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穿越之大明永历在线阅读 - 第十一章 激将法

第十一章 激将法

    洪承畴率军退回吴江,知道此时先机已失,如果强攻得到增援的苏州,清军肯定不会得到便宜,更何况他听说此次率领明军增援苏州的,竟然就是传说中的“永历皇帝”。

    到现在为止,洪承畴根本就不相信那个皇帝是真的,当年吴三桂进入云南的时候,他曾经奉清廷的指令赶赴云南监军,即使后来吴三桂能够“永镇云南”也是他的建议。当时在云南,他就已经断定“永历皇帝”回不了华夏了,即使回来也只能是一具尸体。

    洪承畴知道明军所奉的大明皇帝不是新立的,而是过去逃入缅甸的“永历皇帝”,现在又回来了,而且自江西起兵,一路杀到江宁,这太匪夷所思,他当然不肯相信。

    不过相信不相信,洪承畴认为都得撤兵,毕竟随他从福建来的清军只有五万人,而且此时还分兵两处,同时还接到军报,撤往浙西的明军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有可能向杭州或者绍兴(越州)进发,准备截断自己的后路。

    但是撤往杭州后,距离长江又增加了很远的距离,一旦北方清军南下,他便难以尽快北上支援。所以退到吴江以后,洪承畴决定不再撤退,而是原地固守,由于担心兵力不足,他下令将湖州的苏克勇所部两万人马调来吴江,增强自己的兵力。

    让洪承畴意想不到的是他退入吴江县城以后,明军竟然尾随而来,据探子回来禀报,对方只有一万多人马,但是却有数门样子奇特的大炮。这些大炮炮体闪亮,炮管细长,应该是一种“精钢”铸造,看样子比“红夷大炮”轻便的多。另外明军还有数百肩扛“火铳”的士兵,那“火铳”枪管也是很长,材料也应该和大炮是一种钢材。

    洪承畴早就听说明军拥有几种新式火器,听到探子的禀报后,更加确定那些就是所谓的明军利器了,于是他心中不免得小心起来。

    吴江距离杭州不过百里,明军第二天赶到吴江,永历一面下令扎下营盘,一面带人偷偷的来到距离吴江城不远的一处的田埂上,用“千里镜”向吴江城望去。

    这个单筒“千里镜”是永历在池州的战利品,据说曾经是安徽巡抚王可真的心爱之物,来自于西洋。不过永历却认为不怎么地,透过镜筒望去,远处模糊不清不说,还不能调焦。当然这个“千里镜”已经是这个时代最好的产品了,即使是在欧洲也是贵族才能使用的,所以永历也不能再苛求什么。不过他心里早就打算好,在平定江南以后,一定要大力发展“科技”,要成立一个类似于“科学院”的机构,专门研究所谓的“工务”。

    永历通过“千里镜”看到吴江城头摆着十门“红夷大炮”,一些清兵正在擦拭着炮身,显然那些大炮保养的很好;另外几队清兵正在城墙上来回巡视,盔明甲亮,队列整齐,显得军纪良好;再看城墙下方,有几个人头悬挂在城垛之下,永历仔细观瞧,发现这几个有些眼熟。

    “妈~的,洪承畴,老子和你势不两立!”永历大骂一声。

    从来都不说脏话的永历竟然忍不住骂起洪承畴,原来城垛下挂着的人头就是明军的几个将官的脑袋,其中一个还是副团长副将的人头,这些人头成灰白色,一看就是曾经被石灰腌过。

    永历回想起这几个将官是随着李嗣兴的,肯定是在前些日子,湖州大战中被俘或者战死的。永历担心李嗣兴的脑袋也在里边,不过看了几遍,确信那里没有李嗣兴,这才放下心来。

    不用说,将明军将官的脑袋挂在城头上,肯定是一种示威的举动,而且肯定是出于洪承畴的授意。他为什么这么做?

    永历心想:难道洪承畴想激怒朕吗?激怒朕,他会有什么好处?

    就在永历迷惑不解的时候,随同永历前来的乔贵乐说话了,他说道:“陛下,微臣有点见解。”

    永历回头看了看他,知道他心思活络,便说道:“你讲!”

    乔贵乐一怔,知道皇上心中有气,也不敢再啰嗦,急道:“此乃必定是洪承畴的主意,将吾军的将官人头挂在城墙上,一来可以打击吾军士气,二来可以激怒陛下,让陛下在盛怒之下,挥军进攻吴江城。而吴江城虽小,却城垣高大,洪承畴又有十门大炮为依仗,兵力又是我两三倍,故此他是想让我们主动进攻,他以逸待劳,凭借城墙消耗吾军!”

    永历点点头,说道:“你说的,朕也想到了,可是又有什么办法?难道就放任朕的将军的脑袋挂在那里,死不瞑目吗?”

    乔贵乐摆摆手,说道:“不,不,陛下,洪承畴那是激将法,他既然会用,为什么咱们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嗯?”永历眼中放出一丝精光,仿佛想到了什么。

    乔贵乐继续说道:“陛下,洪承畴乃是贰臣,他最怕别人提这件事了,当年他就因为自己的学生金正希用先帝的《御制悼洪经略文》讽刺他,在他面前不肯承认他就是崇祯先帝亲自拜祭的‘洪享九’,而恼羞成怒,不念昔日情分,竟处死了金正希。此外还有——”

    “行了,你不用说了,还有张岱、夏完淳,是吗?这些朕知道,你快说怎么办吧?”永历急道。

    “这事得陛下亲自办才行!”乔贵乐说道。

    永历笑了,心道:这小子肯定又有什么“幺蛾子”,朕且听听。

    “陛下,就在阵前摆下祭台,陛下可读先帝的《御制悼洪经略文》,再派几十个嗓门大的军士一起读,读完就骂,骂洪承畴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最后再将‘祭文’射入城去,想来那老贼就算气不死,也会出城了,嘿嘿——”乔贵乐坏笑道。

    “好!”永历大叫一声,马上转身就回去明军大营。

    永历知道,洪承畴凭借吴江城,据城而守,城上又有红夷大炮,在火力和兵力上,明军并不占优势,只有将洪承畴引诱出城,在野外,明军才有机会战败清军。

    过了小半个时辰,祭祀用的元宝蜡烛香火都准备好了,因为担心距离城墙太近,被城上的红夷大炮打到,所以“祭台”距离城墙足有两里来地。这么远的距离,永历就算吼破嗓子,对面城上的清军也未必能听的清楚,但是如果有几十个“大嗓门”,一起呼喊,那么声音可就不小了,足够吴江城内的人听的清楚。

    按照祭祀的程序,永历身穿皇袍,郑重其事地焚香祷告一番,而后由“司仪官”乔贵乐宣读崇祯皇帝的《御制悼洪经略文》: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呜呼!劫际红羊,祸深黄龙。安内攘外,端赖重臣。吴天不吊,折我股肱。朕以薄德,罹此蹇剥,临轩洒涕,痛何如之——

    年余以来,迭陷名城,连丧元臣,上天降罚,罪在朕躬。建祠建坊,国有褒忠之典;议谥议恤,朕怀表功之心。卿之志节功业,已饬宣付史馆。呜呼!卿虽死矣,死而不朽。死事重于泰山,豪气化为长虹;享俎豆于百世,传今名于万年。魂其归来,尚飨!

    乔贵乐读完,选好的五十个“大嗓门”一起向吴江城开吼,因为声音一致,又是阴阳顿挫,两里之外的吴江城果然能够听的真切。

    开始的时候,城上的清军还奇怪明军的举动,以为他们是祭奠战死的明军将官,后来慢慢的听出味道来了,原来竟然是在读前明崇祯皇帝祭奠洪藩台的“悼文”,城上的清军赶紧向“祭台”的方向放炮,可是“红夷大炮”的炮弹在距离“祭台”不远的地方,就落下了,就是打不到“祭台”。

    “呼,原来洪承畴的大炮是国产的!”永历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原来“红夷大炮”威力巨大,但是价钱不菲,即使是明清两朝,也难以承受购买他的价钱,于是自己开始仿造。但是仿造出来的东西,与“原装”的大炮比起来,无论射程还是威力都小了很多,现在洪承畴用的就是仿造的,故此射程才只有两里之遥。但如果是“原装”的红夷大炮,射程至少在五里之外。

    五十个“大嗓门”骂了整整一个时辰,乔贵乐才下令休息,这时五百个弓箭手趁着清军恍惚的时候,突然跑向城墙,达到一定的距离后,将手中箭矢射了出去。箭矢上挂着一封信,信得内容正是《御制悼洪经略文》。

    也许是城墙上的清兵早就把城外发生的一切禀报给了洪承畴,不长时间后,一个白发苍苍的,如同僵尸一般的清官出现在城墙上,向外张望了一下,然后就消失了。

    清军并没有出城,永历和乔贵乐的希望落空了,即使第二天一早,昨天的一幕又重新来了一遍。依然是永历焚香祷告,而后是“大嗓门”开骂,可是吴江城仍不见任何动静。

    到了第二天傍晚的时候,乔贵乐知道自己的计策失败了,垂头丧气地对永历说道:“请陛下降罪吧,洪承畴那老贼学乖了,根本不上套!”

    这时候郎廷佐突然说话了,他说道:“陛下此事不怪乔大人,全因洪承畴已年过古稀,不像乔大人这般年轻,一些事情都已经看得很轻了,什么贰臣啊,不忠不孝,对他来讲,都是过眼烟云,他现在只想将大明消灭,让他这个叛臣不至于将来被挫骨扬灰就心满意足了。”

    乔贵乐听后,也不知道郎廷佐在帮自己,还是在挤兑自己,说自己年轻,他什么意思啊?不过他也看到皇上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便不敢再多说什么。

    永历点点头,心道:最了解洪承畴的,肯定是他的“政敌”郎廷佐了,他应该说的没错。于是说道:“洪承畴就是一只老狐狸,看来咱们还得从长计议啊!”

    对于龟缩在吴江城内的洪承畴,永历等君臣是无计可施了,现在可不是围城的时候,北方的清军马上抵达扬州,必须马上结束浙江的战事,立刻北上救援扬州才是。

    就在永历等人愁眉不展的时候,突然传令兵跑了进来,禀报道:“启奏陛下,营外来了一辆马车,有一男二女,年纪都很大,其中一个好像在八九十岁以上,他们自称姓洪,是洪承畴的家人!”

    “洪承畴的家人怎么跑到这里来了?”永历不解地问道。

    (更新的晚了点,刚刚码完的字,连晚饭还没吃呢,各位见我如此努力,还不打赏吗?

    推荐票,评价票,月票,统统拿来!还有本书已经可以上架了,但是我还没开通,就是为了一些没充值的朋友还能看,但是早晚我会开通的,到时候还请朋友们自己想想办法,也可以冲点,为了支持我嘛!

    再一次谢谢朋友们,有空的话加一下我的群,书评区里有号码,咱们可以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