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宋之风流才子在线阅读 - 第八十七章 好高

第八十七章 好高

    石坚打开信一看,上面写着一些今年家乡庄稼长势好,人民也富足,他们想念石坚的好处,还给他造了几座生祠,经常有人去烧香。石坚看到这里,他问道:“王伯伯,那生祠是怎么回事?”

    王坤说:“我忘记对你说了。”原来石坚刚走的时候他们还为石坚高兴,可时间长了看不到这少年,心中全都想念。加上今年入春以来风调雨顺,庄稼长势好,这些农民想到石坚要是在和州看到这情景肯定高兴。于是有人造了生祠,意思是寄托希望石坚即使在京城也能保佑他们,也希望石坚能通过这些生祠在梦中看到家乡的情形。

    石坚说:“我还没有死呢,这不是胡闹吗?”可是他鼻子里酸酸的。

    然后他往下看去,慧在信上又写道叫他在京城一定要谨慎,朝中大官多,不要得罪人,还有北方天气冷,要多穿一些衣服,又问候了老太太身体情况。最后还有一首诗:

    入夜乍冷惊chun梦,万籁俱静倚栏栅。北眺星汉璀璨里,可怜已隔万重山。

    石坚不由哀叹,这个小姑娘心情又开始变坏了。这首诗看来受了他抄袭的那些大词影响,比以前那些柔弱的小诗要好些,最少星汉、万重山这样的词语出现。可是诗中却带着无数的幽怨。

    他向王坤问道:“慧小姐还好吗?”

    “她现在每天早上还在做石大人教她的太极拳,只是人精神又开始差了。”

    石坚叹了口气,其实娶慧也没有关系,只是一想对面对那两个市利的人,市利也没有关系,可自己要喊他们岳父岳母,真是无语。但相濡以沫几年的感情还在,特别原先少年在他脑海中还清晰地留下印记,虽然石坚一直认为这是友情。他对帝风月说:“帝大哥,你回去在府中拿一面镜子回来,顺便再找老夫人讨要几两金子,看看京城里有没有什么特产,是女孩子用的特产买一些回来。”

    帝风月刚要领命回去,石坚又想起来,说:“听说你刚订了一门亲事,那家姑娘贤德温顺,恭喜你了。”

    帝风月张开嘴得意地笑。

    范护乐小声地对石坚说:“小的还偷偷看过那家姑娘,长得还十分地漂亮。可惜她洗澡时把窗户关上了,否则小的就有眼福了。”

    帝风月一听就不干了,他大叫一声说:“我要杀了你。”

    跟在范护乐后面追赶。范护乐虽没有他力气大,可身体灵活。

    帝风月追不上,他气呼呼地说:“不行,下次我也要看你婆娘洗澡。”

    这四人本来就十分出众,跟了石坚后面更是水涨船高。石坚是什么人,十二岁就是皇太子半个老师兼宾客,这还不算,还是龙图阁学士,也是宋朝历史上最年轻的学士,皇帝和皇后把他当作宝贝,以后可想他的如花般前程。他们跟在石坚后面肯定有机会立功,再借助石坚的影响,飞黄腾达也不是没有可能。石坚是不想了,一般人家不称称自己大腿多重,根本不敢攀这门亲,虽然女儿为他得了相思病。可这四个护卫行啊。一个月不到,他们四人都定下亲事,还都是良家子,并且女孩子都温柔贤惠的。

    石坚看着他们打打闹闹,也不阻止,只是微笑。

    王坤看了感概,石坚字不移,这个字起得好啊,你看他现在做了这么大的官,对下人还这么好。

    石坚等到他们闹完了才又叫他拿四面镜子,每人一个,送给“对象”,范帝二人听了大喜。

    石坚想了想,还是不放心,这个小丫头死心眼,万一真的得了相思病死了,自己罪过可就大了。这个时代的女孩儿怎么这么早熟,慧十二岁就不说,连那个小公主才九岁,居然也知道宝玉哥哥。他就没有想到现在结婚都早,除了那个范大人现在还不知是犯傻还是其他原因,光棍一人。难道和真实历史一样到三十几才结婚。计划生育模范啊。小姑娘懂事也早,只是这个懂事和后来那种懂事是两码事。他对王坤说:“这样吧,你回去对她说,在中秋节之前来京城散散心。”

    王坤想道:这个慧小姐也不知是前生修来的什么福气。这天下有多少姑娘只想见到石坚一眼就开心死了,听说为了看到石坚,扬州城整踩死了二十几个可怜的小姑娘(数字又开始增加),京城里多少小姐连饭也吃不下,公主和郡主也在眼巴巴地想着他(郡主倒有几十个,也未必全想着石坚,虽然好奇心个个都有。公主只有一个,那来排队,不过这点还让人说对了)。石学士对她这样好,就已经够了,还贪心不足。他也不知道这爱情就象吸大烟一旦上瘾,到哪儿自拨?况且他们相处了那么长时间,也爱情也有友情,还有一份暖暖的亲情。

    石坚这才和王大小姐以及她的夫婿打招呼。王坤这个女婿是王坤从自家作坊工人里找来的,人很老实。他家中穷,兄弟四人,入赘到女方虽然是一件丢脸的事,可对于他家的情况来说却是一件幸事。并且王坤还拿出钱让他几个兄弟全成了家。王家女婿本来就老实,一看到石坚,吓得连话也说不出来。

    还被王坤女儿说了声:“没出息。”

    不过石坚明眼看到她说这话时眉角带着喜色,没有结过婚的人不知道,只有结过婚的人才知道老实的伴侣是多么地可贵。也许有些沉闷,但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会为家里cao心。

    石坚这才将来意说了出来。

    王坤听了大喜,这可是皇家的生意,虽带着一点“特务”性质,可与皇家攀上关系,前程无限。其实他与石坚攀上关系,就已经前程无限了。况且这些钱还是为石坚造船用的。

    不行,这件事可不能马虎。于是他将自己女婿赶回家带信给李慧,自己却留下亲自主持此事。

    从那天石坚向大臣发放镜子时,京城里的人就立即知道此事。这也是石坚一个策划,借着这些官员的名声做一次免费的宣传。这在后世经常出现。当然他也和真宗寇准事先解释过。否则他那有那么大胆子公开在大殿上行贿。

    既然知道了玻璃准确配方,制造起来很快。可石坚没有马上上市出售。他先叫工匠们做出一个很大的与后世试衣镜相仿佛的镜子,放在王家开的神童烧分店的大堂上。然后才宣布所有玻璃产品由王家代理出售,还要等到七天后。真宗问他原因,石坚答道:“小臣这种做法叫钓人胃口。”

    把真宗和刘娥乐得不行,刘娥一边笑,一边敲打着他的头,说:“没想到你也是一个小滑头。”

    在这七天内,几乎轰动了整个开封城,所有的人都跑来观看。连真宗也怕出事,派了一队士兵保护。王家这个店几乎从早上到晚上来的人络绎不绝,现在还没有人想到收费,否则光收费这几天也叫王坤发了一笔大财。这些人看到镜子上的人全象活的(可不是活的,只是虚影而已),回去一传扬,更引来许多人。

    害得王坤的烧酒生意也没办法做了,不得不重找一家店面出售烧酒。

    到了七天后,从窑子里送来的玻璃品被销售一空。尽管每一件都卖出天价。当然,想要有还不容易,但石坚却不让工人再生产。只有供不应求才能造成紧张感,价格也才能卖上去。只有对前来的辽国、日本、高丽等商人才大量供应。别的国家钱不赚白不赚。

    看到每天一万,甚至有时两万贯的收入,寇准他们全傻了眼。他们可是知道成本的,估计这成本有一百贯就算高的。这那是在做生意,比抢钱还要厉害。发了,发了,他们全望着石坚,那意思是问,你还有什么东西能挣钱的?象这样来一个十个八个,国家不要收税,钱也多得用不完。石坚知道这是风头上,也许随着镜子名声的打响,还要出现一个无法想像的高峰,然后随着市场渐渐饱和,价格就会巨烈下跌。当然赚钱的方法还有一个,那就是生产肥皂、洗衣粉之类的生活用品,也许利润不高,但销量大,又属于消耗品。反过来钱还可能比玻璃赚得更多。如果有本事开采出石油,炼出化工品,那国家真不愁钱用了。可那样东西不经过反复试验,特别是石油,现在简直是天方异谭。

    他摊了摊手,表示无能为力,现在还是安心把船造好。

    可他望着寇准李迪他们那种幽怨的神情,不住地摇头,心想你们有点风度好不好?好歹是当今的宰相级别人物。

    后来一个多月,他跑遍了开封附近所有的炼钢厂。他发现情形远比他所想像的好。如坩埚,现在技术已经很发达,还有鼓风设备,他看到宋朝已经在利用水力生产的鼓风机在吹风,风力还不小。让他再一次感概老祖宗的智慧,可惜历代当政者太不重视这些工匠,使他们地位低下,否则那来有后来的耻辱。当然缺点也不少。比如高炉不够高,不是耐火砖的问题,现在宋朝耐火砖他看了一下,质量已算不错的,是因为没有水泥,用石灰彻的,不敢彻高。还有煤焦化也有了,也没有他的正确,同时焦化过程中排出的优质煤气没有利用。再有一个问题就是钢水出炉时去碳工艺落后,有时候遇到好的矿石才能出好钢。这时为了使钢铁质量好,还在采用原始的粹炼,一般刀剑十炼,二十炼,三十炼。五十炼那就是宝刀了,至于百炼的武器更是了不得。普通百姓家中也用不起。

    他看到让他乐观的一面,也看到问题的一面。这事不能急。钢铁是国家的根本,不但在武器上,马上自己新船的蒸汽机,简易车床等等都需要。他想了想,还是先解决高炉吧。

    解决高炉就要水泥。如果不是石坚来到这个朝代,水泥要到1756年英国工程师史密顿为修灯塔无意中发现的。后来1824年,亚斯普丁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出石灰、黏土、矿渣造出的水泥才是真正的水泥,后世也基本上采取这个配方。配方石坚也知道,但比例他就不清楚了,同样各个地方矿产物质成分也是不一样。

    于是石坚又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试验,才造出接近标准的水泥。他试验了一下,相当于后世的四百号国标,看来想达到五百号甚至八百号他是没有这个能力了。于是他向真宗开始请求选一个地方作出为新钢厂的所在。现在真宗已经看到好处了,从石坚开始埋头苦干时,他就派士兵包围他试验的地方,参加地工人也是,工薪可以很高,但必须签定保密条例,一旦泄露就是死罪。就这样石坚自己也不放心,他知道好钢对现在的宋朝是多么地重要,玻璃只是一笔钱财,而好钢可以生产更好的武器,弥补宋朝士兵的软弱,或者说将军的软弱无能。

    他将所有工艺分成十几步,每个工人只能了解一步,不准向其他人打听。

    八月初,高炉开始施工。开始是三四丈时,还没有人注意,到了五丈开始有人指指点点。可高炉的高度还在增加,八丈,十丈。

    这一下,整个开封城人再次轰动,一个个没事情全跑到这里看热闹。一个个张大嘴巴说:“好高。”

    可就这样,高炉的高度还在增加。连真宗和刘娥以及赵祯、赵堇不顾大臣的弹劾跑来看热闹。当看到十几丈高的高炉直插云霄(这纯粹是感觉,也不过三四十米高度,在今天到处皆是,那里插云,连云的影子也够不着。)真宗那张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

    心里高兴,送一个大章节给大家。并且送上本人写的第三首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