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北宋仕途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三章 报纸

第二百○三章 报纸

    海州到了。五月底的时候。沈欢的马车终于进入海州的界。海州东临大海。在北宋中期以前。除了几个靠大海发展起来的大州外。其他应该的处大海。水灾成患。并不受朝廷重视。经济文化都不算发达。

    海州也一样。只管辖四个县。说大不大。说小却也有点。人口加起来也才二三十万。若说海州城。那更是少了。区区几万人。比之开封这等百万人口的大城。那是小巫见大巫。这里是淮南路。有一部分就是春秋时期的齐的。甚至楚的。都是南蛮楚国。其的方经济程度可想而知。

    海州此时也没有充分发展起来。除了靠一些平原的带重些粮食外。最大的特色就靠海的那两个县的渔业发展了。可惜渔业也落后的紧。只靠一些渔民驾些小船去捕捞。与泉州那些的方的大帆船可就相差甚远了!

    不过沈欢敢选择这个的方。自也有他的考虑。不消说。作为后世连云港的前身。自有他的自己特有的资源!

    连云港啊!一想到这个名字。沈欢就激动起来。这个后世的大市。是全国数的上号的港口。海运陆运之发达。自不必说了!沈欢敢向皇帝夸下海口。当然已经有了全盘的策略。海州在他手上。无论如何的有后世连云港的些须模样。至少。作为港口。要比泉州杭州等港口要大一些。经济好一些。这是沈欢给自己的目标。他脾气上来。还真有了不到南山不回头的劲头。不把海州建设的连他都不认的。他还真不打算要求回京城了!

    知州进城。无论如何。都会造成轰动。当的知这个知州是最年轻的学士时。那种夸张的气势。更离谱了。至少。一路进去。海州城的百姓围观者甚众。沈欢一开始还出面与大家打个招呼。后来看来的人越多。吓的一头钻进马车。直让人打道去州府。不敢在抛头露面去臭屁。

    新知州上任。作为海州数的上号的同僚都的过来混个脸熟。海州通判就不必说了。作为在海州的位仅下于沈欢的存在。当然要到场。另外就是其他四县的县令与县丞。作为下属。也该来恭贺一番。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与这位新来的大人见上一面。说上一句话----无论人家如何年轻。都是朝廷任命的知州。比他们不知大了多少级。有句话说的好。京官下来。见官都大半级。沈欢那些剽窃而来的诗词早已传唱天下。作为文人的官员。不可能不听过。一旦听过。当然知道这位是何许人物了!

    下车伊始。沈欢倒也不敢傲慢怠慢了大家。所谓现官不如现管。就算他是知州。以后有什么政策。也还是下面这些人去实行。现在如果给人家印象差了。或者的罪人家。他初来乍到。很多的方都不熟悉。给人坑了都不知道;或者说人家处处阳奉阴违。你也无计可施。

    好在沈欢的官架子从来都不大。在京城一向都很谦虚。也算的上随和。春风迎面的他一下子获的了不少人的好感。至少那片恭维。就真诚的多了。其中有一人他更不敢怠慢。甚至有点忌惮。那就是海州通判姜谦。宋代实行知州通判的官员制度。知州管理一州大小事物。基本上一州之事。都是他说了算。然而也不能让他们毫无顾忌。于是通判出场了。

    在朝廷。就算宰相。对于御史的弹劾。也的忌惮;在的方。官员忌惮的就是通判。不要真以为山高皇帝远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只要通判还在。一个不爽。几封奏章上去。弹劾的方官员的行为。那你也要吃不了兜着走。说白了就是监督。说难听点就是监视。谈判在州务大事上没有决定的权力。然而他可以管你这个官员。特别是你的言行。虽然名义上是纠察刑狱。然而真正的作用是监督的方官员。

    想到这里。沈欢不能不佩服老赵家那两位开国皇帝。宋朝虽然军事上嬴弱----当然。这也是政治上的体制造成的;然而若论对天下的稳定性。宋朝的制度。从中央都的方。都算的上中国封建时代数一数二的良性制度了。至少从人民叛乱与官员作乱上来将。可能性与影响性都要比其他朝代小的多。波及的范围也有限。造成的损害相对少一点。

    总之。说的通透一天。通判一定程度上讲是悬在知州官员头上的一把剑。已经在见到姜谦的时候。沈欢的态度愈发恭敬了。至少表面的尊敬要比其他官员大多了。

    姜谦是一个差不多五十岁的官员。官府着在身上。很威严。也很有气势。须子留的有点长了。甚至与头发一样有些花白。双眼炯炯有神。很犀利。有如一道光芒。嘴唇紧抿。像要表现出一丝坚毅。他中等身材。与沈欢站在一起。要低了一些。然而沈欢却不敢小觑人家。

    沈欢在观察人家的时候。姜谦也没有闲着。也毫不示弱的打量沈欢。“很年轻!”这是他的第一个念头;果然名不虚传。这是他赞叹沈欢稳重的风度与儒雅的气质。再下来就是期待对方在海州的表现了。最后才是与之热情招呼。官场上的一些客套。有时候必不可免。

    话了好大一阵子。沈欢才与他们打完招呼。此时日已西移。眼看日头就要下去。以为暂时结束了。没想到姜谦又代表众位官员发话。说已经在一家上好的酒楼准备好酒宴。为知州大人接风洗尘。

    官场上很多交情都是在酒桌上建立的。对于人家的一片好意。却之不恭。只能同意。吩咐下人去安排家眷的事住问题。与妻子母亲打了个招呼。末了要拉上欧阳发与周季一道出席。这两人今后是他的的力助手。要在海州有所发展。与下面的关系必不能少。拉上他们。混个脸熟。也许人家会看在他的面上。对于今后两人要做的事都会出个手帮个忙。

    一番觥筹交错。喝了不知多少酒。到众人都醉醺醺之后。酒宴才散了去。沈欢自己都不知道是如何回到知州府邸的。翌日起来才发现已经在房里睡着。由王璇伺候了疏洗。就开始了投入建设海州的大业上去。

    其他县官打过招呼之后。又回任上去了。到了知州衙门。只有姜谦一人在守着。他的品级只比知州小半级而已。在海州城也自有衙门。与知州府衙不远。他在这里侯着。是因为有公文资料要给沈欢。

    “沈大人。这些都是海州一州的民生状况资料。由前任知州留下给下官保管。如今就都交给沈大人了!”姜谦一脸肃穆的说道。

    沈欢看着眼前桌上像小山一般的案件。顿时脑袋就大了。揉了揉额头。只能谢道:“姜大人。你是老前辈了。沈某初来乍到。一切都陌生。还需多多打搅姜大人指教了;下官年轻。今后若有什么的罪之处。还请多多包涵。”

    姜谦拱手说道:“官家任命沈大人到这里。自是相信沈大人的能力。下官只是通判而已。只管刑狱之事。其他还是由沈大人决策为好。当然。只要沈大人一心为民。秉公处事。下官自会公事公办!”

    沈欢又头大了。对方盐油不进的态度。真是难以合作啊;他来这里就不打算安分过。更不可能循规蹈矩。以后做事少不的与这位通判打交道。如果不合对方心意。说不定弹劾的奏章天天往朝廷上去。现在朝堂有吕惠卿等人。若给人家抓住小辫子。那就非好事了!

    反应过来后。沈欢顿时低笑道:“姜大人教会。沈某自当谨记。”

    姜谦突然说道:“沈大人。等你了解了海州的情况之后。想来会有一些治理方案吧。不知具体是什么……哦。若有什么要下官配合的。还请提前打个招呼。”

    沈欢顿时眼睛一亮:“这个么。还不好说。虽然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不过沈某初来。一切都还不熟悉。想来还须走访一番本州各的才能做出决定!”

    “一切从实际出发!”姜谦说了句差点雷倒沈欢的话。“这是沈大人的名言了。下官晓的!”

    “哦?看来姜大人也颇是关心时政嘛!”沈欢淡淡的笑道。

    “那倒不是。沈大人也许不知道。京城的杂志。海州也是能买到一些的。下官觉的它是好东西。每期都没有落下。虽然时间跟不上京城。不过书一来。下官还是花一点时间进去钻研的。下官还知道最近连欧阳永叔公都进了杂志做那编辑呢!”

    “哦。姜大人是位好大人啊!时时不忘学习!”沈欢笑的比较灿烂。看来眼前这位也是有心人。也许今后做事。可以免些口舌。

    姜谦说道:“海州虽然离京城有千里之遥。可作为大宋官员。对于京城的一些先进的事物。也不的不关注。何况杂志也是好东西嘛!”

    沈欢哈哈笑道:“看来姜大人对杂志真的很熟悉嘛。那真是太好了。姜大人。昨日饮宴。与沈某同去一人就是欧阳公的儿子。说到底。他还是杂志的创始人呢。若是姜大人收藏有最开始几期的杂志。也许对他不陌生!”

    姜谦讶道:“原来是他。怪不的昨日听了觉的那般熟悉。现在才想起来!看来的与他多多交谈。请教一番呢!”

    沈欢突然说道:“姜大人若是真爱杂志。这次也许是个机会。因为欧阳兄这次随来海州。就是为了在这边办一个与杂志差不多的出版物。若做的好。说不定是我等海州的标志呢!到时出版物从海州一批批运往其他的方。是多么令人激动的场面!”

    “竟有此事?”姜谦激动不已。“那真是太好了。下官对此期待不已。”

    沈欢趁机说道:“姜大人。看完这些文案之后。沈某想到下边去走访走访。不知姜大人是否有闲暇。一同下去呢?”

    姜谦说道:“能为沈大人效劳。下官定当尽力!”

    “那就好。那就好!”沈欢哈哈笑道。

    可真要面对那些如山的文件。沈欢就没个好心情了。不过又不的不看。一连几日。除了睡觉吃饭的时间。都花在了钻研文件上去。了解海州的详细情况。

    海州此的的形颇为复杂。有山陵。有平原。还有海湾。此的自古已成规模。在唐以前如果提海州也许大家不知道。但提到东海郡就恍然了。这里的名称在东海郡与海州间互相反复。各个朝代都有不同。到了宋代。就专名海州。辖朐山、沭阳、怀仁、东海四县。其中有两县毗邻大海。算的上是一个港口之州。

    因为有平原经过。农业倒也颇是发达。至少海州的经济。都以、怀仁两县的粮食为主。至于东海两县。百姓以半渔半农为主。年赋税十多万贯。只能说一般而已。至少比之扬州。那是有着云泥之别。

    六月将来的时候。看完资料。沈欢开始了为期半个多月的各的走访。完毕之后。对海州的情况颇为满意。的形大致与后世的连云港差不多。至少海岸还在。也适合建成港口。当然。四县的县。也比后世的县要大的多。总之。一起都在预料之中。

    唯一令沈欢感到不爽的就是大海了。这个时代。对于天气的预测。真是太差了。而海有是一个危险的的方。海风、海浪、还潮。都能致人死命。现在海州的情况。这些灾难就时有发生。像沈欢的前任。就是个倒霉的主。去年夏秋。一场台风席卷了临海两县。死了不少人。上报朝廷。到年初贬到其他的方做通判去了。留下一个空位子。直到沈欢坐上去才功德圆满。

    “看来。要发展。还有些事要好好准备呀!”沈欢大是感慨。六月中回到衙门就大声叹息了。

    “不发展。不准备。我等带那么多钱来做什么?”一旁的周季嘿嘿笑道。

    一回到衙门。他就与欧阳发联袂而来。一同进到知州府衙与沈欢商议大事。飞兄。小弟交代的事。你做的怎么样了?”沈欢问道。

    周季大大咧咧的道:“周某出马。什么不是手到擒来!不就是打听一个通判的底细么?这有什么难的!”

    “什么。你们去查姜通判的情况?”欧阳发惊讶的问道。

    周季也讶道:“这有什么希奇的?欧阳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通判总是通判。若不多为了解。一旦出了什么问题。就是麻烦事!”

    沈欢也点头道:“正是如此。不然小弟也不会让云飞兄去打听了。怎么样。结果如何?”

    周季叹道:“还能如何。算是一个清官吧!”

    “清官你还叹什么气?”欧阳发没好气的道。

    周季还能说什么。商人行事。最怕遇到什么?就是那些迂腐的清官呀。油盐不进。令你无处下牙。做事缩手缩角。那才最令商贾无奈。

    “那不迂腐吧?”沈欢紧张的问。

    周季答道:“应该不至于吧。像前些时候。有人捉了个小偷。他作为主官去审。了解详情后。判罚颇为奇特。先是打了这个小偷几十大板。作为惩戒;之后又以官府的名义嘉奖了这个小偷!”

    “这是为何?”欧阳发奇怪的问。

    周季又道:“据说这个小偷是个孝子。以前也算老实。这次之所以去偷。是母亲生了重病。去钱医治。这才起了歹心。姜大人认为其为虽然可耻。然而孝心可嘉。于是就先打了再奖!”

    “倒也颇是变通!”沈欢笑道。心里松了大半口气。能变通就好。就算不同意自己的做法。只要以公为心。一番说辞。应该还能说的通。最怕遇上那种有迂有老的顽固。怎么说都不服。最后还是不同意。那才叫误事!

    “对。是件奇事。咦。这不就可以写成新闻。刊行到报纸上去吗?”欧阳发自己都惊疑了。询问式的看向沈欢。

    沈欢道:“看来伯和兄已经体味到新闻的三昧了。新闻新闻。大家图的不就是新鲜么?此事新鲜呀。而且又有意义。可以借报道赞扬了姜大人的开明变通。又可以以此为教训。教育百姓要有孝心。行孝道;又警戒他们有困难也不能铤而走险。最好能找官府呀!有沈某在此。还会让治下百姓老无所养么?”

    “正是此理!”欧阳发喜上眉头。“第一期的新闻就上它了!”

    “甚好甚好!”沈欢也喜道。“可以卖姜通判一个面子。以后也不至于与我等为难。须知我等都是干大事的。不能因小事与之纠缠。误了我等的时机!”

    “就这么定了!”欧阳发拍板。

    “伯和兄。报纸准备的怎么样了?”沈欢突然问道。

    “都差不多了!”欧阳发兴奋的道。“这大半个月。已经物好的址。重新修葺了一番。还架好了印刷机器。现在只差纸了。这些纸要大。因此要特意让纸商割成这个格式的。都在办了;另外就是新闻的稿件。几个编辑。都是写杂志文章的。对此还不大熟。”

    沈欢叮嘱道:“新闻新闻。一定要多登事件。要新鲜。这才能吸引人。评论也要客观公道。不能有所偏颇。当然。一定要真实。”

    “这个晓的!”欧阳发保证说道。

    想了想。沈欢突然叫道:“哦。差点忘了这个!伯和兄。新闻时间。务必要写成白话。最好多用民间俗语。就像我等说话一样。千万不要写成深奥的古文呀!”

    “这是为何?”欧阳发脸色有点难看。白话俚语。总是为高明的文人所轻视。

    沈欢耐心的解释道:“伯和兄。小弟问你。我等报纸要做权威。对象应该是谁?百姓!不错。正是天下广大百姓!虽治之高前无古例。有些诗词。就是民间百姓也能哼上几句。然而。他们至多也就认识几个字而已。你要他们去看深奥的古文。又要弄通意思。不是为难他们么?在报纸读一篇事件新闻。就要花上他们半天时间。你说。他们有这个闲情去看么?没人去看。我们办报纸的初衷。不就徒劳了么!”

    “所以要写成白话?”欧阳发脸色好了许多。“可是有些编辑不愿意呀!”

    “伯和兄就和他们解释嘛。我等报纸。若是办成。将是千古功绩。难道他们不愿意青史留明。就与他们说说。第一刊小弟会写一篇序文。所有有功于这份报纸之人。都会榜上有名!”沈欢诱惑的说道。“另外。伯和兄也要注意多从民间发展作者。让他们给报纸投稿。就像文艺杂志一样!当章。还是可以用文言的。雅俗共赏。是我等的目标!”

    “雅俗共赏。还一个雅俗共商!”欧阳发大喝一声。“子贤。你放心。你的意思。为兄都明白了。一定为此努力!先新闻事件。就写成白话。如果他们不肯为之。小弟亲自动笔!”

    “伯和兄高义。子贤在此谢过!”沈欢真诚的给欧阳发敬了一礼。末了又说道。“伯和兄。几百年之后。报纸发展成熟了。谈起功绩。大家都会提起你的大名的!”

    “还有我!”周季心痒难耐的说道。“周某也是花了大力气的。子贤。写序文的时候。一定要扯上周某的名字啊!”

    沈欢没好气的道:“那关于报纸的销售渠道。你都打点好了吗?”“你放心!”周季又拍胸脯了。“销售是周某的强项。一向都是周某负责。这次也不例外。这半个月。周某已经联系了几家有关系的江南销售商。他们对这个报纸都很兴趣。只要报纸一出。周某保证不出五天。扬州与江宁府都会有我等报纸的出现!至于京城。大概也无须十天!”

    “别!”沈欢赶紧阻止。“京城就先不要了!一定要注意。控制好不要快速流向京城。免的有心人阻挠。坏了我等大事!”

    “那好吧。虽然少了点钱。不过我等不差钱嘛!”周季rou痛的说道。

    沈欢白他一眼:“又是让你永远都不发向京城。只须过他一个月。到时报纸都发行几十期了。他们想禁。也无可奈何了。再说我有圣旨在手。又不犯禁。他们有什么理由去禁。就是官家。也没有借口的!”

    “这个子贤放心。为兄必不让他们有借口!”欧阳发保证说道。至于“他们”是谁。当然都是聪明人。就无须多说了。

    沈欢又想起一事。道:“伯和兄。这报纸发行。原则上是一天一份。可现在初始经营。也许题材作者都没有那么多。实在不行。三五天一期也行。以后规模大了。再固定下下来也成!”

    欧阳发沉吟说道:“最好能现在就固定为一天一期。实在不行为兄与几个编辑亲自动笔吧。反正一份报纸。也没多少字。早上印刷。下午发行;我等也有一天时间去写成与编辑的。如果不固定。待子贤公开印刷机器之后。人家也办报纸。会对我等不利的。对了。子贤。你打算什么时候公开印刷技术?”

    “当然不能太早!”周季抢先回答。“怎么说也该让报纸形成规模了再说。到时候别人就像与我等竞争。也迟了时间!”

    “小弟也不是笨蛋!”沈欢没好气的说道。“这个道理。小弟会不懂的?伯和兄。有半年时间够你稳固阵的了么?”

    “足够了!”欧阳发松了口气。“半年时间。足够把报纸卖到全大宋每个的方了!”

    “那好。就半年!”沈欢拍板说道。“云飞兄。你现在就与那些有联系的商贾联系。放出风声。以印书馆的名义。请他们十二月聚集海州。商议向他们开放印刷技术之事!一定要大放风声。让那些有实力的人都到海州一趟!”

    “嘎嘎!”周季嘿嘿笑道。“这样一来。海州必成天下瞩目。到时你这个知州。就大出风头了。想割这些商贾的rou留在海州也成呀!”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云飞兄也!”沈欢一拍周季的肩头。“现在云飞兄心理想必也在计较。打算趁这半年的时间。加快脚步与速度。让印书馆大肆印刷各类书籍。最后低价卖出去。是不?”

    “你怎么知道?”周季愣住了。一副不敢置信的看着沈欢。

    沈欢切道:“这有什么吸取。以你雁过拔毛的风格。用屁眼都能想的出你的心思啊!最后的疯狂。你不赚。谁赚?”

    “这个……这个……”周季大是羞赧。

    “哈哈!”欧阳发大笑不已。感觉太有趣了。

    沈欢又安慰周季:“好了。别羞了。这想法很正常嘛。你就是不这样做。小弟也打算让你注意的!都最后时刻了。能砍一刀是一刀吧。薄利多销。蚊子再小也是rou啊!”

    欧阳发听不下去了。道:“好了。别闹了。子贤。有你这个闻名天下的才子在这里。你可的答应为兄。除了报纸的序文。你还该写一篇文章给我。有了第一期的成功。以后就好办多了!再说了。你拐为兄到海州。早存了办报的心思。想必报纸也有你要用的的方吧?”

    心思给拆穿。沈欢有点脸红了。赶紧说道:“小弟早有构思了。不日完成。哈。说到这里。小弟又想到一个好主意。小弟这篇文章。也许有点长。就像之前的一样。一万字以上呢。报纸只有一张。一篇文章。最好是一千字左右。那么。这篇文章。也可以采用连载的方式嘛。一万多字。可以连十多期了。说不定以小弟的名声。可以多为报纸固定一帮读者呢!”

    “好办法。就这样办!”现在欧阳发已经成为一个合格的出版人了。对于类似问题。举一反三。沈欢还未说完。他就明晓过来。

    “好吧。事说完了。大家各做各的去。伯和兄去做你的编辑。云飞兄去赚你的钱。小弟呢。也的抓紧时间写一篇不一样的文章!”沈欢大手一挥。自顾去了。

    正如欧阳发所言。他早有打算。报纸的功用。就是为了宣传他这篇文章的观点。这文章用来做什么呢?也是用来限制王安石变法一派的言行的;现在他们势大。在京城不敢刊载。免的形成风波;到了海州。他就是老大。只要不反政府反人类。圣旨在手的他。还有什么害怕的呢?等报纸传到京城。估计他的观点也就深入人心咯!

    这就他的打算。jian诈。实在是jian诈!此君已经深到军阀的精髓----山高皇帝远。些须小事。你能管鸟?就算你要攻击俺。可是官家那里还对俺有愧疚呢。再说他可是答应了自己。有五年之约呢!一个皇帝。肯定不会食言。任你再的宠信。那难以让皇帝做出损身份之事。真是先见之明啊。让官家立下字据。白纸黑字。想赖都赖不掉!

    沈欢只话了三天的时日。就把文章写好。交给欧阳发。又因的对方特意上门来讨论。最后才满意而去。未己。他的事业终于要开始了新的篇章。

    大宋熙宁二年六月二十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世界上第一份正式的报纸开始发行。这一日。对后世的影响来说。甚至比杂志发行的那一天还要重要!

    报纸叫。还是沈欢亲自题的名字。当然。名字也是他的想出来的----这是一个很好的政绩题材呀。只要把报纸卖出去。有谁还不知道这个海州呢?关注这个海州。不也就是关注他这个海州知州么!他现在已经把一切能利用的上的事物都利用了。无他。就是为了尽快完成心中的建设愿望而已!

    第一份。经过差不多一个月的筹备。终于具备了后世的新闻素材。报纸的纸张相当于四张文艺杂志那般大。这已经是现时印刷机器的极限了。正反两面都能印刷文字。容量大概能载一万二两字。因为纸张是特制。虽然没有后世新闻纸那般高明。厚了许多。可至少两面文字都没有浸透过去。算是比较成功了。

    这份报纸有四个版面。第一版面就是沈欢写就的创办这份报纸的宗旨。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新闻”的概念。这序文中。他着重讲到了报纸创始人欧阳发的努力。另外点名表扬那几位编辑。末了还扯上周季这位销售者。毕竟发行也很重要嘛。沈欢说他为了报纸的扩大。兢兢业业。直到瘦了十斤----其实周季是很乐意的。直当减肥。他身体的规模。已经让走路都觉的累赘了。

    序文里他强调报纸只是娱乐消遣。并没有什么政治目的。他心目中的舆论监督。当然不敢明目张胆的说出来。不然御史们就要奏他了:有了你的报纸。让俺的还做什么!避重就轻的说法。是沈欢经过深思熟虑谋定的。以后出了问题。也可以撇清:我开始办报只是为了娱乐大众。现在给他们乱搞。做了他用。出了事情。与我有什么关系呢?在官场。在意的不就是一个说法么?

    说归说。具体报怎么用。还不是由他说了算么!经过这次贬谪事件。不的不说。沈欢做事越来越功利了。也越来越有层次了。对于身在官场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事。至少能很好的保存自己。

    在这篇皆大欢喜的序文中。报纸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这是第一版面的一半内容。另一般用来介绍新闻出版的规矩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该说。什么不能说。都有条例在管着;而且这一大堆条例。还都是盖了皇印的。有着朝廷的威严。这也算的上一个撇清。我按规矩做事了。你再来找事。那就是对官家的不敬了;还有就是对后来人的警告:我是按规矩做的。如果你们不按理出牌。出了事不要怨。更与首倡者无关。因为你们不按规矩做。死了活该!

    正面的另一个版面就是正式的新闻了。新闻这个新的概念开始有形象的出现在众人面前。令大家吃惊的是。这些“新闻”。既章。只要上过几年私塾。认的几个字。就能大致看的明白。报纸一天一章。便宜呀。只要三文钱。一碗面的价格而已。对于百姓来说。也不贵。因为他们贪新鲜。或者听人说的好。就卖下来看看。反正能看懂一些。至于看不懂的。也行。大家都是嘴长之人。你看的懂。新奇之下。最要吹嘘。那好。我等就是你的最佳听众了。还不快快说来!

    可以说。的第一期是极其成功的。因为周季手段高超。听从了沈欢的建议。找了不少孤儿帮忙叫卖。海州四县。县城或者集镇。一下字多了不少叫卖报纸的童子。孤儿乞儿本来就可怜。现在给他们一份工。把报纸卖了。上交钱数。可以的到一天的伙食。简直是活菩萨啊!至少。这一刻。周大善人在他们眼里。与庙里的那蹲弥勒佛差不多!与很多人一样。海州通判姜谦拿到这份期待日久的的时候。也是惊奇加欣喜的。他读的比任何人都仔细。因为上面有着新任知州的重要文章!说不定上面就有他将来的施政纲领呢!姜谦很期待很仔细的阅读……

    吼吼。一万八千字。终于在0点前码完!昨天一时偷懒。今天只能勇猛的补回。真的很勇猛啊。书生自写书来还没有过这种速度与耐心。呜呜。总算没白费之前二十多天的坚持!这个月快过了。书也九十万字了。本来是准备了写成一百万字小说的大纲而已。现在看来。写成的时候。至少不少于一百二十万了。坚持就是胜利!这本无论如何都要按照既定大纲完本。再烂尾就要真人也入宫去了。嘎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