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田园女夫子4
刘三娘感觉汗流了一地。三娘先生,这是什么叫法?先撇开这怪异的叫法不说,这男孩年纪和自己相当,怎么当得起他的礼?虽说以后刘三娘将会是他的婶婶,可到底现在还未成亲,身份尴尬,自然不能叫她婶子,只能叫三娘,可是明天之后三娘又将会是他的先生。。。这关系可真是乱了套了。 三娘急急忙忙的叫他起来。吴均身后的荷花也有样学样,摆弄着小小的身子,笨拙的给三娘行了礼,嘴上脆生生的说:“见过三娘先生。” 二伯母见状,拍着手笑了,刘三娘不禁也被可爱的女娃逗笑。二伯母一把抱起自己孙女亲了亲又笑着问吴均:“你爹娘呢?你太爷爷午睡起来没?” 吴均脸上依旧是同一个表情,不见任何情绪变化,他回道:“爹娘去了地里,太爷爷去了祠堂那边,看看还缺什么。嘱咐我等三娘先生东西收拾好,和三娘先生一起过去看看。” 吴均小小年纪倒有几分稳重,讲话条理清晰。 “哦,既是太爷爷的吩咐,你们两个就快去吧。”二伯母摆了摆手道。 刘三娘应了声,一回头便看见吴煜对着自己憨憨的笑,她赶紧收回眼神。这家伙一直呆在自己身后,难道一直就这么呆呆的看着自己笑?三娘突然脸上一股燥热,转身就跟着吴均出了院子。 吴煜脸上的憨笑一滞,以为三娘不待见自己,但随即又转头跟二伯母说:“二伯母,我也跟着去看看,有没有要帮忙的。” 二伯母朝他暧昧的笑了笑:“去吧去吧,哈哈,小夫妻俩还挺黏的紧。哈哈。” 这下把老实的吴煜闹了个大红脸,抓了抓脑袋,转身就往外去。 二爷爷家离祠堂很近,出了院子一直往前再右拐,再走几步路就到了。 祠堂倒不是茅草屋,而是石头砌的基,用黄泥夯的围墙,和弄口村普通的民居一模一样。祠堂大门正对着进村的小路,进了大门是个天井,绕过天井就是大厅,大厅上摆着几个牌位,两边是左右厢房,共四间。 此时二爷爷正拿着抹布仔细的擦拭着这些牌位,神色有些哀伤。听到身后的脚步声才放下手中的牌位,掩去眼中的情绪,转过身来说道:“你们来了?” 三娘等人纷纷叫了声二爷爷。 “三娘,你看这位置这么摆可好?”二爷爷率先问三娘。三爷爷从前在外闯荡,见识多,学堂自然也是去见识过,所以他安排的位置与普通的学堂一样。夫子的座位在最中间,学生的位置安排在两边,朝向是面对面。 三娘打量了一会儿,心里有些犹豫。她从未见过古代的学堂,也不知道古代的夫子的教育方式。在她的心里只有现代的那一套上课方法。三娘犹豫了许久,却始终不知道该不该说,她那样的教法是前无古人的21世纪的样式,说出来恐怕会惹二爷爷怪异的眼光。 二爷爷见三娘欲言又止的模样,便鼓励道:“你有什么话便直说,我不是什么不懂变通,固执己见的老顽固,你直说便是。” 吴煜和吴均叔侄俩也都是门外汉,只是疑惑的看着三娘。 三娘咬了咬唇才道:“三娘也从未上过学堂,不知道学堂的上课方式,不过按我个人想法是觉得,学生座位还是同一个朝向,这样便于观察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讲。此外,我建议在此摆一块黑板。。。哦,不是。。。”在古代没有什么黑板,自然也没有什么粉笔。三娘想了想,走到右边的墙壁上比划了一下道:“在此处摆一块木板,我可以拿炭笔在上面写字,一笔一划的教学生。” 二爷爷听的云里雾里,还是不太明白,他从未见过那个学堂是要拿块木板的。不过他迅速反应过来,以后三娘是夫子,只要她教的顺手,这爱怎么摆弄就怎么摆弄吧。 “阿均,你去各家都看看,找块大点的板子来。”二爷爷吩咐道。 吴均应了声,利落的出了门。二爷爷看着自己大曾孙满意的点了点头。这大曾孙秉性好,性子沉稳,办事利索,和他的爹一样,这可都是他一手调教出来的。
三爷爷感叹完才将头转向三娘,问道:“那依你的意思是,这座位都统一朝右?你自己的座位也摆在右边?” 刘三娘点了点头。二爷爷又立马吩咐吴煜去将桌椅摆好。 三娘想上前去帮忙,却被吴煜一手止住说:“还是我来吧,我力气大,一会儿就好了。你和二爷爷站着就好。”说着便把三娘拉到一边自己埋头去搬桌子。 三娘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额头,便站到了二爷爷的身边。二爷爷笑着说道:“放心,阿煜那小子有的是力气。” 三娘扯了扯嘴角,便不再说话,心里想着,这黑板有了,可是学生们没有书本呀,好像连毛笔墨汁也没有,那他们怎么习字,光看看,不练? 三娘将这个难题跟二爷爷说了,二爷爷回道:“这毛笔我自己倒是扎了几管。都是山羊毛做的。给孩子们练练手倒是可以,等以后有条件了,让他们自己去买就是了。至于纸很是金贵,还真是用不起,这个墨。。。也是没有准备。”二爷爷说道后来也是有些惭愧。但是有困难就得克服,这个学堂必须办起来。 “三娘,这两样东西一时可能真的无法办齐,你看这学应该还能继续办下去吧?唉,再不济就先教孩子们先认认字吧。”二爷爷哀叹了口气。 “二爷爷别急,容我想想。”三娘也是有些头痛,这条件可真是艰苦。三娘想了好一会儿才说:“不如也先让他们拿炭笔在木板上写。木板还能放水里刷了笔迹继续用。”只不过,这样练起来的字就是硬笔字了,而古代写的可都是软笔字。也罢,这样条件也只能先这样了。 二爷爷迷惑的眨了眨眼:“这样能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