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唐朝那些事儿在线阅读 - 第一百六十九章【陷落】

第一百六十九章【陷落】

    盟约既成,城内的人眼巴巴等着叛军撤离,然而,一连几天过去了,不但看不见叛军撤走的迹象,甚至连包围台城的长围也没有拆除的意思。———.{}{}{}{}].

    城中的人不知道的是,侯景所部正在加紧时间修理铠甲兵器,为下一次进攻做准备。

    等来等去真等急了,萧纲派人出城催促,但侯景有的是理由,一会“没有船无法马上渡江”,一会又“担心梁军偷袭”,一会又“石城公分量不够,让他回去换宣城公来护送才能放心撤兵”,反正借口一大筐子,就是不见行动。

    太子萧纲也是个聪明人,明明知道侯景的法是托词,但心中仍怀有一线希望,什么侯景也是做过东魏堂堂的司徒河南大行台的人,做事怎么会言而无信呢?要相信河南王一定会撤兵的,大家只能在痛苦煎熬中继续等待。

    这时候,南兗州刺史南康嗣王萧会理前青冀二州刺史湘潭侯萧退西昌侯世子萧彧率众三万,顿军马邛州。

    侯景担心北军断了自己的水路,请朝廷下旨让诸军全部驻扎到南岸,既然已经缔结了合约就得拿出诚意,于是皇帝下令北部援军停留在江潭苑一带。

    侯景又得寸进尺,又上表东魏齐王高澄已经夺走了寿阳和钟离,让朝廷借广陵谯州给自己,等自己夺回寿阳后再还回来。

    面对侯景的无理要求,城中再次妥协答应了,后世很多人指责萧纲是投降派,其实设身处地替他想一想。就是不答应又能怎么办,城外的窝囊废援兵原也指望不上。把希望寄托在侯景身上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湘东王萧绎驻军郢州的武城,湘州刺史河东王誉顿军于青草湖。信州刺史桂阳王萧慥停在西峡口,对外宣称等待四方援兵,一连停留了好多天。

    王伟听荆州主力逗留途中,又知道建康援军虽多却互不统属,各怀心思,而东府城的米也已经全部运进石头城,和谈的目的已经达到,是时候对萧衍老儿作最后一击了。

    于是王伟怂恿侯景背盟,萧正德也在旁边帮腔。王伟又代侯景写下檄文,讨伐萧衍犯下的十大罪行,王伟妙笔生花,把萧衍气得差昏死过去。

    贼兵再次发动攻城,城内向城外援军发出了警报。

    四个月前,建康还是一座繁花似锦的大城市,仅仅四个月的时间,城内十万男女,带甲武士两万。只剩下了不到四千人,路上到处都是尸体,沟壑里都是腐烂后的汁液,臭不可闻。饶是如此,城内依然盼城外的救兵破贼。

    可是城外的大都督柳仲礼每日仍高歌燕舞,任凭诸将请战。一概置之不理。

    南安侯萧骏劝道:皇城危急存亡,都督不管不问。倘若守不住,我等有何面目见天下义士。

    让萧骏无语的是。激将法对柳仲礼这种心如死灰的人根本不管用,柳仲礼依然该喝酒喝酒,该玩女人玩女人,仍然醉生梦死。

    萧骏见这位大都督已经不可救药了,知道再劝也没有用,但是城中危急,怎么办?想来想去他去找萧纶,让萧纶兵分三路,三道俱进,攻贼兵不备或可一击成功。但萧纶有了上次失败的教训,哪里敢再轻军冒进?

    城里的老柳津迟迟见不到援军的行动,真急了,他不顾年迈登上城楼高呼:仲礼我儿,尔君父有难而不救,百年之后人们如何看你?

    柳仲礼充耳不闻。

    气得柳津对跑到皇宫对萧衍:大事去了,你有邵陵这样的好儿子,我有仲礼这样的逆子,一个个不忠不孝,贼兵平不了。

    援军中也有实在看不下去的人,南康王萧会理约羊鸦仁赵伯超趁夜渡河进击,商量好了三人按时进兵,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萧会理和羊鸦仁集结兵力渡河后发现羊鸦仁未到,他们就等,但一直等到天亮羊鸦仁还是不见踪影,这时候贼兵斥候发现了他们的动静,侯景派宋子仙率军来战,赵伯超再一次变成了逃跑将军,孤军奋战的萧会理也大败而逃,梁军战死淹死的达五千余人,侯景将五千人的脑袋全部割下来依次摆放在台城外,以此震慑城内外的梁军。

    城外没有人敢再打了,侯景得以专心攻城。

    侯景再次引湖水灌城,包围台城的贼兵百道俱进,昼夜不停,一直没得到补给的梁军已经达到了生命的极限,他们再也没有能力继续抵抗了,台城终于沦陷,侯景占据宫殿,假传圣旨,以自己为大丞相大都督,执掌军政大权。

    由于担心瘟疫横行,侯景入城后立即下令处理城中到处都是的尸体,贼兵把尸体和还有半口气的人堆在一起,一把火烧了,臭气传出十余里。

    攻入台城后,侯景并没有血洗宫廷,似乎也没有让自己拥戴的主公正式即位的打算,事情很清楚,侯景虽然识字不多却属于心眼多的人,他知道萧正德的威望根本不足以服众,倘若自己咔嚓一下把萧衍老皇帝收拾了,自己就成了彻底的乱臣贼子,再也不能借皇帝的招牌以正义的名义对付天下诸侯了。

    侯景要亲自导演一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戏,要演好这出戏,萧正德不得不牺牲了,现在,萧正德的利用价值已经过期了。

    所以,满怀希望的萧正德没有等到侯景拥立自己正式登基的消息,却等到了降级的命令,这个命令是以梁武帝的名义下的。

    任命萧正德为侍中大司马,萧正德算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光皇帝丢了,还白白扔进去一个儿子(伪太子萧见礼晚上学强盗跑出去打劫被流矢击中而死),贡献出女儿,而他自己的命运未来也充满了未知。书中交代。萧正德后来被侯景杀了,这才叫典型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侯景带五百卫士入太极东堂见萧衍。对于这位一生充满了传奇的佛门天子,侯景竟然有些害怕。这种怕不是刀头上舔血危及生命的那种怕,而是一种自卑和自傲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是一种卑微者见到高贵者油然而生的一种畏惧。

    侯景心里像揣了个兔子惴惴不安,他跪倒在梁武帝的榻前,不敢抬头。

    侯景之乱,是南朝史上第一大悲剧,这场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历史大悲剧,也最终结束了自东晋以来的南北对峙的平均局面。自此之后。南朝灭亡已成不可逆转的大势。萧衍自得天下,自失天下,淡然处之,亦是一代雄主所应为。金陵春梦,就此落幕,实在让人感慨不已。

    萧衍倒神色安详,轻声问道:卿是何州人?居然敢到这里,妻子还在北边吗?

    侯景汗流浃背,竟然一句话也不出。

    见主公见到一只掉了牙的老虎仍是如此畏惧。任约脸上挂不住了,他忍不住代侯景回答道:臣侯景妻子都被姓高的杀害,只有单身归顺陛下。

    萧衍又问:渡江的时候有几个人?

    侯景这时候终于恢复了常态,他回答道:千人。

    包围台城的有多少人?

    十万。

    现在呢?

    天下人都归我管。

    萧衍闻言。心中叹了一口气,低下头再无一语。

    是啊,区区千人竟然毁掉了一个貌似强大的帝国。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居然发生了,而且发生在萧衍这个开国君主仍然在位的时候。那一个曾经推翻南齐征战沙场英明神武的萧大将军哪里去了?

    萧衍虽然以革命的手段夺取南齐的政权,但他能够善待前朝宗室。并深刻吸取前朝滥杀宗室的教训,兄弟子侄们即使犯了大逆之罪都以批评教育为主,然而,好的想法未必会出现好的结果,萧衍养了一群白眼狼。

    别人不,就拿萧正德事吧,他爹就不是好东西,三番五次要谋害萧衍,甚至勾结萧衍的女儿要篡位,萧衍都没有计较。萧正德因为没当上太子,叛逃北方索虏门下以南朝废太子自居,由于没人拿他太当回事,无奈再叛魏逃回江南,对于这样一个逆子,萧衍依然原谅了他,并加封为王,以德报怨换来的结果是,萧正德勾结侯景造反,甚至还和侯景约定台城攻破之日两宫(皇帝和太子)一个也不留。

    皇帝的娇惯纵容让这些梁朝宗室子弟们一个个成了无法无天的煞星,他们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萧衍妄图依靠他们撑起梁朝帝国的一片天,最终落了个国破家亡的悲惨结局。

    可叹,四十年吃素礼佛,活到八十六岁,却依然没有看破政治的实质,在政治中掺杂了太多的感情,最终害了自己,毁了大家。

    皇帝和太子就这样被约束在皇宫里,百官活下来的只要肯听话一律官复原职。

    侯景让石城公萧大款持白虎幡到援兵大营宣旨,命令入援各军各自回归本任。

    柳仲礼终于不能坐视不管了,撤兵还是继续进攻,涉及到城里的皇帝和太子,必须做出选择了,其实,明白人应该明白,皇帝在人家侯景的手里,皇帝的命令会是皇帝的本意吗?

    柳仲礼召集各路援军的主帅们开会,商量下一步的行动。

    众人一个个沉默不语,邵陵王萧纶见气氛有沉闷,心道今天的局面是你柳仲礼一手造成的,你自己收拾这个乱摊子吧,既然是你的责任,这千古骂名自然你承担最合适,于是他开口道:今天的事,只有柳将军决定了。

    皮球踢给了柳仲礼,大家眼巴巴看着他,是和是战是走,都听你的了。

    可是,柳仲礼静静地看着大家,半晌一句话也没有。

    只有裴之高王僧辩高声道:将军拥兵百万,竟然不能救宫城沦落,现在正是全力死战的时候,何须多言。

    裴之高此刻一定后悔当初作出的决定,都怪韦粲,倘若由他统领援军。绝不会落到今天这种地步。

    柳仲礼仍然沉默,众将无奈退出。各自为计。

    南兗州刺史临成公萧大连湘东世子萧方等鄱阳世子萧嗣北兗州刺史湘潭侯萧退吴郡太守袁君正晋陵太守陆经等各自领本部人马还镇,邵陵王萧纶逃奔会稽。

    湘东王萧绎等各自退走。

    柳仲礼及其弟柳敬礼羊鸦仁王僧辩赵伯超开营降贼。

    柳仲礼等入城。一起先拜侯景然后去见梁武帝,梁武帝一句话也不,甚至连看都不看他们一眼,众人讪讪退出。

    柳仲礼又去拜见父亲,柳津大哭:你不是我儿子,不劳相见。

    大事已定,侯景把诸军收为己有,把柳敬礼羊鸦仁留下,让柳仲礼王僧辩西上回本镇。侯景对柳仲礼很放心。他拉着柳仲礼的手:天下大事取决于将军,我把郢州巴西托付给将军了。

    至于王僧辩,侯景有向萧绎示好的意思。他万万没想到,王僧辩才是他命中注定的克星,王僧辩走了,但王僧辩一定还会回来的。

    侯景要给柳仲礼在后渚摆酒送行。

    柳敬礼却不是真心投降,他悄悄对柳仲礼:侯景来了后,敬礼乘其不备抱住他,兄拔佩刀砍死他。敬礼死而无憾。柳仲礼听弟弟所言壮烈,不由热血上涌,答应了。酒过三巡,敬礼看火候差不多了。拿眼睛去瞅柳仲礼,柳仲礼明白弟弟的心思,但是他看到侯景戒备森严。知道自己纵然一击成功,要想保住性命却是万难。所以他把头一侧再也不去看柳敬礼。

    柳敬礼行刺不成,但他除掉侯景的心意坚决。后来他与南康王萧会理一起图谋发难,被萧正德的侄子建安侯萧贲告密,终被杀害,临死前仍恨恨地:我哥就是个老婢女,国破家亡,都是他的错,今日我死也是天意啊。

    柳仲礼如果听到弟弟的这番话,岂不是惭愧死了!不过,柳仲礼的脸皮够厚,估计死不了。

    侯景知道要真正夺取梁朝政权,单靠控制台城是不够的,所以他开始以皇帝的名义四面出击,攻击那些对自己怀有敌意的地方大员,安插自己人,扩大自己的实际控制区。

    侯景令董绍先率部袭击广陵,南兗州刺史南康嗣王会理投降。

    前潼州刺史郭凤密谋以淮阴响应侯景,北兗州刺史定襄侯萧祗与湘潭侯萧退自知不能抵抗,于是弃州投奔西魏。

    侯景以萧弄璋为北兗州刺史,但遭到州民的强烈反对,萧弄璋无法进驻州城,侯景又派厢公丘子英直阁将军羊海前去帮忙,却不料羊海早就想脱离侯景,现在逮着机会了,羊海斩丘子英投奔了西魏,淮阴纳入西魏版图。

    侯景开始经略三吴地区,派大将于子悦张大黑攻克吴郡。三吴地区遭到洗劫,世家大族成为烧杀抢掠的对象。侯景对江南的破坏是空前的,屠城成为侯景竖立威信的手段,江南士族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江南士族从此一蹶不振。

    公元549年5月,身心备受折磨的八十六岁佛门天子驾崩,侯景迎皇太子萧纲即位,改元大宝,然而,对于这个在侯景劫持下即位的皇帝,诸王中实力最大的湘东王萧绎并不承认,在他势力所及的范围内,继续沿用了萧衍的太清年号。

    一个月后,由侯景挑起的河南战事也结束了,东魏齐王高澄攻占颍川,守将王思政被俘,西魏势力撤出河南。然而,仅仅两个月后,高澄遇刺身亡,高澄的弟弟高洋闪亮登场继承了父兄的一切,东魏政坛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梁国内部各路诸侯互不统属,他们有的投靠了侯景,有的奉出镇地方的宗室为主,有的干脆拥兵独立,而手握重兵的梁朝宗室只顾互相争斗夺地盘,没有人记得台城受罪的皇帝,梁朝成了典型的多头国家,一盘散沙。

    西魏和东魏趁火打劫,屡屡攻占梁朝领土,梁朝的淮南地巴蜀汉中被一蚕食。

    萧衍自我得之,自我失之,见侯景那段,还是很有四十年太平天子的那份从容与霸气。这份气质,是学不来的,李隆基也不想学这些。他只想着永远不再见到干儿子安禄山,逃亡的半路上还把安禄山朝思暮想的杨干娘给弄挂了。萧衍是南北朝史上一大传奇,绝对的另类皇帝,以这种人生结局收场,也是他没想到的,但也只有这样,历史才会牢牢记住这位“勤奋”,“不贪女色”而亡国的开国皇帝。

    “勤奋”,“不贪女色”却依然弄得国破家亡,历史应该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东魏丞相高澄从父亲手是接过的是一副创业元老不服朝中大臣质疑四周强敌环伺的臭牌,但他靠父亲的人脉和自己的能力最终打出了一把至尊宝,高澄用事实告诉人们,官二代并非都是扶不起的阿斗。

    在同侯景西魏南梁的河南混战中,东魏获利最大,不但有效控制了河南大部分地区,而且借着侯景闹江南的契机将疆土不断地向南推进,在侯景折腾下失去了方向感的梁魏边境各州郡的地方实力派纷纷向东魏示好以求自保。

    侯景带着主力干将们奔袭建康的时候留下外弟王贵显留守,奉命合围寿阳的梁国四道都督一路按兵不动,两路奔赴建康,只有南道都督鄱阳王萧范继续执行萧衍的方略,派大将梅伯龙任忠抄侯景的老窝,一开始进展得挺顺利,寿阳罗城很快被攻下,但王显贵拼死守卫内城,梁军久攻不下,这时候建康的事越来越紧急,萧范只好退兵,让任忠跟儿子萧嗣到建康凑热闹去了。侯景攻打台城不利,王显贵便将寿阳当做礼物送给了东魏,东魏大都督斛律平进驻寿阳。

    临贺王萧正德跟侯景勾结造反,其弟北道都督北徐州刺史萧正表担心周围的州郡跟自己过不去,索性送子入邺为质归顺了东魏。

    这样一来,梁国的淮北三州孤悬敌境被切断了与江南的联系,台城也陷落了,于是青冀二州刺史明少遐东徐州刺史湛海珍北青州刺史王奉伯在淮阴的直阁将军羊海各举州归降东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