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名将克星在线阅读 - 第八十章 横扫平城收雁门

第八十章 横扫平城收雁门

    冬去春来,一场席卷大汉北疆三州的大浩劫终于落下帷幕,胡骑兴高采烈地结伴而去,留下的却是一堆堆凄惨废墟、一群群绝望流民组成的满目疮痍。此情此景,以幽南和并北更甚,只有隶属并州的兴汉城和平城南不在此列。平城南面无惨状是由于早已多年不见汉人的踪影,而兴汉城未遭劫则是因为兴汉军的存在。

    根基渐稳的兴汉军亮出了自己锋利的爪牙,和以轲比能部将琐奴为首的胡骑联军狠狠地干了一架,虽然也损失了千余精英战兵,但比起所获来,可以说是微不足道。

    除了为数不少的战马、粮食外,其他像金银、铁器等杂七杂八的物资更是数不胜数,尤其是近三万劫后余生的百姓,大部分是年轻力壮的男丁,在恢复体力后,带着对胡人的仇恨和对汉庭的失望,不论是从军还是为民,绝对是对“兴汉”这个一直游离于汉庭控制之外新生政权,报以热烈拥护并言听计从。

    第二个收获就是锤炼了兴汉军的战斗意志,培养起属于兴汉军人自己的骄傲,和逢战必胜的信心。以前刚建兴汉城时抗击胡虏更多的是逼不得已绝地抗争;西征云中驱逐鲜卑时是为了消除威胁、安身立命;而现在和以后的战场搏命就变为守护家园、捍卫兴汉了,其中的意义不可同日而语。

    一个人信心膨胀后的结果就是挑战权威,一支军队力量强大后的结果就是对外扩张,现在的王旭和他的兴汉军也不例外。因为他们心中又有了更大更远的目标。

    春暖花开的季节是垦荒耕种、修桥筑路的时候,当这一切忙碌过去之后,又到了雨水充沛、青草丰茂的时节,当然也到了边塞胡人深入草原四处游牧的时候了,而这都是游牧民族与生俱来的宿命,千古不变。这时候也是胡族部落定居点最虚弱的时候,大部逐草而牧,小部分留守定居点附近。与胡骑一直征战不断的兴汉军,当然也会选择这个时候出击的。

    汉灵帝中平四年初夏,兴汉军出御胡关大举东征,三万青狼、赤虎军兵分两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平城南北的零散胡人部落,不数日,北路就兵临平城这个昔日北疆军事重镇、今朝胡族南下支点的地方;而南路几乎一路未遇抵抗,直达已被鲜卑人盘踞的马邑古塞。

    平城这座古老的军事要地,向北翻过残破的边墙就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大草原,向南直入边关险要雁门勾注,西通肥美河套,东接幽燕之地。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每当中原汉家强盛之时必控制此地。所以自春秋战国有农牧之分时,就已处在了农耕汉人和游牧民族之间战斗的最前沿。经历无数战火,几度荒废重建,这片古老的土地可谓是历经沧桑、满含血泪。斑驳的古墙高低起伏,在不擅生产的胡人手中,更显得衰败异常。

    留守平城的胡人,在见识了兴汉军对战胡骑时摧枯拉朽的强横战力后,溜得快的全部龟缩回平城,在惊惶不安中,眼看着兴汉军一步步逼近却束手无策,游牧民族遇弱则强、遇强则弱的性格在此时显露的淋漓尽致。也有试图逃亡塞外的,但几乎全都倒在了神出鬼没的兴汉铁骑下,死里逃生者百不存一。

    古代攻城战为了避免敌方死战而造成己方虽胜但伤亡惨重的境况,一般都会选择围三缺一,不过领军的廖化看到平城墙上胡族士兵那战战兢兢的模样,大手一挥下令:四面围城。随后招手叫来几个表现良好的胡人俘虏,给平城内送去通牒:放下武器投降,无条件接受安置,兴汉军保证不会无故斩杀!若半日内不见回音,城破时所有青壮一个不留!

    然后示威似得拉出数架车弩,向并不高大的城墙射了一轮,在胡人慌乱的惊叫声中激起一片飞舞的乱石。然后悠闲地静待城内胡人的答复。

    数个时辰后,自知无力相抗的胡人“吱呀呀”打开平城残缺一角的大门,大门后胡族士兵乱糟糟跪倒在道路两旁,数个头领模样的胡人双手高举着一些物件,低头撅起屁股,将身体摆成一个夸张的姿势,小跑着到了兴汉军的帅旗下,“噗通”声响中跪于廖化马前,口里叽里咕噜地不知念叨着什么……。

    廖化挺胸代表兴汉军接受平城万余胡人的投降,进驻平城后,随即就展开了平城的城防重建和加固事宜,另一面派人前往相邻的幽州境内,劝告和引导因胡祸造成的流民们前往兴汉。

    而另一边由王旭亲自率领的南路兴汉军,向北一路高歌猛进、长驱直入,等到了马邑时却遇上了故人:扶罗韩部。

    据抓来的几个舌头交代:扶罗韩部自云中大战中逃往塞外后,一直处于居无定所的境地。草原虽大,却不一定有扶罗韩部的容身之处,水草丰茂、最宜放牧的地方都掌握在最强大的部族手里,岂容他人轻易染指?而且各族各部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都是在血与火的征战中得来的,谁会接纳别人占据自己部族的领地?