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渔女皇妃在线阅读 - 第十九章:寻香

第十九章:寻香

    林掌柜短短的一席话给了苏瑶两个信息:一、此时大燕国的皇家贵族已有焚香的习惯,因为古代民间流行的东西大多都会是最先从贵族人家流传出来的,就像她前世那个时空的明星效应。

    二、焚香是刚流行,至少在小溪镇乃至更远一点的展和城是刚流行起焚香,不然这种焚烧起来烟雾弥漫的香品,在苏瑶眼里充其量只能算最次的香品,而在林掌柜眼里却成是“托人花大价钱”弄来的好香,还将它当成天下第一楼用来拉拢文人墨客的救命稻草。

    上辈子的苏瑶活了二十八年,至少有十多年是在与香品打交道,她公司上市时主打的就是香水,有好几款在国际上得过大奖的香水就是她亲手调制出来的,而公司的前身却是以香品为主,塔香、香粉、线香、香丸,功效包括能够美容的、能祛痛的、能消除疲劳的、能排解抑郁的、能治病消灾的应有尽有。

    这些香有的是根据流传下来的古方研制,如:鹅梨帐中香、寿阳公主梅花香,也有她自已自创的香,淡雅如菊的夜魂香,清寒如梅的幽梅香.......

    与香为伍久了苏瑶也自然知道一些“香史”,其实古人很早之前就知道焚香,撇开《红楼梦》里的冷香丸不说,帝王用香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代,《拾遗记》里就有文字记载,燕昭王二年,波弋国贡“荃芜之香”。不过那时国家还没有沉香之类的香料传入,当时焚烧的都是兰蕙类的香草,香味也很单调,一般以单种香料为主,亦称单香。

    而林掌柜在雅间里焚烧的正是单香,不过比燕昭王时代要超前一点,至少他焚烧的不是香草,而是将香草打磨成了香粉。

    可惜,在苏瑶这个制香师面前,林掌柜那些难得的香粉都成了渣渣。

    出了天下第一楼,苏瑶兴冲冲地拉着秦氏去买香料制香,秦氏现在怀里惴着三两多的银子,心里也有了底气,知道自家这个被神仙教导出来的女儿不能用六岁不到的小孩子眼光来看待,所以也就随了她。

    信她的没有错啊,瞧瞧,就是因为相信她,她现在怀里就惴上了三两银子哩!

    可惜,在小溪镇上转了一圈,除了女子敷面用的香粉外什么香料也没找到,还想带着身后的人再找一次时,大郎突然开口了:“meimei,小溪镇应该还没有卖香的吧?林掌柜说他的香是拖别人从展和城带来的,展和城离小溪镇坐牛车都要坐上大半日呢。”

    二郎连忙接话:“meimei,我也听林掌柜是这样说的。”真想不通meimei的体力怎么那么好,他比meimei还大两岁呢,才走这么一会儿腿都痛了。

    看了一眼秦氏,虽然她什么都没有说,但看她脸色就能看出来,再找下去她的体力可能也要透支了。

    “娘,家里还需要买什么,买了咱回家吧!”想了想,苏瑶还是放弃再找香料。

    趁兴而来,败兴而归确实很失望,可换一个角度想,小溪镇没有香料卖最好,她若是制出好香了就会是第一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但是勇敢的,还是能发财的。

    没办法,她苏瑶从始至终就是一个妥妥的商人。

    家里缺的东西还真不少,再次进了锦绣楼,秦氏最先让伙计帮她扯了几尺粗布,准备给大郎做新衣,想了想,又多要了几尺颜色鲜亮的,给苏瑶也做一件。在苏家,做新衣可没有苏瑶什么事,一件衣服大郎穿了二郎穿,二郎穿不下了再经秦氏改改给苏瑶穿。

    庄户人家的孩子,小的只有穿旧衣服的命。这次还是因为赚了钱,苏瑶功不可没,也算是奖赏她了。

    买了粗布还要买棉花,这个时代的商家虽然没有趁着冬天快到了就坐地起价,可这棉花也是不便宜,要二百个大钱一斤。

    苏瑶前世的老家里也种过棉花,听到小伙计报价,她也愣了愣,什么棉花要这么贵?在街上逛了一圈,这里的物价她也有所了解,这里的一千个大钱是一两银子,一两银子的购买力相当于前世的五百块钱。

    按这比例,这棉花需要一百块钱一斤呢!

    苏瑶好奇地凑上去一看,这才发现问题的所在,原来此棉花非彼棉花,此棉花是木棉的果絮,它因柔软、舒适、御寒,所以被人当做枕、褥、袄的填充物。

    难怪苏瑶在锦绣楼里没有看到棉布,原来这个时代还没有能纺成棉线织布的棉花。

    而这种木棉树因不耐寒,所以北边种不了,市面上有卖的都是从南边来的,因而价贵。

    秦氏本想买三斤棉花,再买一些碎布夹进去做两件袄子,两床被褥,但苏瑶坚持让她再买上三斤,那些碎布夹里面又厚又重还不保暖,浪费了布和棉花。

    守着大海这个大宝库,她还用不起几斤棉花,那她上辈子那二十多年算是白活了。

    听苏瑶这么一说,秦氏也不再坚持,反正和天下第一楼的合作还在,要攒银子不急于一时。

    可在付账时,秦氏的心还是抽搐了一下,就这么一下就花了一千二百多个大钱,她绣品的钱花光不说,卖味精的钱都花去整整一两。

    秦氏觉得自己活了那么几十年算是白活了,这么赌气般带着孩子们自立门户,如果不是苏瑶被神仙教导过,她们娘几个可能连这个冬天都过不了。

    一时感性的秦氏可能忘记了,小渔村里有这么一句话:穷有穷的过法,富有富的活法。

    过冬的用品买好后,秦氏又带着兄妹几个去了粮铺,从苏家分得的粮食根本不能够抵到开春,再过些时日就立冬了,到时候大雪封路,来镇上卖点东西更难。

    到粮铺一打听才发现,这里的小麦五个大钱一斤,黑面七个大钱一斤,白面十二个大钱一斤,黍米十五个大钱一斤,栗米九个大钱一斤,苏瑶朝思暮想地大米也有,二十个大钱一斤。

    秦氏买了一百斤的小麦,一百斤的粟米,又应苏瑶的要求买了十斤的大米十斤白面,五斤豆油,两斤夜晚照明用的桐油。

    东西太多,娘几个肯定是搬不回去的,又打发着大郎去叫了一辆牛车,花了十五个大钱。

    一路上,二郞笑呵呵,有了这车东西,这个冬天不用愁了!

    庄户人家长大的孩子,心眼朴实,能吃饱穿暖就是好的!

    而看着秦氏怀里的大块银子换小块银子,小块银子换铜子,最后铜子也越掏越空,苏瑶欲哭无泪:钱啊钱,你在哪个时代都不经用啊!

    鞠躬感谢书友140618135223371打赏的平安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