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出兵山海关
曾几何时,张伟也曾经赞同过小说或者中的观点:闯军只有二十万人来直隶,还两次分兵,只出动六万主力和一些降军总共不到十万人在山海关与吴三桂决战是一种失策。要是哪怕把刘芳亮等人调动过来一次集中二十万人打一片石或许好点儿? 可是现在想来,那样的结果也未必有多好。并不是说兵力越多实力就一定越强,从古代战争史来看,凡是动辄出动几十万大军的,几乎就是败多胜少。近十万人就是有效指挥的最极限兵力了。还不说此事的直隶到山海关一带根本不是什么富庶地带,没有太多的大户可打劫。真要是出动二十万人马去山海关,光是后勤问题就根本解决不了。明军能出动十三万增援部队加守军十七万人同清军打松锦之战,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强有力的海上运输。 再者,从满清入关后乃至之前的种种作战表现来看:闯军集中主力于直隶一代就真的能够避免大的失败吗?恐怕会在适应与清军交战之前就遭到重大损失,反而未必有能力如历史上那样在潼关一代坚持年余时间,之后还有规模不小的余部协同南明抗清了。因此出于一个并没有太多领兵打仗经历的古代战争半外行的谨慎出发,没有打算在用兵上做太多的指手画脚,只是在自己的作战需求上提出一些要求而已。包括十来名携带千余支优良战箭及铁盾、还有装有上百只标枪的盾车做为辅助等。 这些要求在有些大顺军将领来看简直有些过分,不过李自成却并没有感觉到张伟太大的私心,还是从亲军中抽出了这些宝贵的兵器资源分配给了张伟,并叮嘱道:“这位义士的本事你们已经了解了。这些标枪和弓箭在人家手中可以发挥出来的实力又岂是你们可比的,战场上安心与我一起观战吧!” 李自成抽出的兵力仅仅是闯军中的一部分,并没有战胜吴三桂还有可能增援清军的绝对把握,这一点李自成自己也是明白的。京城中的一些事情也让李自成对刘宗敏产生了不少芥蒂。这此山海关之战也有着让那些在京城中似乎有些自大的队伍“接受接受教训”的打算。 万一大军战败,李自成当然也有不少后手,骑兵化的自己本部当然可以撤退到北京,然后再全师撤退到保定一带与刘芳亮的队伍汇合。<>依托保定或真定一再次与外来的强敌交战。如果还不成,那就继续向西撤退。并且通过各地留守兵力牵制敌军的进攻。 应该说李自成的军事布置算不上最好,但也不算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