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十年后为大将军
“好了好了,众爱卿不要吵了!不要为这点小事争论不休,伤了和气……其实你们两位老将说得都有道理;可是,就有没什么更好的法子了吗?”赵王何端坐于王台之上,环视群臣,以王者特有的犀利而敏锐的目光,投向了他未来的战将,年青的赵括身上。 赵括的心中其实早就有了答案,一见王上如此器重自己,迫不及待地把心中所想,一股脑地说了出来:“家父和廉将军说得对,又都不对。马的饲料当然是以草为主料、称为粗料;以豆类为辅,叫做精料。至于何时多用草,何时多用豆,还有何处用豆,何处又用草,那就要因实际的情况而定了。比如有的马瘦,这样的马儿行不出一日,就会累垮,所以它平时就要多*料,好多长些膘。有的马膘厚,这种马虽然耐力好,能行千里,可是跑不快,所以就要给它多吃草,不能让它光是长了一身无用的肥膘――我们养马是为了打仗,又不是为了吃酸而有毒的马rou。” 赵括说到这里,有心卖弄,故作姿态,有意顿挫了一下。 他微微抬头看了看他的王上,只见赵王面色和悦;赵括也就得意了起来:“这像那个鲁国有名的儒家先贤孔子说的:人要‘因材施教’一样;这马匹,特别是行军打仗用的军马更是要因‘马材’而喂养。还有就是行军作战时,要多给马儿*料,涵养马匹的体里,而平时就要少用精料――要是我赵国全国所产的豆子都用来饲马,可能也不够它们吃上两月;豆子是人都可以吃的好东西,全让牲口给吃了岂不是暴殄天物了!总之,这马官喂马用什么样的饲料,像将军在外作战一样,面对不同的敌情,就要用不同的计策,方能取胜是一个道理。 不如按马匹好坏,给马官们定下一个规矩:每年给他们一半干草,而把让马儿长膘的豆料换算成钱给他们,让他们自由支配,何时用料,何时用草,就让他们自己去定。每过三、四月监察一下马匹重量,使马长膘的马官有功,掉膘就要罚!要是有饲马好手,能少用料多用草,就把马养好了,多出来的料钱,也就不和他计较,算是赏他的了。如此,可以利益诱惑众马官,让他们多出力,养好马;又可以节约豆料,省下的豆料虽然不在王仓官库,也是藏于民间,如遇上灾荒、用兵之年,也可节省国家的赈济。于国于民都是有好处的。” 赵括酣畅淋漓地说完了心中所想,便向跪坐在王台上的赵惠文王行了个长揖之礼,满心欢喜地等待着君王的称赞。 果然,赵王何面如春风,万分高兴地嘉许赵括道:“好啊,赵括你说得好,我赵氏一门真是代有良将出啊!没有想到啊,你们两位老将因饲马之事相争,却为孤王争出了一个10年后的大将军!” 听到这样的赞叹,不谙世事的赵括自然是心花怒放,好不得意,早就把自己梦中身死长平的光景,忘到了九宵云外;也就更不要说,注意到父亲赵奢脸上的尴尬与无奈了。 赵奢的心中轻轻摇头,忧心忡忡地想到:“括儿啊,括儿,你以为为父和廉将军真的不懂养马的学问?你怎么忘了我们的姓正是那个意为‘养马能手’的嬴字啊。就算是这样,你也不该忘了父亲为曾为燕国边郡上谷郡守,长年与匈奴和马匹打交道。而那个与我有隙的廉颇更是骑将出身,他怎么会不知养马之术? 我们两个人不过是把最能说明才能的话,让给王上去说,然后三呼圣明,让他增添王者的威严;可是你这个不知进退的小子,怎么去和自己的君王争功名之虚啊!看来,你要是为将为相,一定会因功勋而引来杀身之祸,甚至连累到我们整个已是王族远支的马服家。为了家族的生存,为父的将来可能就要对不起你了……我的括儿,我也是为你好啊。” 赵奢当然也不会想到,大殿之上,与他一样心忧的人,尽然是自己的老对头,蔺相如;而蔺相如所忧心的,更是赵国的百年大计。 此时的蔺相如已经不是那个在渑池会上为赵国赢得声誉,从秦宫把何氏之璧完璧归赵的轻狂能臣;他现在也是重疾在身的行将故去之人。正是因为预感到了自己行将入土,他才更为赵国的未来担忧。 蔺相如心中清楚:如今的赵王何,是当世少有的强势君主,他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的驭臣之术。在赵廷之内,他总是借助一派之力,打压另一方之势;最后,他的王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巩固。可是,他却没有好好想过,再伟大的君王,也会有归于黄泉的一日。当他走后,他的身后又是一个怎样的派系林立,盘根错节的赵国朝廷呢? 太子赵丹不过是个纨绔,而王上幼子长安君虽然聪慧,年纪却又太小……这两位名正言顺的嫡出王子,都不可能像他们的父王一样,降住这一帮子自视劳苦功高的臣子们。只要王上一朝薨毙,赵国的政局必定要动荡上数年时间――最坏的结果便是在王宫之内,再次上演如沙丘宫变的那一幕血亲相残,能臣出逃的悲剧。 “至于拜赵括这个小儿为大将军的事,不过是王上一时高兴,信口天河罢了……”蔺相如那张因积劳成疾而发黄的脸上,露了不为人察觉的一丝忧虑。 大殿之内,一文一武,两个相互间素来不睦的老臣,在不经意之间对视了一下,又都看出了对方的心思,难得地默契地点头示意。 而在赵奢庇佑下的赵括,却只是听赵王何将来要让他成为统管一国兵权的大将军,而没有发现老臣们脸上表情的细微变化。 “哈哈,我将要为大将军了……等一等,大将军?我好像记得在我梦中,我全身插满了箭杆之时,身边众人称我为大元帅! 不,王上!我不要做这个大将军!”赵括的身子一震,猛然想到。似乎一切的征兆都在向他显示:长平之死便是他命运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