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十二章
正在天竺谈判的张家玉等人终于知道为什么天竺这边在谈判时是这种态度了,朝廷,朝廷的大军竟然在满剌加又吃了一场大败! 十几万大军损失两三万大军,两军对峙的边线也被攻破,虽然远征军那边仍然在保证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宋军绝对不会像天竺人说得那样被赶下大海去,但是张家玉的底线已经被深深的触动了——大宋的军人竟然也被击败了? 这种触动就不是战场上的王博能够想象的到得了。 虽然这次失败在王博眼里看来只是战场上大军对峙普通的失误,在不了解天竺军的战法的情况下必然的结果,身为大军统帅,王博是有决心维持住两军的均势,但是在张家玉这样文官看来这次失败却是晴天霹雳一般。 大宋也会失败? 而且还是精英尽出,总数十几万大军,大军中的三支军序都是大宋军序中数得着的精锐的结果? 王博不明白这种失败对大宋军民的打击到底有多大,这个消息一出,和满剌加交界的婆罗洲震动,爪哇震动,就连大宋边界上中南六省也跟着震动! “废物!废物!怎么就能让大宋败在天竺人手中呢?” 安南省的前节度使,正在停留待甄的黎家家主黎子勋在自家家主跳脚怒骂道。他黎家曾经可是这片土地上的皇族,在安南省的这一亩三分地上势力雄厚,便是朝廷免了他的节度使职务,对黎家的潜势力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但他却万万没想到连那个天竺的李哲竟然连大宋的十几万大军也给来了个迎头痛击。 这让中南六省的官民极度震惊! 那李哲不会击败王博后,顺势就乘胜碾过边界来吧!当初天竺入侵宁王藩就是这样,比起王博手中的十几万精兵,这几个省里可是防护全无! 几百年来,整个周边从未有过能够挑战大宋兵威的势力,因此大宋民间也就从未有过这样的机会,这次前线噩耗出来,虽然只是一场普通的失败,但是在后方的一传再传之下已经是让人一夜数惊。 宋人什么时候尝过这种感觉? 六省的民间秩序大乱,一时间竟有失控之势,各路官府的告急信件雪片一样发向金陵, 各省节度使也纷纷去信给前线问询,给天竺的使节团队施压,催逼前线使节加快谈判进程,保证边界和平,虽然张家玉也算位高权重,并不受这些节度使管辖,但是这些边境省份里的各路节度使大人们情急之下,哪管得那许多。 压力现在都来到他张家玉的身上,他万万没想到,他事先想的应该是接着朝廷大军南下之威,威逼天竺上下,逼得天竺一方签下与大宋更为有利条件的谈判进程,现在竟然全盘反过来了。 原本应该是内外交困的天竺上下是如此强硬,仿佛丝毫不畏惧大宋的施压,而前线王博那边,如此一位沉稳的老帅,手里拿着这样一副牌竟然还会败在天竺人手中。 这一战不管你说的再多客观条件,但是败在天竺人手中,给大宋朝野带来震动是现实的。 在纯粹的军事上,大宋竟然占不得便宜,反而是要逊色许多。 那他张家玉这样在天竺这边这一段时间内的狐假虎威又是做的什么,是在给别人搞笑么? 外交人员的实力是全盘建立在国家实力的基础之上的,在这个时代,军事实力就是凌驾于其它所有软实力之上的硬实力。 如果大宋大军真的不能取得威慑。 那么前方外交人员的一切努力都毫无意义。 张家玉不免想到,按说这次前线的胜利天竺应该是比他早知道的,那么这几天,这些天竺人莫不是憋着劲儿在看他大宋使节团的笑话? 想到这儿张家玉老脸通红,几乎要溢出血来,怪不得前一段他回来还一呼百应,暗中和他张合作的那些老头子们现在都推下了。 那么这么来说前一段时间张家玉在暗地里利用张家做的那些恐怕天竺也都早已经探知了。 这次回来他可是把他张家给坑惨了。 以当今天竺女王的狠辣,恐怕这次绝对不会绕过他们张家。 哎!孟州张家在天竺数百年经营,这次被他这个家族的不孝子毁于一旦啊! 张家玉心里一阵阵的撕心一般的绞痛。 那么现在,怎么办? 难道还要坚持之前的谈判策略? 回想起来时,朝廷首辅密室里对着自家的嘱托:“无论如何一定要稳住天竺,万万不可直接武力对抗,现在的大宋在没有做好全盘准备之前,是根本武力出动大军讨伐这样的一个强国的。” 这还是朝廷南下之前对现在的天竺的情报缺乏全面认识之前。 现在在真正认识天竺的强大之后,张家玉也明白,朝廷这也是无奈之举。 现在得到天竺,便是朝廷全力以赴讨伐恐怕也无济于事,双方的距离和实力对比根本不允许大宋朝兴起对其覆灭之心。 这毫无疑问将是一场长期的较量,就像是当年的蒙元和大宋之间,即便是现在大宋肯定是强于天竺,但是大宋却没有能力一举覆灭对方。 所以便是王博大军南下,对于朝廷也只是个姿态而已,武力威慑,外交解决,尽全力遏制其扩张,这才是朝廷这次南下务实的策略。 年轻的副使施全来到张家玉身前,脸上几乎溢满窘迫之色。 “施侍郎!还要什么坏消息!只管说出来,再坏难道还能比现在更差么?” 施全的嘴角微动,张家玉立刻有了更加不祥的感觉, “十日前,天竺一支舰队在前番的那个徐清凡的率领下从出满剌加海峡,突袭婆罗洲的坤甸,将停驻那里的宁王手下最后一支舰队歼灭,火烧坤甸港。同日,下满剌加巨港,天竺的另外一支番号的军序威远军数万大军在巨港集中,该军由天竺名将杨致远指挥,似要横渡海峡,登陆婆罗洲。” 什么? 张家玉霍然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