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兴唐在线阅读 - 第四百零四章 竿旗过市(三)

第四百零四章 竿旗过市(三)

    无弹窗,万名书迷同时在线没有几天,李治就下了一份诏书,将武承嗣重召回京城担任太常卿。

    拘于几个儿的条件,小六成了帝国的好人选。可小六的心肠,让李治很心寒。自己万一死了,眼一睁看不到,可自己活上一个二十年三十年,以小六的手段与急吼吼的心态,必然将自己“做掉”。还是妻让人放心哪。

    所以神马的帝王心术又来了。

    张大安拿着李治这封诏书,就有些急,雍王本来让皇后bī)得走投无路,再让武承嗣返回京城,那还了得?

    其实武则天借着李治扶持李贤与长争嫡时,已悄悄安排了六七个武进入朝堂,官不尊,位不显,属于那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做法,因此,有许多大臣反感,却无可奈何。

    虽说外戚专政,终是国家一害,可作为尊贵的天后,娘家没有一个人在朝中为官,同样说不过去。

    但无论是武三思,或者武攸暨,皆没有这个武承嗣刺人眼睛。只因为一点,他顶着周国公这个大帽的。

    可自己不好出面的,这两位圣上正在痛恨着自己。于是看了看诸位宰相,裴炎、王德真、刘仁轨、崔知温是不想指望了。戴至德与张文瓘谨小慎微,同样不指望了。薛元超这一次回到朝堂上似乎成了隐形人,大约也指望不了。于是看着郝处俊与李义琰,说道:“郝相公、李相公,国事为重啊。”

    郝处俊讥讽道:“你还知道国事为重?”

    “请郝相公公私分明,顾全大局。”

    “是顾全你的大局,还是要顾全这个国家?张大安,昔你也不错的,然而这几年……郝某与你共处政事堂,深耻之。”

    说完了一拂衣袖走到一边。

    势与势不同,原来是反对天后的,虽说有可能从国家角度考虑雍王是不错的人选,然而心肠太过歹毒。一旦此人登基,有许多人必然不放过的,自己这群太党必然难逃一劫。就是自己死了,孙都未必能放过。还有东宫中的那几个女,太的儿。

    形势看不清,但无论是皇后,或者雍王执政,他们皆不想的。其实想一想,周王倒不错,可是从国家角度考虑,又不是很好的人选。于是选择缄默。

    王德真摇着头,说道:“张相公,我也不大明白。仅是一个太常卿,就碍着国事了?太生死不明,却是理所当然的。正人君哪,这就是一些人自夸的所谓正人君。戴相公与张相公执相多年,德高望重,都不敢自称正人君。居然正人君冠于一群卑鄙的小人头上。孔夫何在?孟何在?我很想放声大哭啊!”

    李义琰蹙了一下眉,说道:“按理说,当年周国公有错,贬得也不过份。不过皇上既然下诏,我们还是商议,是不是应当的。”

    “还是李相公说得对,国事是国事,太常卿是九寺正卿,又岂能用一个仅字?当年之贬既不为过,既然召回,试问周国公有何政绩,需让朝廷召回?”

    “那么我问张相公一句,周国公既然没有资格召回,那么雍王又有何资格监国,难道凭借一本吗?那么的话,你不如辞去宰相职位,让大儒李善前来担任宰相。至少他在修书著学上,远胜过你十倍。”

    李贤闻听,眉头皱了一下,头低下去,眼中却闪过一道凶光。心想,这个王德真该杀!

    是想杀,可人家一个宰相,那么好容易杀的?

    崔知温久未插言,这时候终于说了一句:“虽然有商榷之处,可过了这么多年,当年虽然周国公不大好,让宫中一些小人误会,导致周王妃亡,可处罚也处罚过了。并且也不是周国公直接授意的。依我看,召回可以。毕竟天后的外戚过于单薄。”

    这句话不仅是作为宰相,也是作为李显立场来说的。

    两个哥哥太强势,太是不想去与他争,可太凶多吉少了。雍王必须争的,想争,就必须依靠皇后。

    皇帝诏书未正式颁发之前,可以驳回的。但需要诸位宰相一致同意,现在宰相倒是很多,整整十位宰相,但一人一个主意。严格来说,太党一方宰相多,可大家立场又不一样。刘仁轨是见风掌舵,戴张二人缄默,郝处俊对雍王隐隐带着仇视,李义琰虽然格刚烈,可多少顾全着一些大局。这五人就没有办法统一了。

    况且还有崔知温、薛元超、裴炎、王德真。

    没有办法阻止,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诏书正式颁发,让武承嗣从江州召回。

    主要还是太逃出来晚了,早逃出来,多半大多数宰相不同意的。

    武则天得到大的好处,可仍然不甘休。

    哭泣道:“陛下啊,当初臣妾召侄为官,虽后来发生了一些事让弘儿不满,可开始时弘儿还是很高兴的,甚至亲自出了东宫,恭贺侄儿搬迁居。就是做错了事,这么多年过去了。召回长安有什么不妥?为何要鼓动宰相反对?难道比青海数万将士,比弘儿的命重要?”

    不要说李治,就是武则天对军事同样不懂。

    实际上这一战,李威输了,战争非得在战场上厮杀?那么也没有善战者无赫赫战功这句话了。看一看裴行俭在河西担任大都护那么多年,发生过几次战争?看一看王方翼在肃州担任刺史发生过几次战争?

    但不懂的人,就认为不是太输了,是李敬玄与刘审礼,以及某些人在中间使了手段,导致李敬玄大败。否则以太的本领,这一次说不定连大非川乌海都收拢回来。

    就是李治心中也后悔的。

    听了武则天的话,说道:“朕心中有数,你莫要急,只是一个太常卿,就是六部尚书那又如何?”

    武则天只是哭,李治越发气愤,当然,也产生了一个错觉,皇后是自己的,只有依靠自己能生存。于是觉得歉意,对边太监说道:“传各位宰相谨见。”

    十宰相到来。

    李治问道:“朕只问你们一件事,朕数当中,那一能够真正继承朝廷未来?”

    李治八,李忠被李治杀了,李孝早死,李上金与李素节不用考虑了,要么就是武则天的四个儿。李义琰老老实实地答道:“能继承帝国将来的,好人选只有太。”

    “那么朕问你们,为何太被围困到今,为何你们一无良策?”

    一个个不敢作声。

    实际上自从李威在东女羌冒了一个泡后,朝廷也下达了诏书,务令各个相关的州县必须派出斥候察看,甚至不顾今年山东河北的旱,拨出大量的粮草到相关各州,就是为了营救太的。若没有这个大义,青海战到现在,唐朝伤害同样很重的,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敢反驳?

    但那有那么好救的?

    “你们商议一下,若是吐蕃放我儿,给予他们一些条件。”

    这是主动向吐蕃议和了,做了一个了不起的让步,要知道吐蕃两次请和,李治理睬一下都没有过的。而做出这个让步,正是为了太。可以想像,一旦议和,吐蕃人必定会狮大开口。

    从另一个角度,李治对李贤同样也很不满意了。

    事的引发,正是张大安阻挠武承嗣回京。

    几个宰相言止,想进谏,特别是刘仁轨,是心中清楚,议和大约论钦陵欢迎的,但让他放过太,大约不可能。就是将整个青海割让出去,都不可能!

    否则这一次李敬玄能不能逃回来,都未必可知。

    可是看到李治的满脸怒容,那一个敢说?

    但事到此为止,并没有结束。

    李贤既然不将武则天当作母亲,武则天也不会将这个儿当作儿。所以这时候很怀念李威的,不管怎么说,讲道理还是能讲得通的。或者自己向这个次说,我怀胎十月不容易,若是没有我在后宫撑起一片天空,那有你们现在的光景?

    讲得通么?

    又一个杀手锏使了出来。

    几天后,整个长安扬起一片谣传。

    这几年风调雨顺,两渠第四段工程将要结束了,好米一段时间下降到十几文每斗,劣粮每斗一度降到几文钱。这时候老百姓能想什么?还想住小别墅,开宝马?粮便宜了,能吃饱穿暖,心满意足了。但今年自起,河北山东河东大部地区又再度出现了旱。就连河南道都遭到了波及,不及关中那一年严重,可旱规模不小。

    不遇到旱心还好一点,一遇到了特想念太。因为推广了一些的种植方法,还有犁,这一次旱虽重,危害并不大。而且因为丹水渠的开挖,至少能到龙驹寨,不是大船,附近的水源还没有引过来,即使挖得再深再广,没有充足的水源,大的船舶还不能驶过。毕竟比原来的好,特殊况,关中好一点,可青海收成没有上来,要调粮食过去。还有太原幽州三个粮仓,关健时候又起了作用。

    因此,比历史上危害要小,可还有些危害。关中的粮价涨到了每斗二十几文。心中一个个很后怕的,若没有太举措,粮价又成了什么样?

    谣传便从这里开始的。

    为什么风调雨顺的,太受到某些人陷害后,天又降下灾祸?

    在后世是笑谈,可在这时候,就说不清了。

    谣传传开,李治与武则天又将诸位宰相以及李贤召到宫中,李治说道:“贤儿。”

    “在。”

    “当初旱严重之时,你大哥受命监国,想出了一些主意,解决了旱的危害。朕听许多大臣说你的能不亚于你的兄长,说说看,你有何良策,挽救一下今年的旱给国家带来的危害?”

    好看的小说,告诉您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