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轮回之帝国历史在线阅读 - 第二百0九章 又见血色

第二百0九章 又见血色

    开平,上都。

    忽必烈任胯下的爱马在草原上缓缓而行。在他的周围,除了环侍的亲军,还有陪同的伯颜。

    从马上一眼望过去,可以看见远处星落在草原上的蒙古包。

    这是一个同样非常留恋祖先传统的族群,这种留恋,也许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辽阔的草原所赐与他们的原始自由与豪放所造成。毕竟来自于自然界的人类,他们潜藏的本性之一,就是喜欢少有约束。

    作为后人,又或许我们还可以断言的是,此时的人类社会前进脚步,的确还远不能对他们形成更为巨大的冲击。

    只不过当这一天真的到来之时,不仅是他们,包括我们自己,乃至于任何人,都不得不去适应和改变。因为有些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法则,从这个世界的诞生开始,就一直都存在,而且它,真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伯颜恭敬地望着大汗,而忽必烈却看着那些蒙古包。

    此刻,这个身兼草原帝国和农耕帝国双重君主身份的大汗眼中,既有着柔和、也有着晦涩难明之意,他在想什么呢?

    伯颜知道,在过去的一年里,北元在江南的局面,好坏各半。

    如果从总体来看,元军在至元二十一年的军事行动,也可以说是对上一年宋军进攻的某种反扑。

    虽然阿里海涯没能完全控制住江南西路,而且广南东路也已落入了琼州的手中,可无论如何,他还算保住了江南西路的大部。同时还在宜章方向,对广南东路形成威胁,从这个结果上讲,的确比当初所估计的最差可能——丢掉了整个江西行省,要好的多。

    但宋元双方随后在广南和江南西路的战事,竟然陷入令人难以置信的平静,彼此仅仅是对峙,再无大的动静。相反,宋军在福建与两浙的交界处,与江南大都督府却“战事”不断。

    张世杰进兵江西前,和苏刘义、凌震等众将商议时认为:福建现在实际上是东南都督府的根基,而以南剑之枢纽地位,它又对控制整个福建地区非常关键。因此他们决定,由苏刘义亲自坐镇。

    当真的面对琼州宋室不仅要回到陆上、并且已经控制了包括广南东路和福建路的局势,范文虎的确如老忽和伯颜所料,再也无法坐视。

    在所有人中间,最怕琼州的其实是范大帅,因为在北元征服江南的过程中,他的手上就没少沾血。

    其他人暂且不提,端宗赵昰的亲祖父是荣王(又曾被封为福王)赵与芮,赵与芮实际上是跟着谢太后在临安降了北元,后被带到北方。景炎元年,赵与芮兄弟的儿子,即他的从子、端宗的堂叔赵孟枀,曾试图在绍兴举兵。事情败露之后,就死在范文虎手中。

    范大帅很清楚,琼州的宋室一旦恢复江山,他这个手上沾了帝国宗室血的家伙,肯定就完了。所以,当他再度收到老忽的诏书后,不管他以前曾否想着让别人打头阵来拣便宜,从任何一个角度上说,他也不能无动于衷。

    事实上,就是之前的福建战事,乃至于翁州之战,他也不是不想将琼州的哪帮人至于死地。

    但是,范大帅态度坚决,却并不代表下面的人和他一样坚决,因为人是不可能没有有想法的。他范大帅的所做所为,实在是让下属觉得难以信任,那么,别人为什么还要为你卖命?

    江南新附军固然在他范大帅的严厉督促之下出了兵,但真正的动作,也不过就是压到了福州和建宁这两地的边界上,而且这边进几里,紧接着另一边就又退几里,再加上福建宋军眼下也没有东下的意图,双方就此也形成拉锯对峙。

    至于如何向上面的回话,新附军的将领们和后世也差不多,一句“兄弟我压力很大啊”,就把事情给顶了回去。奶奶的,谁爱上谁上,就这么回事。

    话又说回来,时间拖的越久,新附军也的确越不好攻。

    这就造成了范文虎给忽必烈的奏报上,多是诉苦,他这个老滑头更是抱怨自己的压力太大,何况他还面对着水上的压力。虽然眼下还不能算琼州将大江已彻底封锁,可江南大都督府给老忽的奏报都已不好送了。

    但是,此种整体的江南局势,在伯颜的眼里,却很是耐人寻味。

    因为眼下宋军的停滞,你既可以说是他们力量有限,并无余力扩张;也可以说他们在准备东下。范文虎哪里的“压力很大”,已经表明了某种迹象。

    在伯颜看来,这种情形之下,不管琼州的意图究竟如何,北元更应该加大对登陆宋军的压力,至少不能给其以喘息之机。

    趁着大汗再到开平之机,他直接向忽必烈提出再给阿里海涯增兵的建议,却遭到了老忽的否决。

    伯颜没有甘心,他再度建议老忽:“大汗,臣以为眼下的江南局势,实已到了关键之处。若大汗觉得情况不明,不可草率决断,臣请前往荆襄之地,以了解实情。”

    然而,忽必烈还是摇了摇头。

    可能在外人的眼里,忽必烈此时的表现太淡定了,但这是因为他以前经历过更险恶的局势。

    在忽必烈的一生中,他最艰难的时刻,大概有两个。一个是“钩考局”事件,另一个,就是他刚坐上大汗位子之时,这都是能要了他命的关键所在。

    老忽刚即位的中统年间,他的对手,南有宋帝国,北有草原上众多的不服反叛者,而且内部,他也根本没有整合好,至少还存在许多心态不一的汉军诸侯。可以说,当时他稍有不慎,立时就会有灭顶之灾。

    而现在,虽然南方又出现了对手,草原上也有大敌,但至少内部,大元已不是千疮百孔的当初。所以,老忽的某种淡定,是因为他承受的压力并没有大于过去。

    伯颜从军事上能看出北元所面临的危机,但他毕竟是在至元初年才来,没有经历过哪段实际上更险恶的时期,所以在心态上,他就和他的大汗有区别。

    坐在马上的忽必烈,眼睛看向了北方。

    他当然知道江南局势已到了关键之处,问题是他内心里所考虑的,其实更多。

    北元现在的大敌有三:海都、乃颜和琼州的赵昰小儿。

    元军正和琼州交战,而他们能不能增兵江南?完全可以。并且以北元现有的力量,若集中全力,击败宋军、乃至迫使对手再度离开大陆,也完全可能。但这能不能在短期内做到,很有疑问。

    相反,仍然存在的海都、乃颜的威胁,却使北元朝廷不可能全力采取这样的军事行动,因为这两人,更直接地威胁到了北元的根基。

    只要不是个疯子,任何人都应该知道,这个大元朝不可能在三个方向上都同时全面开战,最好是一个一个地来对付。那么,该先对付谁?

    琼州宋军远在江南,对北元的核心、大都,其实构不成威胁。而海都在西域之地,虽然他已在向东扩展,也并不迫在眉睫。真正近在眼前的,实际上是乃颜。

    伯颜并不知道,由于北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忽必烈早就又反复琢磨了董文炳留给他的“蒙古军南下,汉军北上”之策。因为他已认为,在过去的平叛过程中,他的手太软了,所以才留下了那么多的后患。

    此时的忽必烈,心中既有无奈,又有股火。

    他并不怕乃颜,也不怕海都,但令他最头痛的是草原上的那些王公贵族。他给了这些人那么优厚的“岁赐”,可现实中,这些所谓的“诸王”,却依然跟着别人来和他作对。

    当年,哪个差点坏了他南征计划的、蒙哥可汗的第四个儿子昔里吉造反的时候,凡是在西边的这些鸟人,差不多全反了。

    昔里吉、乃颜、海都,包括赵昰和他作对,他都能够理解,因为他们盯的,实际上是他皇宫里的哪个位子。但草原上的那帮家伙也跟着瞎闹,真的让他极为恼怒、甚至无奈。难道就是因为他们所说的、自己已背叛了草原上的传统、太“汉化”?

    昔里吉实际上是在至元十九年最终被人抓住,并押送到大都。看着他,老忽心里说不出的厌烦。

    没你当年的捣乱,平宋何至于功败垂成,又怎会现在让赵昰这个“竖子”坐大?你真的以为朕对付不了你?要是朕真的想彻底收拾你,又何必拖那么久?

    老忽真的有火,当时他不是没有杀人的念头。但是,不行啊,这个天下光靠打打杀杀是治不好的,这个道理对他来说,早已是常识了。他最终还是选择将昔里吉流放在北边的一个海岛上。

    而现在,他又要面对这样的局面,难道再放过这些人?

    忽必烈真的觉得有点累了,这样的游戏他不想一次又一次地玩下去了。

    既然老忽要用更严厉的手段来对付叛军,董文炳留给他的这把其实充满着血腥味的无形之刀,他就真的准备拔出来了。而按这个遗策,北汉军就该北上,而不是南下。所以忽必烈始终没有将汉军全投入到南方去。

    但即使是这样,老忽也不愿意先对这些人动手。因为他知道,如果是他先动了刀,他在草原上的人心就将尽失,这才是他最承受不起的,他只能等对方先动手。

    等待是难熬的,可忽必烈已经预感到风暴即将到来。

    他和伯颜讲道:“伯颜,据探马所报,海都已越过了天山。”

    伯颜的目光顿时收缩。

    “朕担心的是,乃颜也会跟着闹事啊。”

    看了看自己的心腹爱将,帝国大汗低沉的声音近乎于自语:“如果没有他们,江南的赵昰小儿又算得了什么?”

    伯颜的眼睛也盯向了北方。

    但是,随后他内心里还是情不自禁地出现了一阵心悸。因为帝国大汗的声音就像一个巫师所发出的咒语,飘荡在了草原上:“伯颜,朕已经看到了草原上又流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