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唐朝那些事儿在线阅读 - 第七章 唐明皇7

第七章 唐明皇7

    责执行,下面设有6部(吏户礼兵刑工)。¥f,

    有些书(例如柏杨版资治通鉴)把门下省成为为监督部门,不是很正确,门下省的主要工作是审议,不适当的法令就驳回中书省重新拟定。唐代真正的监察部门其实叫“御史台”长官叫御史大夫,副长官叫御史中丞,有趣的是,忠臣宋璟当过御史中丞,jian臣李林甫也当过这个职位。

    李隆基轻举妄动,自伤股肱

    李隆基如愿当上皇帝了,但他的地位还不是很稳固,大事仍由太上皇做主,而朝中大臣仍多为太平公主的党羽,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这个皇帝当的并不舒心。

    而这时有一个人也过的很不舒心,他就是李隆基的政变功臣——刘幽求。刘幽求此时官封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位列宰相之一,算是不错了。但有时候人就怕比,这时的尚书左仆射(古代左比较大)恰好是窦怀贞(也就是前面文讲的“公主管家”那一位),中书令更糟,是崔湜(“三陪男”,前文也有提到),这两个人不但名声很差,而且以前都算是韦后的党羽,这时居然都官居刘幽求之上,对于刘幽求这样骄傲的人来说,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刘幽求决定改变这局面,手法呢?仍然是策划禁军起事。

    刘幽求找上右羽林将军张暐,两人计划策动羽林军把太平公主及其党羽全部诛杀,张暐遂晋见李隆基奏报说:“太平公主党羽正在密谋陷害陛下,我们必需先发制人。否则,一旦事发。太上皇怎能安心,我们已经准备好。请陛下下令行动。“

    李隆基表示同意,不料,张暐却将消息无意中泄露给侍御史邓光宾,这邓光宾平常跟太平公主的党羽窦怀贞走的很紧,李隆基一听说这消息,一下子就荒了。他想了一下,现在马上动手可能来不及,而且对手有准备,自己可能会一败涂地。李隆基心一狠。就自己先上书给太上皇主动揭发刘幽求/张暐等人离间骨rou的密谋,先打预防针。这一招果然有效,原本太平公主得到消息,准备跟李旦告状,但李隆基这么一搞,状是告不成了,于是想至少把李隆基的党羽给灭了,就要求李旦下令把刘幽求/张暐等以离间皇家骨rou的罪名都处死。

    李隆基没有办法,状是自己告的。但刘幽求不能不保,否则难保自己的人马不见风转舵,于是摆出哀兵姿态,拼命向老爹求情。李旦想。自己能坐上皇帝宝座刘幽求确实立了大功,于是减刑一等,刘幽求/张暐/邓光宾三人分别流放封州(广东新会县)。峰州(越南富寿省),绣州(广西桂平市)。都是很偏僻的地方。

    李隆基这次不只损伤大将,而且我相信这次李旦对李隆基是相当不满的。但因为这时李隆基已经是皇帝,也不可能用这理由罢黜他,更何况李隆基的拥护者仍然不少,所以李旦想了很久之后,决定让李隆基到边疆及地方巡视,一方面,算是一种惩罚;另一方面,可能也认为这样子可以将两边斗争的气氛下降一些。

    但是,李旦还是很容易就妥协,过了一阵子,到边疆及地方巡视的事情就不了了之了,李隆基继续当他的皇帝,李旦继续当他的太上皇,太平公主继续安插她的人马,而父子两人在元宵是还一起上城门楼上与民同乐。私底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斗争当然不会停止!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刘幽求被流放到封州后,太平公主知道刘幽求是李隆基的核心谋士,最好能斩草除根,于是找来崔湜,让他找人下手。

    崔湜之前跟刘幽求同事时,因为自己名声不佳,常怀有自卑感,而刘幽求素来瞧不起他,心中早已聚积了一股怒火,现在有报仇机会,自然大喜过望,于是通知广州都督(广州军区司令)周利贞,想办法在途中把刘幽求杀掉。

    而这时刘幽求正走到桂州(广西桂林),桂州都督王浚提前得知崔湜与周利贞的密谋,他是刘幽求的好友,就把刘幽求留在桂州,不让他到封州去,周利贞发文要求王浚赶快把刘幽求遣送到封州,王浚都不理,周利贞就发文回长安,向朝廷告状,崔湜严令要求王浚必须把流犯遣送到流放地,刘幽求知道太平公主的同党对自己志在必得,怕会连累王浚,就对王浚说:

    “你拒绝朝廷的命令而不把我遣往封州,我知道你想保全我,但最终可能无法保全我,还拖累了你,我建议您还是让我去吧!”

    王浚回答:“你所犯的罪,并不至于到朋友都不可以跟你往来,我即使因为你而获罪,也无所恨。”于是继续把刘幽求留在桂州。

    此时的太平公主逐渐感受到到来自李隆基的压力,虽然在中央的高级官员中,太平公主的人马占有优势,但李隆基此时是皇帝,而李旦也逐渐把朝政交给儿子,太平公主发现自己左右政事的难度逐步增加了。

    以刘幽求的事来说,崔湜几次提出弹劾王浚没有把刘幽求遣送到封州一事,结果不是奏章被皇帝扣留下来,就是有人提出说刘幽求路上染病,无法行走,等病养好了后再遣送之类的奏章,总之就是无法如愿,太平公主深知是李隆基在背后搞鬼,但又无可奈何!

    没多久,李隆基又任命原兵部尚书郭元振兼同中书门下三品,也就是有了宰相的职权,这个郭元振,可是铁杆的李隆基人马!

    李隆基的想法是,虽然我一下子无法换掉你太平公主的人马,但是我可以把我的人马逐渐拉上来,跟你对抗。

    太平公主越想越不对头,于是起了发动政变。把皇帝赶下台的念头。

    没多久,太平公主就召集自己提拔的五位宰相(窦怀贞/萧至忠/岑羲/崔湜/陆象先)。一起开小组会议,在会议上。太平公主再次跟自己的人马提出说:

    “宁王(李成器,此时改封宁王)是长子,不应该废除嫡子而立庶子!”

    其他宰相都不说话,唯有陆象先跳出来说:“现在皇上能继位,公主应该知道原因吧?”

    太平公主说:“皇上虽有一时功劳,但品德不好,怎么可以不废?”

    陆象先回嘴:“皇上是因为有功而继位,如果要废除他,一定要有明确而重大的罪名。但如今皇上并没听说有太大的过失,如何能废掉他呢?“

    会议气氛搞得很不好,太平公主知道陆象先不会同意,于是也不找他,开始跟自己的同谋秘密部署。

    本来太平公主虽然喜欢揽权,但行事一向谨慎而且对情势的判断也比较准确,但为何在此时选择冒险一搏?我认为原因有二:

    其一:权力是的春药,太平公主掌权了之后对自己的能力评估过高,而下面一群马屁精更是让她迷失了自己。认为自己可以掌控局面,但事实上没有想的很周全。

    其二:过去太平公主做事过火时,她的第二任丈夫——武攸暨,是少数能劝告她的人。在武氏家族成员中。武攸暨性格恬淡,对权力没有太大的**,所以一直没有牵扯进政治风暴中。有他在,太平公主也许不会走得太极端。但可惜的是他在前一年(公元712年)去世了。

    至此,太平公主身边已经没有可以劝阻她的人。她注定要走上这条不归路了。

    我在写到刘幽求被流放封州,而却途经桂州一事感到有些好奇,因为从现代的交通来看,封州在今天的江门新会(珠江三角洲西南,离中山珠海很近),桂州(今桂林)在广西,照理从长安到封州应该是从湖南直接下去,怎么会绕到广西呢?

    后来看到秦朝为了征伐岭南(今天的广东省)而开灵渠,我就懂了,原来在古时候,五岭是分割岭南地区与中原的一道天险,交通不易,特别是打仗时不只军队要过,还要运输粮食补给,秦始皇在湘江/漓水上游修建灵渠,连同湖南与广西,然后顺着西江,可以以航行到广州。

    这条路线,汉朝征讨南越吕嘉之乱时也使用!看起来,到了唐朝也还在使用!

    秦朝时期中国人的工程技术水平,真是不可小看啊!

    密谋

    在太平公主紧锣密鼓准备同时,李隆基阵营也感受到形势的紧张,其心腹纷纷向李隆基进言要皇帝采取行动。

    中书侍郎王琚警告:“事情紧迫,我们要先发制人!“

    尚书左丞张说,派人从东都洛阳献佩刀给皇帝,意思是要皇帝速下决断。

    荆州(湖北省江陵县)长史崔日用回长安时,向李隆基进言:

    “太平公主想要谋反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以前陛下在东宫当太子,要除掉她,必须要用武力;现在陛下已经登上大位,只要下一诏书,谁敢不从!如果不采取行动,一旦jian谋得逞,后悔莫及!“

    李隆基言道:“卿所言有理,但只怕惊动太上皇!“

    崔日用回答:“天子的孝道与小民不同,最重要的是能安定四海。今天如果让jian党得志,则江山社稷都将成为废墟,那还说得上孝顺吗?我请皇上先掌握北军(禁军),然后逮捕逆党,就不会惊动太上皇了。“李隆基表示同意,同时将崔日用调为吏部侍郎,留在京城。

    另外一边,太平公主的所有人马也开始聚集,参与密谋人还真不少!计有:

    左仆射(尚书省首长)窦怀贞

    侍中(门下省首长)岑羲

    中书令(中书省首长)萧至忠

    检校中书令(代理中书省首长)崔湜

    太子少保(尊衔)薛稷

    雍州长史(京畿司令部秘书长)新兴王李晋

    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

    知羽林将军事(代理右羽林将军)李慈

    左金吾将军李钦

    中书舍人(中书省中级官员)李猷

    右散骑常侍(中书省顾问)贾膺福

    鸿胪卿(藩属事务主管)唐竣

    和尚慧范

    这名单人员真是五花八门,样样俱全!

    那么集合了这么多人想出了什么主意呢?大致来说有两条,一条是下毒,他们找上了一位姓元的宫女,准备在皇帝服用的药“赤箭粉”(也就是俗称的天麻)中下毒;至于第二呢?就是动用兵力,在李隆基主持朝政时,率领羽林禁军(北军)让常元楷跟李慈冲进武德殿(朝会场所),杀死李隆基;而窦怀贞/萧至忠/岑羲等三人则在南牙(就是南衙,主要的政府机关所在地)率领卫军(南军)士卒响应。

    计策定好了,准备开始执行,先启动第一条,结果发现李隆基一方早就提高戒备,所有医药饮食都经过严格检查,元姓宫女跟本无法找到机会下毒。

    既然第一计不行那就第二计吧!经过商议,最后决定在七月四日发动政变。

    太平公主全军覆没

    太平公主参与发动密谋的人太多太杂,而时间又拖的有点长,于是,政变最容易出事的环节果然发生了,那就是泄密!

    如何泄密,已经不得而知,但李隆基的人马魏知古很快就得到这个消息,并马上禀告李隆基,李隆基是政变老手,于是迅速反应。

    首先,他召集了自己的人马,包括:

    两位老弟(歧王李范/薛王李业,统帅太子禁卫军)

    郭元振(前文刚介绍过,兵部尚书兼宰相)

    龙武将军王毛仲

    殿中少监(宫廷副总管)姜皎

    太仆少卿(畜牧副部长)李令问

    尚乘奉御(御马管理官)王守一

    内给事(太监府总管秘书)高力士

    果毅(平民征兵府司令,中郎将是贵族征兵府司令)李守德

    人马看起来似乎比太平公主少,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更何况李隆基的这些人,都是很实用的,分别掌握了宫廷中的所有要地。

    此外,太平公主还有一个弱点,她的人马官位比较高,都在明处,其人员早就被李隆基摸透了,李隆基又是皇帝,只要传旨把人找来,然后一个一个抓起来就大功告成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