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唐朝那些事儿在线阅读 - 第一百六十五章【逃之夭夭】

第一百六十五章【逃之夭夭】

    独孤信派人捉拿裴宽归案,裴宽辩解道:韦爽走投无路来投奔我,如果我出卖他就是不义,既然因此今日将我问罪,下官心甘情愿。&&{}独孤信一向对裴宽很欣赏,讲义气的人都值得尊重,便将他保了下来。

    河阴大战后独孤信跟着宇文泰撤回关中,裴宽留了下来,以都督的身份投在韦法保左右,成为韦法保的长史。

    以裴宽的见识,侯景那点伎俩他看得很清楚,侯景表面上装得若无其事,心里一定在打鬼主意,所以他提醒韦法保一定要保持警惕。

    听裴宽所言有理,韦法保向裴宽问计。

    裴宽给韦法保指出了两条路,干掉侯景或者早早离开是非之地。

    韦法保自认图谋侯景不够级别,这时候宇文泰让他撤兵的密令也到了,于是借口防区有事辞侯景返回同轨防。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在侯景忙着同西魏督将们拉关系套近乎的时候,王思政又在他背后捅了一刀。

    王思政得到宇文泰要征侯景入朝的消息后,料定侯景不会入关,知道双方撕破脸皮的时刻马上要到了,他要抓住时机尽量为西魏争取更多的利益。

    王思政一面嘱咐贺兰愿德加强戒备,不让侯景有机可乘,一面以加强治下防务为名分派手下的督将们到河南各州郡帮忙,不久,王思政把侯景名下的七州十二镇纳入手中。

    侯景眼睁睁看着王思政不动声色地“攻城略地”,却一点辙都没有,对付侯景。王思政的阳谋非常奏效。

    侯景处于两面夹击之中,宇文泰和王思政就跟商量好了似的。把侯景整得一个头两个大。

    长安方面让他离开老巢,不去就意味着同宇文泰决裂。而自己在河南的地盘都快让王思政挤没了。

    侯景终于忍不住了。

    宇文泰收到了侯景绝交书:我以跟高澄共事为耻,又怎么会跟老弟你平起平坐呢。这才是侯景的真心话。

    忍了太久的侯景终于原形毕露。

    宇文泰大怒,再次下令督促起先派出去的各路援军马上撤退,同时宣布撤销侯景的一切职务和封号,将授予侯景的官职封号转封王思政,河南的事,也只有靠王思政了。

    王思政哪里肯受,在西魏朝廷的再三敦促下勉强接受了都督河南诸军事(河南军区司令),开始一门心思经营河南。

    侯景对西魏督将们的腐蚀拉拢也不是一点成果也没有。双方摊牌后,西魏都督任约领本部千人投靠了侯景,成为侯景的忠实跟班。

    跟侯景翻脸后,王思政处于东魏梁国侯景的三面夹击中,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和微妙。

    王思政为了让河南地的西魏将领们安心,将大行台驻地放在颖州的长社。颖州与东魏控制区接壤,最容易受到攻击,但王思政不怕,他就是要以身作则给大家做出表率。敌人来了我先去顶上。

    王思政认为只要自己保住颍州,那么西魏在河南的各州郡就稳如泰山,但他没有想到的是,一旦自己失利。那么整个西魏河南防线就会全面崩溃。

    淅州刺史崔宣猷强烈反对王思政把指挥部设在长社。

    崔宣猷是大魏朝吏部尚书崔孝芬之子,为人有智谋有决断,王思政带人出穰城后宇文泰曾经专门写信给他。告诉他崔宣猷有机变之才,有事要多与崔宣猷商量。

    大行台相当于西魏在河南的中央政府特派机构。即西魏河南的核心,大行台选址事关重大。王思政没有忘记宇文泰的嘱咐,修书一封给崔宣猷通报了自己的计划。

    崔宣猷当时就着急了,颍川离敌人太近,有没有天险可守,敌人若来可以很轻松就打到城下,一旦行台遭到攻击,则人心不安。

    崔宣猷赶紧回书一封劝王思政还是以襄城为指挥部好,襄城地控京洛,交通便利,如果有事,容易救援。不如在颍川设置一个州,让郭贤去镇守就可以了。

    王思政主意已定如何肯听,派魏仲赴长安向宇文泰请示。

    魏仲把崔宣猷的书信一起禀告了宇文泰,宇文泰觉得崔宣猷的话很有道理,于是让王思政按照崔宣猷的话做。

    可是,王思政铁了心了,他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为了打消宇文泰及西魏众臣的疑虑,他甚至告诉宇文泰,自己有信心打好这一仗,并立誓以水攻一周陆攻三年为期,期限内不用宇文泰派出任何援兵。

    宇文泰既然将河南的事交给了王思政,也不能过分拂逆王思政,再一次默许了王思政的意见。

    不过当,前的局势对王思政非常有利,在侯景的怂恿下,东魏和梁朝开战了,现在几个势力都已经顾不上王思政了。

    从举旗造反那一刻起,侯景跟东魏朝廷势不两立了,现在又跟宇文泰摊牌了,所以也只有梁朝可以依靠了。

    萧衍老头信佛,佛门以宽大慈悲为怀,所以佛门天子原谅了侯景的反复,决定继续帮助侯景,当然,佛门天子盯着的还是中原大地河南。

    萧衍以前雍州刺史鄱阳王萧范为征北将军,总督汉北征讨诸军事,进军西魏穣城,虚张声势,目的是要逼迫王思政回师。

    王思政任命的代理荆州刺史泉仲遵严据城以待,南荆州刺史郭贤随时准备救援,萧范不敢进逼。

    侯景迎接羊鸦仁入悬瓠。

    萧衍向全国发出了动员令,以萧渊明为主帅带领十万精兵北上,第一目标东魏徐州首府彭城。

    南北战争打响了。

    东魏大丞相高澄刚刚挫败了一起针对他的谋反案,主犯侍中荀济祠部郎中元瑾长秋卿刘思逸及华山王元大器淮南王元宣洪济北王元徽等宗室亲王被诛杀,连大才子温子升也含冤而死。

    高澄不动声色的处理了这起政变后。晋阳邺城山东河北的局势渐渐稳定下来,该同侯景做一个了断了。于是高澄命叔叔高岳挂帅,杜弼为军司慕容绍宗为东南道行台救援彭城。

    同时命斛律金督彭乐可朱浑道元等驻军河阳。防止侯景狗急跳墙冒险北上。

    要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侯景害怕的人,高欢算一个,慕容绍宗也算一个,毕竟慕容绍宗是侯景行军打仗的启蒙老师。对师傅的本领,侯景太了解了。

    高欢临死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侯景会不服高澄,所以,他生前一直压制慕容绍宗,为的就是有一天让高澄启用慕容绍宗对付侯景。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慕容绍宗没有辜负高欢的信任。先破梁军,再破侯景,最后逼侯景率步骑八百渡淮水南下。

    梁朝豫州刺史羊鸦仁见侯景都吓跑了,自己留下凶多吉少,于是以粮运不济为由弃悬瓠向义阳撤退,其他占据河南地的梁军也跟着跑了,慕容绍宗收复了悬瓠项城。

    如果佛门天子就此打住,梁朝也只是损失了胳膊腿,虽然残疾了。但毕竟还活着。

    然而,萧衍的噩梦才刚刚开始,一切源于他收留的侯景。

    驻军颍川的王思政见东魏大军打垮梁军赶走侯景,他知道。自己一定会成为东魏军下一个攻击目标。

    对于守城,他还是有信心的,东军以骑兵为主。攻城不是他们的长项,颍川创造一个玉壁奇迹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王思政很清楚颖州的弱点,颖州地势低。不像玉壁那样地势险要,如果东人采用水攻,那我等必死无葬身之地了。

    这些骄横野蛮的代人怎么会懂水战?

    不管这么多了,还是积极备战吧。

    王思政的情况比较复杂,作为孝武帝元修的好友,一门心思要帮助元修亲政,因此与高欢产生了矛盾,成为高欢眼中要清除的君侧之一,两人不可避免成为对立面。元修同高欢翻脸后,他劝元修出走关西依靠宇文泰的势力对抗高欢,谁想元修到长安后却被宇文泰杀了,在这种情况下,王思政的地位很尴尬,他不想为元修殉葬,又没有能力为元修讨公道,也不可能回到东魏,但元修虽死,大魏朝还在,所以继续效忠西魏不存在改换门庭,气节上没有亏,他这样的人与其说是对孝武帝忠心,还不如说是对国家忠心,当然要想继续混下去就要博取宇文泰的信任,他做到了,宇文泰给了他建功立业的机会,他当然要尽自己所能去做。事实上,从他与宇文泰的约定,陆攻一年,水攻一周,他还是清楚自己的弱点的,不过,他还是要赌敌人想不到用水攻。他没有算到的是,宇文泰竟然长时间不派救兵,他赌输了。

    公元546年4城内月,高岳进军长社,王思政领导的颍川保卫战开始了。

    王思政手下有士卒八千,高岳慕容绍宗步骑十万,看起来似乎是一场结果没有悬念的较量,但王思政似乎并没有把高岳放在眼里。

    徒弟韦孝宽的玉壁保卫战已经成为经典,这回该看师傅的了。

    高岳大军来到长社城下,奇怪的是,长社城宛如一座死城,一点动静也没有,城头上甚至看不到守军的影子,难道西军见我军势大吓破了胆,已经弃城而逃了?

    东军鼓噪而进,从四面架云梯入城。

    然而,诡异的事发生了,突然鼓声大作,城上陡然出现大批西魏士兵,与此同时城门竟然大开,一队骁勇的黑衣战士,催马舞槊直冲东魏中军所在。

    高岳没有想到,他的将士们更没有想到,他们做梦都想不到城中守军还有胆子主动发动进攻,在西军战士的突击下,东军登时乱了阵脚,前边的人往后退,后边的人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往前走,相互践踏,乱作一团。

    坐镇城头观战的王思政见突击队一击成功,敌人已经陷入混乱,当即率步骑三千出城截击。高岳根本无法组织抵抗,东军竟然全线溃败。后退数里。

    王思政要的就是出其不意给敌人一个教训,所以一击成功便立即退回城里。毕竟。三千对十万不是闹着玩的。

    高岳惊魂未定,他曾经以为赶走西魏人并不是一件难事,经此一败总算领教了王思政的厉害,回头想起随高欢打的两次玉璧攻坚战,一幕幕悲惨景象再次浮现,王思政还是当年的王思政,高岳不禁心中一寒,只觉得脊背阵阵发冷。

    高岳同慕容绍宗刘丰生商量了一下,决定调整之前制定的速战速决的战略思想。对付王思政这样的高人,不能cao之过急,先切断长社的对外联系,再慢慢把王思政困死,一场持久战不可避免了。

    东魏军开始在长社城四周修据点,步步为营逼近城池:我们后勤供应充足,没有后方支持看你还怎么打。

    然而,王思政对守城很专业,他经手的弘农玉壁都成了攻不破的碉堡。长社能不能复制玉璧神话呢?

    高岳在长社城外地势高的地方筑起两座土山,对长社城形成居高临下之势,用飞梯火车不分昼夜地攻击城墙,王思政制作了火攒。顺着风势投到土山之上,又用火箭射击,将土山上的攻城战具尽数烧毁。

    这还不算。他乘着夜色用绳子放下一支敢死队冲向敌营,东军一直防备从城门出来的突击队。哪里想到这次会神兵天降,惊惧之下士兵们争先恐后地后退逃命。土山的上的人见自己人纷纷后退,生怕自己成了孤军,也丢弃土山逃命,王思政占领了两座土山,在土山上修筑防御工事,为长社城建立了一座外围防线。

    双方僵持日久,东军用尽招数,长社城依然纹丝不动。

    转过年,宇文泰又加封王思政为大将军,大将军位在柱国大将军之下,是西魏除了宇文泰之外的最高军衔,另外他又派赵贵怡峰率军救援,长社城看到了一丝希望。

    然而,面对十万东魏精锐,赵贵顿军穰城按兵不动。想一想也不难理解,他能带多少人?从李弼独孤信几次出兵带五千兵马看,赵贵带的人也不会更多,所以加上怡峰,顶多也就有一万人马,虽然赵贵还挂着节度东南诸军的头衔,然而州郡兵不过三五千人,且战力弱,以这样一支军队对付高岳慕容绍宗刘丰生等东魏名将,赵贵自忖没有把握。

    更不幸的是,怡峰得病去世了,赵贵更觉势孤。

    就在赵贵观望的时候,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刘丰生终于记起了李虎和宇文泰先后攻打灵州的故事,水攻的建议终于被提出,王思政最担心的事最终还是来了。

    公元549年4月,高岳慕容绍宗刘丰生三位东魏名将决定在洧水筑坝引水淹长社城。

    在东魏工兵们的努力下,颖川境内洧水河水改道冲向长社,说来也怪,高岳的大坝隔一段时间就被冲坏一次,不过长社被折腾了几次,多处出现塌方。

    高岳继续攻城,王思政身先士卒,亲挡矢石,与士卒们同甘共苦,高岳仍是奈何不得。

    既然如此,还是把王思政淹死吧。

    一座更加坚固的新大坝起来了,河水再次滚滚而来。

    这下城四面洪水滔滔,长社成为一个孤岛,城中四处水如泉涌,西军只好悬釜而炊。

    更要命的是,王思政百密一疏,粮食虽然还没有断顿,但食盐已经耗尽,士兵们开始全身浮肿,病死的人越来越多,饶是如此,没有一个人抱怨,没有一个人想投降,长社仍然是一座同仇敌忾的坚城。

    赵贵看到颖川一带的大片沼泽的时候,他知道自己的铁骑兵没有用武之地了,他所能做的只是在河边叹息。

    其实,宇文泰根本没有打算深陷河南战事,王思政自己去折腾,胜了固然高兴,不胜也不会动摇西魏的根本,长社保卫战打了**个月,不派援兵实在说不过去,所以援兵来得勉强。

    因此,当赵贵报告长社城已成孤岛,骑兵无法进军因此退兵,宇文泰默许了。

    有了河阴失利和邙山大败的教训,西魏方面已经不敢轻易跟东魏开战,至于王思政,权当年三十打了兔子——有它也过年没有他也过年。

    王思政此时实际上已经成为弃子。

    看不到援军的影子,但王思政并没有动摇,为了理想,为了荣誉,他依然要守下去。

    上天似乎也为王思政的决心所感动。

    就在东魏大军找到破敌之法,眼看王思政就要束手就擒之时,意外就这样突然发生了,东魏三大主帅一下折了两个。

    为了进攻长社岛,慕容绍宗造了一艘巨大的楼船,站在船上可以俯视城里,也可以居高临下向城内放箭。

    慕容绍宗刘丰生和部将慕容永珍站在楼船上观察敌情,突然平地里起了一阵大风,大船一晃将栓楼船的缆绳挣断了,大风吹着楼船一直飘到了长社城的城墙,城中守军一看楼船变成了冲车,赶紧放长钩子勾住楼船,同时城中弓弩齐发射向大船。

    慕容绍宗自知不免,长叹一声投水自尽,刘丰生落水后游向土山最后中箭身亡,慕容永珍被俘虏,王思政将慕容永珍斩首,然后将三位的尸体以礼安葬。(未完待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