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晚清之大国崛起在线阅读 - 第0235章 上朝

第0235章 上朝

      三天后,在汉王宫的大朝会上,卢远文被叶重传召,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前开始发表自己的谏言,意在促成大汉军跟马家军的结盟。

      上朝,臣子到朝廷觐见君王,奏事议政。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觐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生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前去探视。

      隋唐时期的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清朝,大臣奏事连站都不行了,必须跪着。

      明代自朱元璋起,就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时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有特别的护膝。从礼仪上的变化可以看出,自宋代以后,皇帝的权威越来越高,而官僚的地位却不断下降。

      上朝也是有基本的规章制度的,午夜,满城沉睡,可是宫外的大臣都早早起了床,他们在嫔妾的服侍下,精心穿好朝服,带好朝珠,穿越半个京城前往故宫。

      凌晨3点,大臣们到达午门外,城楼上的鼓敲响时,他们排好队伍,耐心等候入宫。五更天,钟声响起,宫门开启。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调整队伍,正式准备进入三大殿。

      到了乾清门,愈发森严,其他门都是由步军统领衙门的兵丁把守,乾清门则用侍卫监察。等待时,官员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稳重的,都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听候处理。因此,自踏入宫门那刻起,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举止言行。

      通常,皇帝驾临太和门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近前与皇上对话,大臣向皇帝报告政务,皇帝则提出问题或者做出答复。

      想来古代的大臣是比较辛苦的,如果遇到一位勤政实干的皇帝就更辛苦。不过,史上也有偷懒到一定程度的皇上,据说明神宗万历皇帝23年没怎么上朝,虽然他不来,但是政务还要办,只是大臣们上朝的时间没那么严谨了。

      想不到的是,明朝最勤奋的皇帝是亡国君崇祯,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崇祯雄心壮志,立志做中兴之主,每日批改各地奏折到凌晨是很常见的,睡不多时,又要起来早朝。

      早朝开始,皇帝入座,最先召见的是军机大臣,官场说话,名曰叫起儿。第一起召军机说话后,才召见其他的大臣。外省督抚或大将进京,先上折请安,皇帝即有上谕曰,某日预备召见,则于该日召见。

      司员们无论京内京外,有事见皇帝,需由各有关系的部派部员带领引见。皇帝每天早晨都是办这些事,召见者可以自己上殿,引见者则必须有人带领。

      在同皇帝说话的时候,多需要跪着。平常的官员,说话时短,还没什么要紧,若军机大臣奏对,往往一次就说上一个多钟头,膝盖当然是受不的,虽然殿中有厚的褥垫,也无济于事。

      所以,军机大臣们都自备护膝,用丝绵做成,厚约一寸,每日上朝前,绑在膝上,就像《还珠格格》里小燕子的“跪的容易”那样,否则膝盖真的是要跪坏的。

      当然,有时皇帝不需要与群臣当面说话,交代公事多由太监办理。这种太监叫捧折太监,也叫奏事太监,每天早晨把各部奏折领下拿到乾清门,在门限里面嚷一声:各部官员领奏折。交上奏折之后,在乾清门外阶下等候。

      在传统中国是否有相当于星期天的例假日?答案是肯定的。其实早在汉代,官员在每五天之中可以有一天不办公,这个假日称为“休沐”,下至隋代仍然奉行这一安排。

      不过在汉代以后的分裂时期,南方中国曾经有所改变,《琅琊榜》里面的大梁朝就曾经规定,每十天才有一次例假,从此唐至元都奉行这一规定。

      著名学者杨联陞先生曾写过一篇短文《帝制中国的作息时间表》,他发现,假日到明清完全取消了。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公务员处理的事务越来越烦剧,繁文缛节不断增加,二是皇帝权力高度集中,不可能放任手下的官员轻松悠闲。

      根据史籍所载,除了类似星期天的休假外,政府的法令也规定了节庆的假日。在唐、宋时期,有放假一天、三天、五天或七天的大小节庆,宋代有十八天被指定为“休务”,可以推测到其他的假日至少有一部分时间要照常办公。

      有意思的是,据说朱元璋时期,他规定每年可以有三天不上朝:冬至、春节、他的生日。不过这是个传说,目前没有查证。

      叶重恪守礼仪,遵循古典礼仪,但是不喜欢这么多繁文缛节,许多不必要的东西都省略掉了。他对于手底下的官吏也是十分地宽容的,不仅上朝的时候赐坐,当廷议政,而且每个星期都至少放假一天,一般而言就是星期日放假,也有调休的。

      叶重深受前世的制度熏陶,对于臣子既不苛待,也不纵然,每到节日还能放假休息,在许多人看来叶重真是一位宅心仁厚的君王。而且,叶重并不是十日一朝的朝代那么懒散,也没有朱元璋天天上朝那么让人感到身心俱疲,他在原有的基础上,改为五日一大朝,三日一小朝,其余都是各自为政的日子。

      “外臣卢远文见过汉王陛下,鄙臣代我王向汉王问好!”卢远文躬身一礼,但是并没有像群臣一般跪拜下来,他是外臣,是别的势力的使者,谁都没有苛责他一定要行跪拜之礼。而且以叶重的脾性,也不会感到不爽的,这不是自己臣民,所以无所谓。

      叶重笑吟吟地道:“卢大人有礼了。不知道西北王派你作为使者来寡人这里,是要做甚?”

      又到大朝会的时候,卢远文觐见叶重,见礼之后的第一句话就掀起了轩然大波。

      “外臣是来要求汉王退兵的!”卢远文不卑不亢地道。

      哗的一声,整个朝堂一片哗然,谁都没有想到卢远文一下子就说出此行的目的。本来卢远文的来意大家都是知道的,但是直白地说出来,难道他就不怕触怒叶重,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吗?

      叶重却是很赞赏地看了卢远文一眼,哗众取宠,并不是这个人想要的,但是作为一个顶级的演说家,擅长纵横之道的谋士一定是深谙此道的。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跟叶重手底下见面是不一样的,跟叶重单独见面的时候,卢远文大可以把话说得委婉一点,甚至是谄媚叶重,尽量把他这个汉王的丰功伟绩夸大其词,捧高一点,但是换到满朝文武的面前就不能这样了。

      因为卢远文口才再高,再怎么巧舌如簧,把叶重给说得利令智昏,神魂颠倒,始终有人在身旁指点,把叶重的思想拉回正轨。叶重不是一个耳根子软的人,但是心性还不是很稳定,不能面对许多利益还能淡定,也不能面对别人的吹捧不沾沾自喜,所以极有可能被卢远文说服,然后不战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