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凤穿残汉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三十五节 不可等闲视之

第一百三十五节 不可等闲视之

    
    
    一叶扁舟载着诸葛亮和马良越过碧波荡漾的云梦泽驰向对岸的曹军大营。云梦泽又称云梦大泽,乃是江汉平原上湖泊群的总称。先秦时这一湖群的范围曾一度涵盖450公里,后因长江和汉水带来的泥沙不断沉积,汉江三角洲不断伸展,云梦泽范围逐渐减小。待到汉末时期云梦泽较之先秦时期已缩小了一半。不过绕是如此云梦泽的规模仍不容小觑,也就夏侯渊不通荆州地理水文才会在原古湖泊的位置上安营扎寨,最终被诸葛亮水淹长坂成为关羽刀下亡魂。

    如今诸葛亮发动的那场人为洪水已然退去,关羽和曹仁隔着云梦泽各自寻了一处高地安营扎寨互相对峙。望着对岸杀气腾腾的“曹”字大旗,年仅十六岁的马良那是既兴奋又忐忑。兴奋的是自己有幸被倾慕已久的诸葛先生选为副手出使曹营面见天子使臣。忐忑的是曹刘两军鏖战数月已成死敌,此番曹营之行无异于深入虎xue。

    眼见马良难掩紧张之情,诸葛亮信步走到船头拍了拍少年的肩膀沉声安慰道,“季常无需多虑,曹营之行至多有惊无险。”

    诸葛亮之所以敢如此断言,一来是瞅准了曹营为救曹cao投鼠忌器不会违反“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规矩。二来诸葛亮深知蔡吉擅长以势压人,他由此判断用不了多久那位女诸侯便会联手孙策南下干预当阳之战。以刘备目前的实力当然无法同曹、蔡、孙三家抗衡,但在蔡吉抵达荆州前刘备还是有机会同许都来使好生争取一番宗室待遇。不过考虑到以张存等人为首的荆州名士皆倾向于偏安分封。未免荆州籍人士在谈判过程中自降身份,诸葛亮便主动向刘备请缨出使曹营。刘备显然也不信任张存等人,他不仅同意了诸葛亮的请求。还特意派遣陈到护送诸葛亮出使曹营。

    年少的马良并不知晓诸葛亮此番出使曹营的背后有着何等复杂的政治博弈,但诸葛亮的一席言语倒是给了他极大的鼓舞。就见回过神来的马良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腰板,神态坚毅地朝诸葛亮抱拳道,“先生之言,良受教也。上岸后良定当有礼有节,决不坠将军威名。”

    马良的反应让诸葛亮甚感欣慰。这至少证明荆州士人的年轻一辈中还有忠厚之士。此外马良之弟马谡才思敏捷。亦是个难得的可造之材。且就在诸葛亮暗下决心要好生培养马氏兄弟之时,小舟已然摇晃着靠上了曹营的码头。

    不同于马良之前在船上的诸多想象,此刻在岸上迎接他们的既非杀气腾腾的枪林刀阵。亦非盛气临人眼高于天的曹营官僚,而是一位容貌清雅气宇不凡的老者。就见这位老者在一群甲士的簇拥之下带着如沐春风的笑容拱手上前道,“老夫少府孔融,这位郎君可是左将军使臣?”

    听闻来者竟是大名鼎鼎的孔融。诸葛亮和马良俱是一惊。想到出使之前刘备曾特意强调孔融昔年在许都时对他多有关照。是朝中少有忠君之士,诸葛亮赶紧快步迎上前,恭恭敬敬地向孔融施礼道,“琅琊后学诸葛亮拜见孔少府。”

    此时的诸葛亮凭借四家结盟、水淹当阳两项大事件已然名满天下。孔融见面前这位将曹cao逼入绝地的年轻谋士身高八尺,犹如松柏,不由心生好感,当即执起诸葛亮的左手捻须大笑道,“素闻诸葛军师年轻有为。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诸葛亮自是连声自谦。二人遂携手并行,一路谈笑风生。恍若结伴郊游。待到与左右侍卫拉开一段距离后,孔融突然压低了声音向诸葛亮露了个底道,“蔡安贞已遣曹家次子曹丕与吴使入曹营,孔明好自为之。”

    诸葛亮听罢孔融所言心头不由微微一颤,暗叹蔡氏出手好生迅捷,才不过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竟已与孙策结成同盟,并联手干预起荆州战局来。但他现在身处敌营又不方便深究下去,于是只得朝孔融拱手一揖以表谢意。

    不过孔融此举可不是简单地凭借个人喜好来向刘备卖好。在他看来天子另择王畿亲政固然是好过留在许都当曹氏的傀儡。然则缺兵少将的刘协想要在新都站稳脚跟,却终究免不了要求助于周边诸侯支持。而放眼天下诸侯,曹cao嚣张跋扈,蔡吉诡计多端,孙策僄悍滑贼,唯独刘备弘毅宽厚,又是中山靖王之后,适合与迁都后的汉廷互为表里共同牵制其他异姓诸侯。本着刘备实力越强对天子就越有利的想法,孔融这会儿会偏向刘备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一日诸葛亮、曹丕、孙权三方的同时抵达在长坂曹营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营地的各个角落充斥着各种流言蜚语。有的人认为刘备迫于曹蔡联盟这是要释放曹丞相了,有的人却说刘备是要拿曹丞相换取天子,更有甚者还有人断言许都的大公子已然向蔡、孙两家投降。曹仁身为主将自然不会允许这些个流言扰乱军心。于是他一面派出亲卫斩了几个妖言惑众之徒以儆效尤,一面则将诸葛亮和孙权分别安置在营地东西两侧,以防刘、孙两家使节趁机串谋。而在这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曹仁又连夜将司马朗和曹丕招入牙帐商讨接下来的应对之策。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曹仁一上来便向曹丕问起了北方的情况,曹丕自然也是毫不保留地将吴硕如何前往东莱向蔡吉求援,蔡吉又是如何同孙策在丰西泽会盟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司马朗早前对蔡孙联盟还有诸多疑问,此刻听罢曹丕所言,他终于心悦诚服地抚掌赞叹道,“齐侯纵横捭阖。真乃当世苏张!”

    曹仁却是对蔡吉和孙策均没好感,这会儿的他更关心的是曹cao何时能脱困。就见这会儿的曹仁忙不迭地向曹丕探问道,“蔡安贞与孙伯符何时驾临?”

    “齐侯与丕同时启程南下。若无意外一个月后便可抵达南郡。”曹丕沉声答道。

    “尚需一月?”曹仁呢喃着皱起了眉头。一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却也不短,特别是在眼下这等敏感时节,稍有不慎极有可能横生出枝节来。

    然而司马朗却是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道,“有二公子与吴使在,余料刘玄德定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再起干戈。攻伐当阳。”

    耳听司马朗判断刘备会因自己的到来而投鼠忌器暂时停止攻打当阳城,曹丕不由两眼发亮心头一阵悸动,因为司马朗的这声肯定无疑证明了他过去三年在齐营没有白待。而深受鼓舞的曹丕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又跟着向曹仁询问道,“仁叔,听闻刘营使节已入大营,不知来者何人?”

    曹仁听闻曹丕问起刘营使节。联想到刘备竟派了两个面白无须的年轻后生来出使曹营。当即没好气地说道,“便是那诸葛村夫。”

    “诸葛村夫?”曹丕先是微微一怔,跟着像是明白了什么似的,探身求证道,“可是与庞士元并称为凤稚卧龙的诸葛孔明?”

    “卧龙?”曹仁腻歪地大手一挥道,“许是有此称呼。”

    曹丕见曹仁如此轻视诸葛亮,连忙向其劝说道,“齐侯曾言。诸葛孔明治国有分,御军有法。乃王佐之才,仁叔切不可等闲视之!”

    曹仁当然知道诸葛亮之前曾一手策划水淹当阳之计,从而致使曹cao受困当阳,夏侯渊命陨长坂。但身为武将的他始终认为武力才是决定战场胜负关键。正如若非刘备麾下拥有关云长这等万人敌,便是诸葛亮再计谋百出也奈何不了曹cao和夏侯渊。

    此外曹丕张口“齐侯”闭口“齐侯”的样子也让曹仁甚是不满。在他看来曹家男儿顶天立地,岂可被自家婆姨呼来喝去。哪怕蔡吉是天下无双的女诸侯,曹丕在齐营不得不寄人篱下。可现在都到自家营地了,还用得着对那妖女如此客气乎。由此曹仁不禁联想起了外界有关曹丕和蔡吉的种种传闻。早先曹仁只将这些传闻视作好事者的无聊之作。而今看来却是空xue来风,未必无因。

    不过还未等曹仁张口教训曹丕,一旁的司马朗已然手捻长须兀自感慨道,“丞相曾赠诸葛孔明鸡舌香,欲与其同朝为官。未曾想齐侯对此人评价竟如此之高。”

    “齐侯善臧否人物,绝不会有错。”曹丕刚信誓旦旦地把话说完,就见司马朗和曹仁双双意味深长地横扫了他一眼,于是心虚之下他又跟着慌忙解释道,“齐侯若非慧眼识才,又岂能以女身争天下。”

    对于曹丕的后半段补充,司马朗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话说蔡吉慧眼识才、知人善用已是天下皆知的共识。历来招纳人才都是诸侯们的一桩心腹大事。有才的不见得有德,有德的不见得有才,便是德才兼备也不见得做到与诸侯上下齐心。所以诸侯们一般都是优先从自家血亲中挑选人才,或是退而求其次提拔自己的同乡。总之德才皆可另论,忠心最为重要。

    而在汉末众多诸侯军阀之中唯独刘备和蔡吉二人不任人唯亲,并且知人善用。当然这也与刘备出身贫寒,蔡吉直系近乎绝户有关。但不论是客观因素也好,主观因素也罢,刘备和蔡吉确实比其他诸侯更善于识人。特别是蔡吉借助后世史书典籍的品评,一路招纳了大量德才兼备的文臣武将为己所用。这种现象在不知情的汉朝人眼里,自然就成了“齐侯慧眼识才、知人善用”。

    所以这会儿听罢蔡吉对诸葛亮的评价,司马朗俨然已在心中将年轻的诸葛亮视作为一个极为难缠的对手。但他自诩对诸葛亮知之甚少,于是又向曹丕潜心讨教道,“二公子,齐侯夸赞诸葛孔明之余,可还有其他品评?”

    曹丕低头回想了片刻,果断复述道,“齐侯还曾言,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

    司马朗哪里知晓蔡吉的这段品评乃是历史上其弟司马懿对诸葛亮评价。由于这段话出自《晋书宣帝纪》,后世亦有人认为这是晋朝史官的马屁之作。但不管是司马懿铁口直断也好,史官的马屁之作也罢。站在马后炮的角度来看,这段话还是颇有意思的。

    其中司马懿以“志大而不见机”指责诸葛亮志向很大却不识机微。而诸葛亮也确实拘泥于《隆中对》中荆、益两路出兵的设定,结果千里之遥两地分兵致使蜀汉失去了兵力上的优势。“多谋而少决”是说诸葛亮谋划很多却稀少决断。这一条又有些过分苛刻。毕竟历史上蜀汉资源有限,诸葛亮以一州之地挑战中原膏腴之地,自然得慎之又慎。至于最后一句“好兵而无权”则最值得回味。这句话仅从字面上解释是说诸葛亮喜欢用兵却不通权变,常用来证明诸葛亮不好奇谋,如偷袭陈仓劝降郝昭失败,想不出计策只能死磕城墙。但若将“权”字解释为权谋,亦可将这段话诠释为诸葛过于强调战争手段,穷兵黩武,轻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在平定天下中的作用。事实上,历史上的司马懿也确实仗“势”拖死了诸葛亮。陈寿更是在《三国志》中评价诸葛亮“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当然眼下的诸葛亮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谋士。莫说两路出兵,五出祁山,到目前为止他甚至都还没有过独立带兵出战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的评价显然有些莫名其妙。然则考虑到此话出自蔡吉之口,且诸葛亮的同门庞统又是蔡氏的重臣,所以这会儿曹丕转述的品评还是引起了司马朗高度重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