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一代权臣在线阅读 - 047 审阅西域典籍

047 审阅西域典籍

    作者说:此章是一个大伏笔,主角今后装逼的基础。大家麻烦点下收藏,今后章节更加精彩……

    ——————————————————————————————————

    自此之后,秋仪之就会同阮文远等人,在自己府邸之中办理审阅天尊教典籍的差事。

    秋仪之虽说是居中坐纛的,但他自小走马遛狗,远没有自己大哥郑鑫、三哥郑淼这样的静坐功夫,每次只是略翻过几本,就带着“噜噜”上街溜达一番,转完一圈回来,再审阅几本,便又坐不住出门去了。

    幸好钟离匡安排过来办事的那十几个书吏,都是办熟了案牍事务的,不需秋仪之亲自督查,只由阮文远居中协调,便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只是这邪教藏书实在过多,计有五千三百四十七册之多,要按照“经、史、子、集”的顺序一本本细细阅读、写下节略、分类汇总,遇有疑点的还要几人会同审阅。就这样一连审阅了有十天,才查完其中的三分之一。

    这时已进入盛夏,小小的广阳城闷得像个大蒸笼一般。众人即便是在屋外办公,头顶上又遮了油布,还是热得汗流浃背。

    若是平日,秋仪之早就脱得只剩下单裤坎肩,然而在这众目睽睽之下,身为幽燕王义子,可不是放浪形骸的时候。他只好穿戴得整整齐齐,拼了命地摇扇子降温,可扇出的风也是火热,仿佛有点火星就会被点燃似的。就连“噜噜”那条狗,也把半尺长的舌头伸在外边,哈喇子流了一地。

    正在此时,瑞寿跑上前来,撸去满脸的汗大声禀报道:“忆然郡主她……”

    秋仪之从座椅上一下站起,忙问:“她怎么了?快说!”

    瑞寿喘匀了气,才道:“忆然郡主她领着也鲁还有赵成孝几个,运了几车西瓜过来……”

    秋仪之听了哭笑不得,用手中的扇子使劲敲了一下瑞寿的脑门,道:“嗨!你这小子,禀告这事,需要如此慌张吗?你没听说君子要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吗……害我吓出一身冷汗……走,带我瞧瞧去!”

    刚打开院门,就见忆然带着也鲁和赵成孝手下几个兄弟,赶着几辆装满西瓜的驴车就来自己府上。一问才知是忆然知道仪之等人顶着烈日办事必然燥热不堪,便在市集上挑了几车熟透的大西瓜送来慰问,可又想到自己领上十几个胡人出入军事重地的广阳内城,实在是多有不便,便叫了赵成孝几个人帮忙运送。

    在院中这十几个书办,听说有人送来西瓜,早已口中生津,撇了笔墨纸砚,就跑到门外帮着往院子里搬运,还不断地夸赞忆然郡主体恤下情。

    忆然听了兴高采烈,刚要迈步往里走,却被秋仪之一把拦住,对她说道:“这里面乱哄哄的,又都是汗臭,有什么好去的,走,我请你喝凉茶去。”说着,伸手就抓着忆然的手臂往外拽了一把。

    谁知这北方来的忆然郡主耐不得幽燕道的这份炎热,早已光着手臂,换了一身草原上常见的摔跤背心,秋仪之一握之下,便结结实实地同她细腻的皮肤接触在一起,右手满满沾了一层香腻腻的汗水。秋仪之吓得脸上一红,连忙松手,轻咳一声,道:“还等什么,去晚了就没座位了。”

    忆然脸上也泛起两片红晕,答应了一声,就跟着走了。

    这凉茶摊子就在城墙脚上,是个退伍的老军开设在此的,就连幽燕王郑荣也经常来喝上一碗,因此在广阳城中极有名,一排靠墙的座椅上早已坐满了人,端着茶碗“咕咚咕咚”地喝。

    坐着喝茶的人见是义子殿下和渤海郡主来了,其中早有几个识相的赶紧喝完茶,将座位让了出来。仪之和忆然便顺势并排坐下,各点了一大碗凉茶端在手里。

    忆然一双健美的大腿在丝绸马裤下显出优美的弧线,一对丰满的rufang也在轻薄背心的包裹下极有规律地一起一伏。秋仪之余光瞥见,不由得心猿意马,连忙啜了口茶,问道:“我之前问过你的,你还没回答我呢!那天你在义父跟前说了我什么坏话,害我被一顿臭骂。”

    忆然双眼不知看在哪里,嘴巴一撅,随口答道:“这事情我早就忘了。王爷记性比我好,不如你去问他吧。”一句话,愣是把伶牙俐齿的秋仪之说得呆在一边。

    从此以后,忆然便每隔两三天就送来几车瓜果,秋仪之便同她出去逛逛市场、喝喝凉茶、骑骑骏马,日子过得倒也舒心痛快。

    就这样又过了十几天,天尊教典籍大部分都已审阅完毕,一部部都理清顺序、分门别类、贴上标签、编辑节略,天尊教在中原传播的历史轨迹也逐渐显现出来。

    原来这天尊教前身为“拜火教”,六七百年前就已传入中原,又分为不同教派,有“白莲教”、“红阳教”、“无生老母教”等诸多教派,其中大多已泯然于世了。唯有这称作“天尊教”的教派繁衍至今,其教主竟均为“温”家所任,俨然同世袭皇帝无异,而论及传位时间之长,则就连中原强盛的一统王朝未可与之比拟,令人咋舌。

    这天尊教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各分坛总坛已遍布全国,信徒近百万,其中除戏子、娼妓、算命先生等下九流外,也不乏小有名气的富商大贾。天尊教全靠这些人捐献财物来敛财,一年收项竟有白银百万两之巨,已抵得上朝廷收入的五分之一,坐拥如此豪富,也难怪有屡有造反之心了。天尊教账册记载十分精细,每年每地收入都一一登记,横向比较,便同大汉各地贫富程度吻合——年入以江南道居首,其次是湖广、山东等道,富庶仅此江南的幽燕道及京畿所在的关内道则收入不多,想必是这两地关防紧密,天尊教发展不足之故。

    然而天尊教如此详细的记载,偏偏缺了各地总坛、分坛坛主及其他骨干的详细名册。秋仪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日毓璜顶总坛藏书楼之所以被翻动过,并非为了寻找宝藏,而是为了窃取这份比任何宝藏都重要百倍的名册——只要有了这本名册,便可在短时间内将邪教重新组织起来,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想到这里,秋仪之额头上已渗出一层汗水,连忙起笔写了一份帖子,派人火速送往幽燕王郑荣并钟离匡之处。

    其实秋仪之真正感兴趣的并不在此,而在于经由天尊教辗转而来的西域情报,因此凡是涉及风土人情及生产技术的书籍,他都要亲自查阅一遍。

    原来这西域同中原远隔沙漠瀚海,政治形式更是同中原大不相同。中原大汉王朝自然以皇帝为尊,中央设宰相、中书省、六部等机构管理全国,全国分为十道,每道又各分若干州县,形成树形管理体制。

    而西域则分为大小数十个国家,略强盛的大国也有十余个,每个国家都有国王统率,互相并无统属关系。而各国无一不信仰“阿丹努教”,此教设有一名教宗,权力甚大,可随意将包括一国国王在内的任何人开除出教,到时此国便会百姓离心离德、四方诸国都来攻击,因此这教宗也被称为“教皇”。正因如此,其他宗教在西域无法公开传播,天尊教这才转来中土发展。

    至于这西域经济也同大汉大相径庭。

    大汉以农桑为本,行商坐贾虽然富有,却是“士、农、工、商”四民之末,因此积攒下浮财之后,往往将购置土地并资助子侄科考视为正途。而西域则土地贫瘠,重商轻农,略积累下几个本钱就东赴天竺、南洋,西至大食、大秦等地买卖货物、赚取差价。至于大汉、日本、朝鲜等国,其出产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在西域及大秦极受欢迎,一旦倒卖成功就是一本万利的生意。然而从西域至中原,无论水路还是陆路,无不远隔千里、危险丛生,冒险前来的往往是九死一生。

    因此这西域农耕技术远不如中原发达,粮食作物种类也不及中原繁多,全靠一种无论土地干旱肥沃、无论气候潮湿干燥都可在地下生长的作物为主食。衣料也不过棉麻而已,丝绸面料则需从大汉进口,十分昂贵,非高官富商不能穿着。

    至于铸造刀剑兵器之法,秋仪之对此最为在意,西域也有专门书籍记载,可细观之下却大失所望。原来这西域制造兵器方法分为两类,一种是大量制造寻常兵刃之法,另一种则是专门打造神兵利器之术。

    这量产之法无非是用熟铁浇筑,再略加锻造打磨,与中原铸刀之法别无二致,甚或略显简陋,想必其一般士兵所用兵刃质量也不过尔尔。

    另一种则要大费周章,先取极优质的铁矿熔炼精熟之后,随上好松木炭埋藏于地下,经过数年或十数年时间再挖掘出来。掘出的熟铁大多腐烂生锈,但其中偶有吸收了土精木华的便被称之为镔铁,以待大用。将这镔铁反复加热锻打并在醋中淬火,再经手工精心磨成刀剑形状。最后以金石试刀,若刀身过于坚硬的便会立时绷断,只有极少数分金断玉而刀锋不损的,才是最终成品。

    读到这里,秋仪之不由地自己抚摸起身边的这把宝刀,没想到要打造这口削铁如泥的宝刀竟要如此劳心费力——难怪刀鞘刀柄如此朴素,此刀本身便是一件无上至宝,再另加装饰便是画蛇添足。

    可如此复杂的工艺,同时打造上百口刀也未必有一口成功的,更勿论是大量制造装备军队了。这道理竟同用武林高手拼凑一支军队别无二致,无非镜花水月罢了。

    秋仪之正失望间,翻开另一本书却让他耳目一新。

    此书介绍的乃是攻城破墙之法。原来这西域多为沙漠戈壁,没有大量乔木制造云梯、撞锤、石车等大型器械,攻击城市全靠挖掘地道和炸药爆破。西域人善于挖地打洞秋仪之是早已心中有数了,书中也记载得极为详细,如何选择下铲地点、分辨方向、清运砂石、防止塌方等无不不厌其烦、条分缕析地介绍得清清楚楚。

    这炸药爆破之法就更加简单,无非是将炸药塞满一口大缸或坛子,选择城墙薄弱之处点燃引信,便可将城墙炸塌。秋仪之见这书中明确记载炸药乃是从中原传入的,便想大汉运用火药不过是制造鞭炮焰火;而西域人刚刚获得此物便想到以此攻城掠地,如此好勇斗狠,真不愧是未化之民。

    除此之外,西域造船架桥、印染纺织、铸造盔甲、建造城池之法也多有记载,然而仪之观之则大多不如大汉的先进细致。一想到自己花费多少心思力气,不远数百里从河南运回的书籍,居然并没有什么大的用处,秋仪之不免有些气馁,再也无心细查,便催促着众书办尽快将藏书审查完毕,交差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