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鬼敲棺在线阅读 - 第十八章 包拯包青天

第十八章 包拯包青天

    曲蟮,又名伏地龙,是蚯蚓修炼成仙的一种全称。【】

    在道教的认知中,动物的五感要远远强于人类,就好比狗的嗅觉、狼的听觉一样,在一定程度上,人的五官明显要不如这些东西,而因为五官和灵智的强大,动物要远比人类更容易修炼成仙,当然,这里的仙并不是指《西游记》里那种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的仙,而是一种对于畜牲灵智大开的另类别称,就好比蛇能修成虬褫一样,蚯蚓也能修成曲蟮!

    崔豹《古今注》里记载:“蚯蚓一名曲蟮,善长吟于地下,江东人谓之歌女。”这里的长吟于地下,指的就是蚯蚓修炼成仙的曲蟮,因为蚯蚓本身是不会吟叫的,而曲蟮,则是和虬褫一样,都是畜牲修仙的最高境界,其本身带有一种特殊的气场,就好比虬褫出洞会发出嗡嗡声一样,曲蟮出洞也会发出好似音响跑线一样的长吟声,听的时间长了会让人耳朵发鸣,产生极其剧烈的恶心和不适感觉。

    而蚯蚓本身,则是一类很好的中药材,《本草纲目》里称之为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作用,主治蛇瘕,三虫伏尸,鬼疰蛊毒,杀长虫。将它化为水,治疗伤寒,大腹黄疸、温病、大热狂言,饮汁水皆愈。将它炒成屑,去蛔虫。将它去泥,用盐化成水,主天行诸热,小儿热病癫痫,涂丹毒,敷漆疮。将成与葱化成汁,治疗耳聋。治中风、喉痹。干的炒研成末,主蛇伤毒。治脚风、疟疾。可解蜘蛛毒。

    治小便不通:将蚯蚓捣烂浸水,滤取脓汁半碗服食,即通。治蜘蛛咬伤:用葱一根去掉尖头,将蚯蚓放入叶中,紧捏两头,勿令泄气,频频摇动,即化为水,用来点敷咬伤之处,治疗效果极为好。

    由此可见,这蚯蚓不仅能钓鱼,还是良好的疗伤药材,而修炼成仙的曲蟮的血,更是比那生死人rou白骨的千年人参也毫不为过。只不过由于它的药效实在是太补,平常人沾一点就会七窍流血大补而死,所以曲蟮的血一向被人们敬而远之。除了极个别的修道之士会用曲蟮的血来对付虬褫,一般人,还真不敢碰它。

    而曲蟮这种物种,修炼成仙之后蚯蚓的习性还是不改,常年会盘踞在地下,通体呈紫色,且道行越高的曲蟮颜色越深,甚至到了最后还会转为黑色,而且还是那种煤黑色。而其外形也是和蚯蚓差不多,都是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一般的曲蟮大约有一到两米长,头部有角,角呈白色,随着道行的加深角也会由乳白色转为淡白色,历史上记载的道行最高的曲蟮角已经变成了水晶状,且通人性,身长白鳞,形如蛟龙,生足,足有五爪,头生白眉,伏地而窜,马匹不能胜之……基本上和龙是一模一样。

    而在道教的认知中,道行越高的曲蟮毒性越强,甚至同一等级的曲蟮能毫无悬念的秒杀至少三条以上的虬褫,由此可见曲蟮的凶猛程度了。至少在道教的历史当中,最厉害的虬褫长约三十米,粗约大半个井口,却被上面提到的那只和龙一模一样,仅长八米三的曲蟮给生吞活剥了,基本上在一段时间内曲蟮都比得上恶煞了,完全是一副无敌的存在,即便是道教的爱因斯坦斐文也丝毫不敢随意招惹一只曲蟮,更不用说是普通的道门中人了,基本是碰着就躲,挨着就逃,敢摆开架子正面上的,从古至今估计也就一个张三丰了,而且还是咱们的张大师被打的口吐黑血、落荒而逃的情况下……

    而就在刘子儒低着头给沈威科普关于曲蟮的知识的时候,一旁的协警小周跑了过来。

    “沈队长,我都问清楚了,没有关于蚯蚓的传说,这附近又是荒地,即便有蚯蚓,也是在山上的……”

    “那山上怎么样?武警同志有没有受伤的?”

    一提到山上,沈威方才想起山上一直蹲点的武警战士。

    “山上没啥事,有事的只是村子,山上的武警依旧在那守着呢!”

    “那就好……”

    沈威松了口气,“那这村子附近有没有其他的神话传说!”

    “有是有……”

    小周皱了皱眉。

    “但是和蚯蚓没多大关系,只是村里和七王山的传说!”

    “哦?”

    沈威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说说看……”。

    据传说,北宋年间,开封府衙有一黑面青天,头生月牙,人称包青天,是一位两袖清风的清明好官。

    说到包青天,想必各位读者脑中首先都会浮现一张黑漆漆的脸,以及额头上的一弯月牙的黑面包公的形象吧,而且关于他的“铡美案”、“打龙袍”、“铡包勉”等一系列民间故事想必各位也是耳熟能详的吧。在这里,笔者就为各位科普一点小知识,其实包公的脸并不是黑色,而且他的头上也没有月牙,相反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美男子。而他的黑脸和月牙,也是因为一本书才流传开来的。

    尽管包拯在民间家喻户晓,但在正史中的记载却是比较简略的,生平主要事迹载于《宋史·包拯传》。在包拯传里并未提到包拯的外貌,只是记载了他的一些事迹和性格特征。包拯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从一个七品知县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做到枢密副使,相当于现在的副总参谋长。他严峻刚正,敢于直谏,同时又两袖清风,不徇私情。不过在当时包拯的影响力还不算大。直到明朝出了一本名曰《包公案》(又名《龙图公案》)的书,包拯的事迹才在民间广泛流传开来,同时因为这本书的描述以及后世戏剧舞台上的塑造的包拯形象,那个“黑脸包公”的形象才在老百姓心中根深蒂固。

    既然在《宋史》里并没有记载包拯的外貌,而且在安徽合肥的包公祠里包拯的写真像也并非黑脸带月牙。可见包拯的黑脸完全是小说中的虚构,以及戏剧脸谱的魅力。那么为什么要把包拯的脸“抹黑”呢其实这也有历史的依据。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形形**的人老百姓可能不知道他们的事迹,但有个朴素的判断,就是黑脸的都是好汉,白脸的都是jian贼,比如说曹cao就被民间描绘成“白脸jian臣”。包拯之所以是黑脸是因为他的铁面无私,所谓的“铁面”自然不可能是白脸了。《宋史·包拯传》载: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胡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这段话可以看出包拯是个极其严肃之人,让他一笑比黄河水清都难,同时包拯的刚毅廉洁妇孺皆知,以至于有人想搞“潜规则”之类的歪门邪道都不好使,因为有他在那挡着,因此那些坏人遇见他就像遇见阎罗一样。这些都是包拯铁面无私的证据。所以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像包拯这种刚直到极致的人就要涂上如黑炭一般的脸谱,这样的“脸谱化”也得到了民间的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