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化龙升天在线阅读 - 第760章 709

第760章 709

    散步城中,十里秦淮水波微漾,即使内外戒严,路上依旧有如往常一样做事的民众,建康风气安定,刘柳欣慰。

    沿河而下,至朱雀桥边,这里有几分热闹。他突然想到,王恭的首级传至城中,就悬挂在桥上。

    相交不厚,倒也敬佩此人,想避开,又看到周围还有司马道子太傅的侍卫,心里好奇,就走过去看了。

    桥上的人头已经面目模糊了,隐隐可见的轮廓显示出此人的刚毅。道子在桥下抬头望着人头端详良久,才摇摇头,指着人头问道:“孝伯啊孝伯,你为什么这么迫不及待地想要杀我呢”

    在一旁的刘柳忍住笑意,司马太傅说起来也有几分可爱。

    见到刘柳在侧,道子对其笑笑,还带着三分醉意,问道:“叔惠说是不是我又没害他,他常常当面损我,让我下不了台,可我对他依旧尊重。可是他为什么就和我过不去呢”

    刘柳失笑,答道:“太傅之心不是一般人能理解,孝伯亢直,对太傅多有误会,才导致今日结局。”

    道子点点头,刘柳又看一眼桥头的首级,就向道子告辞。

    看着刘柳飘逸的背影,道子叹口气,越发觉得此人洒脱。想起自己处境,他明白已经洒脱不起来了。

    回首自己在朝政上一路走来的日子,他只是随自己的心意做事而已,他看中的人,偏有人说是jian臣。他努力调和各方关系,他不是狭隘的人,他曾夸王恭亭亭直上,王忱罗罗清疏,他争取看人都往好处看,可是为什么其他人看到的都是他的不好

    在王恭举兵时,他派人劝说庾楷,诉说往日,以前他们关系好的时候,一同在帷帐尽欢饮酒,亲如兄弟,质问他为什么结交了王恭就依附他,忘记王恭以前对他的侮辱。庾楷大怒,回答若去年不是他调动兵马,王恭在在先帝的葬礼上就会反叛,而后来道子敌不过王恭,就杀害国宝兄弟,让他怎么信得过他。

    这件事分开来看,王恭在葬礼上没有作为,和庾楷的关系不大,他是明白的,但是,逼王国宝自杀一事,他自己想想也觉得寒心,对自己绝望。

    至于夺庾楷的权力,他自己倒觉得问心无愧,只是不好意思和外人说出口。说起来,一切还不是因为自己死去的兄长皇帝,自己的能力,先帝不可能不清楚,但是他依旧把大权给他,为什么为了巩固他司马家的势力,所以,趁着乱势,他想把司马尚之兄弟举上,也算继续兄长的事业,没想到他们都不理解。

    回到家中,儿子元显年少有谋略,斗气强盛,也不怎么看好整日沉迷杜康的父亲。自王恭二次起兵,京中多是元显在调度。

    这次王恭本打算押进城中处决,而道子也想见他最后一面,真想问问他为什么和自己作对。可是当时桓玄已经逼近石头,怕出意外,元显直接就下令处决王恭,道子还在为不能见到恭最后一面感到遗憾。其实,见一面有如何,自己可能跟对待王国宝一样,不敢见他最后一面,但这次不是不好意思,觉得对不起他,而是怕被骂一通。

    见父亲送故人回来,元显说道:“父亲太心软了。”

    道子摇摇头,说道:“情理之人,几年前还在眼前慷慨发言的人,如今只剩下桥上孤零零的头,叫人怎么不伤感”

    元显应道:“王恭素来与父亲作对,若他得势,恐怕连一个头都不给留。”

    道子只能搪塞一句:“王孝伯虽然两次举兵,但也都不是讨伐我本人的,我和他的情谊还是在的。”

    司马元显哭笑不得,这父亲也太可爱了。

    可爱的父亲,看现状也稳定下来了,谢琰、刘牢之守着,荆州来的几个人也止住脚步,他现在想的是如何把他们送回去,或者说是把他们拿住,抱着和平主义的他更喜欢前者,因为殷仲堪也算是他的老朋友。

    此时,左卫军桓修拜访,还真给了司马道子一个请他们回去的建议。

    对于桓家的人,道子还是能容忍的,除了这个驸马外,还有桓石豁之子桓石生任太傅长史。

    桓修入座,寒暄几句,就进入正题,道子问他该怎么做。他回答道:“殷、杨、桓依靠的只是王恭,恭已死,他们也难成气候。”

    “可是,我们也不知道他们的兵力如何桓玄两战皆胜,而探子回报仲堪的兵遍布京城山郊。”道子说,不是他长殷仲堪威风,是不想和他正面起冲突而已。

    桓修想了想,道:“不管他们多强,让他们自己起内讧就可以瓦解他们。”

    “内讧”司马道子对这个非常感兴趣,他最喜欢自己不插手就让敌人瓦解的事,还不伤情面。

    道子示意他继续说下去。桓修道:“西荆军队我知道,看上去强,其实内部各势力抗衡,很分散;至于灵宝那小子,给他好处诱惑他,就可以压制仲堪;杨佺期本来就不愿受殷仲堪压制,以重利相诱,还可能使他叛变。”

    道子沉吟良久,觉得此法可行,目光转向一直在听的儿子。元显说道:“姑且先试试,桓、杨不足虑,殷仲堪才是大患。”

    于是,商议好之后,道子上疏下令以桓玄为江州刺史;把郗恢召回来做尚书,让佺期做为雍州刺史,都督梁、雍、秦三州军事;以桓修为荆州刺史,带着为左卫将军的手下一起去,而且有另外让刘牢之领一千兵马护送,贬黜殷仲堪为广州刺史。他还特地留了心眼,让殷仲堪的叔父殷茂前去宣读诏书,令仲堪撤兵。

    诏书刚下,刘柳抚额,看来桓修并没有完全领会自己的意思,为自己和桓氏谋的福利过大了,王珣依旧守卫北郊,虽然他是挺看不起殷仲堪,可他在荆州也混了好几年了,实力还是有的。另一方面,郗恢也不一定会放弃雍州。

    对于朝廷的任命,桓玄犹豫了,若接受,表明了自己举兵的目的就死为了权力,那还不就是谋反王恭尸骨未寒,自己却接受高位,实在不厚道。再说殷仲堪肯定不会听从,自己还不想和他反目。若不接受,好大的一块肥rou,弃之可惜。

    杨佺期考虑没有桓玄多,升官是自己的威力所致,仲堪降职那就是朝廷的事,就是桓玄这小子占足了便宜,对于桓玄所带的兵将,他感到恐惧,虽然桓玄有怯懦的时候,但经历多了,这点也能克服。这还是他第一次领兵,在指挥上不能尽如人意,要尽早遏制他的势头才行。

    “估计殷仲堪现在会跳着脚骂朝廷。”桓玄难得主动找杨佺期商议。

    杨佺期道:“南郡以为该如何做”

    “同行不离伴,司马道子摆明了是想离间我们。”桓玄说着什么人都看得出来的话,杨佺期等着他说出有点意见的话。

    “还是不置可否比较好,不接受也不拒绝,静观其变。”桓玄摆明态度,没态度的态度。

    杨佺期顿时又看不起他了,道:“这样做事太婆婆mama,我的意思是先接受,再你我联合,帮助殷仲堪讨回荆州。”

    “逼急了殷荆州可不好。”桓玄忧虑。

    “他会急”杨佺期反问,“你没见他现在还在江州慢慢悠悠的”

    桓玄见这人也不好说服,只能退一步道:“如果要接受也行,先不要让他知道,否则,他如果退回荆州,我们反而什么都没有了。”

    杨佺期见他说得有些道理,点头答应。

    接到朝廷诏书的殷仲堪果然大怒,想想凭借自己和桓、杨的实力,还是可以和朝廷讨价还价的,于是发书催促杨、桓继续进兵。恰巧仲堪的弟弟殷遹为佺期的司马,就趁着天黑奔到仲堪处,说佺期受朝命,接纳桓修。

    收到这消息,殷仲堪想想这两个人是指望不上了,匆匆忙忙就往南撤军。想想还是解不了气,就派人对驻扎在蔡洲的桓玄、杨佺期的军士发出警告:“你们如果还不散伙回家,等我回到江陵,就把你们的家眷全部杀掉。”

    殷仲堪敢于说这话肯定是有他自己的实力,发出通告不久,殷的部下,现在在杨佺期手下领兵的刘系率着两千兵率先撤走。

    听到殷仲堪如此威胁自己,桓玄还真想与之抗衡。倒是索元提醒他:“荆州的嫂子还怀着孩子等吧。”

    桓玄以为,凭借殷的胆识,是不会对自己家眷做什么的。但是,在家的刘清就免不了担惊受怕。自己出门后,收到刘清几封家书,都是谈些小事,要自己吃饱,天气转凉,注意添衣等等。军旅之中的桓玄没有心思在信中诉说儿女情长,言简意赅地交代几句就完结了。

    离家也近四个月,如果加快速度,或许能在第三个孩子出世之前回去。再看看其他的军士,也是坐立不安,思归心切。

    杨佺期感慨这几年不历征战的荆州兵已经失去往日的雄风,变得贪生怕死,桓玄赞成他的说法,但是,征战在外,最关键的就是兵卒,如果他们无心战争,留着也没有,若发生内乱,后果更加不堪。

    于是,桓、杨紧跟着殷就开始后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