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一二章 为时过早
单就道理而言,黄宗羲的这些话,你不能说它没有道理。 毕竟贤能的君主不可能一直都有,但是贤能的大臣却是层出不穷。 而黄宗羲话里话外的意思,也很好理解,即在他看来,当今的皇帝陛下固然是个贤能的天子,可是谁又能够保证当今皇帝陛下百年之后,继位的天子也能这么贤明? 一旦遇到了鲁钝愚笨的君主,怎么办? 他的想法是,若有一个贤能的宰相,所有这一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因为大明朝皇位的继承,采取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一直都是立嫡立长不立贤。 可是宰相的选择,自古以来的做法,却都是选贤任能。 只要有了一个贤能的宰相,无论天子聪明不聪明、能干不能干,眼下的大好形势,眼下的一切,就都能够延续下去。 黄宗羲如今的这些想法,其实已经算是很保守了,远没有他后来提出来的那一套套学说那么惊世骇俗。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个黄宗羲虽然有个刘宗周这样的老师,而且十数年如一日地发奋读书,可是却一直都是屡试不第,直到崇祯十五年的时候,才终于在一次次的失败之后考中了举人。 然后,好不容易得中举人的黄宗羲,兴致冲冲地前往京师参加了崇祯朝的最后一次会试,结果又是名落孙山。 再接下来,大明王朝随着李自成进北京、崇祯帝上吊自杀而分崩离析,黄宗羲也没有了考进士的机会,一辈子到死,都是个举人的功名。 而他后来之所以写下了大量的着作攻击科举制度、攻击八股取士,以及写下了大量的着作攻击君主专制体制,提倡天下为公,归根结底与他的人生遭遇密不可分。 他自恃才华横溢,但却屡试不第,自然会去怀疑科举制度的合理性。 同样,他自恃拥有治国安邦的才能,但在崇祯朝却始终也没有能够被选中任官,从而走上仕途,他当然会去质疑大明朝的君主制度。 黄宗羲满腹经纶却一辈子屡试不第,人生坎坷,命运多舛,蹉跎了许多岁月,但也把他逼成了一个满腹牢sao的伟大思想家。 面对黄宗羲这样的人物,崇祯皇帝还能有什么样的好办法吗? 原本的历史上,崇祯皇帝刚刚继位的时候,对东林党骨干黄尊素的儿子黄宗羲一度是十分欣赏的。 黄宗羲之父黄尊素在天启年间的时候,因为阉党中人陷害,被逮入刑部大狱之中,就在狱中关押期间,被各种酷刑拷掠致死。 等到崇祯皇帝继位,铲除阉党集团并为黄尊素等人平反的时候,黄宗羲闻讯赶往京师,亲自出手刺杀了他的杀父仇人。 崇祯皇帝得知这个情况之后,不仅没有治他的杀人之罪,而且还给了黄宗羲一个“忠臣孤子”的评语。 崇祯皇帝亲自给的这个评语,是个很高的评价了。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接下来的路,黄宗羲应该能走得很顺利,比如说顺利地考中举人,顺利地得中进士什么的。 但是十分出奇的是,这一切都并没有成为现实。 至于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到底是因为他的老师刘宗周的被贬斥,还是因为他自己的言行离经叛道,只有天知道了。 这一世,如今的崇祯皇帝与黄宗羲之间,并无历史上那样的交集。 因为这一世,崇祯皇帝在肃清阉党集团的时候,手段更加狠辣,也更加雷厉风行。 等到黄宗羲闻讯赶到京师之时,当年陷害其父黄尊素的阉党分子,已经被锦衣卫所诛除。 这之后,未能亲自手刃仇人的黄宗羲,也没有返回其浙江老家,而是投奔了其父的故交挚友刘宗周,并且从此拜在了刘宗周的门下,一直在刘宗周的家里吃住读书。 后经刘宗周这个大理寺正卿的举荐,黄宗羲凭借着黄尊素之子的身份以及已经拥有的生员功名,顺利地进入国子监,成为了一名荫监生,从此走上了与原本历史之中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而这一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会不会因此扼杀掉一个伟大思想家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