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百人会之关东局在线阅读 - 第355章 马其诺防线,门牙边的龋齿

第355章 马其诺防线,门牙边的龋齿

    都说马奇诺防线是二战中的最大的笑话,其实,这样的防线要塞在二战期间还是很多的,在中国,日本人花费巨资,在苏联边境修建了大量的要塞,这算不算?沿着中东铁路中长铁路修建了大量的混凝土碉堡,这也算。【】到头来也没什么作用。

    只不过法国人在防线投入过多,而且僵化地依赖防线,才导致笑话的出现。如果防线投入不那么大,也许德国人强攻防线,那样,防线还能起到消耗敌人的作用。防线太强大了,名声太响,德国人觉得强攻不合算,换个进攻方位,导致整个防线没有起到作用。

    法国和德国的敌意是消除不了的,特别是在一战以后。德国根本就不服气,那种要在打一仗的劲头,和后世的日本人很相似。限制德**事展的条约都被德国人无视。几乎人人都认为,德国还会进攻法国。

    于是,法国很早就开始行动了。为了防德军入侵而在其东北边境地区,法国构筑的筑垒配系。以法国6军部长马奇诺的姓氏命名。

    防线从1929年起开始建造,194o年才基本建成,造价5o亿法郎。防线主体有数百公里,主要部份在法国东部的蒂永维尔。

    防御工事,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十分坚固。由于造价昂贵,所以仅防御法德边境,至于荷兰一侧则由英法联军作后援。

    防线内部拥有各式大炮、壕沟、堡垒、厨房、电站、医院、工厂等等,地上地下通道四通八达,较大的工事中还有地下电车通道。

    后世的人曾经不止一次地感叹那些钢铁制造的堡垒的强大。

    很多人访问过弗蒙特要塞。在弗蒙特要塞,“最让人惊叹”的是法国人修造的全钢制的地面堡垒,每个直径在1.5米到2米之间,全部用厚达数厘米的钢板制成。比这个时代的坦克装甲厚。

    这样的钢制堡垒分布在要塞方圆数十米的区域或直接布置在要塞塞顶。

    要塞其他的军用设施也都被坚固的甲胄包裹着:“设置在地面15米以上的观察哨是用带孔的钢板制成的;大炮一半被嵌在地下工事里,只留有炮筒的部分露在外面;弹药库放置在底下隧道里,厚厚的铁门把守在入口处。”

    躲在里面的法**队肯定从来就没担心这样的防线会被德国人攻破。

    总的来说,这个防线就好比一个人的一口牙,迎面几个大门牙十分闪亮硕大坚固,但是,门牙旁边的牙就是龋齿,大窟窿一个接着一个。

    门牙是为了防止别人的,是咬人的。但是,人家可以用铁棍子捅进嘴里,因为旁边有窟窿。嘴里的rou极其柔软。

    194o年5月德军诱使英法联军支援荷兰,再偷袭阿登高地,联合荷兰德军将联军围困在敦刻尔克。而马奇诺防线也因为德军袭击其背部而失去作用。

    有个传说,说在苏联养病的林将军曾经指出马奇诺防线的致命弱点,传说斯大林因为林的卓越见解而十分欣赏林,想让林留在苏联。还有传说,斯大林要用几个师来换林,等等。

    这个传说不全可靠,但是,林将军对马其诺防线的分析是靠谱的。

    林将军苏联的时候,曾经对苏联的将军们指出马奇诺防线的问题:“前面几位元帅的判断都很高明。但是,我劝同志们不要过于看重马其诺防线。物是死的,人是活的。有用的时候,它胜过钢铁长城,坚不可摧;没用的时候,它是一堆垃圾,不值半文。”

    “我的意思是,如果正面攻打马其诺,防线才会起作用,战事结果可能会如诸位所料想的那样演变成相持战,时间会拖得很长;如果绕开防线,从侧翼作大规模迂回,兜击防线深远后方,马其诺防线就会毫无用处,战局也会很快明朗。”

    |

    过了几天,戴高乐约见陈达邦。他反复研究了情报,跟法国的官员们反复利强**报的重要性。陈达邦看得出来,戴高乐做这一切不是很顺利。戴高乐写了回信,希望和小路建立一个联系的渠道。

    信很快被陈达邦翻译成汉语,回伊春。

    戴高乐在信里说,您的三封信都拜读了,很有价值。您和您的领袖是有战略远见的人们,我愿意和你们结成道义上的伙伴。希望您为我详细说明您对欧洲局势的看法,另外,希望知道您对法国命运的看法和措施。

    希望我和您建立一个联系的渠道。

    顺便感谢您对安娜的关心,她的健康状况还算好。我代表我夫人和孩子对您表示感谢。

    安娜是戴高乐夫妇的第三个孩子,痴呆。他夫人在怀孕的时候被汽车惊吓,结果孩子生下来的时候就痴呆了。戴高乐夫妇为了这个孩子付出了巨大的精力。

    小路给他回信,道:我认为通过这几封信件,我们形成了同盟,因为您是法国的未来,而我们是中国的未来。

    关于法国,法国和英国不同,没有海峡,应该有战略后方。建议法国把部分军队,把舰队,把很多人员,把财产,都转移到撒哈拉以南的殖民地去。北非不安全,因为距离意大利和德国的势力很近。

    小路在这段时间里和戴高乐通了几封信。

    戴高乐被彻底说服了,他开始在法国国内开始呼吁转移,把大量的国力转移到非洲去,北非不行,要转移到撒哈拉以南去。他对战争的观点是,不要过分依赖防线,要防备德军绕道进攻的可能。

    戴高乐人虽然不是很微,言也不是很轻,但是,法国高层不同意他的看法。结果显而易见,他因为这些言论,遭到法国上层打压。

    戴高乐的执拗性格在一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他索性在报纸上公开表文章,呼吁人民转移到非洲去,转移到撒哈拉以南去,建立大后方。

    虽然政府打击他,但是,法国的工业家们银行家们有一些支持他,一些企业开始行动,一些富人也开始转移。有几家船运公司趁机开通了航线,一票难求,船队班班满载。一些有运输能力的公司自己运输,还有一些有钱的大公司租用英国葡萄牙等国的船来运输人员物资。

    大规模运输持续了两个月。

    这两个月的人员和物资转移十分重要,法国的力量在二战中彻底地不一样了。战争爆以后,法国对延安的态度也生了根本的变化,对中国的态度也生了变化,这是后话。

    |

    小路把自己和戴高乐的交往过程写了一个报告,呈交陕北,抄送周公。这是一件大事,应该谨慎。

    联系法国,小路向为中国的外交争取一个盟友。将来,联合国有五个常任理事国,都是打二战盟友,美英是同盟,苏联要拉中国,但老蒋会靠向美英,这使得中国的地位下降很多,因为均衡打破了。

    如果拉法国一起形成第三股力量,那三国演义的节目就可以成功上演了。

    之所以选择戴高乐,就是因为这在二战过程中,英美牺牲了法国,他们之间有矛盾,这是结交盟友的好机会。

    小路在后来的信件里,提出了请求法国支援一些工业设备的要求,作为情报的交换,现在他需要一些化工设备。戴高乐本人倒是同意,但是法国高层根本不予理睬,只象征性地给了几十万法郎。反倒是戴高乐运用他的影响,为中国筹集了一批物资。

    即便暂时没有什么收益,将来也会有收益的。

    不等延安回电,小路出指令,请陈达邦一旦落实了设备购置,马上回国,注意安全。走海路,把物资运送到香港,再运回延安。至于为什么不走北线,经过苏联运回来?苏联和芬兰打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