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仙侠小说 - 神州图在线阅读 - 第二十八章 终南山上

第二十八章 终南山上

    宗圣宫乃是大魏一处行宫,宫中有含风殿,修建至今也有了一百年多年历史。

    早在宗圣宫建成之前,太乙峰上还只有几座小道观。随着大魏几任先祖皇帝入住含风殿,太乙峰也香火愈发旺盛,最终围绕经台落成了六殿二楼的太乙宫,因此两宫之名也渐闻名于世。

    南五台本有国光寺,可是近几任帝王皆近道远佛,故而也被排挤得零落荒废。

    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最胜。终南山中太乙谷,玉池光游照三清。仰天池上观楼台,双柏显圣问玄机。两宫三池五台峰,自有仙气蓬勃生。

    庚子东迁十九年以来,后十年里曹家先帝大多时间都在此地修仙炼丹,养居修真。

    传说当今皇帝还是文王时,曾与父皇游骊山,沿着秦岭一直走到这座终南山脉,偶得一段机缘奇遇,在山下见到一位仙风盎然的云游道人,询问之下才知是这太乙山上的大真人,遂以国礼拜之,成为一时美谈。

    那真人乘鹤上终南,亲自为先帝炼仙丹。仙丹名曰“化神”。

    传说只要吞服一粒化神丹,便可以神游河山三千里,出入各方小天地,采撷灵元修真仙。

    然而,事实却出乎人们意料,魏帝修行一年而薨,死因至今未解。

    那以后,文王顺利继承帝位,尊贵妃为太后,蔡氏家族一夜登天,此事就渐渐变成了一段灰暗的皇家辛秘,美谈无人再敢谈。

    新帝登基后,此事不了了之,那修仙的高人非但没有被问罪,反而依旧享受超然地位,被曹室供养在这终南山上。

    后来,诸葛皇后自缢于神都后宫,太子生死未卜。

    当时的诸葛烈乃是大魏当之无愧的第一巨擘,武道修为还在十二卫的五位天品都统、曾经的“隆政双壁”欧阳鹏之上。

    诸葛烈骨子里本就桀骜不羁,先帝既崩,龙青元也逍遥远遁,当时神都乃是最为疲弱混乱之时,若是诸葛家族非要闯入皇宫讨个说法,可能会令蔡氏和龙椅还没焐热的瑞庆帝很头疼。

    更要命的是,身为一品军侯、第一国戚的诸葛烈,手握威威军权,据西京,坐龙眼,一旦起兵造反虎扑神都,必然天下大乱。

    到时候不说虎视眈眈的干戚族举兵南下,恐怕连大魏都要立马四分五裂了。

    不过,世人都以为诸葛烈要反,最少也会有些兴师问罪的动作。可那兵法拳法名满天下的神侯始终都没有说一句话。

    新帝厚葬了皇后诸葛氏,也没有刻意调兵防备,只是在定了年号的那天,亲宣神侯入殿。

    据说二人从头至尾都没有提及这段血腥史的内幕。

    只是这不为人知的默契之下,两京之间不可避免地有了一丝看不见的剑拔弩张。

    这也是北夏、干戚等国最愿意看到的事情。

    或许无人知晓,皇后自缢的密报传到西京城时,有那么一个夜晚,这座旧皇城里忽有一道恐怖的拳气奔雷般冲上天空。

    熟睡的百姓都以为不过是闷雷炸响罢了,不料次日一早就有人在城南曲江池畔发现成群的死雁坠落在水里,碎羽浮满了湖面。

    此事传开后,一时众说风云,坊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无非是举国迁都民怨载道,天神震怒才罚了群雁给皇帝看,那曲江池也被人戏称为落雁池了。

    终南山上云雾缭绕,含风殿里香火鼎盛。隆政帝留下的香炉丹经依旧有道童看守,只不过这里的主人却是早就换作了一位道人。

    道人正当壮年,年纪不老,可即便是当今皇上见到,也要敬称他一声“国师”。

    隆政帝在世时,道人在太乙宫修行,如今含风殿无人问津,他便也常来这里照看香火。莫看太乙峰距离这圭峰山麓少说也隔着几个山头,可对于这位大神通的真人来说,不过是须臾功夫便到。

    圭峰山山麓再往上,有那紫阁峰、大顶峰、凌云峰等,各有奇峻。

    此时这位羽衣轻冠的男子正站在殿前负手望天,若有所思。

    飞鸟归林,秋风落叶,焚香钟鸣,林逾静幽。

    有资格来宗圣宫祈福的香客可不是一般人,大多都是些天潢贵胄。这含风殿更是极少有外人进得来。

    偏偏有一人飒然而至,洪亮笑语惹来道童们纷纷侧目。

    “国师,一年未见,别来无恙。”

    来人身材魁梧,须发灰白,身穿一身杏黄织金蟒袍,补团上绣有八宝江牙海水,更有四爪纹龙九团,冕冠上镶珠五颗,气度华贵非凡。

    道人依旧望着北方风轻云淡的天际,负于背后的指尖微微掐动,眉头微皱,自言自语了一声:“古河的蛊皇……死了?”

    “国师?”王者装束的半老男子于道人身后站定。

    道人似乎终于回过神来,这才向来客施了一礼道:“武王安泰,贫道有失远迎。”

    客人正是当今皇上的亲叔叔,坐镇雍州,督军凉州、并州的实权亲王曹旭。

    这位随便跺跺脚就能令三个州地震一震的王爷倒丝毫不介意国师的淡漠,笑容和煦,让人如沐春风,倒像是一位智慧亲和的长者。

    不过秦晋之地的流民乱匪或许就不会这么想,因为近两年死在他大军铁蹄下的亡魂,恐怕已经不能以千百计数。

    如今的大魏,不论亲王或郡王,名义上依然有自己的封地,但实际的控制权和大部分税赋都归朝廷所有。

    可即便是这样,五位实权亲王依旧拥有着普通人无法想像的王权。

    这五位亲王,除武王外的四位皆是四大正妃的嫡长子。他们既是皇上的左手右臂,也是皇室的眼睛,远非各州刺史州牧所能比拟;亲王掌控军权乃是受朝廷大力扶持,麾下王师皆都是出了名的劲旅,持有王令就可在自己辖区的周境内横行无阻,不受地方管辖。

    武王曹旭以王道见长,交游天下名士,门客上千,麾下人才济济;禹王曹臻推崇霸道,精于兵法,坐镇荆州,遥领益交两州军政,身加大都督亲自带兵,威震四方。

    景王曹懋替魏帝把守幽冀重镇,是中土出了名的酒色之徒,性情暴戾无常,身为皇室子弟唯一的武道巨擘,却长着一身吓死人的肥膘,还有各种极恶的怪癖,民间私坊窃称之为“活饕餮”。

    穆王曹骏本是一流的美男子,为人仁和易处,当年他在诸皇子中的口碑甚至在文王之上,深得先帝喜爱,几乎半数文武大臣都希望先帝将穆王立为储君,如今即便大势已去,但他低调保住了亲王之位,权势虽弱,可影响也不可小觑。

    晟王曹进才情卓著,平日里喜欢游山玩水,虽然大臣们偷偷取笑他“五短王爷”,可偏偏矮小的曹进却有着极大的财运和商营智慧,有他在江南膏腴之地运筹帷幄,不但他自己赚得钵满盆满钱粮自足,每年还能供上大笔税赋,瑞庆帝自然是最喜欢这位弟弟了。且江南不仅山水秀丽甲天下,巨资砸出的水师也不是盖的。

    大魏的王爷有十五个,各等侯爷爵爷几双手也数不过来,但也就这五位实权亲王任谁也不能忽视。

    天下就有“四神五王”的说法——四神指的自然是武道神坛上的四尊武神,五王则是俗世里高不可攀的五位王侯。

    话说回来,朝廷让武王坐镇雍州,不是没有制衡诸葛烈的意思。

    反之,诸葛烈身为外姓国戚,与雍州府内外联结,也能牵制武王。这种帝王制衡术放在每个州地都是如此,只不过武王身为皇叔势力盘根错节,魏帝有意将诸葛烈这颗软硬不吃的臭石头放在他嘴边罢了。

    不过除却外表永远都风平浪静的西京城,在雍州这块宝地上,毕竟还是武王说了算。

    当年若不是蔡盛京跟雍州借兵借粮,否则根本无法抵御势如破竹的蛮族大军。若非有固若金汤的雍州做后盾,西北防线恐怕还要再东撤八百里。这样说来,蔡家也欠他一份天大人情。

    此时此刻就在这含风殿前,杏黄蟒袍的武亲王就负手与那羽衣道人并排而立,一同望着青天远山。

    稍稍沉默,武王长叹道:“好一个含风殿,国师不出世,却cao弄庙堂于股掌,本王佩服。”

    道人含笑道:“王爷谬誉,折杀贫道。”

    武王呼出热气摩挲手掌,仆从连忙将备好的金丝红缎长袄轻轻披在他肩上。

    “这眼看就快入冬了,山下还不算太冷,可这山上的天怕是要提早变了。”武王轻声道。

    二人一起踱步去往崖畔女墙,贵为魏朝国师的中年道人面色如月下清水。

    “天道有常,人心无常,贫道顺其自然。”

    武王曹旭看向身侧这位似乎弱不禁风的道人,挥手将仆从屏退,似笑非笑长叹道:“我那位皇兄,生前都没睁眼瞧过我这亲弟弟一眼,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小小郡王,平时连进入皇宫的资格都没有,难得那年陪他来到这终南山,却看到他将你那般崇敬,心里不知有多羡慕。先帝驾崩,你就没有一丝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