列出发了。

    8月20日凌晨1点,载着这两支部队的专列都在一个叫伊卢瓦的小站上做短暂停留,而且这个小站已被一支铁路巡逻队‘例行’警戒起来,车站的全部F国工作人员都按惯例集中在一间办公室里等候,不许随便外出。

    在指挥官的命令下,两支部队迅速互换专列,为了加快速度,官兵们都只带随身武器,所有重武器都留在专列上不动,这样,仅仅10分钟就完成换乘。随即两列专列就分别朝着不同的方向快速驶离。

    不同的是,此时K216专列乘坐的是陆战1团和师属侦察营的官兵,而K19专列乘坐的已是第690步兵团官兵。

    按照乌姆巴赫师长的设想,此时敌人的间谍肯定还在某个地点继续监视K19专列,他们不知道专列已换成了第690步兵团的官兵,这样登陆部队就可以甩开敌人的监视。

    两列专列离开后,伊卢瓦小站很快又归于平静,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过。这时F国工作人员才被允许返回各自的岗位。

    虽然官兵们都不知道为什么要互换专列,而且还掉头回去了,但是他们都有着严格的纪律和良好的训练,所以除了仅有的一些窃窃私语之外,没有人打听目的地在哪里。

    当然,即便是打听也打听不出什么消息。

    出于保密的需要,除了几个师级以上主官知道外,包括带队的团长在内的其余官兵都不知道实情。

    登陆部队从F国掉头北上后,先是在杜朗换乘K33专列到汉堡,然后又被直接被拉到罗斯托克,途中官兵们都被严令不许下火车,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颠簸,好不容易熬到可以下车了,又立刻被早已等候的车辆送往港口并登上第1运输编队的舰只。即便是到了现在,官兵们依然不知道自己要去那里。不过从紧张的气氛中士兵们都已感觉到一场大战即将开始了。

    上船后,官兵们接到了第一个命令,命令很简单,就是不许互相打听,不许与外界有任何联系,不许随意离舰。

    为了进一步麻痹敌人,直到现在,除了第1陆战团的官兵到达罗斯托克,第2、3陆战团则还远在F国的驻地待命。

    从陆战1团开始行动起,D国谍报局就一直监视着敌人的动向,很快就确认敌人还没有发现K19专列已与K216专列互换乘员。这样,乌姆巴赫师长的计策就获得了成功,至少目前是。

    为了尽量拖延时间,K19专列因火车头出现‘故障’停留在鲁昂约20多公里的野外等候抢修。这一下又‘耽误’了4个多小时。

    8月22日零点,‘瞭望台’行动正式开始。

    第1运输编队载着陆战1团及师属侦察营首先离开了戒备森严的罗斯托克港,直接驶往预定区域。现在,士兵们终于知道自己去哪里作战了。

    为了加强指挥,前敌副总指挥兼第1陆战师师长乌姆巴赫少将决定随同首批部队出发。

    由于首批部队的登陆地点没有港口设施,除了仅有的一艘坦克登陆舰装载的4辆三号突击炮可直接抢滩登陆外,其余所有装备和补给都需依靠各运输舰本身配备的小型登陆艇或救生艇转运上岸,这样就使得第一梯队的部队无法携带榴弹炮等重型装备。

    鉴于必要的反坦克炮是不可或缺的,于是后勤部门在部队出发前紧急调运了一批已拆装打包的本来是要运给L马尼亚的37MM反坦克炮,这些反坦克炮自重只有432kg,把它分拆成数个大件后,每件就可由两名步兵携带机动,尽管37MM口径威力较弱,但是第一梯队的士兵们就只有依靠这些火炮了。

    不仅如此,各炮兵连也只得全部换装60MM迫击炮,而且由于携带的弹药数量极为有限,炮兵火力就更弱了。

    不过按照计划,真正给登陆部队提供炮火支援的是海军舰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