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贞观极品公子在线阅读 - 第五十九章 社稷之幸?社稷之祸?

第五十九章 社稷之幸?社稷之祸?

    褚遂良听下人说长孙无忌前来拜访,连忙让人大开中门迎接,原来,褚遂良为人虽然恃才清高,寻常人入不得他的眼内,满朝文武,能得他看重的不过两三人,长孙无忌便是其中一个,而且两人相交日久,交情深厚,时常往来。【】

    不多时,下人引着长孙无忌到了正厅,褚遂良已然在厅门前迎候,见着长孙无忌,褚遂良拱手一礼:“辅机兄来访,未能远迎,还望赎罪!”

    长孙无忌拱手还了一礼,满面堆欢道:“登善贤弟,愚兄不请自来,分明是恶客,哪里还敢劳烦登善贤弟迎候,罪过,罪过!”

    长孙无忌乃当今皇后的亲兄,可是他为人一向谨慎,深知自古外戚容易招人猜忌,所以虽身居高位,然却一向小心,待人接物,分外在意,从不给人留把柄,更因他与人为善,满朝文武,没一个不喜他为人的。

    长孙无忌更是深知能有今时今日来之不易,因此侍奉君王,克勤克俭,对待同僚,极尽友善,便是面对属官,也从不摆架子。

    概因,长孙无忌幼时曾历尽艰辛,他少年丧父,与母亲、meimei被异母兄长孙安业赶出家门,由舅舅高士廉抚养长大。

    然长孙无忌生性聪慧,勤奋好学,博通文史,而且颇有计谋,与唐国公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关系甚好,高士廉见李世民才华出众,更是将甥女嫁给他,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成为郎舅。

    前隋末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攻入关中,建立大唐王朝,是为武德皇帝,长孙无忌在武德皇帝渡河时,便到长春.宫谒见,被任命为渭北道行军典签,辅佐当时的秦王李世民。

    此后,长孙无忌追随李世民东征西讨,累迁至兵部郎中,封上党县公,成为李世民的天策府重要成员。

    大唐王朝统一过程中,李世民功勋卓著,威胁到李建成的太子地位,引起李建成不安,李建成勾结齐王李元吉,数次加害李世民,李世民的幕僚都非常忧惧。

    房玄龄对长孙无忌道:“如今两方已经结怨,一旦祸患暗发,不只是秦王府难以收拾,便是国家存亡都成问题,不如劝说秦王行周公之举,安定家国。”

    长孙无忌道:“我早就有这想法了,只是一直不敢说,你的话正和我的心意。”

    于是,长孙无忌与房玄龄、杜如晦一同劝说李世民先发制人,诛杀李建成与李元吉。

    武德九年,李建成向李渊进谗,将房玄龄、杜如晦逐出秦王府,李世民的心腹幕僚只剩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坚决支持房玄龄政变的动议,与舅父高士廉和秦王府部将侯君集、尉迟敬德等人日夜劝说李世民,让他诛杀太子与齐王,李世民仍犹豫不决。

    这时,李建成以反击突厥侵犯为名,推荐李元吉督军北征,又抽调秦王府精兵猛将,并计划在饯行时伏杀李世民。

    李世民得知,遂决定发动兵变,命长孙无忌将房玄龄、杜如晦秘密召回,一同谋划。

    同年六月,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人埋伏在玄武门,成功诛杀李建成、李元吉。

    不久,武德皇帝册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任命长孙无忌为太子左庶子,八月,李世民继位,是为太宗皇帝,册妻子长孙氏为皇后,长孙无忌改任左武侯大将军。后来,罗艺在幽州反唐,长孙无忌又担任行军总管,征讨罗艺。

    贞观元年,长孙无忌改任吏部尚书,并被定为功臣第一,进封齐国公,食实封一千三百户。

    可以说,长孙无忌既是勋臣,又是国戚,在朝堂之上地位之尊贵,满朝文武无出其右,他深受太宗皇帝礼遇,能够随意出入太宗卧室。

    同年七月,太宗皇帝又拜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当时,有人进密表劝谏,认为长孙无忌权宠过盛。

    太宗皇帝不以为意,甚至将密表出示给长孙无忌,以表明君臣无猜,又召集群臣,表示对无忌的信任。

    但长孙无忌担心富贵至极会带来灾祸,一再恳请辞去相位,长孙皇后也为之极力劝说,太宗皇帝无奈,只得改任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

    在历史上,终贞观一朝,长孙无忌在朝中都身份显赫,地位超然,太宗皇帝待之也是倍加荣宠。

    太宗皇帝驾崩前,还曾命长孙无忌与褚遂良辅佐幼君,可见太宗皇帝对长孙无忌的信任。

    李治继位之后,对待长孙无忌同样荣宠有加,方一登基,便对长孙无忌大加封赏,进拜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任扬州都督,主持朝政。

    当时,长孙无忌以元舅的身份辅政,每有进言,李治都优先采纳。曾有洛阳百姓李弘泰诬告长孙无忌谋反,李治立即下令将其处斩,对长孙无忌的信任,可见一斑。

    或许是皇家的信任,以及君主年幼,让长孙无忌昏了头,丢掉了原本的低调,甚

    (本章未完,请翻页)至变得飞扬跋扈。

    长孙家没落的开端是在历史上的永徽四年,李治命长孙无忌审理房遗爱谋反案,吴王李恪名望素高,且与长孙无忌有旧怨,长孙无忌欲借机诛杀李恪,以绝众望,便诬称李恪也参与谋反。

    最终,房遗爱等人被处斩,李恪也被赐死,死前大骂:“长孙无忌窃弄威权,陷害良善,祖宗有灵,必让其宗族覆灭。”

    或许是无辜被诛的李恪诅咒应验了,到永徽五年,李治欲废黜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他担心大臣不从,便与武则天到长孙无忌家中饮宴,赏赐金宝缯锦十车,又任命无忌的三个庶子为朝散大夫,并以皇后无子来暗示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却假装不明白李治的意思,顾左右而言他,李治怏怏而归,后来,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多次到长孙无忌家中请求,礼部尚书许敬宗也加以劝说,但都被长孙无忌正色拒绝。]

    可是李治废后之心已决,召长孙无忌、李世绩、于志宁、褚遂良入内殿商议,李世绩称病未去,于志宁噤不敢言,褚遂良则激烈反对。

    长孙无忌虽未明言反对,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褚遂良,但李治最终还是将王皇后废为庶人,改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因长孙无忌接受赏赐,却不肯支持自己,对他怀恨在心。

    历史上显庆四年,许敬宗指使人向李治呈奏密章,称监察御史李巢勾结长孙无忌,图谋造反。

    李治便命许敬宗与侍中辛茂将一同审查,许敬宗奏道:“长孙无忌谋反已露苗头,我担心他知道事情暴露,会采取紧急措施,号召同党,必成大患。希望陛下能果断处理,尽快拘捕。”

    李治终究还是粘着甥舅之情,哭道:“我怎忍心给舅舅判罪,后代史官会怎么看待我?”

    许敬宗则举汉文帝杀舅父薄昭,天下以为明主之例,宽慰李治,又引“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古训,催促其下决心。

    李治也不与长孙无忌对质,便下诏削去他的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并让沿途州府发兵护送,长孙无忌的儿子都被罢官除名,流放岭南。

    同年七月,李治又让李世绩、许敬宗复审长孙无忌谋反案,许敬宗命中书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审讯无忌谋反罪状,袁公瑜一到黔州,便逼令长孙无忌自缢,长孙无忌死后,家产被抄没,近支亲属都被流放岭南为奴婢。

    历史上,长孙无忌的结局和他的好友褚遂良一样,只不过,褚遂良晚景凄凉是因为他性情耿直,长孙无忌则是因为,一朝得势,又没有了相应的制约,便得意忘形所致。

    不过,如今的长孙无忌还是知道收敛的,他知道自己是外戚,无数人,无数双眼睛都在盯着他看。

    正是因为如此,长孙无忌行事为人,不敢有任何大意之处,平日里,也从不结交那些手握兵权的武将,所来往的都是当初秦王府的学士。

    两人相互礼让,进了正厅,分宾主落座。

    褚遂良吩咐下人奉茶,道:“辅机兄!今日怎地有闲暇,来小弟的府上!”

    长孙无忌闻言,笑道:“多日忙于政务,久不曾来登善贤弟府上,怎地,今日愚兄不请自来,搅扰了贤弟,莫不是又在写字,作画,愚兄这恶客一登门,便搅了贤弟的雅兴!”

    褚遂良笑道:“辅机兄这张嘴,当真是不轻易饶人,小弟也是刚从宫中回来!”

    长孙无忌道:“莫不是又因为那活字印刷之术?”

    太宗皇帝那一日得了李承乾献上的活字印刷术,便宣示群臣,长孙无忌自然也知道,那小小的泥活字,干系重大。

    前日里,萧瑀请奏,将活字印刷术,推行天下,惠及天下学子,太宗皇帝之所以不允,这里面还有长孙无忌的关系在内。

    萧瑀是个老夫子,褚遂良也只是个纯臣,长孙无忌则可以算得上是个政治家,他目光所及,必然要比萧瑀,褚遂良长远的多。

    长孙无忌一眼就看出那活字印刷术干系重大,推行天下,自然可以为朝廷博取士子之心,可是想要将那活字印刷术利用好,为朝廷,为李家皇朝争取更大的利益,显然不是那么简单的。

    因此,长孙无忌此前特意入宫,劝太宗皇帝暂时不要将活字印刷术推广开来。

    对此,褚遂良可不知道,倘若知道了此间内情,以他的脾气,只怕今日,连门都不会让长孙无忌进。

    褚遂良点点头,又摇摇头,道:“小弟进入入宫求见陛下,确实是为了那活字印刷之术,可是却又忘记了!”

    忘记了?

    长孙无忌笑道:“这等大事,登善贤弟居然会忘?”

    褚遂良苦笑一声,道:“不是忘了,而是被一幅字,一个人惊得根本想不起。”

    长孙无忌闻言皱眉,道:“何人居然有这等能耐,单单凭一幅字就能将登善贤弟惊得连大事都忘记了!”

    褚遂良

    (本章未完,请翻页)思孚良久,道:“辅机兄!可还记得那薛贾!”

    薛贾!

    长孙无忌听到这个名字,头脑当中立刻闪现出一个满头白发,皮肤黝黑,表情冷肃的倔老头形象。

    薛贾这个人,长孙无忌岂会忘记,当初大唐定鼎关中,薛贾可是出了大力气的,虽然武德皇帝大封功臣的时候,薛贾因为出身,被封德彝那帮人联合打压,没能列在第一等,可是薛贾对大唐的功绩,是谁都一清二楚的。

    想当初,太宗皇帝还曾命他去招揽薛贾,却被那死心眼儿,一根筋的倔老头给严词拒绝了,以至于太宗皇帝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登基之后,便罢免了薛贾的一切职司,只保留了一个空头郡公的爵位。

    只不过~~~~~~

    “薛贾前年不是已经故去了吗?好像是四子薛琰继承了他武阳郡公的爵位!”

    长孙无忌博闻强记,朝野内外的大事小情,就没有他不知道的。

    褚遂良点头道:“辅机兄说的不错,今日将小弟惊得连大事都顾不得的正是薛贾四子,如今的武阳郡公薛琰!”

    长孙无忌闻言笑道:“愚兄倘若没有记错的话,那薛琰如今不过十五六岁的年纪,焉能将登善贤弟都惊到!”

    褚遂良道:“辅机兄可相信这世上有生而知之者?”

    长孙无忌一愣,道:“天下岂有生而知之者,登善贤弟,难道你说那薛琰~~~~~~”

    “不错!”褚遂良长叹一声,道,“小弟垂髫习字,至今三十年有余,可是论这书法之道,居然比不得那小小年纪的薛琰,辅机兄!难道那薛琰不是生而知之者!”

    褚遂良接着又把李承乾所说的,都一一对长孙无忌讲了,长孙无忌听完之后,也是惊得目瞪口呆。

    “这薛琰小小年纪,当真如此高才!”

    褚遂良道:“便是当今圣上都说这薛琰多智近妖,辅机兄,陛下看人的眼光总不会错吧!”

    太宗皇帝有识人之明,朝中谁人不知,如今朝堂之上,除了武德朝遗留下来的那些勋贵老臣,余下的大多都是太宗皇帝发现,擢拔的,连太宗皇帝都对薛琰评价的如此之高,想来薛琰的才华必然假不了。

    长孙无忌闻言,也不禁思索起来,好半晌才道:“此子小小年纪,便有如此才华,也不知道是社稷之福,还是国家之祸!”

    褚遂良听了,诧异道:“怎地会是祸事,薛琰此子有如此才华,正可为社稷所用,单单是那活字印刷之术便足以造福天下寒门士子,辅机兄怎地说是祸?”

    长孙无忌叹息一声,他也知道自己的这位好友性情耿直,有些事,不是他考虑不到,而是他不愿意去考虑。

    可是长孙无忌却不能不考虑啊!

    事出常理必有妖!

    薛琰的年纪与长孙无忌的长子长孙冲仿佛,可是自己的儿子虽然才学上说得过去,可终日里只知道走马游猎,与薛琰相比,当真是天差地别。

    长孙无忌虽然心中不免嫉妒,可是他考虑的更多还是朝廷大事,听褚遂良言语,那薛琰与太子李承乾友善,将来一旦李承乾登基称帝,薛琰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到时候,以薛琰的才华,攫取高位,也并非不可能,一旦让薛琰的权势大到了足以影响朝局的地步,性情柔弱的李承乾还能压制得住薛琰吗?

    不得不说,长孙无忌的眼光就是笔褚遂良看得长远,褚遂良也只是感叹薛琰才高,根本没有想过以后薛琰会如何。

    而长孙无忌甚至已经看到了李承乾日后登基之后的事情,虽然有些杞人忧天,但是长孙无忌的担心也不无道理。

    李承乾是长孙无忌的外甥,是长孙家能够继续显赫下去的关键人物,一直以来,能够影响到李承乾的,就只有他这个做舅舅的而已。

    可是,现在却又多了一个薛琰,听褚遂良言语,李承乾对薛琰颇为推崇,礼敬,要是这样的话,日后,薛琰未必不能影响到李承乾的一些决定。

    长孙无忌虽然因为外戚的身份,行事十分低调,收敛,可是这并不代表,他就是个安分守己的人。

    历史上,在李承乾因为谋反被废掉太子之位后,长孙无忌之所以全力支持李治上位,为的就是长孙家的显赫,以及,李治容易控制,可以让他从容的将权利抓在手中。

    如今,却比之历史上,多出来了一个薛琰。

    长孙无忌是个控制**非常强烈的人,他希望外甥李承乾能够按照他的想法,继续走下去,可是薛琰出现了,长孙无忌能够感觉到,薛琰又这个能力,可以影响到李承乾。

    可以说,薛琰在长孙无忌的心中,就是一个不确定因素,他坚信李承乾在他的影响之下,最终将成为一代明君,就像当今的贞观天子一样,但如果多了一个薛琰,未来就充满了不确定,这是长孙无忌绝对不希望看到的。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