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决赛的收获
新华社的简讯果然是文如其名,非常短。别说照片和视频了,连多几个字都没有,就是平铺直叙的说完了曼谷大运会男子百米重赛的结果。 但是,这已经足够了,网友们已经看到了他们最想看到的信息。而且,比第一次比赛的结果更让他们高兴。 张华松的成绩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提高了0.02秒,以10.01秒的成绩再次破纪录夺冠,而且距离东瀛人创造的10秒亚洲纪录已经无限接近。 张培萌的铜牌更让大家感到意外不已,没想到最后的结果是华国队多了一块铜牌,而东瀛队无缘奖牌。 华国队在这届世界大运会的男子百米决赛中不仅卫冕了冠军,还包揽了一金一铜两枚奖牌,比上届大运会更牛。 而东瀛人的申诉及重赛不仅没有获利,反而偷鸡不成蚀把米,把他们本来应得的一枚铜牌都搞丢了,成了一个大笑话,简直是大快人心! 先看到新闻的网友赶紧到处宣传这条好消息,告诉其他网友这个喜讯,其他网站也纷纷转载。 不一会儿,许多网友也在新华网及各个新闻网站看到了这条简讯。网友们纷纷留言,表达他们的喜悦之情和对华国队、张华松、张培萌的祝贺。 张华松的微博,也迎来了更多的关注和评论。 “张华松真是太牛了,竟然比第一次跑得还快,不愧是华国百米第一飞人!” “东瀛人的申诉现在看来就是个笑话!” “哈哈,东瀛人被打脸了。不仅张华松继续破纪录夺冠,西蒙仍然是第二名,连张培萌也拿了块铜牌,把东瀛人的第三名都给顶掉了!” “不错不错,简直是大快人心!” “我决定粉张华松了!” “我敢打赌,张华松肯定会成为第一个跑进10秒的黄种人!” “还用你打赌?这不是明摆着的么,不出1年,张华松肯定进10秒!” “1年?你们估计得太慢了!没看他从校运会到国内大运会,到世界大运会2个多月的成绩飙升有多快吗?我觉得,只要有正式比赛,他下一场比赛就能跑进10秒!” “这……太难了吧?从来没黄种人跑进去的10秒大关,能这么容易让张华松进去?” “切,张华松是天才,绝对的天才!我相信他能办到!” “我也信!” “顶,支持张华松!” 张华松在打电话给舒雨霏,告诉了女友自己破纪录夺冠的好消息后,打开自己的极速微博,也看到了网友们的评论留言。 张华松也感到非常高兴,拿着金牌拍了一张自拍照传了上去,又引起网友们的一阵围观和祝贺。 又过了一会儿后,更详细的比赛视频、图片资料被新华社整理好后传回国内,包括央视体育频道在内的各大电视、报纸、网络媒体争相转载报道。 “曼谷大运会男子百米重赛,华国选手张华松以10.01秒破纪录夺冠!” “百米飞人重赛,华国队包揽两枚奖牌,东瀛队颗粒无收!” “大快人心,东瀛队偷鸡不成蚀把米,助华国队包揽两枚奖牌!” “重赛和风雨都无法阻止张华松,华国百米第一飞人以10.01秒的成绩破纪录夺冠!” “张华松逼近10秒大关,跑进10秒指日可待!” “张华松是否能成为第一个跑进10秒的亚洲人、黄种人?” “华国代表团和米国代表团联合投诉曼谷男子百米裁判组,国际奥委会积极回复会做出惩罚!” 如果没有史无前例的重赛,可能关注度还没有那么高。毕竟,一个大学生运动会还是不能跟足球、篮球、世锦赛、奥运会比,更没有刘翔那样的巨星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但是,东瀛队的申诉、裁判组的业余判罚、史无前例的重赛,让这场比赛变成了一个八卦新闻,超出了体育比赛的范畴,就成功的吸引了不少本来对这项赛事并不感兴趣的媒体和观众。 重赛中,张华松没有受到东瀛人的影响,反而在风雨中跑出10.01秒的成绩继续破纪录夺冠的表现,赢得了许多国人的好感。 许多网友看了新闻后,都主动去搜张华松的百度百科、贴吧、微博等等,了解张华松的历史成绩和个人资料。 张华松的声望和人气,在这天晚上,急速暴增着。 除了华国国内的媒体报道外,世界各地报道此次曼谷大运会重赛以及比赛结果的新闻媒体也不少。 东瀛队的申诉、裁判的业余裁决、史无前例的重赛、第二次比赛时的风雨交加、张华松丝毫不受影响成绩更好的状态、东瀛队偷鸡不成蚀把米“帮助”华国队包揽两枚奖牌等等,都充满了新闻元素。 虽然国外的媒体不像国内媒体那样重点报道张华松,但作为破纪录夺冠的金牌获得者,又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 不管怎么写,张华松的名字和成绩都是丢不掉的。 于是,张华松在国外也有了一点知名度。 起码,看到这条新闻的华人华侨,是真的为华国队、为张华松高兴,不少人都记住了张华松的名字和他的成绩。 傍晚,张华松、张培萌、方建瑞等人跟华国代表团的团部官员、领导吃了一顿庆功宴,回到公寓楼又跟其他道贺的国家队运动员们笑闹了一会儿。 接近22点,张华松才回到寝室查看自己成功破纪录夺冠后的系统个人资料变化。 宿主:张华松 年龄:19岁 声望:132885/229885 技能:百米短跑,记忆增幅 明星等级:公众人物 这一场破纪录夺冠的世界大运会的决赛果然给力,一下就给他增加了十多万的声望,可用声望达到了13万,总声望更是达到了22万,比之前国内大运会决赛增加的声望多了几倍。 而且,决赛是下午才进行的,这才晚上。到了明天,还会有第一次看到相关新闻的公众给他贡献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